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09篇“ 夏大豆“的相关文章
大豆全程机械化高效生产技术
2025年
大豆是我国五大主要农作物之一,也是植物蛋白的重要来源。传统的大豆播种和收获方式为人工点播、人工收获,作业效率低,严重制约了大豆生产效率的提升。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大豆产业,大豆生产机械化技术快速发展,关键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快速提升,耕整地、播种环节机械化技术及装备已基本成熟,收获环节的技术及相关装备也基本完善。
张卫华
关键词:全程机械化大豆播种植物蛋白大豆生产大豆产业
益阳市大豆品种引种比较试验
2025年
为筛选适合湖南益阳市及生态条件相似地区稳产、高产和适应性好的大豆品种,以中豆41为对照,引进中豆43、南农57等11个品种,在赫山区及桃江县两处试验点进行比较试验,从各品种生育期、农艺性状、主要经济性状及产量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试验点12个品种的生育期在86~100 d;农艺性状方面,株高62.6~83.0 cm,底荚高度12.5~21.3 cm,主茎节数10.0~16.3个,有效分枝0.7~3.3个;经济性状方面,单株有效荚数33.7~45.3个,单株粒数61.7~91.5粒,单株粒重15.3~23.0 g,百粒重20.1~23.6 g,完好粒率在90%~96%;12个品种平均产量在2100.0~2398.5 kg/hm^(2),其中11个引进品种的平均产量均高于对照。综合生育期、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皖豆37和冀豆1258的生育期比对照品种短1~2 d,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等经济性状均高于或与对照接近,完好粒率均在90%以上,平均产量较高,赫山试验点产量分别为2398.5和2322.0 kg/hm^(2);桃江试验点产量分别为2398.5和2277.0 kg/hm^(2)。皖豆37和冀豆1258品种生育期适中,农艺及经济性状良好、产量表现较好,较适合在益阳市地区种植示范推广。
王小凤郭萍周雯舒畅汤洪杨通洲曾雅婷王凯邹童禹英
关键词:夏大豆农艺性状经济性状
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圣育102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
2025年
圣育102为泰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联合山东圣育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齐黄34为母本,豫豆22为父本,经过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具有早熟、优质、高产、稳产、抗性强等诸多优势,适宜在江苏淮南地区及周边相似生态区作大豆种植。为圣育102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对圣育102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介绍。
赵向阳王全友钱振亚程昭峰
关键词:夏大豆高产优质选育栽培要点
叶面肥与基肥配施对大豆光合性能、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025年
为筛选适宜大豆的叶面肥和基肥配施方式,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以宝豆10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设置主处理磷酸二氢钾喷施浓度0%(P1)、1.0%(P2)、1.5%(P3)和2.0%(P4)4个水平,设置副处理复合肥施肥量150 kg/hm^(2)(F1)、225 kg/hm^(2)(F2)、300 kg/hm^(2)(F3)和375 kg/hm^(2)(F4)4个水平,研究叶面肥和基肥配施对大豆产量构成因素、光合性能、产量和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肥和基肥对大豆叶片的花期和荚期的SPAD值和Pn均有显著影响;叶面肥、基肥以及它们的互作效应对大豆的单株粒数、百粒重和产量具有极显著影响,其中P3F4产量达到4165.70 kg/hm^(2),与其它处理差异显著(P<0.05)。叶面肥、基肥、叶面肥×基肥对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异黄酮含量存在极显著影响(P<0.01),P1F3蛋白质含量最高达到45.51%,P4F3脂肪含量和异黄酮含量最高分别达到19.68%和0.4626%。叶面肥、基肥以及它们的互作效应对大豆花期、荚期的光合性能、产量构成因素和籽粒品质存在重要影响。基肥施入量375 kg/hm^(2)时在花期喷施1.5%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可有效改善大豆叶片的光合性能、产量构成因素,并可获得较好的产量优势和籽粒品质。
屈洋马雯刘晓婷薛玉莹王可珍
关键词:叶面肥基肥光合性能夏大豆
适宜陕西安康地区大豆新品种筛选研究
2025年
[目的]筛选适合陕西安康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大豆品种。[方法]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对13个大豆品种株高、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等农艺性状的综合表现进行了评价。[结果]在相同栽培条件下,大豆产量与第一分枝高度、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荚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13个大豆品种可聚类为五大类群,第一大类为川农豆3号,第二大类为油春1024和宝豆1519,第三大类为中黄13,第四大类为秦豆2017、中黄39、金豆228、邯豆15共计4个品种,第五大类为齐黄34、秦豆2018、陕豆125、安豆203、川豆155共计5个品种。[结论]在所有参试品种中,齐黄34、秦豆2018、陕豆125、安豆203、川豆155可以作为主要种植品种在安康地区推广应用。另外,只要控好株距,采取合理的技术举措防止植株倒伏,油春1024和宝豆1519这2个品种也可以在安康地区种植。
郑州元周长安朱庭强殷兆霞
关键词:大豆农艺性状
黄淮海南部地区大豆抗逆固氮防衰栽培技术
2025年
大豆是保障国家粮油供应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作物之一,对于我国农业和粮食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黄淮海南部地区大豆生产现状进行分析,找出逆境胁迫和氮素营养供应不足引起大豆早衰的问题,提出了一套大豆抗逆固氮防衰高产栽培技术方案,该方案包括了耕作措施、优良品种选择、精准肥水管理、生物固氮强化、灾后补偿、病虫害防治等,旨在提高大豆的固氮效率、抗逆能力及防衰性能,从而实现大豆高产、优质、可持续发展。
陈小飞金文俊雷伟侠孔令聪黄志平杜祥备
关键词:抗逆固氮防衰栽培技术
鲜食大豆品种比较试验
2025年
为筛选出适宜通州地区种植的鲜食大豆品种,对4个鲜食大豆品种开展了2年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通豆5号和通豆6号2年平均鲜籽百粒重分别为82.5、75.9 g,分别较对照发财豆提高15.06%、5.86%;2年平均鲜荚产量分别较对照发财豆增加9.14%和15.00%,增产极显著;青荚生育期也较对照发财豆短,这2个品种可优先作为鲜食大豆品种在通州地区推广种植。
曹敏张玉珍
关键词:农艺性状
天门市大豆品种比较试验
2024年
为探索大豆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筛选出适宜在天门市推广种植的品种,笔者选择16个大豆品种开展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中黄78亩产最高,为227.2 kg,中豆63亩产次之,为224.0 kg,中豆57亩产排名第3,为213.4 kg。这3个品种综合性状优良,产量突出,适合在天门市大面积推广种植。
熊路陈传安雷志祥王齐娥汪友元兰腾芳巴晓林张世平肖森
关键词:大豆生育期农艺性状
福建省新育成大豆品种鉴定分析
2024年
以福建省传统地方品种绿斜(CK1)与新审定品种华10号(CK2)为对照,在晋江、荔城、建阳、福清、漳平、清流、尤溪7个试验点对福建省新育成的7个大豆品种进行产量、抗逆性及品质等性状鉴定,以期筛选出适宜当地生态条件的优良大豆品种供生产利用。研究结果表明,在7个参试品种中,华11产量最高,福农CD641产量最低;比绿斜(CK1)增产的有4个,比华10号(CK2)增产的仅有1个。福豆6号粗蛋白质含量最高(45.32%),福农CD611粗脂肪含量最高(20.63%)。华11生育期最长(97.1d);福农CD641株高最高(78.4cm),主茎节数(16.9)、有效分枝数(4.5)与每荚粒数(2.33)最多;华11单株有效荚数最多(53.7)、单株粒重最高(17.32g);福豆4号百粒重最重(31.71g)。除福豆5号、华10号(CK2)对炭疽病表现中抗外,其他品种均表现为抗病。华11的产量高、抗逆性强,综合性状优,可进行小范围试种示范;福豆4号、福豆5与福农CD611的产量较高,综合性状较好,但产量比华10号(CK2)增产点率均未超过50%,是否适合推广有待进一步试验鉴定;福农CD641因产量过低,直接淘汰。
顾智炜林海峰唐超凡陈子琳颜墩炜李清华严生仁
关键词:夏大豆抗逆性
高油高产大豆冀豆26的选育被引量:1
2024年
冀豆26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以冀豆17为母本,冀豆12为父本经有性杂交混合法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20—2021年参加河北省大豆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为3619.7 kg/hm^(2),较对照品种冀豆12平均增产8.5%。2021年参加河北省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3534.0 kg/hm^(2),较对照品种冀豆12平均增产10.7%。该品种籽粒粗脂肪含量为22.56%,属高油品种,适宜河北省中南部播区种植。2022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冀审豆20220005。
冯燕刘兵强孟庆民陈强黄冀楠刘晓燕史晓蕾闫龙张孟臣杨春燕
关键词:大豆高油高产品种选育

相关作者

李继存
作品数:59被引量:185H指数:7
供职机构: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夏大豆 大豆 栽培技术 选育 选育及栽培技术
赵云
作品数:47被引量:116H指数:6
供职机构: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夏大豆 大豆 栽培技术 选育 选育及栽培技术
徐文修
作品数:219被引量:1,335H指数:22
供职机构: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
研究主题:棉花 复播大豆 滴灌 夏大豆 光合特性
杨加银
作品数:72被引量:285H指数:9
供职机构: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大豆 夏大豆 选育 菜用大豆 栽培技术
纪永民
作品数:49被引量:166H指数:7
供职机构:安徽省濉溪县科技开发中心
研究主题:夏大豆 品种选育 大豆新品种 大豆 选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