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8篇“ 地震滑动“的相关文章
GNSS约束的2022年泸定M6.8地震滑动分布及同震应力变化被引量:2
2024年
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县发生M6.8级强震,震中位于鲜水河断裂东南末端,野外地质调查初步结果显示本次地震并未发现明显的地表破裂迹象.本文基于震后科考GNSS流动观测和震中周边连续站观测资料,解算并提取震中90 km范围内31个测站的静态水平向同震位移.结果显示:GNSS同震形变场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左旋走滑特征,观测到的最大水平向同震位移达23 cm,震中距50 km范围内同震位移量普遍大于1 cm.基于GNSS观测资料反演得到的同震滑动分布显示泸定地震地表破裂主要集中在磨西至田湾之间,主破裂深度2~8 km,最大滑动量~1.96 m,地震矩9.25×10^(18)N·m,对应矩震级M_W6.6.静态库仑应力结果显示本次地震增强了震源破裂区周边活动断层的库仑应力,并触发了大量余震,余震主要发生在库仑应力增强区域.结合震间闭锁分布、历史地震及库仑应力变化,我们认为未来需要密切关注与磨西断裂交接的安宁河、大凉山断裂以及康定—磨西段的地震危险性.
余建胜赵斌赵斌刘刚董培育徐锐刘刚黄功文房立华徐锐陈正松林牧聂兆生房立华
关键词:GNSS同震位移库仑应力变化
2022年泸定M W6.7地震滑动模型及地震风险性评估被引量:2
2024年
利用D-InSAR技术处理Sentinel-1卫星升降轨数据,提取2022年泸定M W6.7地震同震形变场,并联合GNSS和强震动数据反演同震断层几何和滑动分布。结果表明,发震断层走向为164.3°、倾角为73.7°、滑动角为-3.2°,以左旋走滑为主,兼具少量正断层和逆冲运动,并破裂至地表;断层滑动主要分布在0~18 km深度范围,最大滑动量为1.67 m,位于7 km深度处。利用震间GNSS速度场估计泸定地震前磨西断裂闭锁深度为17.8 km,与同震滑动空间分布较为一致,断层长期构造滑动速率为10.8 mm/a。磨西断裂自1786年来积累的地震矩为9.52×1019 Nm,本次泸定地震释放的能量仅占积累地震矩的12.3%,因此磨西断裂的地震风险性依旧很高。安宁河断裂北段处于应力加载状态,未来发震风险性值得关注。
徐浪陈强吴远昆杨莹辉赵晶晶
关键词:联合反演库仑应力
2020年阿拉斯加M7.8地震滑动反演及触发影响研究
2020年7月22日,美国阿拉斯加州发生M7.8逆冲地震(55.05°N,158.50°W),该地震位于太平洋-北美板块俯冲带上的舒马金地震空区。舒马金空区过去百年没有发生过大地震,其地震危险性一直备受关注,有研究认为该...
王玉婷
关键词:同震位移库仑应力地震触发
2016年4月16日熊本地震滑动分布反演与分析
2021年
综合利用强震数据、GPS数据和InSAR数据基于双断层模型反演熊本地震滑动分布,通过选择合理的介质模型和平滑因子,分别对数据进行单独反演和联合反演。从结果分析可以看出:三种数据联合反演的结果最优,最终滑动模型为:断层1走向为236°,倾角65°,滑动角-150.6°,最大滑动量为6m;断层2走向为206°,倾角72°,滑动角-155°,最大滑动量为4m。基于K-net和Kik-net获取永久位移快速反演得到的滑动分布结果与基于GPS数据,Sentinel-1A InSAR数据反演甚至联合反演得到滑动分布结果比较一致,表明大震后利用高密度强震动台网后快速获取滑动分布用于震后应急响应和灾害评估是切实可行的,同时认为此次地震发震断层为右旋走滑的断层系统。
解全才张庆云马强张景发
关键词:GPS数据INSAR
鲜水河断裂带变形机制和地震滑动过程中的物理化学行为
鲜水河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部极其重要的大型左行走滑断裂带,它不仅控制着高原物质向东挤出,而且是我国强地震活动最为频繁的断裂带之一。2008年Ms8.0级汶川地震发生后,鲜水河断裂带库伦应力值明显增加,特别在2013年芦山M...
唐渊
关键词:鲜水河断裂带断层岩
文献传递
基于Sentinel-1A数据反演2020年新疆伽师Ms6.5地震滑动分布
地震是地壳能量快速释放而产生的大地震动,还可能伴随一些其他自然灾害的产生而对人类造成危害。所以,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对地震的监测研究之中。各种各样的大地测量观测技术不断发展,被人们用来通过对形变的分析来解读地震。InSAR...
姜略
关键词:地震监测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同震形变地质构造
断裂带中古地震滑动的岩石记录被引量:11
2019年
大量的野外观察和实验研究表明,高应变速率的变形作用会在岩石中留下特殊的构造特征。地震作为一种断层快速破裂变形行为,在其作用过程中会使震源及邻近岩石变形从而产生一些特征构造及矿物相组合。剥露地表的断裂带为研究地震相关变形及过程提供了很好的物质材料。识别其中的地震滑动标志,对于确定古地震事件及其发生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Cowan(1999)将断层快速滑动摩擦使得断层面岩石熔融产生的假玄武玻璃作为断层中记录地震滑动的唯一可靠的标识。近年来断裂岩研究取得的一系列重大进展揭示,断层发生地震滑动造成的多种构造产物均可记录其滑动的信息,如碳酸岩和含水硅酸岩的脱挥发分作用、微量元素迁移特征、有机质成熟度、断层镜面构造、液化粒状流、碎屑-皮层集合体、同震晶体塑性变形以及非晶质物质等。此外,与地震破裂传播有关的、在极端瞬态应力条件下形成的,如注入脉、碎粉化作用等特征也可以作为地震发生的岩石记录。因此假玄武玻璃不再是地震破裂的唯一指示物。断层滑动速率在10–4~101 m/s范围内几乎都是动态的,也就是说在实验中10–4 m/s的滑动速率可能指示着地震滑动。本文总结地震滑动和破裂的岩石记录,对认识地震发生机制和完善地震断裂理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王焕李海兵
关键词:假玄武玻璃古地震
基于InSAR同震形变场反演2017年哈莱卜杰地震滑动分布
地震属于破坏力惊人的自然地质灾害。一旦爆发,就会出现大规模的人员伤亡和地表破坏,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活和经济的发展。对此,众多地震学者积极投身于该项研究中,最终发现地下断层的活动与地震的爆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因此根据...
程冬
关键词:雷达干涉测量
文献传递
基于GNSS与InSAR约束的九寨沟M_S7.0地震滑动模型及其库仑应力研究被引量:23
2018年
2017年8月8日的九寨沟MS7.0地震发生在岷江断裂、塔藏断裂及虎牙断裂交汇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的川甘交界地区,位于巴颜喀拉地块的东缘,地质构造复杂,对于九寨沟地震震中位置和发震断层的确定,存在不同意见.本文利用GNSS及升降轨InSAR观测,在获取九寨沟地震同震形变场的基础上,基于均匀弹性半无限位错模型,联合反演了发震断层的滑动分布模型,并计算了同震库仑应力变化.InSAR同震形变场显示,视线向最大沉降量和抬升量分别为0.21 m和0.16 m,形变场长轴为NW向,形变主要集中在断层西侧.距震中40km和65km的九寨和松潘两县,水平向的GNSS同震位移分别达14.31mm和8.22mm.联合GNSS和InSAR同震形变场反演得到的滑动分布主要集中在沿走向5~33km,倾向2~20km的范围内,平均滑动量为0.18m,最大滑动量为0.91m.发震断层长40km,宽30km,走向155°,倾角81°,滑动角-9.56°.同震位移场及滑移分布模型表明此次地震为一次左旋走滑为主的地震事件,地震破裂并未完全到达地表,与虎牙断裂北段的几何产状和运动学性质更为接近,结合精定位余震的分布,我们确定虎牙断裂北段为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震中位于北纬33.25°,东经103.82°,震源深度10.86km,矩震量为7.754×1018 Nm,相应的矩震级为MW6.5,与美国地调局和哈佛大学给出的震源机制解基本一致.同震库仑应力导致了虎牙断裂北段延长线的东北和西南两端应力增强,其中塔藏断裂的罗叉段和马磨段未来强震的危险性值得关注.
陈威乔学军刘刚熊维贾治革李瑜王阅兵游新兆龙锋
关键词:GNSSINSAR
2008年于田M_W7.2地震滑动分布反演及三维同震形变场解算被引量:3
2018年
基于ENVISAT ASAR升降轨数据,利用InSAR获取2008年于田MW7.2地震同震形变场;采用SDM反演本次地震断层滑动分布;使用PSCMP正演获取于田MW7.2地震南北向模拟形变量,并结合升降轨同震形变场,解算三维同震形变场。同震形变场分析表明,2008年于田MW7.2地震以正断为主,且带有走滑运动特征,破裂带走向为NNE向。同震滑动分布反演结果显示,断层沿走向被分为4段F1、F2、F3、F4,其滑动分布集中在0~14km区间,以F2、F3段为主,最大滑动量约5.31m,位于F2段深部2.76km处;沿破裂带走向,左旋走滑位移与垂直位移比值有增大的趋势;反演获得的地震矩M0=5.58×1019 N·m,相当于矩震级MW7.1。三维同震形变场解算结果显示,断层上盘整体表现为沉降,断层下盘整体表现为隆升,且沉降量明显大于隆升量,表明地震以正断破裂为主;除靠近断裂带中上部表现为向东南运动外,上盘整体上表现为向西南运动;断层下盘则整体表现为向东北运动,证明破裂兼有左旋走滑运动。滑动分布反演、正演与三维同震形变场解算结果皆表明,于田MW7.2地震破裂以正断为主,且带有一定的左旋走滑。
余晨晖申旭辉张景发李永生
关键词:INSAR

相关作者

单新建
作品数:386被引量:2,232H指数:29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INSAR 地震 同震形变 汶川地震 形变
汪驰升
作品数:124被引量:171H指数:7
供职机构:深圳大学
研究主题:存储介质 终端 形变测量 INSAR 形变监测
丁晓利
作品数:127被引量:1,882H指数:28
供职机构:香港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GPS INSAR 多路径效应 SAR 地表形变
孙彦雪
作品数:17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北省地震局
研究主题:地震 地震预测 伊兹米特地震 全球定位系统 地震学
何昌荣
作品数:253被引量:1,454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断层泥 高温高压 汶川地震 辉长岩 砾石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