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73篇“ 土壤水库“的相关文章
跨时空尺度理解土壤水库
2024年
通过对水文地质学、水土保持学、农田水利学等学科给出的土壤水库的定义进行分析。从四维多时空尺度理解了土壤水库的特征,重点探讨了土壤水记忆、土壤团聚体的物质组成、土壤水库与包气带的关系等研究主题。从水圈中大气水、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植物水“五水转化”的角度,总结提出了土壤水库系统的4种功能,即防洪减灾、储蓄水源、淋洗盐分以及承载植被。土壤水库性能的量化表征及其功能重建是土壤水文学、土壤水资源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必将为荒漠化防治、盐碱地改良和雨洪集蓄利用提供思路借鉴和技术支撑。
胡桂清张文太
关键词:土壤水动态土壤持水性能
植物篱篱前淤积带与篱下土坎土壤水库和抗剪性能对比研究被引量:9
2020年
为探究紫色土坡地植物篱篱前淤积带与篱下土坎处土壤贮水能力和抗剪性能的差异及变化规律,选取四川遂宁水土保持试验站10°新银合欢植物篱小区(L10)、10°香根草植物篱小区(V10)和15°香根草植物篱小区(V15),分上、中、下坡采集篱前淤积带和篱下土坎(无下坡)0—30 cm耕层土壤,测定土壤基本物理性质和土壤抗剪强度,计算土壤水库总库容、滞洪库容、内摩擦角φ和粘聚力c。结果表明:(1)同一篱带,篱前淤积带土壤保水贮水能力优于篱下土坎,其中篱前淤积带土壤自然含水率较之篱下土坎显著高6.52%—12.13%。(2)同一篱带,篱下土坎土壤透气性以及土壤抗剪性能均优于篱前淤积带,其中篱下土坎土壤非毛管孔隙度较之篱前淤积带显著高5.61%—57.70%。(3)同一小区,篱前淤积带保水贮水能力均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而篱下土坎均为上坡>中坡。其中V15小区上述趋势最明显,其下坡篱前淤积带(上坡篱下土坎)的土壤总库容和滞洪库容分别为上坡篱前淤积带(均为中坡篱下土坎)的1.04倍和1.03倍(1.02倍)。(4)同一小区,篱前淤积带土壤内摩擦角、粘聚力c和抗剪强度均表现为上坡>中坡>下坡,篱下土坎均为上坡>中坡。其中V10小区上述趋势最明显,其上坡篱前淤积带(上坡篱下土坎)上述指标依次为下坡篱前淤积带(均为中坡篱下土坎)的1.06、1.09倍和1.05倍(1.04倍)。(5)一个雨季前后篱前淤积带和篱下土坎土壤透气性、保水贮水能力及抗剪性能均无显著变化。
翟婷婷谌芸李铁向明辉王润泽唐菡周涛刘枭宏
关键词:植物篱微地形
旱地小麦休闲期覆盖施磷对土壤水库的调控作用被引量:7
2014年
为探明休闲期覆盖配施磷肥对土壤水分运行规律、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在山西省闻喜县进行了休闲期覆盖与不覆盖条件下75 kg(P2O5)·hm-2、112.5 kg(P2O5)·hm-2、150 kg(P2O5)·hm-23个施磷量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不覆盖相比,休闲期覆盖后,播种—孕穗期0-100 cm土壤蓄水量显著提高,小麦播种期提高38-41 mm;增加施磷量,越冬—孕穗期土壤蓄水量提高,尤其拔节期40-100 cm土层。覆盖后,播种—拔节期土壤贮水减少量及其占整个生育期比例显著提高,拔节—开花期土壤贮水减少量增加;增加施磷量,拔节—开花期土壤贮水减少量及其比例显著提高,开花—成熟期80-100 cm土层贮水减少量显著提高。覆盖后增加施磷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产量提高1 452 kg·hm-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6%。覆盖配施磷肥条件下,拔节—开花期60-100 cm、开花—成熟期80-100 cm土层贮水减少量与产量呈极显著相关。因此认为,旱地小麦休闲期覆盖有利于蓄积休闲期降雨,提高底墒,可实现伏雨春夏用;覆盖促进小麦生育前期和中期吸收土壤水分;增施磷肥有利于提高土壤水分,促进小麦生育后期深层吸水;旱地小麦休闲期覆盖配施磷肥150 kg·hm-2有利于蓄水保墒,达到增产、高效的目的。
高艳梅孙敏高志强任爱霞赵红梅李光杨珍平宗毓铮郝兴宇
关键词:旱地小麦休闲期施磷量土壤水分
森林土壤水库蓄存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2010年
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上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土壤水库的影响因素,得出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覆盖度,深厚的凋落物层及发达的根系系统,使得森林土壤水库容远大于其他类型的土壤库容,具有较强调蓄功能。
林如强
关键词:库容
进行一场黑色革命 建立土壤水库
2008年
"水是农业的命脉"。我国是水资源不丰富的国家,年均降水量仅占地球陆地降水量的5%,河川年平均径流量为世界总径流量的5.8%,居世界第6位。人均占有水量为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25%,居世界的第88位;我国水资源的匮乏将是继土地资源危机之后的第二危机。
张义林
关键词:土壤水库年平均径流量降水量资源危机水资源
基于GIS的黄土丘陵区土壤水库蓄水时空变异特征被引量:5
2007年
以空间图形和数据库为基础,利用GIS将安塞县的土壤水分样点数据与地理数据结合起来,建立不同利用类型-土地类型-坡度分级的浮点型土壤含水率字段,对安塞县域尺度土壤水分制图及其定量化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对安塞县不同土层土壤水分状态和分布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0~60 cm土层,雨季前,土壤水分基本处于极难效或难效状态;雨季后,土壤水分基本处于迟效或速效状态;土壤水分补偿率高。60~120 cm土层,雨季前,土壤水分主要为极难效水、难效水和迟效水;雨季后,土壤水分基本处于迟效和速效状态;土壤水分补偿率小于上层。120~200 cm土层,雨季前,土壤水分主要为极难效水、难效水和迟效水;雨季后,土壤水分基本处于难效水、迟效水和速效状态;土壤水分补偿率明显小于上层。200~300 cm土层,雨季前,土壤水分主要为极难效水和难效水;雨季后,土壤水分基本处于极难效和难效状态;土壤水分补偿率很小。300~500 cm土层,雨季前,土壤水分主要为极难效水、难效水和迟效水;雨季后,土壤水分基本处于极难效、难效状态和迟效状态;土壤水分基本不能得到补偿,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焦峰温仲明王勇陈云明
关键词:GIS土壤水库
南疆小麦冬灌水量对土壤水库和分蘖成活情况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由于南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春旱成为困扰小麦持续高产的问题。从土壤水、灌溉水综合调控的角度,研究了小麦冬灌水量对土壤水库和小麦分蘖过冬存活的影响。结果显示:(1)小麦冬灌时不同的灌水量会形成差别很大的越冬土壤水库,常规灌水量下麦田越冬土壤水库较灌水前减小;(2)土壤水库大小对小麦分蘖越冬成活数量有影响,随着土壤水库增大单位基本苗发育成活的分蘖数提高;(3)综合考虑土壤水库大小、小麦越冬分蘖成活情况和土壤水渗漏等因素,初步确定和田地区沙性土壤小麦冬灌水量以116 m3/667 m2为宜。
杨金钰马兴旺牛新湘依明尼牙孜巴吾东杨涛
关键词:灌水量土壤含水量分蘖
不同林地类型土壤水库蓄水特性研究被引量:22
2005年
研究不同林地类型土壤水库的蓄水特性,以期加深对森林土壤水库削洪补枯机理的认识。以裸露地为对照,木荷林地、杉木林地和封山育林地为研究对象,对它们土壤水库的蓄水功能及其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木荷林地、杉木林地、封山育林地和对照土壤水库的年均蓄水量分别为381.1,368.7,336.9和243.6mm,分别占各自总库容的75.62%,78.18%,74.62%和59.57%。不同季节中不同林地类型土壤水库的月均蓄水量大小顺序均为多雨期>雨量中等期>少雨期,木荷林地、杉木林地和封山育林地土壤水库多雨期的月均蓄水量分别比对照的多124.8,121.9和85.0mm,少雨期的月均蓄水量也分别比对照的多141.0,129.2和91.0mm。
黄荣珍杨玉盛张金池谢锦升王维明
关键词:林地类型土壤水库库容
土壤水库和森林植被对水资源的调节作用被引量:31
2001年
以湖南省土地、森林利用状况等有关资料为基础,从土壤和森林对降水形成径流的影响,调节水资源的数量和方式,防洪抗旱减灾方面的作用3个层次,详细地剖析了土壤水库和森林植被对水资源的调节作用。结果指出,土壤水库和森林植被能够调节水资源,其潜力非常大。合理利用土壤水库和森林植被可以蓄水保土减蚀,削减洪峰,减少自然灾害。 关键词:土壤水库;森林植被;
何福红黄明斌李景保
关键词:土壤水库森林植被水资源
推广全方位深松技术实施机械化营造土壤水库
1999年
针对甘肃干旱缺水的自然特点,介绍了全方位深松技术的推广应用情况,通过多方试验,得出了有效数据,证明了全方位深松技术的可行性,指出了尚存在的问题。
许有坤王生钰

相关作者

黄荣珍
作品数:108被引量:975H指数:17
供职机构:南昌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红壤 土壤水库 有机碳 水土保持 氮沉降
郑金玉
作品数:165被引量:902H指数:17
供职机构: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玉米 保护性耕作 耕作方式 宽窄行种植 宽窄行
罗洋
作品数:145被引量:672H指数:15
供职机构: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玉米 保护性耕作 耕作方式 玉米生长发育 宽窄行
朱显谟
作品数:46被引量:1,316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研究主题:黄土高原 土壤 根系 土壤抗冲性 国土整治
刘武仁
作品数:193被引量:1,225H指数:21
供职机构: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玉米 保护性耕作 耕作方式 宽窄行 宽窄行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