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9篇“ 左翼戏剧“的相关文章
- 20世纪30年代左翼戏剧理论与批评的流变
- 2024年
- 随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文学创作发生了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的转向。文艺大众化、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艺观等左联理论与创作主张,对于20世纪30年代的左翼戏剧理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随着抗战的到来,“抗战”成为时代的主题,“救亡”平息了新旧剧论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成为共识。在此时代背景下,左联以“国防戏剧”“旧剧现代化”为主张,戏曲界积极投身于救亡运动中,戏曲的功用和价值得到重新认识。
- 罗冰
- 关键词:左翼戏剧国防戏剧
- 净化·未来·现代主义:马雅可夫斯基左翼戏剧的“革命”书写
- 2024年
- 马雅可夫斯基的戏剧创作活跃于革命年代,理念大胆前卫,但并不能被定性为单纯的“革命戏剧”或“先锋戏剧”。十月革命后的马雅可夫斯基戏剧并未完全断绝与现代主义语境的联系,是俄罗斯现代派戏剧在社会运动背景下的延续。马雅可夫斯基的左翼戏剧创作基于诗人对“革命”的个人化理解,表现为剧作的“净化”主题及对“未来”宏大图景的描绘,两者汇聚成为融合启示文学和马戏元素的马雅可夫斯基式现代主义戏剧语言。
- 姜训禄
- 关键词:马雅可夫斯基未来主义左翼戏剧先锋派
- 夏衍剧作中的上海弄堂房子:从日常生活空间到左翼戏剧空间
- 2024年
- 上海弄堂房子是夏衍剧作中反复出现的典型空间。考虑到其左翼作家身份,夏衍如何通过对这一日常生活空间的处理实现对政治意识形态的传达,就成为值得追问的问题。弄堂房子的特殊历史、双重性质与内部空间的非均质性特点为夏衍的艺术创造提供了现实基础。在剧作中,夏衍格外关注弄堂房子中交汇联通的建筑空间;相应地,对于作为社会空间的弄堂房子,夏衍侧重于表现基于地缘关系比邻而居的人们之间形成的正向联结;进而借助“同情”之感的注入使这一空间转化成为蕴藏着共同体建构与革命实践潜能的情感空间。通过这样的艺术编码,夏衍将这一日常生活空间转化为浸润政治意识形态的戏剧空间;但日常性与革命性之间的张力,又使得其间存在裂隙与限度。
- 李星辰
- 关键词:戏剧空间左翼戏剧
- 1930年代左翼戏剧大众化的另类途径——定县农民戏剧实验研究
- 二十世纪30年代,左翼戏剧作为文艺界的一种主要表现方式和具体实现方式,本身所具有的与接受对象之间直接沟通的特质,预示着戏剧大众化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定县农民戏剧实验作为左翼戏剧大众化中独特的存在,立足于广大农民群众,扎根在...
- 韩静宇
- 关键词:民间资源农民主体
- 如何呈现民众之“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左翼戏剧“难题”与张瑞芳的早期表演被引量:1
- 2023年
- 对于民众之“美”的呈现,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左翼戏剧中的一大难题。民众的角色定位和舞台形象是通过“明星”来具体落实的,由此,“明星”构成了考察这一问题时的重点。在抗战话剧“四大名旦”中,张瑞芳被称为“北国女儿”,暗示着她是自20世纪30年代起上海流行的好莱坞式审美之外的另一种“明星”类型。张瑞芳“美丽而不过分”的容貌,蕴含着普通民众通往美好的可能性;她所扮演的民众角色及其表演风格体现出“柔顺与反抗的二重性”,涉及救亡与启蒙的关系、群众的情感深度和理性判断能力、未来的政治潜能等问题。民众之“美”的问题在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得到探索,张瑞芳一面积极学习扮演工农兵形象,一面仍在对李双双形象的塑造中呈现出“柔顺与反抗的二重性”。
- 罗雅琳
- 关键词:左翼戏剧
- 琳恩·诺塔奇的左翼戏剧《汗水》研究
- 琳恩·诺塔奇(1964-)是当代杰出的美国非裔剧作家之一,曾两次获得普利策戏剧奖。她对边缘群体给予同情,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其2017年获普利策奖的《汗水》以美国去工业化革命为背景,讲述了宾夕法尼亚州雷丁城镇...
- 王晓
- 关键词:美国文学左翼戏剧
- 西方左翼戏剧的介入实践与美学创造被引量:1
- 2022年
- 西方左翼戏剧美学在剧本、舞台空间、演出形式和观演关系等方面的创造和革新,除了受马克思主义社会介入观念的影响外,真正动因是工人运动的实际需要、左翼戏剧本身突出的意识形态本性以及现代戏剧观念和美学思潮的激荡,其直接的动力机制在于由强烈的政治诉求引发的主体介入和参与。主要受现实政治和意识形态诉求推动的左翼戏剧改变了传统的戏剧惯例,跟戏剧艺术的先锋派一道创造了极具影响力的新的戏剧美学。
- 李时学
- “诉苦”叙事与1930年代左翼戏剧的情感政治被引量:1
- 2022年
- 1930年代的革命知识分子注重发掘戏剧的政治性功能,围绕“诉苦”从内容结构和形式技巧等层面建构情感动员机杼。无论是调动阶级政治、民族主义的话语装置以提升“诉苦”的现代性意涵,还是在形式技巧上对视听效果的追求,都蕴含着左翼戏剧力图将观众从被动接受者转换为行动者的主体性构想。但是,并不稳定的观演效果揭橥了“诉苦”作为一种情感动员机制的内在矛盾:“诉苦”内容的含混芜杂削弱了询唤的力量,不仅折射出政治话语、美学表征之间的张力,也披露了潜在的革命主体所遭遇的生成困境及文艺形式以“未完成时”为“将来时”的正义赋形所面对的严峻挑战。从“劳工神圣”话语影响下“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五四文艺,到1940年代解放区文艺“诉苦”叙事传统的确立,左翼戏剧的“诉苦”叙事作为这一脉络的“中间物”,不仅形成了独具特质的情感政治与美学形态,而且内蕴了中国革命的微观经验和向未来敞开的历史潜能。
- 徐璐
- 关键词:左翼戏剧文艺大众化
- 结构视域中的东北左翼戏剧运动再审视——以金剑啸的戏剧活动及文艺副刊《夜哨》为中心
- 2022年
- 东北左翼戏剧运动的兴起及发展,不仅有诸如中国左翼戏剧思潮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同时也有东北作家在异态空间中反侵略反殖民意识的自发呈现。以金剑啸为核心的东北左翼作家在1933年前后通过创办剧团、报纸副刊以及戏剧演出等方式,在东北沦陷区针对日本侵略者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左翼戏剧运动,即一场以唤醒民众抵抗意识、揭示民众苦难境遇以及联合爱国文艺家共同反满抗日为宗旨的演剧与创作运动。相较于上海左翼戏剧运动而言,东北左翼戏剧的演剧及创作在主题精神、艺术表达及思想内涵等方面都表现出特有的启蒙与救亡叠加的本质性特征。东北左翼戏剧运动推动了东北抗战文艺的深入发展,是中国左翼文艺运动和抗战文艺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 王巨川
- 关键词:抗战文艺
- 左翼戏剧大众化的理论与实践
- 学界对“左联”引导下的三次大众化讨论给予了较为充分的关注,但忽视了左翼戏剧大众化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戏剧大众化是三十年代文艺大众化的重要内容,左翼戏剧大众化弥补了文艺大众化的实践空白,为推动戏剧走向大众做出了努力,这体现在...
- 陆莉镅
- 关键词:左翼戏剧大众化文艺大众化
相关作者
- 李时学

- 作品数:24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集美大学
- 研究主题:左翼戏剧 戏剧 左翼 剧场 反叛
- 李致

- 作品数:29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左翼戏剧 鲁迅小说 演出 翻译 唯美主义
- 葛飞

- 作品数:19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左翼 左翼戏剧 第三种人 言说 《鲁迅全集》
- 朱卫兵

- 作品数:6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
- 研究主题:白薇 戏剧创作 戏剧评论 左翼戏剧 话剧
- 简贵灯

- 作品数:46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京剧 剧评 戏曲批评 戏曲 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