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4472篇“ 地质大调查“的相关文章
健康地质:人类健康视角下的地质调查
2024年
百年地质调查已经对中国能源、矿产资源、地球化学、地层构造等作了详细的普查与综合评价,积累了量的中国国土空间本底数据。当前地质调查要全面向涉及人类衣、食、住、行,健康适宜的生态区域综合调查转型,如何从人类群体健康的角度,重新解读海量的构造山脉、流域水体、地球化学、矿产资源等数据,来精准地服务健康中国和建设生态文明,已然是当前地质人面对的重命题。
张隆隆黄园英蔡敬怡
关键词:矿产资源地质调查建设生态文明生态区域地层构造
湖北省地质调查基础地质工作进展与成果被引量:1
2014年
对湖北省地质调查院实施地质调查近十年来(2003—2012年)承担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专题研究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系统梳理,总结了湖北省地层、岩石、构造等基础地质研究领域取得的新成果、新认识,这些成果和认识为该省今后在基础地质研究工作方面开拓了新思路,为区域地质找矿奠定了良好基础。
李雄伟邓乾忠何仁亮李琳静
关键词:区域地质调查
再论丁文江领导的西南地质调查
丁文江领导的西南地质调查,自1929年3月开始,至1931年10月结束,共历时两年7个月。正式成员7人;包括有相当工作经历的中壮年地质学家3人——丁文江、谭锡畴、赵亚曾,壮年测量学家1人——曾世英和刚从学毕业参加工作...
潘云唐
关键词:地质大调查
转变观念 创新机制 在地质调查中淬炼地调科研英才被引量:1
2012年
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围绕着事业发展目标,在人才工作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用人理念,面对地调科研事业发展的重历史机遇,以提高队伍野外工作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培养中青年骨干人才为重点的发展战略,转变观念,创新机制,着力加强青年地调科研人才的培养使用,着力打造技术精湛、作风硬朗、能打硬仗的地调科研团队。
刘秋晓郭巨春兰海
关键词:地质调查团队建设
国土资源地质调查成果总结报告 1999-2010年
1999年,国土资源部启动实施了为期12年的新一轮国土资源调查专项,中国地质调查局主要负责组织实施其中的基础调查计划、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程、地质灾害预警工程、资源调查利用技术发展工程及数字国土工程共五个方面的地质调查...
中国地质调查局编
再论丁文江领导的西南地质调查
2008年11月14日,作者在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第20届年会上宣了"丁文江领导的西南地质调查"一文,后收入《地质学史论丛·5》于2009年10月出版。在该文中,对这次事件的经过和取得的成绩、伟的意义等都有...
潘云唐
文献传递
基础先行 保障有力——党的十六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工作综述
2012年
地学作为支撑人类文明的六基础学科之一,对科学发展的支撑是全方位的。 2000年5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立在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上指出:
于德福
关键词:基础学科地质大调查十六大国务院副总理人类文明
中国地质调查地质调查成果综述
基础地质调查成果综述地质调查实施以来,基础地质调查成果丰硕,实现了我国陆域中比例尺区调全覆盖。完成了青藏高原1:25万区调152万平方千米。实现了陆域1:100万航磁、区重调查全覆盖。1:5万区调工作程度提高到22%。...
关键词:地质调查地质勘查
中国地质调查地质调查成果综述
地质调查实施以来,基础地质调查成果丰硕,实现了我国陆域中比例尺区调全覆盖。完成了青藏高原1:25万区调152万平方千米。实现了陆域1:100万航磁、区重调查全覆盖。1:5万区调工作程度提高到22;。1:20万和1:5...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丁文江领导的西南地质调查
丁文江于1929年春开始策划并亲自领导了农矿部(后为实业部)地质调查所的西南地质调查,由丁亲自任总指挥。这次调查骨干成员之多、时间之长、范围之广、成果之丰硕在当时是空前的,在整个旧中国时期也是罕见的。
潘云唐
关键词:地质调查所地质大调查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田钢
作品数:209被引量:643H指数:16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研究主题:探地雷达 检波器 地质雷达 地震信号 浅覆盖区
薛建
作品数:51被引量:262H指数:10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探地雷达 地球物理方法 城市活断层 地球物理 地质雷达
赵维俊
作品数:6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地质大调查 浅覆盖区 区域地质调查 地质调查 滤波
石战结
作品数:95被引量:196H指数:9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研究主题:地震信号 检波器 地震数据 低降速带 探地雷达
曾昭发
作品数:215被引量:1,294H指数:21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探地雷达 地球物理 地球物理方法 地质雷达 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