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804篇“ 小曲“的相关文章
- 不同原料酿造小曲白酒的差异分析研究
- 2025年
- 传统的小曲白酒通常使用整粒高粱为原料,经过泡粮、蒸粮,培菌糖化、入窖发酵、固态蒸馏等众多工艺,耗时耗力,且近年来,高粱和人工成本不断上升。文王酒厂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高粱、大米、玉米“、三粮法“”五粮法”酿造小曲白酒,探索不同粮食酿造小曲白酒的产量与感官质量。本研究旨在为找出适合做文王基酒的小曲白酒提供理论依据。
- 崔战友吴再节常强王越崔磊李春军于梦真席鲜会
- 关键词:文王小曲白酒酿造原料基酒
- 广西小曲微生物群落与理化指标相关性分析
- 2025年
- [目的]优化广西米香型白酒酿造曲种。[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广西4个米香型白酒小曲的微生物群落进行分析,采用常规法测定小曲的理化指标,探究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理化特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4种小曲中共检测到2个优势真菌门和9个优势细菌门,优势真菌门分别为子囊菌门和毛霉门;所有小曲中均存在细菌优势门中的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各小曲中均存在霉菌,其中小曲A、B、C中为根霉属,小曲D中为曲霉属和红曲霉属,共同的优势细菌属为片球菌属和魏斯氏菌属。在理化指标上,小曲A的糖化力、液化力和发酵力均最大,小曲C的酯化力大于其他小曲。[结论]优势菌属与理化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侯慧郝俊光万瑞杰张龙祁岑戴梓茹
- 关键词:微生物群落酒曲
- 不同品种水稻酿造小曲清香型白酒的差异分析
- 2025年
- 为探究不同品种水稻酿造小曲清香型白酒的差异,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快速粘度分析仪(RVA)、常规检测方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等分析不同品种水稻(冈优188、特优94、冈优900和川粮优1号)酿造小曲清香型白酒理化指标、蒸煮特性、酿造特性及风味成分,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川粮优1号粗蛋白含量、支链淀粉含量和支链淀粉与直链淀粉比值最高(8.99、61.04%、3.82),特优94中粗脂肪含量最高(2.1%),冈优188粗淀粉、淀粉利用率、出酒率最高(79.71%、93.6%、44.6%)。冈优188酒体中乙酸乙酯、乳酸乙酯含量最高,分别为112.79 mg/L,30.13 mg/L。川粮优1号的热焓值最低(11.92 J/g);特优94的糊化温度最低(80.83℃);冈优900的回生值最低(1723 cp)。相关性结果显示,终止温度与水分含量、糊化温度与粗淀粉含量、最终黏度与谷值黏度、回生值与最终黏度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淀粉利用率和出酒率与粗脂肪显著负相关(P<0.05),出酒率与粗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冈优188是较为理想的小曲清香型白酒酿造原料。
- 马振兵龚利娟
- 关键词:水稻理化性质酿造特性小曲清香型白酒风味
- 小曲清香型白酒自动化酿造技术的研究与优化
- 2025年
- 探索芽孢杆菌、产酯酵母、中高温大曲和传统小曲四种糖化剂用量对自动化酿造小曲清香型白酒中高级醇、总酸、总酯等的影响,利用响应面试验优化后高级醇含量降为1.85 g/L,总酸、总酯等达到优质酒标准。
- 童文华王燕李依芸黄志久杨莹
- 关键词:自动化小曲清香型白酒高级醇总酸总酯
- 扣囊复膜酵母麸曲制备及其在小曲白酒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5年
- 为提高小曲白酒中乙酸乙酯的含量,以大曲中分离的一株产酯能力较强的扣囊复膜酵母M1为出发菌株,将其制备为麸曲(M1麸曲)并用于小曲白酒酿造,分析M1麸曲强化发酵对小曲白酒挥发性风味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M1麸曲最佳培养条件为:水分质量分数40%、培养温度28℃、麸皮初始酸度6 mmol/100 g、培养时间48 h;酿造实验结果显示,添加M1麸曲显著提高了实验组(K组)乙酸和乙酸乙酯的含量(P<0.05),极显著降低了异丁醇和异戊醇的含量(P<0.01);通过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分析表明,对照组和K组酒醅的微生物群落演替规律存在差异,K组扣囊复膜酵母属和魏斯氏菌属相对丰度增加;同时通过PICRUSt2功能预测分析,验证了K组参与乙酸和乙酸乙酯代谢的酶丰度更高。通过麸曲为介质将扣囊复膜酵母M1应用到小曲发酵可有效提高小曲白酒乙酸乙酯的含量,对提高小曲白酒质量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 刘霄黄治国卫春会任志强谢军邓杰
- 关键词:麸曲小曲白酒挥发性物质
- 高粱“润、蒸”新工艺对小曲清香型白酒酿造影响的研究
- 2025年
- 传统小曲清香型白酒生产工艺主要包括泡粮、蒸粮、焖粮、糖化、发酵和馏酒等工序,其中泡粮、蒸粮、焖粮工序存在排放污水较多、污水浓度高、处理困难、能耗高、耗时长、设备投入较大的问题。本研究将高粱进行粗粉碎处理后,采用润粮和蒸粮工艺代替泡粮、蒸粮、焖粮工艺,并对其糖化、发酵过程中糟醅的温度、含水量、淀粉、还原糖、酸度、液化力、糖化力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糖化过程中,糟醅的温度、含水量、酸度、还原糖含量持续上升,淀粉含量持续下降,糖化力、液化力呈动态平衡;发酵过程中,糟醅的温度呈现出符合传统工艺“前缓、中挺、后缓落”的变化态势,含水量、酸度先上升后稳定,淀粉、糖化力、液化力水平持续下降,还原糖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保持稳定的变化趋势;在糖化和发酵过程中,温度与多个理化指标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对改进工艺后酿造的小曲清香型白酒进行感官评价,结果与传统酿造工艺生产的小曲清香型白酒无明显差异,同时具备风格典型、醇甜感好的特征。
- 申鹏森刘小刚邓有辉赵延伟张立强袁强雷光电雷光电吉喆张敏丹廖苇
- 关键词:小曲清香型白酒
- 二胡艺术的声韵技法表现——以胡志平演奏的《河南小曲》为例
- 2025年
- 在中国浩瀚的民族音乐宝库中,二胡以其独特的韵味与深情的音乐表达,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以变幻莫测的声韵技法,展现了虚实相生的艺术魅力。胡志平作为当代著名二胡演奏家,他演奏的《河南小曲》格调清新、独树一帜,达到了“源于民间而又高于民间”的艺术高度。文章通过分析胡志平演奏《河南小曲》的声韵技法表现及其虚实变化之妙,探讨了他在继承基础上的二度艺术创造技法。
- 查清扬
- 关键词:二胡艺术
- 7种米香型白酒小曲微生物群落与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相关性
- 2025年
- 为了揭示米香型白酒小曲的微生物组成及与自身挥发性风味物质的作用关系,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米香型白酒小曲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同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了不同小曲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并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广西地区7种小曲样品中共检测到10个优势真菌属、42个优势细菌属(相对丰度大于1%定义为优势属),其中,Saccharomycopsis、Aspergillus是主要的优势真菌属;Weissella、Pediococcus是主要的优势细菌属。PCA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结果显示,小曲C和小曲D的微生物群落组成最相似。共检出104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1-辛烯-3-醇、芳樟醇、苯乙醇均存在于所有小曲中。相关性分析表明与挥发性风味物质相关性较大的优势微生物属为Trichoderma、Monascus、Candida、Bacillus、Klebsiella、Pantoea。通过解析优势微生物与挥发性风味物质的作用关系,明确了对小曲挥发性风味物质贡献较大的微生物菌属,为后续广西米香型白酒小曲的菌种优化和品质改良提供一定的借鉴。
- 侯慧郝俊光HAFIZ Umer Javed万瑞杰戴梓茹张龙张纯广祁岑
- 关键词:米香型白酒小曲微生物挥发性风味物质
- 动中有静与静中有动——二胡曲《河南小曲》的速度节奏力度变化分析
- 2025年
- 二胡曲《河南小曲》是一首具有浓郁的河南地方音乐特色的经典名曲,文章主要从乐曲的结构和旋律、音调风格以及当代著名二胡演奏家胡志平在学习传承河南民间音乐基础上形成的极富新意的演奏版本和其独特的速度和节奏、力度处理几个方面,对乐曲动中有静与静中有动的气韵变化进行分析探究。
- 查清扬
- 关键词:速度节奏
-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云南小曲清香型白酒水封发酵下的产酸特性研究
- 2025年
- 云南小曲清香型白酒凭借其别具一格的风味深受大众喜爱,在白酒的酿制流程中,发酵阶段占据着关键地位,微生物群落的改变直接左右着酸的生成及最终成品的质量。本研究借助高通量测序技术,全面剖析了水封发酵状况下云南小曲白酒里微生物群落的动态转变,以及其对酸产特性产生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发酵进程中乳酸菌的大量繁殖极大地增强了酸度,构建了繁杂的微生物生态体系。此项研究不仅为增进白酒的风味和品质提供了科学支撑,也为精确调控酿造进程提供了理论基石。
- 赵刚庞春雄庞浩付树良
- 关键词:发酵阶段产酸特性高通量测序技术水封微生物生态
相关作者
- 小曲

- 作品数:1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
- 研究主题:记者 局长 消费者权益保护
- 陈小曲

- 作品数:21被引量:65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
- 研究主题:虾虎鱼 急性毒性 毒性试验 水温 水生
- 陈小曲

- 作品数:13被引量:52H指数:4
- 供职机构:茂名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分泌性中耳炎 鼻内镜 腺样体 小儿腺样体肥大 疼痛评分
- 陆小曲

- 作品数:14被引量:60H指数:5
- 供职机构:右江民族医学院
- 研究主题:脑性瘫痪 健康教育 初产妇 产后出血 分娩
- 关小曲

- 作品数:5被引量:22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研究主题:分段压裂 加载模块 井筒 煤层气开采 体积压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