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7篇“ 大解毒颗粒“的相关文章
解毒颗粒治疗热毒蕴结型体表感染性疾病100例
2012年
目的观察解毒颗粒治疗体表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我院皮肤科2009~2010年期间患体表感染性疾病热毒蕴结证的住院病人服用解毒颗粒治疗情况,挑选出符合标准的病例100例,对其进行疗效判定及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总有效率98.0%。结论解毒颗粒治疗体表感染性疾病有较好疗效。
王李雯马拴全
关键词:大解毒颗粒临床疗效
解毒颗粒稳定性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考察解毒颗粒的稳定性。方法:根据《中药、天然药物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和新药申报临床试验要求,采用长期试验,分别对3批中试样品进行了稳定性考察。结果:性状、鉴别、粒度、溶化性、含量测定、微生物限度检查这些考察项目均符合该品种质量标准草案和《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的相关规定,并且考察结果与零月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解毒颗粒稳定性良好,目前所采用的复合膜袋装能保证产品的内在质量。
王凡宋忠兴
解毒颗粒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解毒颗粒的抗感染作用。方法:采用连续稀释法观察解毒颗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建立鼠溃疡模型[1],测定血清和创面的溶菌酶含量。结果:解毒颗粒对上述致病微生物有明显的抑菌和一定的杀菌作用,并能明显提高血清和创面溶菌酶的含量。结论:解毒颗粒具有良好的抗感染作用。
马拴全刘伟玲
关键词:大解毒颗粒抗感染溶菌酶
解毒颗粒抗感染作用实验研究
2009年
目的:观察解毒颗粒的抑菌、抗感染作用。方法:采用平皿扩散法观察小鼠体外抑菌效果并测定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能力。结果:解毒颗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溶血性链球菌均有抑制作用,能明显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吞噬率及吞噬指数。结论:解毒颗粒具有抑菌和抗感染作用。
马拴全任建香刘伟玲
关键词:大解毒颗粒抗感染小鼠
HPLC测定解毒颗粒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建立解毒颗粒中盐酸小檗碱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采用Sphevisorb-C18(200 mm×4.6 mm,5μm)色谱柱,检测波长265 nm。结果色谱条件为:以乙腈-0.1%磷酸溶液(50:50)(每100 mL加十二烷基硫酸钠0.05 g),流速为1.0 mL/min。本方法线性范围为0.084μg^0.56μg,r=0.9999;方法精密度RSD为0.4%(n=6);平均回收为98.40%,RSD为1.02%(n=6)。结论该方法准确度高,重现性良好,可作为解毒颗粒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方法及其定量控制指标。
王梅吴凌王林凤刘航
关键词:HPLC大解毒颗粒盐酸小檗碱
解毒颗粒抑菌及对鼠溃疡模型溶菌酶含量的实验研究
目的:初步探讨解毒颗粒对体表感染性疾病的抗感染机理及其作用。   方法:(1)采用连续稀释法测定体表感染性疾病常见致病微生物(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革兰氏阴性菌—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
刘伟玲
关键词:大解毒颗粒溃疡模型溶菌酶含量感染性疾病
文献传递
解毒颗粒体外抑菌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实验研究
目的:初步探讨解毒颗粒对体表感染性疾病的抗感染机理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1)采用体外抑菌实验(平皿扩散法)测定对创面常见致病微生物(革兰氏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革兰氏阴性的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
任建香
关键词:大解毒颗粒体外抑菌
文献传递
解毒颗粒治疗体表急性化脓性感染疾病186例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观察解毒颗粒治疗急性化脓性感染疾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内服配合局部病灶敷药及换药引流。结果 :总有效率为 90 .96%。结论
马拴全马宽玉
关键词:大解毒颗粒感染性疾病
一种飞扬清热解毒颗粒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B>一种飞扬清热解毒颗粒饮料及其制备方法,由原料按以下重量份数制备而成,飞扬</B> <B>40-50</B> <B>份、天冬草</B> <B>15-25</B> <B>份、翻白草</B> <B>10-15</B>...
施洋
文献传递
虎杖解毒颗粒(无糖型)的质量标准研究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评价虎杖解毒颗粒(无糖型)的质量,建立质量标准。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对虎杖解毒颗粒(无糖型)的质量进行考察;用薄层色谱法建立制剂中虎杖、板蓝根和川射干的定性鉴别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虎杖苷、黄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测定了3批样品中虎杖苷、黄素的含量,并考察颗粒稳定性。结果:虎杖解毒颗粒(无糖型)的粒度、水分、溶化性和装量差异均符合规定;薄层鉴别结果显示,虎杖、川射干和板蓝根色谱斑点显色清晰,阴性样品无干扰;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显示,虎杖苷、黄素分别在0.0177~0.1766μg、0.0146~0.145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0.9999),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试验的RSD均≤2%(n=6),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79%(RSD=1.97%,n=9)、101.53%(RSD=1.63%,n=9)。暂定本品每袋含虎杖以虎杖苷计,不得少于8 mg/g;每袋含虎杖以黄素计,不得少于5 mg/g。颗粒稳定性考察期间质量稳定。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质量标准,可用于虎杖解毒颗粒(无糖型)的质量控制。
白雨鑫童荣生李晋齐
关键词: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相关作者

马拴全
作品数:79被引量:151H指数:5
供职机构:陕西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创愈膏 体表溃疡 创面 BFGF 中医药疗法
刘伟玲
作品数:2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大解毒颗粒 抗感染 抑菌作用 溶菌酶 抗感染作用
任建香
作品数:11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陕西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痤疮 乳腺增生病 大解毒颗粒 中医外治法 乙肝肝硬化
马宽玉
作品数:31被引量:66H指数:4
供职机构:陕西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中医药治疗 中医药疗法 主任医师 银屑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
王凡
作品数:17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消痤胶囊 中药片剂 片剂 制剂工艺 高效液相色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