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8423篇“ 地震工程“的相关文章
地震工程
本书介绍了胡聿贤院士的学术思想、学术论文和专著。囊括了作者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同时以“小传”的形式描述了生平和学术生涯。
胡聿贤著
关键词:地震工程
地震工程
本书内容包括:地震的基本概念;地震强度;地震危险性分析与地震区划;地基土的动力特性与地基抗震;结构的地震反应控制等。
姚谦峰
关键词:地震工程
第18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岩土地震工程领域进展综述
2025年
通过参会交流和对口头报告论文的研读,对第18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岩土地震工程与场地响应领域的研究与实践进展进行了综述。内容包括大会大师报告、特邀报告相关进展和分会口头报告相关进展两个方面,涉及专题:强震动记录排序,地震危险性评估,区域尺度的地震滑坡评价及应用;隧道与地下基础设施的抗震设计、风险评估与管理;液化场地的地下结构;岩土隔震;面向结构保护和基于抗震超材料的创新地基相互作用概念;浅基础抗震设计中的挑战;面向建筑物和桥梁的土-结构相互作用模型与韧性应用;地震输入、场地效应和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历史发展与对其易损性曲线的影响;抗液化结构;场地响应谱分析的实践、知识和技术的现状与讨论;采用土工合成材料的岩土地震工程;土体非线性对建筑环境的影响-观测与预测等。以期与读者全方位分享本届盛会该领域的主要进展。
马星宇王兰民
关键词:岩土地震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土体非线性地震滑坡
第18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地震动模型相关研究综述
2025年
第18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于2024年6月30日至7月5日在意大利米兰成功举行,本文综述了此交会议关于地震动模型的相关研究。地震动模型是评估地震危险性和进行结构抗震设计的关键工具。文中重点介绍了地震动数据库的更新、非遍历地震动模型的发展、地震动模型的不确定性,以及竖向地震动模型的重要性。这些研究不仅提高了地震预测的准确性,也为地震工程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
刘名吉胡进军
关键词:地震动模型
从第18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看钢柱脚节点的近期研究
2025年
钢柱脚节点是钢框架结构体系中重要的连接部位,其承担着将结构上部荷载传递到基础的重要作用,同时还要抵御水平地震作用所引起的弯矩与剪力。由于柱脚节点性能对上部结构的整体响应会产生明显的影响,针对钢柱脚节点抗震性能的研究近年来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2024年6月30日至7月5日,第18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在意大利米兰召开,来自世界82个国家和地区的4250位专家和学者介绍了他们在地震工程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本次大会共组织了161场专题报告,其中与钢柱脚抗震性能相关的研究内容分布在不同的专题中,主要包括传统钢柱脚的优化设计,柱脚连接形式对整体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和抗震韧性提升柱脚等方面内容。对本次大会中所发表的关于钢柱脚抗震性能的研究进行分类,对设计理论、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钢柱脚节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王斌唐懿陈鹏
关键词:埋入式柱脚
从第18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看消能减震研究与应用进展
2025年
第18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于2024年6月30日至7月5日在意大利米兰召开,大会汇聚了过去四年各国学者在地震工程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文概述大会情况与主题,从消能减震装置开发与研究、消能减震体系构建与创新、消能减震结构分析与设计和消能减震工程应用与实践四个层面,梳理消能减震技术的近期研究与应用进展。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发展趋势,给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周云商城豪方东健汤方婧
关键词:消能减震技术消能装置消能体系工程应用
土动力学与岩土地震工程被引量:1
2024年
社会发展需求的增长、工程建造能力的提升以及气候变化等环境因素的改变带来的新震害现象、技术手段和工程需求,为土动力学及岩土地震工程研究提出了新挑战并创造了新机遇。文章重点针对近年来土动力学与岩土地震工程领域的一些新现象、新手段和新挑战进行综述,聚焦于土的动力特性、砂土地震液化、土的动力测试和岩土地震工程试验、岩土地震工程数值模拟以及岩土工程抗震等方面,分析当前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所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梳理近年来所取得的一些最新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
王睿王兰民周燕国王刚
关键词:动力特性地震液化
地铁运行对国家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的振动影响分析
2024年
天津地铁6号线紧邻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列车运行可能会对学校重要建(构)筑物产生不利振动影响。本文以距该线路较近的天津大学国家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为研究对象,对沿线场地以及设施建(构)筑物进行现场振动测试,研究了振动沿场地的衰减规律和设施建(构)筑物内振动控制点的振动水平;建立了隧道-场地-设施建(构)筑物整体有限元模型,开展了有/无河道(实际存在河道)情况下,场地以及设施建(构)筑物振动仿真模拟分析,着重探讨了河道对场地和设施建(构)筑物的隔振情况。研究表明,由于天津软土场地及河道的影响,场地竖向加速度衰减显著,0~80 m衰减达97.33%;设施的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及其底部桩基设计有利于基础自身的振动控制;河道使得场地和设施大型振动台基础的加速度振幅分别降低40.87%和27.97%,场地频谱在0~20 Hz和40~70 Hz区间出现明显的“双峰”现象。
巴振宁符瞻远韩庆华梁建文刘又恺
关键词:地铁列车有限元分析
基于地震工程的土木结构设计与抗震性能研究
2024年
该文通过分析土木结构的受力特性和地震作用下的响应规律,探讨了土木结构的抗震设计原则和技术路线,并以某高层建筑为例进行了抗震性能评估。结果表明,基于地震工程的土木结构设计应重视结构的整体性、韧性和耐久性,采用合理的结构形式和材料,设置适当的抗震支撑和隔震措施,提高土木结构的抗震能力和稳定性。由此可见,基于地震工程的土木结构设计与抗震性能研究是提升土木工程质量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研究方向。
耿慧玲
关键词:地震工程抗震性能
地震工程学报》2024年第46卷总目次
2024年

相关作者

廖振鹏
作品数:112被引量:1,226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地震工程 有限元 透射边界 数值模拟 地震波
翟长海
作品数:226被引量:919H指数:18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
研究主题:地震工程 抗震 地震响应 抗震设计 韧性
温卫平
作品数:81被引量:91H指数:4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
研究主题:地震工程 地震响应 地震动 神经网络 地震动参数
谢礼立
作品数:472被引量:3,789H指数:33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地震动 抗震设计 反应谱 地震动参数 地震
籍多发
作品数:61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
研究主题:地震工程 神经网络 地震动 基于物理 地震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