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3篇“ 声学表现“的相关文章
- 一种可改善声学表现力的耳机机芯及骨传导耳机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改善声学表现力的耳机机芯及骨传导耳机,耳机机芯包括:机芯壳体和换能装置,换能装置安装于容置腔体内,该换能装置包括:支架部和位于支架部内的振子,支架部与机芯壳体之间设置有振膜,所述的振膜将容置腔体分隔...
- 谢嗣海
- 藏语安多话元音的音位分布及声学表现被引量:1
- 2021年
- 文章整理了安多藏语单元音的音位分布,同时使用声学实验方法分析了藏语安多话的单元音的音高、时长、音强和共振峰等参数。研究发现,单元音基频约在190Hz~280Hz范围。当浊辅音/r/为相邻辅音时,基频通常会降低。时长方面,元音在音节结构中的位置、前后辅音的发音方式差异都会影响元音时长。此外,后接辅音对元音的影响比前接辅音更大。音强方面,后、高圆唇元音/o、u/的音强偏高,反而前低、次低的元音音强偏小,是比较特殊的一个现象。另外,从元音格局来看,/e/的位置要比/i/更高是本次研究中发现的特殊现象。
- 完么措南拉才让陈禹风
- 关键词:元音音位声学
- 基于语音声学表现的普通话声调教学实践被引量:1
- 2020年
- 声调的教学是普通话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文章在大学生普通话训练、教师口语训练、讲解员普通话培训、小学语文老师朗读指导、小学生朗读指导、儿童和青年朗诵指导等教学实践中,将普通话声调与广西方言声调从声学表现角度进行分析比较,探索有效的声调教学方式,提高学习者对普通话声调的认识和普通话口语表达中声调的表现力,进而改善普通话学习者语音面貌欠佳的状况。
- 范建玲
- 关键词:声调教学表现力
- 佤语布饶克方言新芒良话的松紧元音声学表现
- 本文以佤语布饶克方言新芒良话的松紧元音为研究对象,使用专业声卡和话筒采集语音信号,电子声门图仪(Electroglottography)采集嗓音信号。从元音共振峰参数、元音时长、基频等方面考察了松紧元音对立的声学表现。
- 魏德明
- 关键词:佤语
- 音乐表演同一性与差异性的声学表现——《今年梅花开》三种演唱版本的比较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今年梅花开》是一首较高难度的花腔女高音声乐作品,整首作品很普遍地运用了连续小三度的跳进和级进解决,这对表演者的基本功和声乐演唱技巧有很高的要求。在演唱这首极富东北地方特色的歌曲时,演唱者需要通过抓住作品的语言风格特点来展现歌曲的地域性。我们通过于丽红、吴碧霞、杨姣三位歌唱家的演唱风格、演唱技巧、歌曲处理及情绪意境的把握四个方面进行演唱版本的对比分析。
- 肖婷
- 基于声调协同发音的声学表现的间断标注方案
- 间断标注是韵律研究的重要方面。已有的基于感知的间断标注方案在标注一致性上还有待提高。为此,本研究以声调协同发音的声学表现为基础提出了一个新的间断标注方案。我们分别为16对二字调组合定义了省力发音的声学模式;间断介入时这种...
- 郝丽霞张薇解焱陆张劲松
- 关键词:声学表现
- 文献传递
- 语音韵律短语边界处的声学表现及语音停顿识别
- 语句韵律结构信息在语音合成与语音识别中非常重要。在语音合成中,自然度与可懂度是两个重要的指标,当前可懂度已经达标,但是自然度还是不够,这是因为计算机无法准确的对语句信息中的韵律进行识别。在语音识别中,要实现人机自然交流,...
- 王娟
- 关键词:声学表现语音停顿自动识别
- 音乐表演中速度的同一性与差异性的声学表现——以肖邦《降E大调夜曲》为例被引量:1
- 2017年
- 以肖邦《降E大调夜曲》为例,选取9个权威大师已发表的音响版本进行速度分析(Praat数据记录),从宏观速度和微观速度上分析同一作品不同音响版本的同一性与差异性。通过对同一性的寻找与分析,特别是不同音响版本在微观下弹性速度的同一性研究,来讨论肖邦夜曲在演奏中弹性速度所遵循的相似逻辑规律。通过数据采集与文本的论述展示肖邦夜曲在演奏速度上的一般规律。
- 许佳奇
- 关键词:音乐表演同一性夜曲
- 巴基斯坦留学生轻声双字调的声学表现及偏误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本文以巴基斯坦留学生为调查对象,以四声调与轻声的16种声调组合为研究对象,运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从时长、调型、调值三方面进行多角度测量、比较与思考,最终找出巴基斯坦留学生轻声双字调的偏误表现,分析偏误成因,进而提出相应教学策略。
- 李东伟刘莎莎
- 关键词:巴基斯坦留学生实验语音学轻声
- 壮语南部方言第4调的声学表现与共时比较——兼评与侗台语研究有关的声调起源理论被引量:1
- 2013年
- 以广西龙州话为代表,壮语部分南部方言的第4调伴随喉塞成分,颇为特殊。研究描述与这一现象相关的语音表现和制约条件,并对壮语各方言和侗台语部分语言的第4调作了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降调与喉塞成分有着密切关系,且调长往往比其他舒声调要短,从历时层面上看,不能排除喉塞韵尾是促使这种声调形成的原因。但是,音高的范畴化可能是若干制约条件协同作用的结果,壮侗语族语言第3调、第4调起源于喉塞韵尾的假说有待于进一步精密和完善。
- 黄玉雄
相关作者
- 杨玉芳

- 作品数:157被引量:868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语篇 汉语 重音 语篇理解 重读
- 石锋

- 作品数:162被引量:863H指数:18
-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普通话 语调 元音 汉语普通话 汉语
- 周学文

- 作品数:27被引量:35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元音 EPG 声学分析 普通话 辅音
- 仲晓波

- 作品数:8被引量:81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法学院心理学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普通话 重音 声学表现 句子重音 韵律
- 杨红华

- 作品数:7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 研究主题:声学表现 语气词 语调 普通话水平 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