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0574篇“ 城市社会空间“的相关文章
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研究的进展与展望:行为视角的融入与主题转变
2024年
在地理移动性的背景下,社会空间分异研究的视角和测度方法发生了明显的转向,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的发展理念也为城市社会空间分异及其机理与效应的研究提出了新的现实需求。本研究将基于CiteSpace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对2000年以来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研究的发展趋势和主题转变进行了系统性的回顾。研究认为,近年来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研究视角从居住空间逐渐转向时空间行为,从聚焦静态的空间特征转向探讨动态的时空间特征;在测度指标方面,以时空间行为数据等多源数据为支撑,从基于空间的测度转向基于人的测度,测度指标和方法不断多元化;在研究内容方面,从测度与特征研究延伸至影响机理和社会效应,从空间、时间、活动等维度出发揭示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影响机理,结合资源可达性、环境健康、犯罪、社会融合、主观幸福感等主题探究其社会效应。然而已有研究对于时空间整合视角的重视存在不足,对于影响机理和社会效应的研究还有待结合时空间行为予以深化,对于多学科和多种范式间的对话与融合有待推进。
申悦张雪洁
关键词:居住空间分异社会隔离社会不平等
高质量发展导向下大城市社会空间分异格局及调控策略——以广州为例被引量:3
2024年
城市社会空间分异是城乡规划领域的经典议题。以广州为例,根据人口普查数据和人群画像数据等,聚焦城市内部各街区,通过对居住空间类型与社会群体分布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关联分析,深入探究中心城区社会空间分异特征及现存问题,进而提出城市社会空间高质量均衡发展的调控策略。研究发现,广州中心城区在居住空间类型方面以商品房街区和城中村街区为主,老旧街区占比较小,呈现出明显的居住空间分异特征,且三类街区的居民在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消费水平等社会经济特征方面差异显著;各类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水平在不同社会群体及三类街区之间亦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在城市历史发展惯性、城市规划引导、房地产发展的共同影响下,广州中心城区呈现出“圈层+斑块”的社会空间结构。为缓解中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大城市出现的社会空间维度不均衡发展的问题,从可负担住房保障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两方面提出相关调控策略,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研究支撑。
魏宗财兰志懿唐琦婧袁奇峰黄铎
关键词:居住空间公共服务设施
城市社会空间研究书系 高原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 以西宁为例
本书是一本探讨高原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专著,在梳理国内外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以西宁为例,阐述了区位、地质、地形、气候、水文、土壤及植被等自然地理因素和人口、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等人文地理因素对城市发展的影...
张海峰作
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对策研究--以重庆渝北区照母山片区为例
社会空间分异甚至隔离的现象是城市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表现,缓解这一现象有赖于经济社会综合治理措施的不断推进。其中,构建能够体现社会公平和空间正义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模式和空间格局,尤为关键。为此,论文在城乡规划学、城市社...
杨李
关键词:城市规划基本公共服务设施
从集现象看近代唐山城市社会空间发展特征
2022年
通过梳理近代唐山城市及其与城市互动发展,揭示近代唐山作为一座工矿城市的发展动力源、性质职能、管治模式、聚落形态与民情习俗等社会空间发展特征,从而为治理当今“城市大集”问题提供一种观察视角。
王岩
关键词:城市社会空间工矿城市
基于自然资源监测监管的成都购房热点与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探测
2022年
城市地区,购房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关联到购房人的微观尺度运动。它反映了人们如何与社会或物理环境互动,也是一种重要的投资行为。研究基于四川省自然资源综合信息平台的不动产统一登记数据,以地理信息图谱理论为基础,提取每个权利人的购房时空信息,以空间密度热点探测为手段,从微观尺度上研究大量个体购房变化的热点区域和所形成的社会空间结构。从结果看,不同套次的空间结构,反映了权利人所处一定的社会等级和一定的经济等级时的购房选择行为,该行为与自然环境、营商环境、发展战略等相互制约与反馈,形成了独特的社会空间结构,这种结构既受宏观政策的影响,又受个体选择的影响,其宏观和微观的互动对未来的规划编制、政策出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监管角度。
冯义从曾森徐家乐辜寄蓉
关键词:城市社会空间
基于行为地理学的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特征与机理研究
在中国独特的户籍制度背景下,不同户籍群体的社会空间分异现象日益凸显,深刻影响着流动人口的城市生活和社会融入,对城市社会公平和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挑战。尤其在城市空间不断重构和扩张、城市居民移动性不断增强、日常生...
林书亭
关键词:行为地理学户籍制度
唐宋城市社会空间与经济结构研究丛书 武则天与长安关系新探
目前学术界对武则天的研究受其久居洛阳的影响,将研究视角主要集中于对其时洛阳的考察,至于武则天与长安的关系,很少有学者进行深入探讨。事实上,武则天一直对长安非常重视。长安作为大唐都城,实为李唐王朝的代表象征。武则天以李氏之...
李永作
近代上海虹庙的转型与城市社会空间构建
2020年
上海开埠以后,传统民间信仰赖以存续的社会环境发生改变,虹庙由官、民共同信仰转变为以妓女行业为主要信仰群体的局面,并构建出以虹庙为中心的特殊城市社会空间,进而促使公众对虹庙的意象由护国安民变为"妓女烧香的地方"。研究发现,上海开埠后,行业种类繁盛背景下妓女职业的发展,以及政府祭祀政策转变等因素是虹庙信仰变迁的主要原因。报刊、社会小说等近代传播媒介的宣传,加速了虹庙社会公众意象转变并强化了其空间属性,从而带来虹庙这一传统信仰在近代上海的转型。
陈云霞
关键词:社会空间
移民型城市社会空间演变及形成机制研究--以珠海为例被引量:4
2020年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表征珠海社会空间的人口、家庭、住房和职业等方面的指标,提取了珠海社会空间特征的主成分;利用系统聚类法,依据主成分对珠海社会空间划分了不同类型,并分析社会空间特征的形成机制.主要结论如下:(1)流动人口和本地多代户作为2个主要的持续性因子,其两者的异同和相互作用是珠海社会空间差异和演变的主要动因;(2)虽然珠海社会空间重构呈现一定的融合趋势,但主要是基于老城区的社会区更新演替,在空间上呈现了较强的圈层状分布和居住隔离现象,高学历人口集中分布在城市核心区,而低技术型的务工人员和农村人口处于城市的边缘区域;(3)随着城市框架的拉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工业、高教园区和城市副中心为载体的"飞地",重新塑造了珠海社会空间结构;(4)与非移民城市相比,移民城市外来人口对主因子构成和社会空间分区类型划分的影响更为强烈,在空间分布上更为广泛;(5)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素、城市规划、制度变革及人口要素的流动等方面共同形成了珠海社会空间演变的机制.
吴志刚刘樱周春山

相关作者

杨贵庆
作品数:123被引量:1,229H指数:22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研究主题:乡村 传统村落 社区规划 城市规划 可持续发展
闫小培
作品数:176被引量:3,876H指数:3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研究主题:城市规划 城中村 城市 土地利用 影响因素
万晋
作品数:13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基础教学中心
研究主题:唐代 城门 城市 城市社会空间 唐都长安
吴启焰
作品数:64被引量:2,152H指数:24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社会空间 城市 区域经济差异 城镇化质量 城市规划
李诚固
作品数:141被引量:2,110H指数:30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城市化 产业结构 东北老工业基地 城市 城市化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