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792篇“ 存款准备金“的相关文章
- 存款准备金率、企业家信心与企业投资
- 2024年
-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精准、有效的货币政策和坚实的企业家信心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利用2007—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存款准备金率和企业家信心对企业投资的影响。机制检验显示,央行存款准备金率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利率传导渠道和银行信贷传导渠道对企业投资发挥作用,企业家信心主要通过影响企业风险承担能力,并通过银行债务融资渠道和企业内部资金的重新配置渠道对企业投资发挥作用。本文研究对当前我国经济如何通过刺激企业投资来恢复和扩大需求,从而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具有政策性意义。
- 张华邓永亮
-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率企业家信心扩大内需
- 我国存款准备金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研究——基于VECM模型的实证分析
- 2024年
- 存款准备金率通常被认为是货币政策工具中最有效的政策手段,本文选取了2019年3月至2022年2月的月度数据,采用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R、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消费价格指数CPI的月环比序列三个变量,先进行ADF检验、协整检验和Grange因果检验,然后建立VECM模型。研究结论:变量两两之间分别存在直接的Grange因果关系,CPI对M2的变化较为敏感,存款准备金率对通货膨胀短期具有影响,但长期政策失效。因此,国家在调整货币政策时,不仅要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还应该关注基础货币的变化,通过实施多维度、多目标的有效货币政策,理性长期地调控CPI指数,防患通货膨胀于未然。
- 牛晓阳郑嘉泽
-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率广义货币供应量CPIVECM模型
- 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基于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的实证研究
- 2024年
- 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自1985年实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以来,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38年间一共进行了64次调整。2018年以来,为拉动经济增长,我国持续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近两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央行持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本文以2018-2023年为区间,通过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研究发现,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流动性比例产生负向影响;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分阶段模型研究政策的传导效力,发现疫情前后存款准备金率政策传导效果变化明显、效力减弱、时滞拉长;进一步对银行分类后,发现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受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比城商行、农商行小。随着宏观环境的变化,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传导效力要随之改变,经济下行预期下,在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基础上,要进一步提高政策的灵活性和精准性,从而更好地发挥稳定经济大盘的调控作用。
- 孟平费莉雯高超群吴嫘孙娴
-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率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
- 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经济效应研究——来自差别化存款准备金政策试点的准实验证据被引量:1
- 2024年
- 为了科学识别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因果效应,以分析结构性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本文以“差别化存款准备金政策”试点作为一项准实验,采用断点回归设计和双重差分模型的识别策略,分别从经济增长和农业发展两个视角研究了差别化存款准备金政策这一试点的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分别以经济增长和第一产业产值占比为被解释变量的断点回归设计和双重差分模型中,核心解释变量的系数估计结果均显著为正,说明差别化存款准备金政策有效地促进了试点区的经济增长与农业发展,即结构性货币政策是有效的,能够实现政策目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结果充分表明,两种模型的适用条件和假设能够满足,研究结论具有稳健性。双重差分模型估计得到的政策效应整体上小于断点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断点回归模型估算结果是政策冲击的局部平均处理效应,而双重差分模型估算得到的却是政策冲击的平均处理效应。尽管两种准实验方法的基本原理或估计量含义存在差异性,但二者所得到的结论却完全一致,充分保证了本文结论的可靠性。最后,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 王立勇王立勇
- 关键词:双重差分
- 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央行资产负债表与流动性被引量:2
- 2022年
- 存款准备金政策在我国发挥着一般性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单独的存款准备金率变动不改变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规模和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存款准备金政策对基础货币和流动性的调控效果明显且见效快,微小变动可以对银行体系流动性和货币供给产生直接而又重大的影响。建议综合运用存款准备金政策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合理调配流动性,建立央行资产负债表管理全局观,充分发挥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正向引导和预期管理作用。
- 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课题组杨伟中马玉兰
- 关键词: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资产负债表流动性
-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股市影响的实证探究
- 2022年
- 文章从央行最常用的货币政策调控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视角出发,探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动与股市的关系,实证检验2015—2022年这八年共计15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我国A股市场的影响。结论表明,在没有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下,短期内央行降准与股市有一定负相关关系,即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会导致股市价格上升,但是遇到一些“黑天鹅”事件,比如新冠肺炎疫情等,货币政策刺激在短时间内无法对股市产生明显的影响。
- 钟劲
- 关键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股市波动VAR
- 新凯恩斯模型下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理论研究
- 2022年
- 我国央行较为频繁使用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调控信贷及货币量,“泰勒法则”并不能较好刻画我国的利率法则。在利率并轨改革和利率市场化转型背景下,本文构建了一个修正的新凯恩斯模型,基于我国目前的市场状况,该模型加入新变量货币乘数,该变量受利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在中央银行采用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假定下,本文通过最优化问题进一步求解理论最优的利率和理论最优的存款准备金率路径,假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可以在每一期自行调整的变量,通过求解含有约束条件的最优化问题,可得理论最优利率和理论最优存款准备金率。本文关注央行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三种前瞻性选择,即上调、下调及不调整,通过Probit模型构建最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与央行现行准备金率间的合理差值区间。
- 伍雯
- 关键词:利率存款准备金率PROBIT模型
- 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影响股票市场的研究
——来自中国市场的证据
- 股票市场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着巨大的支持。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中央银行的常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近年来,在坚持稳健货币政策取向的前提下,该政策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了适...
- 邹童
- 关键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股票市场事件研究法
- 金融稳定与外部宏观审慎政策溢出效应——以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价值比为例被引量:5
- 2022年
- 2008年金融危机后,各国宏观审慎政策的执行变得更加频繁。随着金融一体化的加深,一国的宏观审慎政策会影响其他国家宏观审慎政策的实施,即产生了溢出效应。本文以紧缩性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和贷款价值比政策为研究对象,对宏观审慎政策工具溢出的传导机制进行了分析;构建溢出指数对宏观审慎政策的溢出效应进行了讨论;最后,检验了中国的金融稳定对外部宏观审慎政策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外部宏观审慎政策对中国的宏观审慎政策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其中,存款准备金率的溢出效应要大于贷款价值比。第二,中国的金融稳定会对外部宏观审慎政策的溢出效应产生影响。其中,信贷和房价的变化与存款准备金率的溢出效应成反向关系,与贷款价值比的溢出效应成正向关系。由此,本文认为中国应该重视外部宏观审慎政策的影响,并积极参与国际宏观审慎政策协调。
- 方意欧阳辉张碧琼
- 关键词:金融稳定宏观审慎政策存款准备金率贷款价值比
- 影子银行对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基于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角度
- 欧、美发达国家的银行体系中,影子银行以资产证券化为核心,表现为货币市场基金、对冲基金等形式。受我国证券化起步晚、发展不完善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影子银行主要以表内影子业务为主导,表现为同业科目。目前,围绕我国表内影子业务...
- 陈然
- 关键词: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系统广义矩
相关作者
- 巴曙松

- 作品数:1,678被引量:10,058H指数:4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 研究主题:中国经济 金融 金融市场 金融体系 金融危机
- 易宪容

- 作品数:1,132被引量:2,436H指数:25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
- 研究主题:房地产市场 房价 楼市 房地产 货币政策
- 吴方芳

- 作品数:12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中国银行
- 研究主题:利率 国债收益率 回购利率 存款准备金率 公开市场操作
- 洪传尧

- 作品数:67被引量:37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银行
- 研究主题:基层央行 支农再贷款 中央银行 货币政策 央行
- 彭兴韵

- 作品数:157被引量:756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 研究主题: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操作 美联储 央行 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