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10篇“ 岩溶作用“的相关文章
- 粤西北连州盆地构造演化对岩溶作用及岩溶塌陷的控制
- 2024年
- 目前对连州盆地中生代以来的形成演化及其与岩溶发育规律的响应关系尚缺乏系统性认识。基于最新地质调查、水文地质钻探、溶蚀试验和三维地质建模,结合已有地质资料,划分了盆地构造演化阶段并探讨了各阶段岩溶作用。前白垩纪,在地壳升降运动下沉积较强溶蚀能力碳酸盐岩,这为岩溶发育奠定了物质基础。印支运动促使垂向叠置地层形成EW向构造,燕山运动导致其横跨-斜跨叠加NE-SW向构造,这些地质构造控制碳酸盐岩地质结构和空间展布特征及溶蚀性能,山脉和水系分布确立,但岩溶整体不发育。白垩纪-古近纪发育陆内山间断陷汇流湖盆,地壳缓慢隆升加强了盆地周围岩溶作用,现保留早期岩溶台面。后期被冲洪积物埋藏-充填-固结成岩,岩溶基本停止发育,形成厚覆盖型红层盆地。新近纪以来,地壳快速抬升导致盆地四周山体不断抬高,河流深切,岩溶强烈发育,塑造多级岩溶台面。盆地内部分白垩系红层被剥蚀或切穿,岩溶作用复活,水系经多次变迁和贯通后,形成第四系浅覆盖型岩溶断陷盆地。构造演化控制岩溶发育规律,岩溶作用影响盆地内部结构,土体结构孕育岩溶地面塌陷。研究成果可为认识覆盖型岩溶区岩溶塌陷条件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 樊燏黄琨段慧毓林宇航罗明明万军伟温汉辉曲金才张龙轩
- 关键词:地壳活动岩溶作用岩溶塌陷
- 一种岩溶作用影响深度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岩溶作用影响深度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其中,该方法通过根据目标井在目的层段的测井数据,对目的层段进行测井解释,确定目的层段的测井解释数据;根据测井解释数据在目的层段中选取至少三个测压点,并获取对各...
- 陈培元彭文绪何娟童凯军林国松王士新童艺王龙惠晨孙福亭
- 不同地质背景下北方岩溶作用强度研究
- 2023年
- 岩溶作用过程可形成碳汇是不争的事实,为进一步探索不同地质背景对岩溶作用的影响机制,选取典型北方岩溶泉域-济南趵突泉泉域补给区为研究区,采用标准溶蚀试片法进行野外现场试验。结果表明,下伏岩性为花岗岩、碳酸盐岩、黄土、页岩的各试点平均溶蚀速率分别为:3.49、0.26、0.11、0.09 mg·cm^(-2)·a^(-1);碳酸盐岩、黄土、页岩分布区溶蚀速率大气>地表>壤中,且壤中部分呈随深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而在花岗岩分布区则呈完全相反。分析发现,土壤水与溶蚀速率相关性远高于CO_(2),是北方岩溶区岩溶作用进行的限制因子。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认识半湿润气候条件下岩溶碳汇机制,为北方其他岩溶区乃至整个同类型岩溶区相关研究的开展积累了经验。
- 刘文徐聪聪于令芹李海翔卢茜茜朱钦锋柳浩然
- 关键词:岩性岩溶作用北方岩溶
- 岩溶作用过程试验方法研究——以岩溶作用仪研制为例
- 2023年
- 通过对前人试验装置的分析,以岩溶作用原理及其影响因素为基础,结合仪器使用单位的试验需求,研制岩溶作用仪。通过分析不同的CO_(2)起源、岩溶发育深度、不同pH条件以及地下水循环深度的地质环境条件,提出了仪器的基本功能和适用条件,进行岩溶作用仪功能模块的论证设计和研制,并进行了验证性试验,且达到预期目标。得到如下成果:提出了四种岩溶作用模式,研制了五个岩溶作用功能模块,总结分析了功能模块与岩溶作用内在关系以及功能模块组合原则,提供不同地质环境条件下的岩溶作用试验。仪器可以实现:模拟地下水循环深度0~200 m,环境温度0~70℃,CO_(2)起源:表生、内生起源Pco2=0.0~2.0 MPa,不同酸度背景条件:pH可控,不同水流速度条件下的沉积作用可控,岩溶裂隙张开度的沉积作用(可组合)。
- 方雨蒋忠诚张卫章程
- 贵州西部茅口组灰岩岩溶作用的关键元素与化学溶蚀指数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为厘定茅口组灰岩岩溶化程度的化学溶蚀指数(chemical dissolution index,CHI),采用岩矿鉴定、电镜扫描和能谱分析试验,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变量判别分析确定贵州西部茅口组灰岩岩溶作用的关键元素,依据主成分贡献率理论建立化学溶蚀指标。结果表明:强岩溶化、中岩溶化和新鲜灰岩微观平均面岩溶发育率分别为16.658%,7.892%,0.073%;不同岩溶化程度灰岩地球化学成分差异的关键元素及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Ca,Si,Fe,Al,Mg,O,C;建立的半定量化学溶蚀指数为CHI=-16.937×ln w(Ca)-5.675×ln w(Mg)-4.925×ln w(Si)+3.025×ln w(Al)+1.240×ln w(Fe)-43.308,该指数基本反映了灰岩岩溶化实际情况,可为贵州西部岩溶区工程建设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 双同钊王中美蒋文杰褚学伟
- 关键词:岩溶作用
- 塔里木盆地阿-满过渡带北部深循环岩溶作用的范围与机制被引量:1
- 2023年
- 塔里木盆地阿满过渡带是断控规模储集体发育的重要领域,断裂带内的流体事件是研究对象之一。通过对塔深6、跃进1-1x、顺北1-3x与顺北蓬1井地质与地球化学的综合分析,进一步阐述了深循环岩溶作用的范围与机制。塔深6井蓬莱坝组细晶白云岩经过去白云石化作用形成的“次生”灰岩、云质灰岩与巨晶方解石胶结物具有典型贫^(13)C、贫^(18)O特征,证实沙雅隆起岩溶流体作用在纵向上可达约1200m的深度(距T74不整合面)。跃进1-1x井发育4层洞穴并被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充填,具有褐铁矿等特征矿物,指示侧向岩溶流体的存在及较弱的水动力条件。顺北1-3x井3层洞穴内具有泥质充填物及火山岩岩屑,其方解石与褐铁矿的次生充填结构特征揭示地下暗河的搬运沉积作用。跃进1-1x井距桑塔木组剥蚀线附近塔深3井约76km,顺北1-3x井与塔深3井的直线距离达90km,表明岩溶流体在侧向上长距离迁移。顺北蓬1井鹰山组白云岩储层具有断裂流体改造特征且自下而上储集性能连续性变差。白云岩中次生巨晶方解石胶结物呈明显的贫^(13)C、贫^(18)O与富^(87)Sr特征,与塔河地区岩溶成因方解石具有强烈的可对比性,揭示其可能来源于深循环岩溶流体自下而上的侵入。深循环流体作用地质模式及顺北鹰1井鹰山组中次火山岩的存在表明流体迁移的驱动力可能来源于地层增温和/或地质热事件。岩溶流体深循环过程中的水岩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有利于阿满过渡带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的发育。
- 尤东华尤东华彭守涛何治亮刘永立韩俊李映涛
- 关键词:深循环碳酸盐岩储层塔里木盆地
-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奥陶系风化壳岩溶作用模式
-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马家沟组顶部遭受长期风化剥蚀,形成了以膏云岩为主的风化壳岩溶储层。前人认为马家沟组马五1-4亚段是以白云岩和灰质白云岩互层为主的风化壳岩溶储层,岩溶作用和岩溶古地貌是控制储集发育的主要因素,忽略了多层...
- 舒鹏程冯强汉许淑梅池鑫琪孔家豪崔慧琪马慧磊
- 关键词:岩溶特征马家沟组鄂尔多斯盆地西部
- 塔河油田奥陶系储层岩溶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
- 2023年
- 岩溶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是塔河油田奥陶系最重要的储集层类型,深入研究岩溶作用机制及其控制因素,对认识储层的发育规律和寻找有效储层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对岩溶发育的基本规律统计及对岩溶作用时间界定的基础上,分析认为塔河油田奥陶系储集层主要岩溶作用机制包括沉积期淡水溶蚀作用和受不整合面控制的构造岩溶作用两种,影响岩溶作用的主要因素为构造和岩溶古地貌,其次环境、气候及地层流体性质也对岩溶发育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 马焘
- 关键词:塔河油田
- M油田古近系风化壳岩溶作用模式及控制因素
- 2022年
- M油田古近系阿斯马瑞组风化壳岩溶储层异于传统岩溶储层,为搞清研究区风化壳岩溶作用模式及其控制因素,利用岩心观察描述资料,基于构造、沉积、储层成岩等方面探究认识,确定目标层风化壳岩溶识别标志:暴露不整合面、岩溶角砾岩、地下河流及大气淡水主控的溶沟、溶缝、溶洞。阿斯马瑞组风化壳岩溶属孔洞层叠加相控型、具明显岩性分异及分层性,受沉积、成岩、构造及岩溶等多因素相互影响、制约所致。建立了研究区古近系碳酸盐岩储层岩溶作用模式,为同类岩溶储层研究提供借鉴意义。
- 张学敏秦欣但玲玲杨丽娜魏莉张雨
- 关键词:风化壳岩溶作用
- 流域尺度岩溶碳循环过程——“岩溶作用与碳中和”专栏特邀主编寄语被引量:3
- 2022年
-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承诺,中国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CO_(2)排放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的碳达峰与碳中和战略,不仅是全球气候治理、保护地球家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需求,也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内在需求。碳中和战略涉及深度社会经济发展转型,以期实现低碳甚至零碳排放和基于技术变革的增汇目标,是面向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机遇。碳酸盐岩是岩溶发育的物质基础,不但记录着地球历史时期的环境变化,而且还是地球最大的碳库,对地球大气和生命演变起到重要的作用。据统计,现代全球岩溶分布面积2200万km^(2),占陆地面积的15%,其中中国岩溶面积达344万km^(2),约占全球岩溶总面积的15.6%。在水-二氧化碳-碳酸盐岩-生物的相互作用下,岩溶碳循环活跃,在全球形成0.824 Pg C/a的岩溶碳汇,约占全球“遗漏汇”的29.4%。鉴于岩溶作用对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2021年中国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均明确提出要巩固提升岩溶碳汇能力。然而,岩溶碳汇的流域尺度效应及其稳定性机理还不十分清晰,以至于岩溶碳汇研究存在不确定性问题。为揭示流域尺度岩溶碳汇效应以及岩溶碳汇的稳定性问题,明确岩溶作用与碳中和的耦合关系,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地球学报》组织了“岩溶作用与碳中和”专栏。
- 李强
- 关键词:岩溶作用碳循环流域尺度
相关作者
- 曹建华

- 作品数:284被引量:3,045H指数:36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 研究主题:岩溶区 岩溶 碳 石漠化 土壤
- 蒋忠诚

- 作品数:282被引量:2,770H指数:36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 研究主题:岩溶 岩溶区 石漠化 峰丛洼地 土壤
- 袁道先

- 作品数:291被引量:4,235H指数:44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 研究主题:石笋 岩溶 岩溶区 古气候 石漠化
- 王兴志

- 作品数:240被引量:1,900H指数:25
- 供职机构:西南石油大学
- 研究主题:四川盆地 储层 储层特征 白云岩 成岩作用
- 淡永

- 作品数:79被引量:392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 研究主题:奥陶系 古岩溶 塔里木盆地 岩溶储层 碳酸盐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