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2篇“ 增雨潜力“的相关文章
浙江省一次夏季降水增雨潜力的数值模拟分析
2022年
利用云降水显式预报系统(CPEFS)、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及探空反演资料等观测资料,采用水汽特征分析,对浙江夏季1次降水过程的增雨潜力进行研究。其中模式预报的降水落区和云带产品与实况的降水分布、云系特征及移动方向基本一致。利用该时段模式预报产品,结合平行时间的观测资料,对强降水云团和人工增雨作业目标云团的结构及物理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实况强降水落区与具有较高的冰相和液相物质的云团相对应;在实况弱降水区域,可以通过水汽条件、上升气流、冰晶及云水混合比等气象指标判别出该区域因缺乏冰晶而导致的低降水效率;作业目标云系的发展增强与增雨作业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且在作业后1小时内增雨效果最为明显。
江瑶冯爽付远
关键词:水汽增雨潜力
切变线型降水的增雨潜力与数值模式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针对人工增雨作业前缺少微物理资料确定人工增雨潜力区的问题,文章利用欧洲细网格资料、地基微波辐射计资料和飞机探测资料,根据人工增雨前所需具备的动力条件、水汽条件、可播区条件,分析了层状云切变线型降水人工增雨潜力区的宏观判据。结果表明:欧洲细网格模式预报大气可降水量、低云量、比湿最大值、气柱总含水量和850 hPa比湿与降水的演变趋势一致,大气可降水量预报平均值为43.0 mm,气柱总含水量预报平均值为33.0 kg·m^-2,850 hPa比湿预报平均值在6.4 g·kg^-1时,有利于人工增雨作业的实施;模式探空资料反映的湿层(相对湿度≥80%)高度与厚度、e-Ei反映的冰水转化区与T-Td反映的准饱和湿层的垂直分布,可确定人工增雨作业的合适时间与最佳播撒高度;欧洲模式预报对判定人工增雨潜力区和降水过程有良好的指示意义,与地基微波辐射计和飞机的探测结果较为一致,模式预报产品与观测资料结合为判定人工增雨作业潜力区提供了指导。
齐佳慧于静郭鲁彦耿飞耿培培王丛梅
关键词:层状云人工增雨
吉林省春季人工增雨潜力及指标的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利用吉林省业务运行的中尺度数值模式WRF3.3.1,分析了2016年4月12日吉林省一次春季降水过程的人工增雨潜力,选取比湿、上升气流、K指数、冰面过饱和度、云水厚度共5种与人工增雨潜力密切相关的指标,作为吉林省春季人工增雨潜力判别的因子。结果表明:吉林省春季850 hPa比湿和K指数与降水量存在相关关系,比湿小于2.9 g·kg^-1几乎不产生降水,产生2 mm以上的降水比湿几乎均大于4.5 g·kg^-1,K指数大于22℃。将850 h Pa比湿大于4.5 g·kg^-1、K指数大于22℃、积分云水含量大于0.2 mm、高层冰面过饱和度大于0和低层垂直速度大于0.4 m·s^-1作为强增雨潜力区的指标,并利用春季其他个例对该指标进行检验,发现该指标基本能够表征云内的动力、热力和微物理条件,可以作为人工增雨潜力区的判别指标。
尚博蔡淼霍也周毓荃
关键词:增雨潜力比湿
中国中部区域一次低槽冷锋天气过程人工增雨潜力区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低槽冷锋天气系统为中国中部区域春秋季主要的人工增雨作业天气类型,根据地面冷空气活动路径及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具体分为低槽西路冷锋型、低槽东路转西路冷锋型和副高西伸型3种类型,其中低槽西路冷锋型占比最多。选取2012年11月24日中部区域一次典型低槽西路冷锋降水个例,首先利用多种资料进行增雨潜力区初判,再利用WRF模式模拟结果,综合给出增雨潜力区位置。结果表明:本次过程降水主要出现在500 hPa和700 hPa槽前及地面冷锋后部区域,过程典型时刻2012年11月3日14时初判人工增雨潜力区位于河南东北部、山东西南部、湖北东部和安徽大部分地区,模式模拟的过冷水分布区域与其基本一致。综合分析得到此次中部区域典型低槽西路冷锋天气过程人工增雨潜力区位于500 hPa和700 hPa低槽前部、700 hPa急流左侧且更靠近急流轴一侧、地面冷锋后部及锋线附近。
杨敏杨敏黄毅梅黄毅梅
三江源地区空中云水资源人工增雨潜力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估被引量:1
2020年
2011年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提出了CWR-PEP增雨潜力评估方法,文章应用该评估方法对2017~2019年青海省三江源地区人工增雨潜力作了评估,得出:2017~2019年青海省三江源地区人工增雨(雪)共增加降水62.18~93.26亿m3。其中,飞机增雨作业增加降水51.00~76.51亿m3,地面增雨作业增加降水11.18~16.75亿m3,增雨(雪)作业补充了三江源地区水资源短缺,使扎陵湖和鄂陵湖水体面积增加,牧草覆盖度提高,江河源径流量增加。该方法对空中水资源科学合理开发提供了依据,对今后人工增雨潜力评估工作具有一定意义。
龚静张玉欣王启花朱世珍郭三刚贺永全
关键词:云水资源
EC-thin资料在低槽冷锋类降水过程人工增雨潜力区识别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0年
选取8次冀中南地区低槽冷锋类降水过程,基于实况资料、微波辐射计资料、毫米波测云仪资料,利用EC-thin模式资料,分析研究EC-thin资料在人工增雨潜力区识别中的应用。结果表明:低槽冷锋类降水过程的共同特征为中高层30°-50°N、100°-120°E低槽东移,地面冷锋以西北路径或偏西路径南下影响冀中南地区;无论平原还是山区,低云量、气柱总含水量、大气可降水量、850 hPa比湿总体上呈现随降雨量增大而增大的趋势;当冀中南地区受低槽冷锋类天气系统影响时,在平原地区,当低云量、气柱总含水量、大气可降水量、850 hPa比湿预报平均值分别为6成、31 kg·m^-2、37 kg·m^-2、6 g·kg^-1以上时可进行人工增雨作业;在山区,当低云量、气柱总含水量、大气可降水量、850 hPa比湿预报平均值分别为5成、21 kg·m^-2、29 kg·m^-2、4 g·kg^-1以上时可进行人工增雨作业;此外最佳人工增雨阶段为各物理量值达到最大并开始减小阶段。
耿培培王丛梅李芷霞杨文霞
一次冷涡天气飞机人工增雨潜力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针对2019年入春以来吉林省严重旱情及春播增雨需求,利用云精细化分析业务系统(CPAS)和人工影响天气业务五段式分析法,结合云模式反演资料、卫星云图观测资料、微波辐射计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详细分析了5月12日~13日一场影响吉林省中西部地区的冷涡天气系统增雨潜力。结果表明:影响吉林省中西部主旱区的这场冷涡天气系统云顶高10km,0℃层高度2.8km,0℃^-15℃层过冷水含量(云水混合比)在0.3g/kg左右,且过冷水极值区自然冰晶浓度明显不足,因而具备一定的增雨潜力,据此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组织开展了飞机抗旱增雨作业,增雨效果明显。
汪晓梅唐德成宋树生
关键词:低涡飞机增雨
贵州空中云水资源人工增雨潜力研究
贵州省地处我国西南部,位于云贵高原东斜坡地带,境内地形起伏较大,地势西高东低,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区和全国少数几个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属亚热带润湿型季风气候,境内常年雨量相对充沛(年雨量约1100毫米),但受季风活动的制约,...
彭宇翔文继芬刘国强张小娟李皓
关键词:人工增雨增雨潜力
文献传递
中部区域两次西南涡天气过程增雨潜力区分析被引量:7
2018年
西南涡天气降水是中部区域春、秋季飞机人工增雨最主要的三种作业天气类型之一。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4月8 9日和2009年4月18 19日两次典型西南涡降水天气过程对比分析发现,近圆形和椭圆形西南涡的动力场结构存在一定差异。对增雨条件分析发现:两次过程500 h Pa上都存在大气垂直上升运动,低层水汽条件良好;500 h Pa冰面过饱和水汽压正值区均在低涡形成并影响中部区域时开始出现,并随低涡移动发展。因此,选择500 h Pa冰面过饱和水汽压≥0 h Pa且垂直上升速度≤-0.1 Pa·s-1的区域作为增雨潜力区。其中,近圆形西南涡过程增雨潜力区出现在低涡中心前方附近和暖式切变线北侧、低涡闭合线处,椭圆形西南涡过程增雨潜力区位于辐合线北端及低涡闭合线东北方向一定距离处。
杨敏黄毅梅
武平县空中云水资源特征分析与人工增雨潜力研究
2018年
利用武平县国家一般气象观测站1991—2010年的云量、雨日、降水量等观测资料对空中云水资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武平县雨量充沛,干湿两季分明,上半年云量多,下半年云量少;降水高发期在3~6月。通过计算分析武平县空中云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状况,并对其人工增雨潜力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7~9月增雨潜力较大,1月和4~6月、10~12月增雨潜力次之,3月增雨潜力最小,年增雨潜力平均值为72.68%,有较大的降水潜力可挖掘。
邱光敏蔡添星卢海深
关键词:云量降水量水资源特征人工增雨潜力

相关作者

向玉春
作品数:56被引量:422H指数:12
供职机构:湖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研究主题:人工增雨 人工影响天气 多普勒雷达 对流云 人工增雨效果
洪延超
作品数:84被引量:1,057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降水 数值模拟 冰雹云 冰雹 数值模拟研究
张中波
作品数:31被引量:63H指数:5
供职机构:湖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研究主题:人工增雨 人工增雨作业 风险评估 水库汛期 流域
黄毅梅
作品数:15被引量:60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
研究主题:增雨潜力 人工增雨 冷锋 个例研究 冷锋云系
汤达章
作品数:99被引量:727H指数:18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多普勒雷达 多普勒天气雷达 多普勒 多普勒速度 回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