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94篇“ 局部并发症“的相关文章
- 急性胰腺炎后期局部并发症治疗
- 2024年
-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需住院治疗的常见消化疾病,近些年发病率有增加趋势,约为(4.9-73.4)/10万人年[1]。AP可导致全身或局部并发症,全身并发症主要包括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e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multiple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腹腔高压及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局部并发症常指胰腺液体包裹,根据2012年修订的亚特兰大分类[2],从形成时间及内容物不同,可分为急性胰周液体积聚(acute peripancreatice fluid collection,APFC)、胰腺假性囊肿(pancreatic pseudocyst,PPC)、急性坏死物积聚(acute necrotic ollction,ANC)及胰腺包裹性坏死(wall-off necrosis,WON)。
- 钟卓君王号吕云霄王宾
-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并发症
- 改良压迫止血器联合泡沫敷料对脑梗死介入穿刺点局部并发症患者的护理效果
- 2023年
- 随着内科介入微创技术的发展,动脉压迫器以其止血效果在临床得到普遍应用.近年研究表明旋压式压迫止血器对介入术后止血效果较好[1-2],动脉压迫器采用局部施加压力达到止血效果,但该方法仍然存在发生压力性损伤等问题[3-4].由于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躁动.
- 陈碧芳王雪婷王晓红周娌彬
- 关键词:动脉压迫器压迫止血器泡沫敷料脑梗死急性期局部并发症护理效果
- 早期置管引流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局部并发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早期置管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胰周积液的临床疗效及对SAP局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2017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SAP患者共42例。观察组25例,早期经皮置管引流胰周积液;对照组17例,行内科保守治疗。回顾性分析两组间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血液指标变化、治疗有效率及局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恢复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总体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局部并发症的发生率40%,低于对照组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置管引流胰周积液可加快SAP患者恢复,明显降低SAP局部并发症的发生。
- 张国平敬敏刘勇
-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经皮置管引流胰周积液并发症
- 持续质量改进在降低跟骨牵引患者局部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对下肢跟骨牵引患者局部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福州市第二医院创伤骨科2021年1—12月跟骨牵引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局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跟骨牵引有效率90.0%(36/40)显著高于对照组72.5%(29/40),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5.0%(2/40)显著低于对照组22.5%(9/40),针眼渗血发生率35.0%(14/40)显著低于对照组60.0%(2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足跟部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针眼感染。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降低下肢骨折患者跟骨牵引下肢深静脉血栓、针眼渗血的发生率,提高跟骨牵引的有效率。
- 黄柳青张冬华林煜
- 关键词:下肢骨折跟骨牵引局部并发症
- 集束化护理用于CT引导下穿刺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局部并发症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用于CT引导下穿刺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局部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行CT引导下穿刺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掷硬币法分成对照组(32例)与观察组(28例)。对照组开展传统护理,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局部并发症发生情况、腹痛腹胀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局部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痛腹胀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在行CT引导下穿刺治疗期间,通过开展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减少局部并发症发生,缩短症状消退时间,临床应用价值高。
- 金雨晴
-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集束化护理穿刺局部并发症
-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局部并发症内镜治疗的问题及挑战被引量:2
- 2022年
-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晚期局部并发症包括急性胰周液体积聚、急性坏死物积聚、胰腺假性囊肿以及包裹性坏死。这些并发症首选保守治疗,但是一旦合并感染且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目前临床更倾向于选择内镜下或其他微创方式治疗。内镜治疗主要有经乳头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途径及经胃壁内镜超声途径。本文总结并讨论了内镜下治疗的时机、方案的选择、后期并发症处理等主要问题及相关研究进展。
- 王雷
- 关键词:并发症引流清创
- 急性胰腺炎局部并发症的外科微创治疗被引量:2
- 2022年
- 急性胰腺炎(AP)是消化系统常见急腹症,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胰腺坏死及其继发的并发症是 AP 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随着微创医学的不断发展,AP 局部并发症的外科治疗技术日趋完善。外科微创技术的应用明显降低手术创伤,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对外科微创治疗在AP 局部并发症中的应用进行讨论。
- 方振李非
- 关键词:胰腺炎外科手术
- 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腔不同分区局部并发症的微创治疗被引量:1
- 2022年
- 急性胰腺炎为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国内尚无大范围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全球发病率为(4.9~73.4)/10万^([1]),且呈逐年升高趋势。常见病因包括胆石病、高三酰甘油血症、酒精、医源性、药物等。按严重程度,急性胰腺炎分为轻症、中度重症及重症。中度重症及重症胰腺炎病人病程迁延、花费巨大、病死率高。除早期合并器官功能衰竭外,胰腺局部并发症为加重疾病进程的主要因素,感染性坏死死亡率高达40%^([2])。
- 许克东马振华曹芳仵正
- 关键词:胰腺假性囊肿
- 两种6Fr桡动脉鞘在应用于TRA/TRI中发生急性局部并发症的随机对照研究
- 邓健福
- 循环视黄醇结合蛋白是急性胰腺炎局部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被引量:2
- 2021年
- 背景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国内常见急腹症.部分患者存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binding protein,RBP)降低的现象,但其临床意义尚不明确.目的探究RBP与AP严重程度和相关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入东部战区总医院的AP患者(发病7天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清RBP水平将患者分为RBP正常组(normal retinol-binding protein,NRBP)和RBP降低组(low retinol-binding protein,LRBP),比较两组基线特征、AP严重程度、临床预后等.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局部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评估RBP对AP相关并发症的预测效能.结果共纳入176例患者,其中NRBP组41人、LRBP组135人.LRBP组AP严重程度显著高于NRBP组(轻症:15.6%比39.0%,中重症:53.3%比29.3%,重症:31.1%比31.7%;P<0.05).LRBP组急性坏死组织积聚比例70.4%,显著高于NRBP组的52.1%(P<0.05).血清RBP水平在有局部并发症的患者中显著低于无局部并发症患者[24.00(15.00,27.50)mg/L比12.00(9.00,22.00)mg/L,P<0.05].RBP预测局部并发症的曲线下面积值为0.708(95%CI:0.615-0.801),最佳截断点为15.5 mg/L,灵敏度为60.4%,特异性为75.7%.RBP降低是局部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5.306,P=0.003,95%CI:1.771-15.896).结论急性期血清RBP水平能较好的预测AP局部并发症的发生,但与全身炎症反应和远隔脏器衰竭无显著相关性.
- 董小武魏梅马楠陆蓥蓥谢晓纯施笑蕾董杰马孝杰李百强童智慧李维勤
-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视黄醇结合蛋白局部并发症
相关作者
- 肖波

- 作品数:64被引量:206H指数:9
-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急性胰腺炎 MRI表现 磁共振成像 包裹性 胰腺
- 张小明

- 作品数:378被引量:1,233H指数:16
-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急性胰腺炎 胰腺 MRI表现 MRI
- 吕农华

- 作品数:839被引量:7,661H指数:35
-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幽门螺杆菌 急性胰腺炎 重症急性胰腺炎 幽门螺杆菌感染 胃癌
- 李非

- 作品数:597被引量:4,336H指数:26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研究主题:急性胰腺炎 胰腺炎 重症急性胰腺炎 胰腺癌 感染性胰腺坏死
- 何文华

- 作品数:99被引量:599H指数:15
-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急性胰腺炎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肝星状细胞 熊果酸 胰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