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40篇“ 外倒转术“的相关文章
- 外倒转术成功的影响因素和列线图模型构建
- 2025年
- 目的:探讨外倒转术(ECV)成功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8年7月1日至2023年7月31日在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产科由固定2名产科医生实施ECV的269例孕妇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选择215例为训练集,54例为验证集。在训练集中,根据ECV结局分为成功组(160例)与失败组(55例),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ECV成功率预测模型,绘制列线图并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CA)、校准曲线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性能和准确度并进行验证。结果:269例孕妇实施ECV,总成功率75.46%,经产妇成功率(81.11%)高于初产妇成功率(64.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羊水指数(AFI)、胎盘后壁、胎头可触及、胎背侧向、胎先露未入盆是影响ECV成功的独立因素(P<0.05)。使用以上5个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ECV成功率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06,该模型验证集AUC为0.831。结论:建立基于影响因素预测ECV成功率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李欢喜陈琼华陈琼华
- 关键词:外倒转术影响因素列线图
- 足月妊娠外倒转术成功的影响因素及成功后经阴道分娩的影响因素探讨
- 2025年
- 目的探究足月妊娠外倒转术(ECV)成功的影响因素及术后阴道分娩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实施ECV治疗的足月妊娠孕妇临床资料,按照治疗结局是否成功分为成功组(n=44)以及失败组(n=66),采取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ECV成功的影响因素。将ECV成功的孕妇按照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经阴道分娩组(n=31)以及剖宫产组(n=13),采取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ECV成功后经阴道分娩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失败组(34.85%、42.42%、40.91%)相比,成功组能够触及胎头、存在前羊水囊占比较高,使用前后联合翻滚手法占比较低(61.36%、72.73%、2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组与失败组年龄、孕周、体重、胎儿体重、胎位稳定占比、胎心监测正常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能够触及胎头、不存在前羊水囊为影响ECV成功的高危因素,未使用前后联合翻滚手法为影响ECV成功的保护因素(P<0.05)。与剖宫产组的(3.95±1.85)d相比,经阴道分娩组ECV至分娩间隔天数(5.35±2.12)d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年龄、孕周、体重及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于ECV成功的孕妇,ECV至分娩间隔天数短为经阴道分娩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不能够触及胎头、不存在前羊水囊是影响足月妊娠ECV成功的高危因素,未使用前后联合翻滚手法为保护因素;对于ECV成功的孕妇,ECV至分娩间隔天数短为经阴道分娩的高危因素。
- 朱亚农曹宁宁范燕春
- 关键词:经阴道分娩剖宫产高危因素
- 臀位外倒转术成功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 探讨臀位外倒转术成功率并分析成功实施臀位外倒转术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70例行臀位外倒转术治疗的的足月产妇(46例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24例来自浙江省龙游县人民医院),根据臀位外倒转成功与否将产妇分为成功组45例和失败组25例,比较两组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并分析成功实施臀位外倒转术的影响因素。结果 成功组剖宫产率低于失败组(P<0.05);成功组不良妊娠结局(新生儿窒息、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失败组(P<0.05);初产妇、前壁胎盘、BMI过高、巨大儿是臀位外倒转术失败的危险因素(P<0.05),脐带绕颈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 臀位外倒转术可解除胎儿臀位,降低产妇剖宫产率,减少不良妊娠结局;而臀位外倒转术失败可能影响因素为前壁胎盘、初产妇、BMI过高、巨大儿、脐带绕颈。
- 徐珺章益娜叶寨芳
- 关键词:臀位外倒转术异常胎位影响因素
- 足月臀位外倒转术成功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 2024年
- 目的:建立单胎足月臀位外倒转术成功的预测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行臀位外倒转术的485例单胎臀位孕妇的临床资料,按手术结局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外倒术成功的影响因素作为预测因子建立预测模型,应用R软件构建预测模型的列线图。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模型预测性能进行评估,并运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结果:经产、宫缩抑制剂使用、胎儿体重<2960g、羊水指数≥11.3cm、非前壁胎盘、脐绕颈<2周是外倒转术成功的独立有利因素,纳入上述6个因素作为预测因子,建立外倒转术成功的预测模型及列线图。该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95%CI为0.70~0.79),此时灵敏度为71.43%,特异度为67.38%。模型的内部验证结果提示其预测曲线与临床实际曲线一致性良好。结论:基于上述预测因子建立的足月臀位外倒转术成功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可为临床医生进行临床咨询和选择外倒转术的适宜人群提供参考。
- 吴英周建新姜海利
- 关键词:臀位外倒转术
- 纠正臀位妊娠胎位中体位指导结合臀位外倒转术的应用
- 2024年
- 对纠正臀位妊娠胎位中体位指导结合臀位外倒转术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 纳入经过自行实施胸膝卧位一周后仍未能纠正胎位的196例孕妇,随机分成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各98例,给予对照组单纯行外倒转,实验组则进行体位指导后行外倒转,对比两组分娩方式、倒转成功率、母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臀位纠正失败剖宫产新生儿情况。结果 实验组较对照组倒转成功率更高,P<0.05。实验组经阴道分娩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母婴并发症发生较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Apgar评分与对照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进行臀位妊娠胎位纠正的治疗中,体位指导结合臀位外倒转术的实施,倒转成功率高,可有效提升自然分娩率,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纠正失败后实施剖宫产不会对新生儿造成影响,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张云燕黎静柔欧小曼沈艳梅梁彩梅
- 关键词:臀位妊娠体位指导臀位外倒转术
- 产科臀位外倒转术成功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分析产科臀位外倒转术(ECV)成功的影响因素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4年3月于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进行产检并分娩的53例臀位孕妇的临床资料,所有孕妇均接受ECV。根据ECV是否成功分为成功组(38例)和失败组(15例)。比较两组孕妇的临床资料,分析臀位孕妇ECV成功的影响因素,并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成功组孕妇产史为经产妇占比、胎盘位置为后壁胎盘占比均高于失败组,腹壁脂肪厚度小于失败组(均P<0.05);两组孕妇胎儿预估体质量、脐带绕颈情况、臀先露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产史为经产妇、胎盘位置为后壁胎盘、腹壁脂肪厚度小均是臀位孕妇ECV成功的影响因素(均P<0.05)。两组孕妇妊娠结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产史为经产妇、胎盘位置为后壁胎盘、腹壁脂肪厚度小均是影响产科ECV成功的因素,且ECV不会提高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 叶静园
- 关键词:产科臀位外倒转术影响因素
- 改良臀位外倒转术在纠治足月单胎臀位中的临床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改良臀位外倒转术在纠治足月单胎臀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80例单胎妊娠且胎位为臀位孕妇,根据臀位外倒转术不同分为观察组(改良臀位外倒转术)与对照组(传统臀位外倒转术),各40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臀位外倒转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新生儿体质量(3372.50±144.09)g重于对照组(3255.00±189.39)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臀位外倒转术(ECV)次数少于对照组,ECV总成功率(82.5%)高于对照组(62.5%),椎管内麻醉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分娩孕周、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行ECV术与分娩的时间间隔长于对照组,新生儿出生时的Apgar评分≤7分、出生后48 h内收入院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臀位外倒转术在纠治足月单胎臀位的总成功率高于传统臀位外倒转术,且椎管内麻醉术使用更低、妊娠结局更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 陈军吴宇碧
- 关键词:单胎臀位足月
- 体位指导结合臀位外倒转术在纠正臀位妊娠胎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 2024年
- 分析体位指导结合臀位外倒转术在臀位妊娠胎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产科门诊产检或来自外院产检的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的臀位妊娠孕妇200例,随机数表分对照组、实验组/n=100,对照组单纯行外倒转,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体位指导,对比应用效果。结果 实验组倒转成功率较对照组更高,剖宫产率、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实验组剖宫产新生儿Apga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臀位外倒转术纠正臀位妊娠胎位虽在体位纠正上发挥一定作用,但是成功率不足,而体位指导的加入则使成功率更高,促进自然分娩,安全性高。
- 张云燕黎静柔欧小曼沈艳梅梁彩梅
- 关键词:体位指导臀位外倒转术臀位妊娠胎位
- 孕妇行未麻醉下臀位外倒转术180例观察与影响手术成功的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 探讨孕妇行未麻醉下臀位外倒转术成功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武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80例单胎足月臀位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臀位外倒转术结局情况分为成功组(117例)与失败组(63例)。比较两组孕妇的临床资料,分析足月臀位外倒转术成功的影响因素。结果 成功组孕妇的经产妇占比、低腹壁张力占比高于失败组,腹壁脂肪厚度小于失败组,脐带长度长于失败组,羊水指数高于失败组(均P<0.05);两组臀先露类型、入盆情况、脐带绕颈情况、胎盘位置、胎儿头围、新生儿体质量和宫缩抑制剂使用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产次为经产、腹壁张力低、腹部脂肪厚度小、脐带长度长、羊水指数高均是足月臀位外倒转术成功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产次为经产、腹壁张力低、腹部脂肪厚度小、脐带长度长、羊水指数高均是足月臀位外倒转术成功的影响因素,临床应对以上指标进行密切监测并及时进行干预。
- 朱莉李文君
- 关键词:孕妇臀位外倒转术影响因素
- 臀位外倒转术在足月臀位妊娠产妇中的应用及矫正成功影响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臀位外倒转术在足月臀位妊娠产妇中的应用,并分析其矫正成功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足月单胎臀位妊娠产妇162例,根据干预情况将其分为研究组(n=69例)和对照组(n=93例)2组。统计比较2组分娩方式、臀位矫正成功情况及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足月臀位妊娠产妇臀位外倒转术矫正成功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阴道分娩率和臀位矫正成功率[57/69,82.61%;47/69,68.12%]均高于对照组[2/93,2.15%;28/93,30.11%](P<0.01)。治疗过程中,研究组胎盘早剥、脐带绕颈、头盆不称发生率和围产期新生儿住院率[1/69,1.45%;2/69,2.90%;1/69,1.45%;1/69,1.45%]低于对照组[9/93,9.68%;12/93,12.90%;10/93,10.75%;11/93,11.8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体质量和产次是足月臀位妊娠产妇臀位外倒转术矫正成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足月臀位妊娠产妇应用臀位外倒转术可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而新生儿体质量和产次是影响该技术矫正成功的主要因素。
- 夏玉珊马铟蒋翠翠吴云
- 关键词:臀位外倒转术妊娠臀位足月阴道分娩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相关作者
- 阮焱

- 作品数:47被引量:1,048H指数:12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 研究主题:胎儿 剖宫产指征 剖宫产率 拉贝洛尔治疗 外倒转术
- 李洁

- 作品数:249被引量:1,158H指数:18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 研究主题:产前诊断 染色体 胎儿 微阵列分析 家系
- 李仲均

- 作品数:94被引量:359H指数:10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子痫前期 维生素A 卵巢癌 维生素E 表达及意义
- 赵霞

- 作品数:15被引量:110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 研究主题:子痫前期 孕周 妊娠中期 妊娠 孕妇
- 胡娅莉

- 作品数:554被引量:3,845H指数:29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 研究主题:产前诊断 子痫前期 乙型肝炎病毒 胎儿 母婴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