搜索到5954篇“ 国际秩序“的相关文章
- 国际秩序转型:当前争论与未来走向
- 2024年
- 新千年之初,全球性危机的爆发凸显了准单极秩序的不足和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引发国际关系学者对国际秩序转型及其未来的广泛讨论。新冠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加速了国际秩序转型的进程,促使不同国际关系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关于国际秩序未来的各种设想。然而,由于权力中心整合的差异,以及规则共识的缺乏,这些设想短期内恐难以实现。如果没有普遍且具体的威胁出现或人类政治文化发生根本性变革,既有秩序的规则和结构将继续以被弱化的方式存在,转型期将延长,不稳定性将加剧。因此,以和平方式管理转型期至关重要,这要求国家在扩展区域联盟的同时,尊重各行为体的文化和文明差异。只有在大国之间进行对话并就管理国际体系的规则达成一致,新的国际秩序才能得以形成。在此之前,国际社会必须专注于维持稳定和管理转型期风险,以确保向未来国际秩序和平过渡。
- 金良祥钟灵(译)
- 关键词:国际秩序
- 时代嬗变与国际秩序更新——基于唯物史观的观察和分析
- 2024年
- 时代标识人类生活的历史方位,国际秩序则是人类跨国互动的基础条件。对时代和国际秩序的认知均有重要战略价值和政策意义。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视角,当前时代嬗变表现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虽仍为时代主题,但和平、发展、信任、治理四类赤字均在扩大。引发时代嬗变的根本原因,在于全球生产方式和世界上层建筑的深刻调整与变革。世界已进入“新时代”,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描述的“大的历史时代”的新阶段,也是人类历史发展到和平与发展时期的新阶段。在这一动荡与变革交织的新的历史时期,国际旧秩序也即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美国事实上的反秩序行为,以及自由主义精神内核陷入严重危机等重大冲击而处于更新过程中,国际新秩序正在孕育。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国际秩序正确的演进方向。
- 王存刚
- 关键词:国际秩序国际新秩序
- 俄乌冲突背后的秩序之争及其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 2024年
- 俄乌冲突不仅是俄罗斯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的地缘政治竞争,更是双方围绕国际秩序的竞争。苏联解体后美国的霸权秩序迅速扩展至全球,并试图形成以其为主导的地缘政治结构、经济分工体系和相应的价值规则,从而将其他国家锚定在边缘地带并相互制衡。对20世纪90年代自由主义改革的反思和21世纪以来的复兴努力,使俄罗斯与美国霸权秩序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的利益冲突、权力竞争的地缘冲突和秩序规范的认知冲突等。面对美国及西方的战略优势和集体排斥,俄罗斯更加迫切地需要推动国际秩序的变迁。为此,俄罗斯以批判美国霸权秩序的弊端和虚伪为战略抓手,借助全球南方国家的安全关切和对自主发展的需求积极推进其多极世界秩序构想。而出于维护自身霸权的需要,美国也在加速调整其自由国际秩序的对外政策,重拾意识形态和阵营对抗,试图形成对中俄等力量的秩序性遏制。俄乌冲突无论最终结果如何,都将加剧未来国际秩序变迁的复杂性和斗争的尖锐性。当然,美国及西方世界与俄罗斯围绕国际秩序的竞争客观上将为全球南方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提供新的历史机遇,从长远来看也将有助于促使各方最终回到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国际法上来。
- 阮建平何诗雨
- 关键词:国际秩序
- 全球南方崛起与当代国际秩序变革
- 2024年
- 全球南方崛起是当代国际政治的一个重要事实,它已经导致而且必将持续造就国际秩序的巨大变革。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殖民化进程以来,全球南方崛起先后经历三个时期,即非殖民化(1945—1989年)、全球化(1990—2008年)和新兴经济体群体性崛起(2009年以来),全球南方自身也相继经历“体系内的反抗者”“审时度势的融入者”和“积极的能动者”的身份变化。在以上三个时期,全球南方崛起所引起的国际秩序变革,在不同层次、地区和领域均各有不同表现,但都集中在三个方面,即权力结构、交往方式、国际规则和制度。在纵横两个维度上揭示全球南方崛起与当代国际秩序变革的互动关系及其机理,有助于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世界政治的大变革和大方向。
- 周桂银
- 关键词:世界政治国际秩序
- 单一但分层的国际秩序的根源及其演化
- 2024年
- 国际秩序加速演化,地缘政治冲突、产业变迁、治理失衡、气候变化等因素共同促成了国际秩序的“突变”、国际秩序的“分层”结构以及不平衡发展,削弱了“大合流”的动能,“分流”的势头呈现出来。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塑造了“单一”的全球体系,“单一”并不意味着均质和同一,反而,差异性造成了多样性,多元主体互动规定了边界,塑造了身份,构成了国际秩序演进的核心动力和逻辑。国际秩序的变迁越来越超出了国家的范畴而有了更大的时空含义,只有扩大国际秩序的时空框架体系,探究人类社会秩序的演进逻辑,国际秩序的研究才能超越西方中心主义、国家中心主义的狭隘视角,以多元鲜活的人类历史经验作为一面镜子,透视当下剧烈变迁的国际秩序的来龙去脉。
- 孙兴杰
- 关键词:国际秩序长时段
- 冷战结束以来俄罗斯对国际秩序的认知历程及其演变逻辑
- 2024年
- 冷战结束以来俄罗斯对国际秩序的认知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20世纪90年代中前期,俄罗斯全盘接受并极力融入美西方主导的自由国际秩序;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到2007年,俄罗斯开始质疑和反思美西方自由国际秩序的制度标准和地缘安排,但依然希望被接纳;2008年至今,俄罗斯逐渐放弃对美西方自由国际秩序的幻想,并开始反击其地缘安排。2022年乌克兰危机爆发意味着俄罗斯对美西方秩序的彻底反击,并提出和推进其多极世界秩序构想。俄罗斯对国际秩序的认知历程是其自我认知与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不断调适的产物,其形成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主要包括俄罗斯的大国梦想和历史文化传统、美西方对俄罗斯的态度,以及世界政治的客观形势。
- 阮建平何诗雨
- 关键词:演变逻辑
- 国际秩序建构路径中的共有观念:中国与美俄国际秩序观的差异分析
- 2024年
- 国际秩序是国际问题研究中的重要议题,自国际关系学科形成以来便备受关注。历史上每一次国际秩序的更迭都是以权力平衡为主要路径,然而权力平衡并非国际秩序建构的唯一路径,共有观念建构也是国际秩序建构的重要路径。在中美俄互动中,基于对国际秩序认识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国际秩序观。较于美俄的权力平衡,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国际秩序观,突出强调了共有观念的作用。共有观念在国际秩序的建构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因此,包容性共有观念建构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 柯研毕洪业
- 关键词:国际秩序国际政治社会学
- 科技企业与网络空间国际秩序构建——基于倡导网络安全规范的视角
- 2024年
- 数字时代,具有技术和数据资源优势的科技企业成为影响国际秩序的潜在行动者,但科技企业以何种方式影响国际秩序以及影响程度如何,则需进一步研究。目前网络空间仍然缺乏具有强约束力的国际规则,网络空间国际规范成为构建网络空间国际秩序的有效方式。本文聚焦科技企业微软、西门子和华为倡导网络安全国际规范的实践,形成所属不同国家、不同规范倡导路径和效果的案例光谱。比较研究发现,科技企业中领先的网络规范倡导者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倡导路径,但较难在行业内普及;科技企业倡导行业落实的网络规范比倡导国家落实的网络规范效果更好;科技企业倡导的网络规范能够进入国家主导的国际规范进程,但易受国家间数字竞争和地缘政治的影响。当前,科技企业愈发具备倡导网络空间国际规范的能力和动力,未来主权国家和科技企业依托自身优势实现网络规范对接,协同倡导规范成为构建网络空间国际秩序的可行路径。
- 杨乐郎平
- 关键词:国际秩序
- 国际秩序转型背景下“全球南方”的战略地位和角色作用被引量:2
- 2024年
- 当今时代,大国政治博弈加剧,“全球南方”的战略地位与价值日益凸显。地位和角色的转变赋予了“全球南方”独特的理论价值,其逐渐超越传统以经济属性为主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概念,成为具有更丰富内涵的国际政治新概念,为国际关系理论创新提供了新视角和路径。全球南方国家均非美西方盟友的核心成员,未处于国际权力体系的中心地位,具有相似的国际境遇、利益诉求、发展任务和政治主张。在国际秩序重构方面,全球南方国家主张以联合国宪章和原则为宗旨,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实现平等共治、合作共赢。在全球气候治理领域,全球南方国家普遍面临经济发展、消除贫困的迫切要求,主张共同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捍卫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在国际经济领域,全球南方国家倡导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主张坚持多边主义和公平贸易,通过改革与完善国际合作机制应对挑战,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加强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南南合作,不仅有助于推动发展中国家自身经济和社会发展,还能为完善现行国际秩序做出重要贡献。
- 徐秀军王友明李强张杰江时学
- 关键词:国际秩序全球气候治理南南合作
- 俄乌冲突、美国印太战略新发展与国际秩序被引量:4
- 2024年
- 俄乌冲突不仅对大国关系造成严重冲击,还对冷战后的美国霸权和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形成公开挑战,预示着后冷战时代已经结束,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加剧。冲突的爆发和持续加剧了美国对国际局势的担忧,中俄在经贸、外交等方面合作的深化进一步引发了美国的疑虑。俄乌冲突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拜登政府对印太地区的重视,美国仍然将中国视为长期的、全方位的战略对手,加速推进印太战略。美国不再满足于以关岛和日本军事基地为核心的军事部署,试图推进更加灵活的分布式前沿军事部署,避免军力过度集中,以提升美军的生存、威慑与反击能力。美国通过将美日印澳四方安全机制升级为首脑级安全对话机制,利用种族文化亲近感组建美英澳安全伙伴关系,搭建美日韩、美日澳、美日菲三边安全网络等防务合作,夯实和拓展以美国为中心的小多边安全网络。同时,美国还积极推动北约的印太转向,强化对华尖端和军事技术的封锁,减少关键供应链的对华依赖,确保供应链安全。俄乌冲突与美国印太战略推动了国际政治秩序的分化和阵营化,使国际经济秩序破碎化和安全化,令国际安全秩序走向军事化和军备化。大国关系的竞争性、对抗性和国际秩序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为避免国际秩序陷入可能的失序,国际社会应携手努力,寻求俄乌冲突的政治解决方案,尽早结束冲突。中美应当加强高层接触与战略沟通,共同推动国际秩序的平稳发展。
- 韦宗友汤杰
- 关键词:国际秩序俄美关系
相关作者
- 陈向阳

- 作品数:247被引量:275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 研究主题:中国外交 国际秩序 国际金融危机 外交 国家安全观
- 宋伟

- 作品数:109被引量:474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 研究主题:现实主义 国际秩序 国际关系理论 结构现实主义 联盟
- 杨洁勉

- 作品数:155被引量:811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 研究主题:中国外交 外交思想 外交理论 外交 大国外交
- 张少冬

- 作品数:30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共甘肃省委党校
- 研究主题:国际秩序 人口 劳动力 共同体 劳动力问题
- 钱文荣

- 作品数:74被引量:114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
- 研究主题:联合国 国际秩序 《联合国宪章》 奥巴马政府 安倍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