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7篇“ 延安文人“的相关文章
延安文人
本书以革命知识分子奔向延安,献身抗战,参加整风,洗心革面,重塑人生的心路历程为主线,全面透视20世纪中叶之前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风景,探寻现代中国革命历史的精神财富。
朱鸿召著
关键词:知识分子
从“数学问题”到“文学问题”——对1940—1942年间延安文人“经济感”的考察
2024年
在战时延安的特殊时空关系中,当感知到物价上涨、货品短缺、津贴停发、稿酬稀缺等延安经济境况波动的经济“现象”时,知识分子的“经济感”(Sense of economy)便逐渐累积,并反映到延安文人的经济书写之中。这种“经济感”在萧军、周扬围绕《文学与生活漫谈》展开的论争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而通过对比萧军《延安日记》中奔赴延安前后的经济书写的异同,则可考察“经济感”累积的具体成因。为应对经济上的苦闷情绪,以萧军为代表的延安文人群体提出了按劳取酬、拒绝津贴等提议,这并非物质层面的庸俗化表达,而是在确证自身“和革命结有血缘”的身份基础上,于精神层面寻求更深刻的“被理解,被尊重”。对于延安文人“经济感”的把握,将对考察外来知识分子融入延安的复杂过程带来新的可能性。
卢思宇
关键词:延安文艺
经济生活中的认同感、批评欲与工农情——论延安文人的三次思想转变
2024年
延安文人的思想经历了三次重要转变,这除了缘于前后不同的政策等因素外,特有经济生活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抗战初期,文人在供给制的经济生活中体验到了一种民主、平等与尊重感,这使他们在思想上表现出了对延安民主政治与集体生活的认同。“皖南事变”后,随着经济生活质量的下降、差异性的突显以及些许不合理现象的发生,文人改变了对前期延安的固有印象,并在文艺领域掀起了一股书写经济生活中“琐末的‘小事件’”的批评潮流。文艺整风后,作为经济行为的劳动进入了文人的日常生活,成了思想改造的重要方式。文人的思想、情感由此开始了“工农化”转向,显示出了“深入实际斗争”在思想改造中的意义。因此,讨论延安文人的经济生活及其生命体验,不仅可以还原他们极具特色的生活环境,也将为其思想转变问题打开新的研究空间。
田松林
关键词:经济生活延安文人
延安文人的宗派主义问题考论——以鲁艺和文抗为中心被引量:2
2015年
三十年代上海"左联"时期"周扬派"与"鲁迅派"的矛盾,五十年代胡风、丁玲、艾青、冯雪峰等被周扬代表的权力部门所整肃的一连串事件,被视作左翼文坛内部的"宗派主义"斗争之上下两个半场、存在前因后果关系的观点,向为学界所公认。这一流行看法尽管无违基本的史实,却忽视了在这上下两个半场中间,还有一个"中场",那就是1940年前后主角与上下两场基本相似的"延安时期"。这一时期的文人关系,无论在当事人当时的眼中还是后来的回忆里,也都一直徘徊着"宗派主义"的魅影。如此,则辨清此一中场的"宗派主义"之有无,便是左翼文学研究中一个难以绕开的问题。本文从史料入手,以时间为经、关系为纬,重新梳理延安文人关系演化的方式与过程,以期对延安文人的宗派主义问题及其原因,做出实事求是的分析。
赵卫东
关键词:延安文艺宗派主义
延安文人与书法文化被引量:3
2012年
延安文艺研究中,学术界普遍忽视了书法的实存及其作用,对延安文人与书法文化的广泛而又深切的联系缺乏关注和探讨。但事实上,延安文人与书法文化建立了相当普遍而又密切的关系。历史的事实是,能写善书的大小文人的积极参与,使延安形成了比较浓厚的书法文化氛围;无论是"以文为主"的文人群还是"以文为辅"的书写者,都与书法文化有着相当紧密的关系,我们可以在他们的墨迹和心迹之间,发现延安文人的个性世界。延安人包括延安文人不仅将政治文化引向新的境界,而且也将书法文化引向了一个新的境界。他们的文化追求、文化创造对延安文艺及书法文化的贡献堪称巨大,其所创造的红色书法文化具有多方面的启示和意义。
李继凯
关键词:延安文艺延安文人文人书法书法文化文化创造
延安文人中的“国统区归来者”研究
延安文人中的“国统区归来者”主要是指在抗日战争那个特殊年代、特殊环境下从国统区汇集到延安的,并在延安任职、从事文学工作的文人的集合体。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延安的文学是集辉煌和复杂为一体的,而能够集中生动体现这种辉煌和复杂...
张琰
关键词:文化景观国统区
延安文人的“公共空间”:社团与期刊被引量:3
2010年
延安文学作为现代中国革命和历史叙述的重要参与者,繁复而生动地呈现着现代中国革命和文学的历史面影。延安文人社团及刊物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构成了极为重要的独特的文化现象,期刊既是延安文人自觉地将文学与革命联系起来进行文艺界的精神总动员的传播载体,又是延安文人话语交融、思想汇聚甚至碰撞的媒介空间。同时,在革命战争的传播生态环境中,大量的延安文学期刊不仅鲜明地标示着延安文人的美学姿态和风范,而且最终汇流到波澜壮阔的现代中国革命的洪流之中,和它的传播主体一道成为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原始史料为依据,对延安文学期刊回归"历史现场"进行考察,展示在特殊的战争环境中延安文人的创作与生活、思想与交流,以期为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提供具有历史深度的经验借鉴和精神资源。
杨琳
关键词:延安文学传播生态社团
延安文人研究
吴敏著
试论周扬等延安文人的思想“突变”
<正>1942年,周扬、丁玲、艾青等当时颇具影响力的延安文人都撰文参与了对王实味的批判。其批判文章所持的学理态度、基本观点,较之于他们此前的文学工作,是一种"突变"。这"突变"显现出他们在很大程度上迷失了理性思想的灵光。...
吴敏
文献传递
延安文人的精神演进——延安《解放日报》副刊的文学生产与传播被引量:1
2008年
报纸副刊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的传播工具体,主要功能就是居于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使传受两者通过它交流信息,发生关系,它不仅是新文学流变的历史标本,也是作家成长的摇篮,以及作家与读者交流的联络站。延安《解放日报》是中共中央及西北局的机关报,其副刊是当时全国报纸中发稿最多、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文艺阵地,
韩晓芹
关键词:《解放日报》报纸副刊文学生产演进文学作品

相关作者

袁盛勇
作品数:74被引量:250H指数:9
供职机构: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延安文学 延安时期 延安文人 意识形态化 鲁迅思想
吴敏
作品数:66被引量:105H指数:6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简谱 延安文人 文人 延安文学 中共中央
叶茂樟
作品数:54被引量:26H指数:2
供职机构: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作文 地文 传统文化 语文教学 家训文化
韩晓芹
作品数:25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解放日报》 延安文学 民间话语 文学转型 文艺副刊
吴立昌
作品数:18被引量:28H指数:4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研究主题:左翼文学 革命文学 左翼作家 海派文学 京派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