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2篇“ 天人感应论“的相关文章
- 相感与相分的中和:司马光对董仲舒天人感应论的吸收与转化
- 2023年
- 以司马光为代表的北宋儒者对董仲舒思想的吸收与转化乃是董学史非常重要的一页。司马光身处北宋中期的社会大变革之中,他通过对荀子天人相分思想的借重和中和思想的介入,有效实现了对董仲舒天人感应论的时代性转化,在协调天命与人事的关系上深度体现了对天和人双重有限性的认知,和对天人感应的盲目崇拜与对天人相分的过分笃信,确立了以真正理性的态度审视天命与人事关系问题的典范。同时亦形成了在现实问题上对王安石变法理论基础的撼动。推动中国天人关系理论向着‚天人共济‛的方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魏涛
- 关键词:司马光天人相分天人感应
- 析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被引量:2
- 2022年
- 中国哲学以天人合一思想为主体。关于天人之际的关系,《易传》提出“天人合德”的思想,之后子思、孟子、荀子都做了进一步的发展,到宋代的张载,则将其发挥成为“天人合一”的本体宇宙论,这是中国哲学的主流。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有其历史的根源,也反映出早期中国的民间信仰,但并不能代表中国哲学的主流。
- 成中英
- 关键词:天人感应天人合德天人合一天人相分
- 董仲舒自然哲学的四重维度及其对天人感应论的调适被引量:1
- 2022年
- 董仲舒自然哲学可以划分为自然论、天论、天人感应论、十端论四重维度。“自然”标志事物发展的客观性、规律性、逻辑性。天论则存在着自然之天与神明之天的二重性。神明之天通过自然之天显示出“天意”“天命”。天人感应论是董仲舒自然哲学的核心内容。董仲舒尽管认为绝大部分自然现象出于自然界本身,但是更看重灾异与祥瑞等反映神明意志的特别现象。君主的作为构成了感应的逻辑起点,进而被神明遣告,并反映为灾异与祥瑞两种特殊的自然现象。天人感应的内在机理就在于以阴阳五行为主体的十端之间的同类相动。而儒家通过分析灾异的阴阳五行属性,进而劝谏君主、改制更张。讨论董仲舒自然哲学有助于实现对其天人感应论的内在机制问题进行调适,实现自然论、天论、天人感应论、十端论的统一。
- 崔锁江白立强
- 关键词:天人感应天论阴阳五行
- 董仲舒“天人感应论”的初心及其异化--从《春秋繁露》到《白虎通义》及其后
- 2021年
- 董仲舒建构“天人感应论”的直接目的是为西汉皇权的合理性提供依据。不过,在其实践中产生了违背初心的政治后果,甚至走向动摇西汉皇权的一面。当“天人感应论”在两汉之际演变为“谶讳之学”的时候,它已经完全异化为愚弄人民的工具。董仲舒在“天人感应论”框架内关于“三纲五常”的绝对化设计背离了儒学的原初逻辑,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人民的精神枷锁。
- 段方乐秦修业李安
- 关键词:天人感应异化
- 张九成基于心学思想的天人感应论被引量:3
- 2018年
- 张九成提出"念动于中,事形于外",认为内心念虑能够影响外界事物,造成祥瑞灾异及种种自然现象。与汉代天人感应说相比,张九成思想一方面消解了"天"的人格神意味,一方面把灾异的根源归诸人心念虑,从而将天人感应融入到心学体系中。张九成基于心学的天人感应论以气论为基础,认为天地之间一气流行,人内心的念虑会形成和气或恶气,进而影响万物。通过内心—气—事物的结构,他将自然界纳入到以人为中心的世界之中,人是世界变化运动的枢纽。这一建构,使天人感应在宋代心学思想中获得了新的内涵和价值。
- 李春颖
- 关键词:气论天人感应慎独
- 董仲舒“天人感应论”的现代确立--论钱学森院士对中国古代“天人感应论”的证明被引量:5
- 2016年
- 董仲舒彰显"天人感应论"有功,但其证明在逻辑上有误,难使"天人感应论"成立。钱学森院士则以其所创"开放性超巨复杂系统理论"为据,从量子认识论、人择原理和中医医理研究等角度,确证"天人感应论"成立。
- 胡义成
- 关键词:天人感应论
- “气论”是“天人合一论”及其“天人感应论”的承担者——论作为中国人居理论之哲学“范型”的“气”被引量:3
- 2016年
- 中国哲学是"天人合一"哲学。钱学森院士已经从量子力学哲学、宇宙学哲学等层面证明了,基于"天人合一"的"天人感应论"在宏观之外的微观(含人的认识过程)、宇观等领域是成立的。而中国人居理论大量文献显示,从孟子提出"居移气"命题后,作为中国人居理论哲学"范型"("范式")的"气"范畴,本质上就是中国"天人合一"哲学及其在人居领域具体承担者的"天人感应论"的"化身"。其优点是能在天、地、人形成的开放型复杂巨系统中,理解和解释西方人居科学及其理论难以企达的人与人居环境在微观(含人的认识过程)、宇观等领域的互相感应;其缺点是往往仅被从宏观层面理解和把握,易于造成对"天人感应论"的误用,如形成《葬书》所谓"气感而应,鬼福及人"的迷信。
- 胡义成
- 王充批判“天人感应论”的思想逻辑与时代命运被引量:1
- 2015年
- 王充批判"天人感应论"的理路和心态与其通过"颂汉"位列台阁的人生理想密切相关。王充以"天道自然论"来反对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天人感应论"。他否定"天"的意志性,切断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联,进而否定自然灾异与帝王行为之间的"感应"关系,从而证实"天意谴告"的虚妄。王充批判"天人感应论"的矛头所指是主流知识界(儒者),而不是专制王权;其现实动机是通过对王权的维护与支持,以实现他位列台阁的人生理想。但是,在"天人感应"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大背景下,他的人生理想不可能实现。
- 李华吉新宏
- 关键词:天人感应论衡
- 儒学天人感应论中的生态智慧——兼论中国哲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被引量:3
- 2013年
-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儒学中的天人感应论多持负面评价,或斥其为唯心主义、神学目的论,或批其维护封建统治、欺骗慑服民众,等等。这些观点虽然不无合理之处,但却对其中蕴含的积极意义有所忽略。笔者认为,儒学中的天人感应论将天地自然和人类社会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强调人类的善恶治乱分别将对自然界产生相应影响而出现灾祥异象,反过来又影响人类生存,这是饱含生态智慧的思想。
- 吕锡琛
- 关键词:天人感应论生态智慧中国哲学研究儒学人类社会负面评价
- 论儒学天人感应论中的生态智慧--兼论中国哲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
- 在中国历史上,天人感应论不仅被董仲舒等儒生用以对专制声王实施“天谏”,促使他们反省并及时调整政治措施和施政策略,而且还与船山晚年“存神而全归”的生态责任意识有内在联系。这些思想无论对自然生态还是社会生态的良性运行皆具有积...
- 吕锡琛
- 关键词:儒家思想天人感应论生态哲学
-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 汪高鑫

- 作品数:134被引量:318H指数:8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 研究主题:史学 史学思想 司马迁 传统史学 汉代
- 李宗桂

- 作品数:154被引量:1,041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哲学系
- 研究主题:中国文化 现代新儒家 文化发展 文化建设 文化批判
- 胡义成

- 作品数:422被引量:293H指数:7
- 供职机构: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唯物史观 《西游记》 劳动价值论 人道主义 人权
- 杨晓红

- 作品数:8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涪陵师范学院历史旅游文化学系
- 研究主题:宋代 聂荣臻 灾异 天人感应论 两宋时期
- 尹协理

- 作品数:17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管子》 爱国情怀 弘扬国学 国学 天人感应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