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245篇“ 夏文化“的相关文章
夏文化考古学探索
2024年
20世纪20年代中国近代考古学诞生。考古学以调查、发掘等田野工作为基础,采用与多学科结合的方法,为夏文化的探索奠定了科学的基础。以1921年李济先生赴晋南汾河流域的考古调查为起点,至今已经历了百年春秋。在这百年里,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孜孜探求,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959年,被誉为“夏文化开拓者”的徐旭升先生前往河南登封、禹县、偃师等地进行调查,开启了夏文化考古学研究的序幕。开展夏文化探索,对中华早期文明的起源研究、中国早期国家形成与发展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刘雅泽
关键词:夏文化考古学
驻马店夏文化初探
2024年
驻马店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其地“负山面淮,扼控颖蔡,为天下之中”,整体处于华北平原的西南边缘,淮河、汉水两大水系上游的丘陵平原地带,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自古为交通要冲,是中国东西和南北文化的交会地域。驻马店是文献记载中夏文化的重要活动区域之一,其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夏文化探索及其与该地其他考古学文化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课题。因此,厘清驻马店夏文化的面貌,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和形成以及国家的产生大有裨益。
郭建波
关键词:夏文化社会性质
早期夏文化与早期国家问题
2024年
早期夏文化夏文化研究中的难题之一,其中既有材料问题也有年代问题。本文从若干概念出发,对早期夏文化研究中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如战争与祭祀、治水、考古学文化与族属对应、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等展开讨论,并将早期夏文化置于“早期国家”框架中进行研究。
方燕明
关键词:考古学文化早期夏文化
早期夏文化与早期国家问题初探被引量:1
2024年
考古学文化所对应的夏文化,即庙底沟二期文化晚期(先夏)—王湾三期文化(先夏与早夏)—新砦期(后羿代夏)—二里头文化(夏中晚期)。中原龙山时代文明化进程加速发展,各种文化逐鹿中原,形成以中原为中心的趋势,由多元一体、兼收并蓄、绵延不断,终至夏王朝诞生在中原腹地——嵩山地区。其时,大禹治水体现的行政组织与管理机构的存在,禹画九州对固定地域实施的统治与贡赋制度的出现,夏桀囚商汤于夏台即监狱的出现,武力征服导致频繁的战争,考古所见社会分层与分化的材料,血缘关系逐渐被地缘关系取代——二里头广域王权国家的出现,体现王权的宫殿、宗庙等高等级建筑滥觞于龙山文化中晚期,成熟于二里头文化时期,以上表现大体对应了早期国家的若干特征,反映出国家的初级形态即早期国家——夏王朝的样貌。王湾三期文化晚期和新砦期,以王城岗、瓦店、古城寨、新砦、花地嘴和东赵等遗址为代表的早期夏文化,已进入早期国家。
方燕明
关键词:夏文化早期夏文化
夏文化的数字化保护与利用研究
2024年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夏文化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字化保护与利用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夏文化和数字化保护利用的概念出发,梳理博物馆数字化保护与利用的现状,介绍夏文化数字化保护与利用的实践成果,探讨当前数字化与艺术学科之间衔接不够紧密的问题,并针对多维度发展提出具体举措,以期提高夏文化数字化保护与利用的质量和效果。
郭兆玮张锦
关键词:夏文化文化遗产
“陶寺文化夏文化说”的学术史观察
2024年
“陶寺文化夏文化说”是关于陶寺文化族属和夏文化指认的一种学术观点。该说于1983年前后产生,陶寺文化的年代、地域和社会性质等方面与传说中的“夏代”有颇多相合之处,因此该说曾一度得到若干学者的支持。随着夏文化探索的不断深入,该说日渐式微,但迄今在学界仍有遗响。“陶寺文化夏文化说”在当时的学术背景下产生有一定的原因,在夏文化考古研究的进程中退出主流也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对该说的完整学术历程进行回顾,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史意义,同时也可为当前的夏文化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王梦恒
关键词:陶寺文化夏文化陶寺遗址考古学史
试论二里头文化夏文化的主要探索对象
2024年
在探寻中华早期文明的过程中,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所开创的广域王权国家的治理和运行模式,为后续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发展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里头文化的主要特征显示了中国早期青铜文明的发展高度,显示了夏王朝时期的文明样态,也奠定了此后中华文明的发展基调和发展高度。二里头文化作为中国早期青铜文明的重要代表,具有重要的考古和历史研究价值,它是夏文化的主要探索对象。该文旨在通过梳理二里头文化的主要特征、社会组织、经济形态,以及文化对周边地区的影响,探讨其在中国古代文明发展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王建华
关键词:二里头遗址二里头文化夏文化早期文明
光泽与夏文化向福建东南沿海地区传播有关问题的探索
2024年
夏文化向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的传播,是最近十年来提出的课题。[1]福建光泽县的新发现为进一步探索这个课题提供了新的线索。笔者曾对此问题做过简略的探索[2],这里结合出土的有关文献和绍兴等地新发现的线索,再做探索。
朱乃诚
关键词:夏文化
洛阳筑牢夏文化研究传播高地对策分析——以二里头遗址的利用为例
2024年
二里头遗址是夏文化研究的核心遗址,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以其重大学术价值,被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专家组认定为距今3800年前后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为了保护好、利用好这一宝贵资源,不断夯实巩固夏文化研究传播的高地,洛阳市应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从“强化学术研究,完善人才体制建设,打造夏文化传播示范区和夏文化精品旅游区,拓宽文化资源品类,抢占文化资源高地”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努力。
赵腾宇
关键词:夏文化二里头遗址
李济与夏文化探索
2024年
李济1926年在晋西南的考古活动明显带有探索夏文化之目的。小文《李济与西阴村和夏文化》曾专论此事。20多年过去,围绕这次考古活动的学术史研究纷至沓来,其中不乏质疑李济探索夏文化之心的声音。现在回顾相关诸说的基础上,全力搜求公开发表的报告及馆藏档案等直接证据,并结合李济的教育背景、时代学术思潮、合作者丁文江与袁复礼的古史观、考古活动的行程及活动结束后的言论、梁启超与戴家祥的回忆、徐中舒“仰韶文化夏文化说”的提出等进行语境重建,力主夏文化探索的学术史书写应自1926年李济晋西南考古始。最后尽力搜求李济有关夏文化的言论,提炼出李济对夏文化的基本态度:彩陶文化应非夏文化,而更可能是夏文化的来源;虽尚未发现与夏朝对应的考古学文化,但不能忽视夏的存在;晋西南是探索夏文化的重要区域。
张立东王仲奇

相关作者

方燕明
作品数:27被引量:339H指数:11
供职机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研究主题:遗址 夏文化 二里头文化 龙山文化 早期夏文化
魏继印
作品数:36被引量:132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研究主题:文化 遗址 王湾三期文化 夏文化 二里头文化
袁广阔
作品数:109被引量:480H指数:15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研究主题:遗址 龙山文化 二里头文化 郑州商城 仰韶文化
王克林
作品数:25被引量:124H指数:6
供职机构: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研究主题:龙山文化 华夏文明 考古学文化 夏文化 陶寺文化
叶舒宪
作品数:405被引量:1,792H指数:22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研究主题:神话 四重证据法 文学人类学 玉石 大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