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58篇“ 城市径流“的相关文章
城市径流污染负荷估算方法研究进展与适宜性分析
2024年
降雨径流冲刷地表和排水系统,可携带多种污染物进入水体造成城市水环境非点源污染,因此,对地表径流污染负荷定量化分析是制定城市排水规划和污染阻控策略的重要理论基础。文中总结了国内外常用的3类地表径流污染负荷估算方法——浓度法、统计模型法和机理模型法,对其发展现状和在我国的应用适宜性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剖析了当前地表径流水质参数率定的待突破问题。最后,基于当前常用方法的不足之处,如资料依赖程度高、本土化程度低、水体污染风险评估不足等,围绕工程应用和国情发展两方面需求,对我国城市地表径流污染负荷估算方法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朱雅婷陈亚松赵云鹏景方圆
关键词:地表径流污染负荷适宜性
满足城市径流多目标监测的复合型雨水花园及实验方法
本发明具体公开了满足城市径流多目标监测的复合型雨水花园及实验方法,包括入渗型雨水花园和排水型雨水花园,入渗型雨水花园通过入渗型雨水花园入流道与雨水收集路线连通,排水型雨水花园通过排水型雨水花园入流道与雨水收集路线连通,入...
许青 刘安康 朱文谨 匡丽洁 沈恩祈 唐欣悦 杜丽莎 沈昊
透水路面降低城市径流洪涝风险的模拟研究
2024年
为研究透水路面对城市地表径流系数和洪峰流量的影响,本文采用暴雨水文管理模型SWMM(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对青岛某双向六车道公路进行模拟研究,分析排水型和半透水型路面结构在不同降雨条件下对城市地表径流和雨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虽然排水面能够减轻一部分地表径流,但是其对抑制洪峰及其延迟效果却无显著作用。半透水路面能减少部分地表径流和洪峰,并能延迟洪峰时间。全透型路面基本不会形成地表径流,对径流系数和洪峰流量的削减有更好的效果。综上所述,透水路面对洪峰流量和径流系数的降低效果很好,对城市排水有很大的帮助,并且可以降低暴雨洪水带来的风险。
赵玉兴刘朔沣
关键词:道路工程SWMM透水路面洪峰流量径流系数
海绵城市径流污染控制指标的确定方法与管控策略被引量:1
2024年
城市径流污染是城市地表水体污染的重要成因,加强城市径流污染控制对于推进城市水环境治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厦门海绵城市建设径流污染治理的实践经验,采用“正向赋值、逆向校核、循序优化”的方式,兼顾陆域地表水体水质目标的可达性和源头、末端措施的可实施性,提出了规划层面各地块、各汇水分区径流污染控制指标的确定思路与方法,同时从项目建设、片区开发两个层面提出了径流污染控制指标的管控策略与流程,可为今后进一步加强海绵城市径流污染控制提供技术支撑与参考。
谢鹏贵
关键词:径流污染管控策略
一种城市径流过滤处理的人工湿地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径流过滤处理的人工湿地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引流组件,引流组件包括底板、涡形板一、涡形板二、涡形板三、通孔,底板的顶面分别固定连接涡形板一、涡形板二、涡形板三,涡形板一、涡形板二、涡形板三与底板垂直设...
周伟坚许文骏林源山邓德珩丁逸宁吴世刚罗靖琳张嘉惠陈桐
LID设施布局对城市径流与污染负荷影响评估被引量:2
2024年
关于低影响开发(LID)空间布局对水量水质控制效果影响的研究较为缺乏。针对上述问题,以郑州中原区为对象,基于SWMM模型原理构建布设LID设施的研究区城市水量水质模型。所提模型依据城市综合径流系数的经验值以及研究区实际情况,将中原区划分为城市建筑高、中、低密集区,并在研究区高、中、低密集子汇水区布设不同比例的LID设施(S1~S5),计算不同雨量级别下不同空间格局下的LID设施对水量水质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随着雨量级别的增大,LID方案的径流总量削减率、峰值流量削减率和TSS负荷削减率不断减小。在降雨级别为暴雨、大雨和中雨时,在高、中、低密集子汇水区布设占比分别为35%、35%和30%的LID方案(S5),其径流总量削减率超过80%,峰值流量削减率超过70%,且TSS负荷削减率超过50%。从各事件下水量与水质综合指标评估来看,该方案表现最佳。
窦明闫佳佳王偲关健李桂秋侯进进
关键词:SWMM模型
城市径流污染风险评估与分区管控研究——以杭州为例
2024年
不合理土地利用产生的径流污染已成为制约城市河道水质提升的重要因素,开展城市径流污染风险评估和精准化的分区管控能为水环境治理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基于区域灾害系统理论,从径流污染灾害形成全过程视角溯源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影响城市径流水质的内在机理与关键因素,以杭州为例,构建“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脆弱性”多维度的城市径流污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分析径流污染风险空间分布特征,划分风险管控区域,提出国土空间管控策略。结果显示:杭州径流污染风险呈明显的“中心-外围”降低态势,“高危+高敏+高脆”“高危+高敏+低脆”型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的居住和商业区域,风险等级较高,而“低危+低敏+高脆”“低危+低敏+低脆”型主要分布在城市外围的乡村生态空间区域,风险等级较低。针对不同风险类型特征划分为存量更新发展区、有限开发控制区、重点发展规划区、重点生态保护区四类国土空间管控区域,并提出相应策略。
陈甜甜沈铷桑杨泓哲陈前虎
关键词:径流污染风险评估
基于SWMM的LID设施对城市径流污染控制的影响及优化--以南昌朝阳新城为例
随着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建设改变了原有的地质、地形、植被、水系、气候和水文等自然属性,使土地不透水面积急剧增加,开发前后总径流系数变化明显,造成城市内涝,水体面源污染,给传统雨洪管理带来巨大问题。本研究基于SWMM(...
吴琦
关键词:优化配置径流污染控制
低影响开发组合措施(LIDs)-调蓄泵站联合削减城市径流效果——以河北省某县主城区为例被引量:4
2023年
采用低影响开发(LID)和泵站等措施有效控制雨洪是治理城市内涝的重要手段。为探究低影响开发和泵站联合削减山丘城区的暴雨径流洪峰效果,构建了河北省某县主城区的SWMM模型。选用渗透铺装-下凹式绿地-雨水桶的低影响开发组合措施(LIDs),并考虑区域上、下游关系联用调蓄泵站布局设计了6种不同的布设方案,并就径流系数及其削减率、出口断面径流峰值及其削减率、峰现时间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区域上游、下游及全域布设LIDs方案,虽然能有效控制径流系数和出口断面径流峰值,但是其峰现时间滞后效果并不显著,下游管网排水能力不足的问题也没有完全解决;联合布设LIDs及调蓄泵站后,上游、下游及全域布设方案下的出口断面径流峰值均得到显著削减,最大削减率分别为23.22%、42.88%和44.07%,同时峰现时间可滞后29~187 min。通过对比分析各方案的出口断面径流峰值削减率和峰现时间,最终优选得出下游布设LIDs和调蓄泵站联用方案综合效益最佳。
李花月张翔徐欢崔朝阳栾清华
关键词:城市内涝SWMM模型
潮汐流-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对城市径流污染物净化效果被引量:2
2023年
人工湿地(CW)在城市径流污染源头控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采用潮汐流(TFCW)-垂直潜流(VFCW)串联的复合人工湿地工艺(TF-VFCW),以砾石为填料构建人工湿地模型,探究TF-VFCW长期运行下COD_(cr)、NH_(4)^(+)-N、NO_(3)^(-)-N、TN和Cu2+的去除效果以及微生物群落变化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0 d的运行中,TF-VFCW对COD、NH_(4)^(+)-N、TN的去除效率逐渐下降,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2.92%、65.54%、80.83%;系统对NO_(3)^(-)-N的去除率先保持稳定,随后在波动中略有下降,平均去除率为95.27%;对TP的去除效果相对较为稳定,平均去除率为87.64%;对Cu^(2+)的去除率虽有较大波动但总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平均去除率为40.22%。TFCW单元的去污能力明显优于VFCW单元。随着时间的推移,TFCW单元在门水平上的优势菌种由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变为Firmicutes(厚壁菌门);在属水平上,TF-VFCW中主要除氮微生物为Thauera(索氏菌属)、Thiobacillus(硫杆菌属)、Hydrogenophaga(噬氢菌属)、Nitrosospira(亚硝化螺菌属),主要除磷微生物为Pseudomonas(假单胞菌属)、Dechloromonas(脱氯菌属)、Bacillus(芽孢杆菌)等。TFCW的除氮、除磷功能微生物的多样性要明显优于VFCW。温度对除氮、除磷功能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影响较大,NH_(4)^(+)-N、NO_(3)^(-)-N、TN的去除效果明显受到温度的影响,而磷的去除受温度影响较小,其主要通过基质吸附和植物吸收。
杨雅峥孙皓珺孙镱铭甄志磊
关键词:径流污染微生物群落温度

相关作者

戎贵文
作品数:161被引量:287H指数:10
供职机构:安徽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鱼道 数值模拟 屋面雨水 城市径流 雨水
车伍
作品数:266被引量:4,157H指数:44
供职机构:北京建筑大学
研究主题:城市 雨水 海绵 径流污染 雨水利用
吴琼
作品数:10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安徽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除尘装置 城市径流 摇杆机构 压力管 海绵
陈要平
作品数:30被引量:168H指数:5
供职机构: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课程 思政 城市径流 海绵 屋面雨水
王校刚
作品数:18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城市径流 边墙 旋流 海绵 屋面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