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30篇“ 弱势粒“的相关文章
- 糯小麦强、弱势粒胚乳细胞发育和淀粉体积累的比较
- 2024年
- 小麦籽粒发育与穗位和粒位密切相关,为探明糯小麦胚乳细胞发育及淀粉体积累特征,本实验以全糯性小麦品种石麦19-N为试验材料,采用半薄树脂切片技术观察不同发育天数强、弱势籽粒胚乳细胞和淀粉体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强势粒胚乳细胞发育较弱势粒更快,A-型大淀粉体的充实程度更高;相比背部中心胚乳区,腹部中心胚乳区的淀粉体均积累多且快;B-型小淀粉体出现较晚,在背部胚乳中心区和弱势粒中积累较多。表明A-型大淀粉体是影响小麦籽粒粒重的关键因素。
- 杨凯博孙家涛李静仇会霞王瑞雪刘娟
- 关键词:糯小麦强势粒弱势粒胚乳淀粉体
- 化肥优化减施对麦茬旱直播稻强、弱势粒食味与营养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以常规施肥处理(F0,施N 350 kg/hm^(2)、P_(2)O_(5)135 kg/hm^(2)、K_(2)O 135 kg/hm^(2))为对照,研究不同化肥优化减施处理(F1:施N 280 kg/hm^(2)、P_(2)O_(5)108 kg/hm^(2)、K_(2)O 135 kg/hm^(2);F2:施N 210 kg/hm^(2)、P_(2)O_(5)81 kg/hm^(2)、K_(2)O 135 kg/hm^(2);F3:施N 140 kg/hm^(2)、P_(2)O_(5)54 kg/hm^(2)、K_(2)O 135 kg/hm^(2))对麦茬旱直播稻强、弱势粒食味与营养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直播稻优质高产施肥管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各化肥优化减施处理总体上均显著提高了直播稻强、弱势粒崩解值和峰值黏度,改善了食味品质,F1、F2、F3处理强势粒的崩解值分别比F0处理显著提高8.35%、7.65%、9.78%,F1、F3处理弱势粒的崩解值分别比F0处理显著提高13.25%、11.13%。各化肥优化减施处理总体上均显著降低了强、弱势粒中组氨酸、脯氨酸及锰含量,总体上均显著提高了强、弱势粒中酪氨酸、精氨酸、赖氨酸含量和弱势粒中铜、锌含量,另外,F1处理还显著提高弱势粒中铁含量,F2处理显著提高强势粒中铁、铜含量及强、弱势粒中钙含量。与F0处理相比,F1、F2、F3处理强势粒的酪氨酸含量分别显著提高100.28%、44.76%、41.08%,弱势粒的酪氨酸含量分别显著提高85.21%、61.64%、22.47%;F1、F2、F3处理强势粒的赖氨酸含量分别显著提高28.87%、27.32%、70.62%,F1和F3处理弱势粒的赖氨酸含量分别显著提高27.23%、39.44%;F1、F2、F3处理强势粒的精氨酸含量分别显著提高6.54%、11.84%、2.18%,弱势粒的精氨酸含量分别显著提高32.83%、33.59%、23.02%。与F0处理相比,F1处理弱势粒铁含量显著提高27.16%,F1、F2、F3处理弱势粒锌含量分别显著提高18.86%、6.56%、3.39%,F1、F2、F3处理弱势粒铜含量分别显著提高2.49%、2.95%、3.11%。综上,化肥优化减施在提高强、弱势粒食味品质的同时,可以改善营养品质,总体上以F1处理最优。
- 刘奇华孙召文尹秀波郑崇珂
- 关键词:化肥旱直播强势粒弱势粒
- 一种促进小麦弱势粒转强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小麦弱势粒转强的方法;属于小麦育种技术领域,操作步骤:小麦穗标花,外源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成熟期籽粒考种,选择6‑BA为进一步研究对象及考种分析。本发明从三种植物生长促进剂中筛选出6‑BA对小麦弱势粒...
- 余徐润任志倩熊飞
- 施氮量对大麦强、弱势粒灌浆特性及氮素运转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为探究不同施氮量对大麦强弱势粒灌浆特性及氮素转移的影响,设置N1(75 kg/hm^(2))、N2(225 kg/hm^(2))、N3(375 kg/hm^(2))3个氮素水平,研究强、弱势粒灌浆特性及茎鞘和叶氮素运转变化。结果表明,N2处理下强势粒千粒重最高,而N3处理下弱势粒千粒重最高;N2处理下强、弱势粒平均灌浆速率和最大灌浆速率最高,N3处理下强、弱势粒达到最大灌浆速率时间和活跃灌浆期均高于N1和N2,除积累起势不同施氮水平下差异不显著外,其他灌浆特征参数弱势粒随着氮肥含量变化增幅为9.90%~36.40%,强势粒为2.69%~16.22%。茎鞘氮素运转量和对强、弱势粒氮素贡献率为N2处理最高,叶氮素运转量、运转率和对籽粒氮素贡献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N3处理最高。叶氮素运转量和对籽粒氮素贡献率均高于叶鞘,叶运转率、贡献率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成熟期总淀粉、支链淀粉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N1与N3处理间差异显著;蛋白质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升高,N2和N3水平没有显著差异;强势粒总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高于弱势粒,直支比低于弱势粒,蛋白质含量强、弱势粒差异较小。由此可知,适量施氮可以提高灌浆速率,降低灌浆时间,持续增加氮肥灌浆速率降低,灌浆时间延长,弱势粒对氮素调控更敏感。
- 王蕾张想平徐也张燕赵海鹏蔡小斌张自强唐辉春马树琳严宗山
- 关键词:大麦氮肥灌浆特性
- 不同秸秆还田技术模式对冬小麦强弱势粒灌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为揭示砂姜黑土区不同秸秆还田技术模式对冬小麦籽粒灌浆进程的影响,该研究基于农业农村部华东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站15a的长期定位试验,设置单季小麦秸秆全量粉碎覆盖还田(T1)、小麦秸秆全量粉碎覆盖还田+玉米秸秆全量粉碎翻埋还田(T2)、单季玉米秸秆全量粉碎翻埋还田(T3)和小麦玉米秸秆全年不还田(CK)4种不同秸秆还田技术模式,采用Richards方程模拟冬小麦籽粒灌浆过程,研究不同秸秆还田技术模式对冬小麦强弱势粒灌浆特征参数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1)相较于秸秆不还田,秸秆还田处理能提升冬小麦强、弱势粒的籽粒体积、千粒质量和产量,T1、T2、T3处理下强势粒千粒质量和籽粒产量较CK分别显著提升11.02%、10.63%、13.75%和16.28%、14.29%、13.94%,弱势粒千粒质量和籽粒产量较CK分别显著提升9.73%、6.64%、7.57%和19.24%、23.25%、11.50%。Richards方程能极显著模拟不同秸秆还田技术模式下冬小麦籽粒灌浆过程,拟合方程决定系数(R^(2))均在0.997以上。2)对冬小麦强势粒,秸秆还田可延长小麦强势粒灌浆时间,主要通过缩短灌浆渐增期持续时间和提高其灌浆速率,延长灌浆缓增期的持续时间来提升强势粒千粒质量。其中T1、T3处理下冬小麦强势粒灌浆持续时间较CK分别延长2.137 d和4.443 d,T1、T2处理下强势粒单粒最大灌浆速率较CK分别显著提高了7.81%和12.26%。3)对冬小麦弱势粒,T1处理下弱势粒灌浆持续时间较CK延长1.477 d,T1、T2、T3弱势粒单粒最大灌浆速率较CK分别显著提升16.46%、22.69%和17.13%。该研究表明秸秆全量还田可提升砂姜黑土区冬小麦籽粒库容和籽粒灌浆速率,最终增加粒质量。研究可为砂姜黑土区秸秆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 陈翔唐志伟翁颖蔡洪梅黄伟祥王菲菲王睿郑宝强李金才
- 关键词:秸秆还田冬小麦
- OsABA8ox2基因在调控弱势粒灌浆、提高种子耐老化及幼苗耐冷性的应用
- 本发明涉及基因编辑领域,特别是涉及OsABA8ox2基因在调控弱势粒灌浆、提高种子耐老化及幼苗耐冷性的应用。OsABA8ox2基因在作为基因编辑水稻的靶标基因中的应用,所述OsABA8ox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 叶能辉滕振宁段美娟郑芹张建华
- 6-苄氨基嘌呤调控小麦强弱势粒发育及品质形成的研究
- 任志倩
- 大麦强、弱势粒胚乳淀粉体发育及淀粉理化性质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以大麦品种白青稞C2-2为材料,通过树脂切片观察大麦胚乳淀粉体发育的结构特征,同时提取成熟大麦籽粒的淀粉,测定其形态、结构、功能等理化性质,研究大麦强、弱势粒胚乳淀粉体发育及理化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大麦强势粒胚乳中淀粉体的发育较弱势粒好,胚乳淀粉的充实度更高;强、弱势粒淀粉的形态和晶体类型基本相似,但淀粉结构存在一定差异;强势粒淀粉的相对结晶度显著高于弱势粒,但1022/995 cm^(-1)吸收峰强度的比值却显著低于弱势粒;大麦强势粒淀粉的峰值黏度、低谷黏度和最终黏度均显著高于弱势粒,表现出较好的糊化特性。
- 姜恩熙陈思高健祁刘子萌陶一锴黄心如褚毅泽陈昕钰熊飞
- 关键词:大麦强势粒弱势粒淀粉体理化性质
- 不同降雨年型施氮量对延迟收获夏玉米产量、强弱势粒形态与粒重的影响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华北平原热量资源有限,夏播玉米收获期籽粒含水率高,影响机械粒收质量,限制了该项技术在该区域的应用。延迟收获条件下,施氮量差异对夏玉米籽粒产量、强弱势粒形态、粒重等关键产量性状的影响尚不明确。通过对不同施氮水平强弱势粒形态、灌浆及脱水过程的系统观测,明确氮肥调控效应,为区域机械粒收夏玉米稳产减氮增效栽培提供支持。【方法】2020—2021年选用粒收夏玉米品种京农科728为材料,采用收获时期和施氮量二因素区组试验设计,收获时期设正常果穗收获(NH)和延迟籽粒收获(DH),6个纯氮施用水平分别为0(N0)、120(N120,2021)、180(N180)、240(N240)、300(N300)、360(N360)和450 kg hm^(-2)(N450,2020),测定产量(GY)、籽粒鲜体积(GFV)、鲜重(GFW)、干重(GDW)、含水率(GMC)及其变化速率。【结果】与干旱年型(2020年)相比,多雨年型(2021年)弱势粒的GFV、GFW和GDW的最大变化速率(Gmax)、生长量(Wmax)和起始势(R0)显著降低,到达最大变化速率时间(Tmax)推迟,活跃期(P)延长,导致弱势粒的GFV、GFW和GDW显著降低15.4%—50.6%、25.4%—62.0%和31.2%—57.3%,而强势粒不显著,GY显著降低3.03×10^(3)—5.44×10^(3)kg·hm^(-2)。多雨年型条件下,弱势粒的GDWGmax、GDWWmax和GDWR0比强势粒显著降低55.1%—258.1%、13.4%—143.0%和12.0%—126.6%,GDWTmax推迟4.2—20.7 d,强势粒的GFV、GFW和GDW比弱势粒显著提高56.8%—69.6%、67.0%—80.4%和54.1%—92.1%。与NH相比,延迟收获籽粒的Gmax和R0提高,强、弱势粒的P显著延长;在干旱年型和多雨年型下,GFV、GFW显著降低2.1%—8.1%和12.2%—17.1%、4.0%—5.2%和15.7%—19.5%,GDW自25.1—28.2 g/100 grains提高到28.0—34.4 g/100 grains,GMC降至22.6%—26.0%,降幅达31.3%—40.4%,产量提高0.02×10^(3)—1.67×10^(3)kg·hm^(-2)。干旱年型施氮水平间的GFV、GFW、GDW无显著差异;多雨年型N240-N360处理的GDWGmax、GDWWmax比N180提高,GDWTmax推迟,GDWP
- 刘梦张垚葛均筑杨永安吴锡冬侯海鹏
- 关键词:夏玉米施氮量籽粒灌浆
- 一种促进密植玉米弱势粒灌浆充实的施肥方法
- 本申请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促进密植玉米弱势粒灌浆充实的施肥方法。该施肥方法包括基肥施用和追肥施用;基肥的施用量为:50%~70%推荐施氮量的氮肥,90%~110%推荐施磷量的磷肥,90%~110%推荐施钾量...
- 翟立超郑孟静崔永增张丽华姚海坡贾秀领
相关作者
- 杨建昌

- 作品数:365被引量:8,432H指数:59
-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水稻 结实期 籽粒灌浆 稻米品质 生理机制
- 赵全志

- 作品数:204被引量:1,232H指数:19
-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水稻 粳稻 基因 水稻籽粒 旱稻
- 彭廷

- 作品数:83被引量:194H指数:9
-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水稻 基因 弱势粒 转基因株系 水稻籽粒
- 黄升谋

- 作品数:65被引量:380H指数:11
- 供职机构:湖北文理学院
- 研究主题:水稻 杂交水稻 强势粒 弱势粒 叶片衰老
- 李俊周

- 作品数:116被引量:554H指数:11
-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 研究主题:水稻 基因 粳稻 弱势粒 水稻籽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