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28篇“ 岩浆系统“的相关文章
- 浙东长屿破火山岩浆起源与穿地壳岩浆系统演化:锆石Hf同位素证据
- 2025年
- 硅质火山活动产物及其岩浆系统构成了大陆地壳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了大陆地壳分异演化的重要信息。中国东南沿海广泛发育白垩纪火山活动产物,以流纹英安质和流纹质火山岩为主,为揭示大规模穿地壳岩浆系统的形成与演化提供了理想对象。本文选取浙江东部温岭长屿破火山为研究对象,在已有研究基础上,通过系统的锆石Hf同位素研究,探讨其穿地壳岩浆系统的岩浆来源及演化过程。长屿破火山口形成喷发、破火山口形成后喷发及流纹岩穹隆等各阶段火山岩具有一致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锆石ε_(Hf)(t)值为-7.4~-0.2,Hf模式年龄为1.45~1.04 Ga),表明不同阶段火山岩之间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岩浆主要由亏损地幔来源岩浆与华夏地块古老地壳来源岩浆混合形成。综合已发表的东南沿海晚侏罗世—白垩纪火山岩的锆石Hf同位素数据,其ε_(Hf)(t)值均远离亏损地幔演化线,并具有较大的变化范围,Hf模式年龄主要集中在1.8~1.0 Ga,基本缺乏太古宙的模式年龄,暗示华夏地块除了零星出露的前寒武纪基底外,政和-大埔断裂以东的火山岩区之下也应存在古老的地壳基底,古老地壳物质不同程度地参与了东南沿海白垩纪火山岩浆的起源。包括长屿破火山在内的中国东南沿海白垩纪破火山高硅流纹质岩浆的形成,反映了长期的穿地壳岩浆系统演化以及晶体-熔体分离过程,幔源岩浆不仅参与了硅质岩浆的起源和大陆地壳的生长,也为大规模硅质火山作用穿地壳岩浆系统的形成提供了必须的岩浆通量和热的地壳环境。破火山内、外部结构的精细解剖、成因类型和时空分布的综合编图研究、火山活动的详细喷发历史和过程等问题是未来中国东南沿海白垩纪穿地壳岩浆系统研究的关键基础和重要内容。
- 贺振宇郭磊颜丽丽陆天宇
- 关键词:锆石HF同位素
- 腾冲火山区壳幔结构及其对岩浆系统的启示
- 2025年
- 基于腾冲火山区31个地震台站记录到的远震和面波频散数据,采用多频接收函数H_(-κ)叠加方法,与多频接收函数和面波联合反演方法,本文获得了研究区的地壳厚度、平均V_(P)/V_(S)以及S波速度.结果表明,腾冲火山区地壳厚度与V_(P)/V_(S)分别在32.4~39 km和1.73~2.01范围内变化,平均值分别为35.86 km和1.86.薄地壳和高V_(P)/V_(S)主要分布在腾冲断裂东边缘两个局部区域.S波速度在~10 km,~20 km,~30 km和~50 km深度附近存在大尺度的低速异常区,部分不同深度的低速体相互联通.我们推测,幔源岩浆首先聚集在上地幔顶部,随后沿腾冲断裂带东缘的局部地区上涌至下地壳富集,再由不同通道依次向中地壳、上地壳迁移并持续富集,部分岩浆沿着多个通道在早晚更新世和全新世喷出地表,形成了腾冲火山区至今广泛分布的火山口.
- 范心甜危自根储日升谢军李雪垒
- 关键词:腾冲火山区
- 镍同位素在高温岩浆系统中的研究进展和矿床学应用被引量:1
- 2024年
- Ni同位素在高温岩浆系统中被识别出高达4‰的δ60/58 Ni变化范围,打破了传统元素质量数越大同位素分馏相对越小的观点,这种高温岩浆体系中产生的巨大的同位素分馏可能是多个平衡同位素分馏过程叠加和/或动力学分馏导致的,因而也被应用到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中。前人对高温岩浆过程Ni同位素分馏机理的认识包括:(1)玄武岩难以代表地幔的Ni同位素组成;(2)地幔部分熔融和壳源物质循环不会产生明显的Ni同位素分馏,地幔交代作用是导致地幔Ni同位素不均一的主要原因;(3)硫化物参与的过程是高温岩浆体系产生Ni同位素变化的主控因素,例如,硫化物的溶解、结晶、熔离以及和硅酸盐岩浆的相互作用。目前Ni同位素在高温地质过程中的研究与应用还处于发展阶段,同位素分馏系数和简约配分函数比等参数有待确定,需要结合更精确的模拟计算和更合理的高温高压实验来解决。查明地幔交代过程中Ni同位素分馏的具体机制,有望精准识别地幔源区的岩石性质和精细交代过程;Ni和Cu同位素的联合应用在岩浆铜镍矿床的金属富集机制和地球动力学环境研究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
- 张泽薛胜超唐冬梅王路阳王晓曼田洪庆张瑞麟
- 关键词:地幔交代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
- 穿地壳岩浆系统改变岩石圈流变和热结构被引量:1
- 2024年
- 以山东东部穿地壳岩浆系统为例,通过研究岩石圈流变结构和热结构,结合已有野外探勘及地球物理数据,对山东东部地壳演变进行还原和解释,并且进一步建立穿地壳岩浆系统的岩浆深部热效应模型,考察岩石圈深部动力学演化机制。初步估算靶区地温,对山东东部地区超过6 km岩石圈结构及其地热储集体展布进行预测,进一步阐述山东东部深部地热储集体形成理论模型。结果表明:华北克拉通太古宙形成具有稳定刚性的陆壳,花岗岩主要以未变质或浅变质的表壳岩为主;中生代以来受华北克拉通基底不稳定,经历强烈构造-岩浆活动,产生强烈构造变形,岩石圈地幔发生拆沉和置换;晚中生代山东东部由于深部构造活动剧烈,穿地壳岩浆沿大型断裂上涌至喷出地表,伴随热隆效应及同化混染;岩石圈厚度减薄,地幔上涌至上、中地壳,伴随表壳岩熔融,其中富含不相容的放射性元素随岩浆再次上涌,不断向浅部地壳输送生热的放射性元素,从而使得岩石圈热结构及流变结构改变。
- 周瑶琪刘婕张鑫刘朋周腾飞李孙义陈扬
- 关键词:岩石圈热结构地热能
- 三维大地电磁方法揭示的吉林龙岗板内单成因火山深部岩浆系统
- 2024年
- 板内火山作用是指在远离板块构造边界的大陆内部发生的火山活动,位于中国东北的龙岗火山是研究板内火山活动的天然实验区. 我们分别于2020年和2022年在吉林龙岗火山区及其周围区域连续开展大地电磁测量工作,获得了覆盖龙岗火山区的141个宽频带测点数据,通过三维反演获得了该区域地壳上地幔尺度精细的三维电性结构模型. 该模型揭示出龙岗火山区及其周边地区上地壳基本上为高阻体,代表着火山区岩浆早期活动时大面积喷发冷凝所产生的火山岩. 龙岗火山区下方存在着多条岩浆通道穿过莫霍面在上地幔尺度合并且向下继续延伸. 这些岩浆通道自下而上可能主导了近期火山喷发和地壳隆升以及小震活动. 该模型清晰的显示了一个大陆板内火山系统从地幔源到地表跨岩石圈的形成机制,结合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资料,推测龙岗火山区的岩浆系统可能直接从软流圈地幔快速上升至地壳内部减压熔融导致喷发作用. 这些结果不但可以为龙岗火山区喷发风险的预测提供深层地球物理依据,也能为理解板内火山形成机制提供启发.
- 赵凌强詹艳胡亚轩赵波操聪孙翔宇王庆良汶宇龙李仲巍綦伟
- 关键词:龙岗火山电性结构岩浆系统
- Mg同位素在洋中脊岩浆系统中的行为 ——来自东太平洋洋隆熔岩的约束
- 王思杰
- 动态岩浆系统与圈层相互作用被引量:1
- 2023年
- 岩浆岩的成因研究在新时期需面向系统地球科学做些转变。单一的封闭体系下岩浆岩成因研究无法协调当前最新的高精度定年结果,也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对地球系统科学和圈层相互作用深度研究的需求。岩浆系统的动态演变过程是当前岩浆岩研究的薄弱环节,也是恢复和构建岩浆系统、探索地壳结构与组成、进一步深入了解地球圈层相互作用机制等的重要内容。将岩石类型的定性描述纳入整个岩浆系统的研究中,将原位微区的时间-成分-温压分析与岩相学、全岩成分分析和实验模拟进行有机相结合,是未来研究圈层相互作用下的动态岩浆系统过程、不同批次熔体复杂相互作用、熔体成分演化,以及岩浆系统环境效应的有效途径。
- 王孝磊
- 关键词:结晶分异岩浆房圈层相互作用
- 西藏南部冈底斯带东段晚白垩世中性侵入岩的成因矿物学研究:对构建穿地壳岩浆系统的启示被引量:2
- 2023年
- 穿地壳岩浆系统为认识岩浆岩中矿物成因以及矿物间的不平衡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即造岩矿物在固结之前,可能在不同地壳层次的岩浆房内经历过生长、熔蚀或流体改造等过程。如何追踪和梳理不同造岩矿物的演化历史,成为阐明岩浆岩成因的一个关键科学问题。本文以西藏冈底斯弧东段里龙含单斜辉石石英闪长岩和黑云母闪长岩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中主要造岩矿物(单斜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斜长石等)进行了系统的成因矿物学研究,并构建了穿地壳岩浆系统的组成要素。根据矿物的稀土元素含量和不同矿物之间的接触关系,将含单斜辉石石英闪长岩中的单斜辉石和角闪石分为Ⅰ型单斜辉石(∑REE含量高)、Ⅱ型单斜辉石(∑REE含量低)、ⅠA型角闪石(∑REE含量高)、ⅠB型角闪石(∑REE含量低),将黑云母闪长岩中的角闪石命为Ⅱ型角闪石。经过矿物温压计和水活度计计算获得了相应的结晶温压条件和体系水含量。其中Ⅰ型单斜辉石为:温度1 159~1 175℃,压力637~799 MPa,水含量2.5%~3.4%;Ⅱ型单斜辉石为:温度1 180~1 181℃,压力482~524 MPa,水含量2.4%~2.8%;ⅠA型角闪石为:温度806~854℃,压力320~434 MPa,水含量7.5%~7.9%;ⅠB型角闪石为:温度776~848℃,压力196~386 MPa,水含量6.9%~8.6%;Ⅱ型角闪石为:温度783~857℃,压力246~327 MPa,水含量6.5%~9.4%。这表明单斜辉石的温度、压力比角闪石高,而水含量比角闪石低,暗示单斜辉石和角闪石来自不同层次的岩浆房。进一步对与单斜辉石平衡的熔体进行了计算,推断至少一部分单斜辉石来自演化的玄武安山质岩浆,而与角闪石对应的平衡熔体Mg~#值较低,对应流纹质岩浆。本研究还对单斜辉石与角闪石“再循环晶”进行了识别,指示整个岩浆过程是在开放岩浆系统中完成的,并经历了不同期次的岩浆补给或混合事件。本研究发现中性岩的母岩浆可
- 王文鲁李小伟张泽明田作林李增胜孙雨沁刘强丁慧霞郝昭歌
- 关键词:单斜辉石角闪石
- 硅质岩浆系统的晶粥活化作用及其岩石学记录被引量:2
- 2023年
- 硅质岩浆系统近年来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是构建了由晶粥组成的地壳尺度岩浆系统模型,为理解岩浆储存和演化过程,以及大陆地壳的形成与分异提供了新视角。本文系统总结了晶粥活化在硅质岩浆系统中的作用和研究意义,指出晶粥活化是富晶体火山岩浆喷发前的关键步骤,同时晶粥活化促进了晶体-熔体分离和熔体的抽取,也是大规模贫晶体高硅流纹岩形成的重要机制,对理解火山岩和侵入岩成因联系以及活动火山喷发预测等均有重要意义。目前的研究显示,晶粥活化通常与高温偏基性岩浆补给有关,主要受控于热量和挥发分的输入,晶粥活化的时间尺度与其机制有关,但总体上很短,大约数年到数千年。富晶体火山岩、成分复杂的浆屑和浮岩碎屑、破火山内的复活侵入体,以及这些岩石中常见的富晶体包体、聚晶结构、堆晶结构、复杂的晶体群、矿物熔蚀结构和复杂成分环带等都记录了硅质岩浆系统中发生的晶粥活化过程。
- 颜丽丽贺振宇陆天宇
- 关键词:火山-侵入杂岩
- 阿尔山火山群地壳岩浆系统和地震活动性研究
- 阿尔山火山群位于兴蒙造山带中段,是中国最大的活火山群之一。其最后一次喷发在大约2000年前,未来仍有喷发的危险性。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阿尔山火山群可能有一个共同的起源,且可能起源于一个富集的地幔源。阿尔山天池玄武岩年龄为0...
- 李杰
- 关键词:岩浆系统地震活动性
相关作者
- 罗照华

- 作品数:332被引量:3,421H指数:39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 研究主题:透岩浆流体 成矿作用 花岗岩 东昆仑 地质意义
- 张先康

- 作品数:305被引量:2,612H指数:39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
- 研究主题:地壳结构 地壳 地震测深 深部构造 上地壳
- 赵金仁

- 作品数:107被引量:1,211H指数:27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
- 研究主题:地壳结构 地震测深 地壳 深地震测深 剖面
- 苏尚国

- 作品数:149被引量:1,859H指数:26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 研究主题:岩浆通道 岩浆 成矿系统 燕山期 成矿作用
- 张成科

- 作品数:96被引量:1,163H指数:25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
- 研究主题:地壳 地壳结构 地震测深 剖面 深地震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