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8篇“ 巴利昔单抗“的相关文章
巴利单抗短期替代钙调蛋白抑制剂预防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探索性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在钙调蛋白抑制剂(CNI)不耐受患者中短期应用重组抗CD25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巴利单抗(Basiliximab)单药预防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有效性。方法本研究纳入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在上海闸新中西医结合医院骨髓移植科行挽救性allo-HSCT后因CNI严重不良反应而应用巴利单抗预防急性GVHD的17例难治性恶性血液病患者。男7例,女10例,中位年龄43(18~67)岁。停用CNI后,给予巴利单抗1 mg/kg每周1次进行替代预防,直至患者有条件重新启用CNI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体蛋白(mTOR)抑制剂。结果巴利单抗的替代预防中位开始时间为移植后5(1~32)d,替代治疗中位持续时间为20(7~120)d。所有患者均获得粒细胞植入,中位植入时间12(10~17)d。13例患者获得血小板植入,中位植入时间13(11~20)d。8例(47.1%)患者发生Ⅱ~Ⅳ度急性GVHD,4例(23.6%)发生Ⅲ/Ⅳ度急性GVHD。仅有1例患者死于急性GVHD。至随访截止,17例患者中7例死亡,存活患者中随访最长时间为347 d,中位生存时间未达到,移植后6个月总生存率为62.6%。17例患者中,13例(76.4%)发生巨细胞病毒再激活,7例(41.2%)发生EB病毒激活,未发生巨细胞病毒病。结论在allo-HSCT过程中出现CNI不耐受时,短期单药应用巴利单抗可作为急性GVHD的替代预防方案。
邵珊刘慧霞蒋瑛李肃魏道林朱骏王椿赵初娴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钙调蛋白抑制剂移植物抗宿主病
ATG、巴利单抗对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DGF受者影响的对比研究
目的:  肾移植是提高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存活率及改善生活质量的最佳治疗方式。在肾源相对匮乏的大环境下,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和扩大标准捐献(ECD)大幅度增加,而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的发生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免疫...
傅俊
关键词:肾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巴利昔单抗器官捐献
巴利单抗治疗儿童激素难治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巴利单抗治疗儿童激素难治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SR-aGVHD)的疗效、安全性,并探讨影响其生存期(OS)、无病生存期(DFS)、非复发死亡(NRM)和复发的相关因素。  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
丁朦朦
关键词:巴利昔单抗造血干细胞移植儿科患者
T细胞多克隆抗体和巴利单抗在DD供肾移植中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对照研究
2023年
目的 对比分析T细胞多克隆抗体和巴利单抗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eceased donation,DD)肾移植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单中心、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8月20日至2020年2月28日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402例成人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其免疫诱导方案将其分为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rabbit anti human thymocyte immunoglobulin,rATG)组(A组),抗人T细胞兔免疫球蛋白(anti-human T lymphocyte rabbit immunoglobulin,ATG-F)组(B组)和巴利单抗组(C组),主要结局包括三组患者的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AR)发生情况、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的累计发生率。次要结局指标包括肺部感染、骨髓抑制、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A组、B组、C组在术后1年内AR累计发生率分别为32.65%、16.94%、26.92%,其中B组较C组发生率低(χ^(2)=4.30,P <0.05)。三组患者DGF发生率分别为25.17%(37/147)、12.42%(22/177)、17.9%(14/78)。三组DGF持续时间分别为(14.86±6.15)d(、15.63±4.56)d、(13.7±4.24)d,组间无显著差异。发生DGF患者术后1个月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分别为(223.39±129.18)μmol/L、(225.62±182.97)μmol/L、(170.76±50.30)μmol/L,A组与C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789,P <0.05)。术后1年内骨髓抑制累计发生率分别为8.8%、6.8%及2.6%,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肺部感染累计发生率分别为11.56%、7.9%及2.6%,A组发生率高于C组(P <0.05)。A、B两组CMV感染累计发生率均高于C组(P <0.01)。结论 r ATG和ATG-F与巴利单抗作为DD肾移植术早期排斥反应的预防均显示安全、有效。与巴利单抗相比,T细胞多克隆抗体增加肺部感染及CMV感染风险。
宋文彬马寅锐胡伟孙洵李兴德付强赵玉林宋沧桑
关键词:肾移植免疫诱导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
系统评价巴利单抗诱导的无激素免疫抑制方案在肝移植中的有效性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系统评价肝移植术后应用巴利单抗进行诱导的无激素免疫抑制方案的有效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Cochrance图书馆等数据库,收集从建库至2020年12月发表的相关中英文文献,对文献进行二次筛选、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合计115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未使用巴利单抗且含激素免疫抑制方案比较,巴利单抗诱导的无激素免疫抑制方案可以显著降低肝移植患者术后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OR=0.68,95%CI=0.48~0.98,P=0.04)、总感染率(OR=0.44,95%CI=0.32~0.62,P<0.001)、新发糖尿病的发生率(OR=0.11,95%CI=0.55~0.26,P<0.001)、1年内肝癌转移和复发率(OR=0.29,95%CI=0.16~0.55,P<0.001)、乙型肝炎复发率(OR=0.24,95%CI=0.08~0.76,P=0.02)以及非亚洲患者新发高血压的发生率(OR=0.22,95%CI=0.08~0.65,P=0.006),能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HR=0.48,95%CI=0.36~0.64,P<0.001)。结论基于现有发表文献的数据,肝移植术后应用巴利单抗诱导的无激素免疫抑制方案较常规激素联合方案更有效,且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师珏珏徐钧张海燕刘立新
关键词:肝移植巴利昔单抗激素META分析
系统评价巴利单抗诱导的无激素免疫抑制方案在肝移植中的有效性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肝移植手术成功率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也较前有所增加,但术后排斥反应、感染、代谢相关并发症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却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远期生存。一直以来,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治疗应用最广泛的是以激素...
师珏珏
关键词:肝移植巴利昔单抗激素免疫抑制META分析
巴利单抗治疗糖皮质激素耐药/依赖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87例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分析巴利单抗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糖皮质激素耐药/依赖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患者的疗效。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皮肤、肠道、肝脏aGVHD并应用巴利单抗治疗的87例血液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巴利单抗用药方案:成人及体重≥35 kg儿童每次20 mg,体重<35 kg儿童每次10 mg,第1、4、8天各给药1次,以后每周用药1次,在巴利单抗治疗后第7、14、21、28、42、56天分别进行疗效评估。结果①87例患者中,男51例(58.6%),女36例(41.4%),中位年龄34(4~63)岁,经典型aGVHD 54例,迟发型aGVHD 33例,糖皮质激素耐药49例,糖皮质激素依赖38例。②35例(40.2%)获得完全缓解(CR),23例(26.4%)获得部分缓解(PR),29例患者未缓解(NR),总有效率(ORR)为66.7%(58/87)。③经典型aGVHD组、迟发型aGVHD组ORR分别为77.8%(42/54)、48.5%(16/33)。④中位随访154(4~1813)d,全部87例患者移植后6个月总生存(OS)率为44.8%(95%CI 39.5%~50.1%),移植后1年OS率为39.4%(95%CI 34.2%~44.3%)。⑤巴利单抗治疗后CR组(35例)、PR组(23例)、NR组(29例)移植后6个月OS率分别为80.0%(95%CI 73.2%~86.8%)、39.1%(95%CI 28.9%~49.3%)、6.9%(95%CI 2.2%~11.6%)(χ^(2)=34.679,P<0.001),移植后1年OS率分别为74.3%(95%CI 66.9%~81.7%)、30.4%(95%CI 20.8%~40.0%)、3.4%(95%CI 0%~6.8%)(χ^(2)=43.339,P<0.001)。经典型aGVHD组、迟发型aGVHD组移植后6个月OS率分别为57.4%(95%CI 50.7%~64.1%)、24.2%(95%CI 16.7%~31.7%)(χ^(2)=9.109,P=0.004),移植后1年OS率分别为51.9%(95%CI 45.1%~58.7%)、18.2%(95%CI 11.5%~24.9%)(χ^(2)=9.753,P=0.003)。⑥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迟发型aGVHD(OR=3.121,95%CI 1.770~5.503,P<0.001)、用药前明尼苏达积分高危组(OR=3.591,95%CI 1.931~6.679,P<0.001)、用药前存在活动性感染(OR=1.881,95%CI 1.029~3.438,P=0.040)、伴有非GVHD所致重要脏器功能受损(OR=3.100,95%CI 1.570~6.121,P=0.001)是
贺振新贺振新翟卫华马巧玲庞爱明杨栋林何祎魏嘉璘陈欣姜尔烈冯四洲韩明哲
关键词:巴利昔单抗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造血干细胞移植
巴利单抗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在肾移植免疫诱导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评估巴利单抗(BAS)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在肾移植免疫诱导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筛选比较BAS和ATG在肾移植免疫诱导治疗中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采用Jadad评分量表对文献质量评价并提取数据。分析BAS和ATG对肾移植术后1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移植肾存活率、受者生存率、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感染率、巨细胞病毒感染率、恶性肿瘤发生率、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的影响。结果纳入10篇英文文献,共1721例肾移植受者,其中883例使用ATG,838例使用BAS。ATG组和BAS组术后1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移植肾存活率、受者生存率、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感染率、巨细胞病毒感染率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TG组术后1年内恶性肿瘤发生率、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均高于BA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使用ATG和BAS进行肾移植免疫诱导治疗,其术后1年有效性相当,但BAS安全性较好。未来应进行不同的免疫风险分层的临床研究,以达到个体化精准治疗。
何跃郑瑾郑瑾李杨田晓辉田普训丁小明薛武军康永明
关键词:巴利昔单抗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肾移植免疫诱导排斥反应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
巴利单抗应用于儿童肝移植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巴利单抗在儿童肝移植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前瞻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符合入排标准的200例儿童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血型相容儿童肝移植受...
崔涛
关键词:儿童肝移植血型巴利昔单抗供者特异性抗体
巴利单抗应用于ABO血型不相容儿童肝移植的随机对照研究初步结果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索巴利单抗在小于2岁的ABO血型不相容儿童肝脏移植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的4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术中及术后第4天使用巴利单抗免疫诱导,对照组不使用诱导治疗。比较2组肝移植受者肝移植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3个月的供体特异性抗体(DSA)发生率以及随访期间的肝肾功能变化、生长发育情况和患儿存活情况。结果共44例患儿纳入本研究,其中试验组19例,对照组25例。2组患儿肝移植术后他克莫司使用剂量和他克莫司谷值浓度、血肌酐、血胱抑素、身高和体质量的变化趋势差别不大;肝移植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包括肺感染、巨细胞病毒血症、EBV病毒血症及肝移植术后3个月内血流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的急性细胞性排斥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4)。术后3个月时,试验组患儿的DSA阳性率(0,0/19)低于对照组(20.0%,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所有患儿的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16.6个月(3.8-25.4个月)。随访期间对照组死亡2例,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结论巴利单抗可安全应用于小于2岁的ABO血型不相容儿童的肝移植,不增加术后感染风险,且术后早期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及术后3个月的DSA发生率均较低。
孙超董冲郑卫萍王凯覃虹杨洋韩潮张复波宋卓伦曹顺琪徐敏高伟
关键词:肝移植儿童巴利昔单抗排斥反应

相关作者

谭建明
作品数:694被引量:1,731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肾移植 器官移植 肾移植受者 移植肾 移植物排斥
高伟
作品数:336被引量:702H指数:12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肝移植 儿童 肝移植术后 胆道闭锁 儿童肝移植
吴卫真
作品数:311被引量:863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肾移植 肾移植术后 移植肾 器官移植 肾移植受者
杨顺良
作品数:271被引量:735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肾移植 肾移植受者 器官捐献 肾移植术后 移植肾
陈凡
作品数:68被引量:214H指数:7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他克莫司 肝移植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