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9篇“ 就医流向“的相关文章
- 异地就医患者的就医流向及医疗费用差异分析——以江苏省Z市为例被引量:1
- 2024年
- 江苏省Z市的外来流动人口较多,近年来异地就医有日益增长的趋势。因此,分析Z市异地就医患者的就医流向和不同就医地医疗费用情况,对控制异地就医医疗费用、完善异地就医医保补偿及促进分级诊疗均具有重要意义。
- 潘俊伊王玉琳陈在余
- 关键词:异地就医外来流动人口就医流向
- 北京地区哮喘患者就医流向的影响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北京地区哮喘患者就医流向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优化专科医疗资源布局提供决策参考和建议。方法通过京-卫-信A1-5-1表,采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郊区哮喘住院患者的病案首页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郊区常住居民就医选择的影响因素,比较近、远郊跨区住院差异。结果区内和跨区住院病例分别为7314、1515例。北京地区哮喘患者跨区住院倾向去区外的三级、综合、公立医院,尤其偏好到执业(助理)医师数(β=0.53,P<0.001)和实有床位数(β=0.16,P=0.001)更多的医疗机构。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患者比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患者跨区住院比例更高(β=0.96,P<0.001)。年龄越大和住院时间越长的患者,跨区住院比例越低(β=-0.01,P<0.001)。结论北京地区哮喘患者跨区住院率仍较高,远郊区县的专科诊疗能力有待提升,建议考虑老年人群的就医需求,同时通过政策引导和宣传,促进哮喘患者逐步转变就医选择行为,降低患者的就诊负担。
- 陈吟郭默宁
- 关键词:就医选择影响因素
- DIP改革对医疗机构费用和患者就医流向的影响分析——以Y市急性阑尾炎为例
- 2024年
- 目的:本文通过研究Y市DIP改革前后急性阑尾炎患者住院相关数据的变化,分析DIP改革对医疗费用和患者流向的影响。方法:收集Y市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住院患者结算数据,对住院费用、平均住院天数、各等级医疗机构人次占比的年度数据做描述性分析,对月度数据做间断时间序列分析。结果:Y市开展DIP改革,将急性阑尾炎纳入基层病种,实施“同城同病同价”。改革后患者住院费用呈明显下降趋势,次均住院费降幅达20.7%、次均自付费用降幅达23.6%、自付费用占比下降了1.49%;平均住院日下降趋势有所减缓,但整体仍下降了0.01天;一级医疗机构治疗人次占比明显上升,从2021年16.94%增加至2022年30.06%,三级医院明显减少,从2021年27.41%降低至2022年15.42%。结论:DIP改革可以推动医疗机构控制费用、提升效率,促进落实分级诊疗。建议进一步完善医保支付的配套政策,充分体现医疗服务价值;加强各级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建设,增加患者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任感。
- 徐一心林坤河张雨孟彭馨晔项莉
-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就医流向
- 哮喘住院患者居民就医流向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北京郊区患者就医流向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优化北京地区医疗资源均衡布局提供数据支撑和建议。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北京郊区哮喘住院患者病案首页数据共8829例,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郊区常住居民就医选择的影响因素,比较近郊、远郊跨区住院差异。结果跨区住院居民倾向去区外的三级、综合、公立医院(均P<0.001),且倾向于到执业医师数(β=0.53,P<0.001)和床位数(β=0.16,P=0.001)更多的医疗机构住院。与享有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患者相比,享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患者跨区住院比例更高(β=0.96,P<0.001)。年龄越大,跨区住院反而较低(β=-0.01,P<0.001);住院时间越长,跨区住院比例越低(β=-0.07,P<0.001)。结论郊区跨区住院率仍较高,建议资源优化布局时适当将城区优质医疗资源向远郊区转移,同时考虑老年人群的就医需求,并通过政策引导和宣传促进居民逐步转变就医选择行为。
- 陈吟郭默宁
- 关键词:影响因素
- 分级诊疗背景下江苏省患者就医流向和医院费用变化研究
- 2023年
- 目的分析2014-2020年江苏省患者就医流向和医院费用变化情况,以便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方法对2015-2021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曾用名:《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和2015-2021年《江苏卫生健康年鉴》(曾用名:《江苏卫生计生年鉴》)中的江苏省医院就诊量、人均医疗费用,以及医疗机构收入与支出方面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民营医院发展迅速,起到分流患者的作用;非公立与公立医疗机构发展不协同,需良性竞争;分级诊疗的控费预期效果未达,患者就医费用仍然上涨。结论完善服务体系建设,以非公立医疗机构为重要补充;推进医保制度建设,解决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问题;推动公立医院全面建设,促进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 牛童
- 关键词:就医流向人均医疗费用
- 共生视角下总额预付制对非紧密型医共体就医流向和基金分配的影响分析
- 2023年
- 目的基于共生理论探究总额预付制对非紧密型医疗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就医流向和基金分配的影响, 为相关部门制定医共体政策提供参考。方法从某市卫生健康信息系统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某非紧密型医共体牵头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下简称基层)的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次和医保基金使用等数据。采用共生理论分析非紧密型医共体共生系统, 采用描述性分析和间断时间序列分段回归模型分析2008年4月实施总额预付制以来, 该医共体牵头医院和基层的就医流向和基金分配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非紧密型医共体共生系统形成了组织上的连续共生模式和行为上的非对称互惠共生模式。从就医流向来看, 2017—2019年, 医共体牵头医院和基层门急诊人次均呈上升趋势, 出院人次变化不大;牵头医院下转患者人次从2017年的32人次增至2019年的87人次。间断时间序列分段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 总额预付制度实施后, 牵头医院门急诊人次占比下降(β3=-0.43, P<0.05), 基层门急诊人次占比呈上升趋势(β3=0.02, P<0.05)。从基金分配来看, 牵头医院医保基金占比从2017年的45.98%增至2019年的46.51%, 基层医保基金占比从23.44%降至18.06%;基层人均收入与牵头医院人均收入比值从72.62%降至60.79%。结论总额预付制度下, 某非紧密型医共体内患者门急诊就医格局得以优化, 但医共体内各级医疗机构的基金分配有待均衡。建议持续发挥按人头总额预付的正向激励效应, 建立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 加强监督管理。
- 张雨孟林坤河钟正东姚轶凡熊英贝周津项莉
- 关键词:总额预付共生理论就医流向
- 北京市三级甲等医院结直肠癌患者就医流向规律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 分析不同特征的结直肠癌患者就医行为选择在中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西医院及肿瘤专科医院间的差异,为合理引导结直肠癌患者适宜就医及制订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北京地区2018年1月-2019年12月17家三级甲等医院21894例首诊结直肠癌成年住院患者的病案首页数据,采用EmpowerStats 2.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1894例结直肠癌患者中就诊于中医院的有862例(3.93%),西医院的有8723例(39.85%),肿瘤专科医院的有12309例(56.22%)。对于不同医疗机构,男性占比均大于女性,58-68岁患者占比最大。且结直肠癌患者年龄、医疗付款方式及肿瘤分期在不同医疗机构间的分布存在差异(P<0.001)。西医院及肿瘤专科医院结直肠癌Ⅲ期患者占比最大,而就诊于中医院患者中结直肠癌Ⅳ期最多。从地域分布来看,异地就诊比例(57.32%)大于本地,且就诊于肿瘤专科医院的患者中73.66%来自外地。患者来源前三名分别是北京市、河北省及内蒙古自治区。而在北京市内,西医院患者主要来源于朝阳区、海淀区及西城区,中医院患者主要来源于海淀区、朝阳区及丰台区,肿瘤专科医院则主要来源于朝阳区、海淀区及丰台区。结论 应大力倡导年轻以及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向中医院分流,充分施展中医药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治疗优势;发挥三级医院带动作用,建立对口帮扶医院,减少不必要的跨省流动及提倡结直肠癌的早筛早治,以降低结直肠癌死亡率。
- 张雪雪徐志兰郭慧君顾继昱杨宇飞程伟刘剑杨怀中李秋艳
- 关键词:结直肠癌就医流向
- 分级诊疗背景下广东省公立医院患者就医流向及医疗费用变化研究被引量:16
- 2022年
- 目的:分析广东省公立医院患者就医流向及医疗费用变化情况,评估分级诊疗政策实施效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方法:对2016—2019年广东省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院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数、医疗费用等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广东省公立医院患者就医需求趋高,主要集中在三级医院;分级诊疗的控费预期效果未达,医疗费用总体增长较快;虽然均次费用增速减慢,但仍需建立长效控费机制。结论:需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大力发展医共体/医联体,发挥医保支付杠杆作用,合理分流患者,推进分级诊疗。
- 邓婕邹俐爱柏鹰宋喜国
- 关键词:就医流向
- 青浦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对高血压患者就医流向及医疗费用的影响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 研究家庭签约制度对青浦区高血压居民门诊就诊和门诊医疗费用的影响。方法 选择青浦区2017年签约高血压居民27 831人2014—2020年门诊就诊数据448 466条,比较居民签约前后门诊医疗费用,同时用2014—2016年签约前一、二、三级医疗卫生机构门诊就诊人次比例情况,线性趋势预测在未签约情况下2018—2019年分级别门诊就诊人次占比,按预测人次计算费用情况,探讨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对高血压居民门诊就诊和医疗费用的影响。结果 2017年签约居民门诊医疗费用逐年增加,家庭医生签约后门诊费用年增长率低于签约前门诊费用年增长率。线性趋势预测下,签约高血压人群在2018—2020年分级别医疗卫生机构门诊就诊预测费用合计为4 097.15万元,实际2018—2020年发生费用为3 300.56万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节约的医疗费用占实际门诊医疗费用的24.13%。结论 青浦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降低了签约高血压居民门诊费用的年增长率,线性趋势预测下,青浦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促使高血压居民愿意留在一级医疗卫生机构就诊,控制了医疗费用的增长。
- 吴萍刘鑫钟青冯建珍王春明胡炯曹红罗力
- 关键词:高血压门诊费用签约服务
- 老年流动人口就医流向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3
- 2021年
- 目的:分析老年流动人口就医流向选择及其影响因素,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升流动老人卫生服务可及性和利用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描述统计及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流动老人就医流向选择存在不均衡性,选择不理会或自行买药的比例最高,其次依次是本地医院、社区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和个体诊所。除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等个体特质外,家庭月均收入、是否独自流动、社会交往以及参保情况对流动老人就医流向选择作用明显。结论:应通过强化健康教育、引导合理就医、完善流动老人社会支持体系等途径,优化流动老人就医流向,促进健康服务均等化,提升流动老人健康水平。
- 郑研辉郝晓宁
- 关键词:老年流动人口就医行为就医流向
相关作者
- 陈在余

- 作品数:63被引量:462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
- 研究主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工业化 医疗保险 诊疗 新农合
- 田晓洁

- 作品数:27被引量:190H指数:8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 研究主题:社区卫生服务 社会责任 绩效考核 老年患者 就医流向
- 辛燕

- 作品数:9被引量:29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医保患者 就医流向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国家基本药物 城乡一体化
- 项莉

- 作品数:154被引量:1,165H指数:17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支付方式 医疗救助 DIP 精神分裂症
- 邵志民

- 作品数:33被引量:261H指数:10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 研究主题:社会责任 老年 友善 绩效考核 医院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