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26篇“ 山雀“的相关文章
- 育雏期杂色山雀对不同类型巢捕食者的应对行为策略
- 2025年
- 巢捕食是驱动鸟类行为进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促使鸟类进化出一系列的行为策略。为探究鸟类应对不同巢捕食者的行为策略,于2016年4-7月利用赤峰锦蛇(Elaphe anomala)和花鼠(Tamias sibiricus)模拟巢入侵实验,基于人工巢箱分别在育雏前期(子代6-8日龄)和育雏后期(子代15-17日龄)对杂色山雀(Sittiparus varius)亲鸟和雏鸟的反捕食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杂色山雀亲鸟的巢防御行为和雏鸟的反捕食行为会根据繁殖进程和捕食者类型的变化而进行调整。亲鸟应对捕食者行为的强度随繁殖进程的推进而升高(OR=3.061,P=0.003),随捕食者的危险程度的增加而降低(OR=0.451,P=0.023)。亲鸟报警鸣声的激烈程度随捕食者危险程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繁殖进程的推进而升高(P<0.001)。雏鸟在育雏前期对亲鸟的报警鸣声均无任何回应;但在育雏后期听到亲鸟对花鼠的报警鸣声时,均迅速停止一切活动并静默蹲踞在巢箱底部(n=31,P<0.001),当听到亲鸟对赤峰锦蛇的报警鸣声时,87.1%繁殖巢的雏鸟均会迅速尝试逃出巢箱,其余繁殖巢雏鸟则仍是静默蹲踞在巢底(n=31,P<0.001)。
- 杨金玉封德全万冬梅刘亚男张雷
- 关键词:杂色山雀
- 低温适应后红头长尾山雀的代谢率增高和热中性区变宽
- 2025年
- 动物的代谢产热特征与物种的分布密切相关,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c rate,BMR)是内温动物代谢产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实验测定了温州地区留鸟红头长尾山雀(Aegithalos concinnus)经低温(10℃)和常温(23℃)适应4周后在不同环境温度(15、20、22、24、26、28、30、32、34、36、38和40℃)下体重、体温和代谢率(metabolic rate,MR)的变化并计算其热传导。代谢率和体温分别采用开放式氧气分析仪和数字式温度测量仪测定。结果表明:低温组红头长尾山雀的体重和BMR分别为6.3±0.1 g和23.42±0.28 mL O_(2)·h^(-1),常温组的体重和BMR分别为5.9±0.1 g和18.80±0.28 mL O_(2)·h^(-1)。低温组和常温组红头长尾山雀的热中性区分别为26~38℃和28~34℃。在下临界温度以下,低温组和常温组的红头长尾山雀的MR均与环境温度(ambient temperature,Ta)呈显著负相关,其关系式分别为MR=52.64-1.06Ta和MR=47.26-1.02Ta。以上结果表明,低温适应下的红头长尾山雀具有较高的体重和BMR、较低的下临界温度和较宽的热中性区,这些代谢产热能力的可塑性有助于它们更好地适应低温环境以获得最大适合度。
- 徐铭茹邵明辉陈可欣黄星瑜金鸿柳劲松
- 关键词:环境温度
- 杂交改写山雀命运
- 2024年
- 两种山雀打破了物种间的界限,在这里相遇、交配和繁衍。当分离了数百万年的基因再次融合,杂交山雀将迎来怎样的命运?山雀就像一群可爱的“蒙面大盗”,它们常常造访鸟类喂食器,是北美居民在后院最常看到,也最喜爱的鸟类之一。山雀极其擅长发现捕食者并发出警报,以至于其他鸟类也会留心倾听它们的警报声。但山雀同样非常勇敢,你甚至可以哄它来手上吃种子。
- 丽贝卡·海斯曼邓以琳(翻译)
- 关键词:捕食者山雀交配杂交
- 一只山雀总会懂另一只山雀
- 2024年
- 我一直在想,鸟儿有没有理想?在我厨房的天花板上,住着一窝山雀。工人在给厨房吊顶的时候,多打了一个出风口,从墙外能清楚地看到这个洞。我不反对鸟儿在我的屋檐下、窗口或者任何一个角落里搭窝,我甚至很喜欢。这是它们对我的友善与亲近。我希望它们利用这个洞。我以为工人在吊顶时,会从里面把这个洞堵上的,然而他没有。
- 申赋渔
- 关键词:吊顶山雀天花板厨房鸟儿
- 山东省鸟类新记录——北长尾山雀
- 2024年
- 在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17°51′56″E,38°15′50″N)观测并记录到3只北长尾山雀(Egithalos caudatu),经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确定该物种为山东省鸟类分布新记录。
- 时银川周志浩尚帅
- 大山雀筑巢投入的影响因素分析
- 2024年
- 次级洞巢鸟是森林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研究其繁殖期的亲鸟筑巢投入具有重要意义。2019—2022年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内利用人工巢箱,以大山雀(Parus minor)为研究对象,以巢材质量和毛发类巢材质量占比为指标,探究人工巢箱设置、巢材组成及繁殖时期与大山雀繁殖投入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大山雀倾向选择小口径(2.8 cm)巢箱(68.35%),投入的巢材质量较高;巢口朝向对巢材质量无显著影响,但对毛发的使用量有显著差异,其中西北朝向的毛发质量占比显著高于东南朝向(p<0.05),东南朝向的小口径巢箱毛发质量占比显著高于大、中口径巢箱(p<0.05),西北朝向则相反,大、中口径巢箱毛发质量占比显著高于小口径巢箱(p<0.05),但两个朝向的小口径巢箱毛发质量占比无显著差异;大山雀繁殖时期第1窝的毛发使用量显著高于第2窝(p<0.05)。研究表明,巢箱朝向、口径、巢材中毛发质量占比及繁殖时期能影响大山雀的筑巢投入,大山雀在繁殖期能快速改变繁殖策略并在适宜环境中繁育后代。
- 何撷张克勤王春清张恒军李荣权赵桂英何玉华于江萍戚嘉儒刘昕宋百军
- 关键词:大山雀人工巢箱繁殖时期
- 巢内微生物多样性与大山雀繁殖生态的响应关系
- 鸟巢内部适宜于多种微生物生存,巢内微生物在巢材、成鸟和雏鸟之间都可能会发生相互转移,共同影响鸟类的繁殖发育。苔藓植物在鸟类的繁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影响作用,一方面是许多次级洞巢鸟类筑巢材料的主要成分,另一方面,部分苔藓共生...
- 辛佳佳
- 关键词:大山雀繁殖生态
- 大山雀鸣声对同种个体栖息地选择及产卵行为的影响
- 2024年
- 鸣声是鸟类最重要的通讯方式之一,具有求偶、领域保卫和报警信息传递等作用,但鸣声作为社会信息是否影响鸟类繁殖决策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以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内繁殖的大山雀(Parus minor)为研究对象,通过回放雄性大山雀的求偶鸣唱和大山雀对捕食者的报警声,检验鸣声是否影响同种个体的栖息地选择及产卵行为。结果发现,回放雄性大山雀鸣唱的样地内大山雀繁殖巢数显著增加,而回放报警声的样地内繁殖巢数和对照样地内的繁殖巢数无明显差异;回放雄性大山雀鸣唱对样地内大山雀的首枚卵产期和窝卵数无显著影响。此项研究表明,同种个体的鸣唱可作为鸟类栖息地选择的社会信息,但其繁殖适合度可能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 葛云花孙世国刘利李旭东于江萍
- 关键词:栖息地选择窝卵数大山雀
- 不同用足偏侧性大山雀的巢址选择对道路和建筑物分布的响应
- 2024年
- 行为偏侧化现象广泛存在于不同的动物类群。行为偏侧性不同的动物个体响应特定刺激的行为表现存在差异,可能会影响其适合度。探究行为偏侧化与适合度相关行为之间的联系,有助于理解行为偏侧化对物种适应自然环境能力的影响。然而,目前对不同行为偏侧性的动物个体在野外自然条件下响应特定刺激(如风险刺激)是否存在行为差异仍然知之甚少。2022年,本研究在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附近选取样地悬挂人工巢箱400个,并对利用巢箱繁殖的大山雀(Parus minor)进行了用足偏侧性测试。通过对比77只不同用足偏侧性的大山雀(雄性45只,雌性32只)巢址与人类干扰源(道路和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分析了左偏侧性和右偏侧性大山雀在人为干扰环境中的巢址选择差异。结果表明,雄性大山雀的巢址与最近道路以及最近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在左偏侧性和右偏侧性个体之间均没有显著差异。对于雌性大山雀,繁殖起始时间越晚,左偏侧性个体和右偏侧个体所利用的巢址均离最近道路更远,但仅左偏侧性个体的巢址到最近建筑物的距离更远,而右偏侧性个体的巢址到最近建筑物的距离不变。上述结果说明,行为偏侧性差异可能会影响个体在野外环境中对人类活动干扰的响应。由于国内外在相关领域开展研究较少,本研究建议在野生动物中开展更多工作,以深入探究行为偏侧化与动物适应变化环境的相关行为之间的联系。
- 王心蕊努尔索力坦·恰汗陈宛珠余高阳张敬刚武曙红李建强
- 关键词:建筑物巢址选择大山雀
- 电动越野车(山雀)
-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电动越野车(山雀)。;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提供休闲娱乐用途的车辆。;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形状。;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立体图。
- 金丽明
相关作者
- 雷富民

- 作品数:124被引量:881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研究主题:鸟类 腹小 中国鸟类 青藏高原 雀形目
- 卢欣

- 作品数:25被引量:34H指数:4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鸟类 窝卵数 山雀 亚热带 海拔
- 杨超

- 作品数:33被引量:61H指数:5
- 供职机构:陕西省动物研究所
- 研究主题:林麝 遗鸥 棕头鸥 RNA二级结构 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
- 李建强

- 作品数:21被引量:94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
- 研究主题:自然保护区 鸟类 鸟类调查 成功率 鸡形目鸟类
- 邓学建

- 作品数:120被引量:583H指数:16
-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多样性 鸟类 自然保护区 鸟类群落 洞庭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