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909 篇“ 城市人 “的相关文章
城市 人 被引量:64 2012年 经济学的"经济人 "和道萨迪亚斯(Doxiadis)的"人 居科学"启发出"城市 人 "理念——一个理性选择聚居去追求空间接触机会的人 。规划工作是匹配典型"城市 人 "(主要以年龄、性别和生命阶段为变量)和典型人 居(主要以人 口规模、人 种组合、人 居密度为变量)。"城市 人 "可以作为建设解释城市 空间现象的理论的砌块。 梁鹤年基于“城市 人 ”理论视角的城市 体检社会满意度调查研究方法优化——以云南省蒙自市 的实践为例 2024年 广泛应用于城市 体检评估工作的社会满意度调查,在理论和技术层面上仍需要在“以人 为本”的规划理念指导下探索完善,尤其是在进一步反映居民的感受和意愿、“问诊”各类“城市 病”等方面提供满足公众诉求的城市 建设与更新建议。因此,文章基于“城市 人 ”理论视角,结合云南省蒙自市 2022年城市 体检自评估案例,对社会满意度调查分析的技术路径提出三个方面的优化思路:(1)开展多维多层次主观意见和需求调查,收集不同视角、维度和精度的社会感知反馈信息;(2)关注“城市 人 ”的群性,探索不同社会经济属性群体的满意体验和需求差异;(3)进行主客观体检评价的交叉耦合分析,揭示城市 客观建设成效与居民主观评价认知的匹配/失配状况。经过以上优化措施,以期更加全面地掌握居民的多元特征和差异化需求,揭示城市 建设客观指标和居民体感之间的“温差”,同时更精准地识别城市 问题,并从人 的角度制定更加高效的城市 更新行动策略。 陈袁媛 陈浩 浮宇涛关键词:以人为本 社会满意度 城市更新 城市 人 因视角下阜阳城区重要节点媒体界面优化策略研究 我国城市 发展正在经历由粗放式增量扩张转向内涵式存量开发的关键阶段,旨在推动城市 更新走向内在精细化模式。城市 更新即针对已不再符合现代化社会需求的地区,进行有计划的必要优化行动。城市 节点对城市 空间具有重要的标识作用,深切影响... 郑蓉蓉关键词:城市更新 城市 人 因视角下公众灾害感知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公众作为城市 承灾的主体之一,通过微博等社交媒体表达的对灾害进程的主观感知,深刻反应并影响着应急响应和灾情发展,因此,通过城市 人 因的视角和方法进行公众灾害感知研究,对城市 韧性提升有重大意义。本文以深圳2018年9月台风“山竹”期间的微博数据为例,分别利用LDA模型文本聚类和SnowNLP模型情感训练得到公众灾害主题感知和公众灾害情绪感知,基于DBSCAN空间聚类,归纳公众灾害感知的时空分布特征,并从物理建成环境和公众社会属性两方面探究影响公众灾害感知特征的因素。揭示极端天气下公众的灾害感知特征,及其与建成环境及社会属性之间的影响关联,为城市 韧性规划设计提供指引。 范雅婷 郑竹茵 李越凡 范悦关键词:建成环境 社会属性 水敏性开放空间及其基础设施平灾复合研究框架--融合城市 人 因大数据的新方法 2024年 在高密度城市 中,水敏性开放空间存在大量老旧而封闭的雨洪基础设施,亟待进行平灾复合空间导向的更新。然而,既有研究中对水敏性开放空间及其雨洪基础设施的平灾空间研究存在要素繁杂和特征难以整合的问题,并且在极端偶发性和常年季节性平灾天气下的人 群活动难以用传统方法监测,导致当前平灾空间与复合使用之间的影响关联尚不明晰,造成土地浪费。因此,本文提出了融合城市 人 因大数据的设计策划研究路径与框架,包括水敏性开放空间及其雨洪特征要素的“功能-形态-网络”类型形态设计研究、公众活动与感知的平灾时空使用表征研究、以及二者相互关联的平灾复合机制与设计前策划研究,以此提供一个以人 为本视角下融合城市 人 因大数据的新研究框架,促进平灾复合更新和韧性城市 建设。 范雅婷 章明关键词:基础设施 设计策划 城市 人 视角下北京铁路枢纽空间可步行性的比较研究2024年 老城中铁路枢纽站区步行空间一体化改进是存量更新的趋势,也是重要挑战。提升重要交通节点的可步行性,能够在微观层面改善城市 人 的出行感受,提升城市 空间运转效率,激发城市 活力,实现健康和绿色出行双重目标。文章以北京四大铁路枢纽为对象,利用可步行性指标评价法,对比研究国外4座典型车站,从城市 人 的步行视角探讨中外特大城市 铁路枢纽空间模式对步行行为的支持程度,从感官尺度、换乘尺度、通勤尺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通勤尺度上,铁路枢纽周边用地混合程度越高,步行机会要素越多、步行意愿越强;在换乘尺度上,开发强度高的铁路枢纽的换乘方式衔接更紧凑,周转效率高,可步行性强;在感官尺度上,提高火车站广场绿化视觉效果和休憩设施舒适度可以提升城市 人 可步行性的主观评价。最后,文章分别在成为复合功能核心、实现高效转换衔接和改善步行感受等方面,提出了适用于建立铁路枢纽空间步行友好模式的更新优化策略。 于长明 张小勇 杨洋 徐铭嘉 曹舒仪 杜依璨关键词:铁路枢纽 城市更新 从“尔滨”到“听劝沈阳”,看“城市 人 设”的构建与传播 2024年 2023年的冬天是东北文旅市 场的“春天”。前有以“宠粉暖男”形象获得“南方小土豆”青睐的“尔滨”,后有凭“听劝”形象冲上热搜的沈阳,崭新的“城市 人 设”为文旅宣传打开了新局面。本文以哈尔滨和沈阳两市 为分析对象,通过梳理它们的“人 设”打造之路,探讨“城市 人 设”构建的必然性、构建与传播方法以及对其风险与不足进行批判性思考。为新媒体浪潮下,城市 形象的构建与传播打开新思路,提供可操作的参考样本。 张茗睿关键词:城市形象 新媒体 基于“城市 人 ”理论的兰州市 老旧住区更新策略研究 肖雨公园20分钟:城市 人 的心理自救 2024年 每天只要在公园里待上20分钟,即便什么都不做,都能令人 感到放松、满足,显著提升个人 的幸福感和身体状态。这便是前段时间走红网络的“公园20分钟”效应。公园场地空旷、空气清新、光线充足,遍布花草树木,到处鸟语花香。这类亲近自然的环境,契合人 的天性追求,能给人 带来心理疗愈。法自然:满足天性追求当人 们置身于自然环境中,大脑会自然地进入放松状态,体内的皮质醇水平随之下降。皮质醇水平的降低与人 们的快乐感受密切相关,有助于缓解压力,改善心情。 张其成关键词:身体状态 花草树木 幸福感 Homo-urbanicus and Human-centered Planning 2024年 Homo-urbanicus is a planning concept which treats a human being as a rational animal with distinct material,social and intellectual characteristics,and a human settlement as a space in which human beings seek and offer opportunities for connection.Human-centered planning is the application of classical Natural Law(balance between self-preservation and mutual preservation)to the matching of human needs and human settlements. Hok-Lin Leung
相关作者
魏伟 作品数:108 被引量:620 H指数:13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 研究主题:城市人 主体功能区 影响因素 城市规划 满意度 梁鹤年 作品数:65 被引量:519 H指数:12 供职机构:加拿大女王大学 研究主题:城市规划 以人为本 西方文化 城市 基础设施 田雨 作品数:10 被引量:14 H指数:2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研究主题:农民工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城市人 农民市民化 农村人 孙冉 作品数:176 被引量:60 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新闻周刊》编辑部 研究主题:年轻人 高校 中国人 文化 公众 田莉 作品数:153 被引量:1,707 H指数:26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研究主题:土地利用 城市规划 城市更新 租赁住房 公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