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3篇“ 强制解散“的相关文章
- 公司司法强制解散替代措施法律问题研究
- 司法强制解散作为司法公权力介入公司内部事务的表征,是针对公司僵局严厉的解决措施,同样是目前为止由公司法明文规定的唯一具有强制意味的司法救济路径,具有严格的法律适用条件。通过建立司法强制解散案例数据库,实现对案件相关信息及...
- 金祎萌
- 关键词:公司僵局
- 股东严重冲突导致公司设立目的无法实现可予强制解散——司法解散公司诉讼的规则补遗与审查思路
- 2021年
- 公司解散属于公司的生死存亡问题,关涉公司股东、债权人及员工等多方利益主体,关涉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和安宁。因此,人民法院对公司解散应慎重处理,应综合考虑公司的设立目的能否实现、公司运行障碍能否消除等因素。只有公司经营管理出现严重困难,严重损害股东利益,且穷尽其他途径不能解决,才能判决解散公司。公司股东之间严重冲突,公司继续存续的人合基础丧失,公司设立目的无法实现,属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第1条第1款第4项规定的"经营管理发生其他严重困难,公司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的情形",且无法通过其他途径解决,司法解散B公司的条件已经成就。为充分保护中小股东合法权益,依法规范公司治理和股东退出,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二审法院根据查明的案件事实,最终作出解散B公司的判决。
- 陈丹
- 关键词:公司解散
- 强制解散公司制度的立法改革建议
- 2020年
- 公司法第182条规定的强制解散公司的三个必备条件,每一个都可以衍生出许多问题,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未能有效地解决具体裁判标准不明确,观点亦不统一的难题,立法改革势在必行。在分析问题和借鉴域外立法发展的基础上,建议了立法改革思路。
- 孙阳
- 关键词:公司法
- 司法强制解散公司制度探究 ——以“恩施市大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解散纠纷案”为例
- 司法强制解散公司制度自于我国公司法中建立以来,便受到极大的关注和重视。因为该制度在维护少数股东利益的同时,也伴随着公司被解散的命运,所以必须被慎用。本文通过采用对具体案例进行解读的方法,将视角对准司法解散公司的实质性条件...
- 韩春来
- 关键词:公司司法解散股东利益
- 文献传递
- 论作为公司强制解散替代路径的股权强制收购——从林某诉凯莱公司、戴某等公司解散纠纷案谈起被引量:4
- 2015年
- 当公司股东因公司僵局而诉请解散公司后,如果公司或其他股东同意以公平合理的价格回购或收购原告股权,则公司僵局并非只有解散公司才能解决,公司存续并不会损害股东利益。从《公司法》的立法本意、公司的社会责任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均衡原则考虑,此时,应以强制收购离散股东代替强制解散,从而实现原告股东利益、其他股东利益和公司债权人等第三人利益的均衡保护。
- 戴庆康
- 关键词:公司僵局公司社会责任
- 吊销公司营业执照之强制解散研究——一个关于公司法人终止的思考被引量:1
- 2013年
- 在公司理论或实务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公司登记机关吊销营业执照等于帮助公司逃债。因此,就出现了不去办理年度检验,坐等被吊销营业执照以逃避债务的做法。实际上,公司法人资格的消灭并不以吊销公司营业执照为准,公司的强制解散受到相关法律制度的规范。对于《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公司法》和《企业破产法》的有关规定,不应孤立地去理解,而要从整体上去考量。
- 桂菊平
- 关键词:营业执照逃避债务
- 公司强制解散的研究——兰州威凯公司强制解散案例
- 2005年修改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早已尘埃落定,这部与中国人民经济生活息息相关的大法无疑牵动着众多业内人士的心,令社会各界人士感叹时代的快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创新,这部法律的修改也经历了十几的历程,回首公司...
- 石浩
- 关键词:法律体系股东利益准入条件
- 公司强制解散制度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 2005年的《公司法》引入了裁判解散制度,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8]6号文件又对该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但在现实生活中,对于司法解散的具体适用,仍存在很多争议。毕竟法院作为国家公权力的代表,参与到公司自治的领域,其干...
- 刘姝雅
- 关键词:法律问题司法解释
- 文献传递
- 我国公司强制解散法定原因辨析被引量:1
- 2010年
- 公司解散是公司运营过程中会经常出现的一种市场行为。我国新公司法在原旧公司法的基础上增加了强制解散的法定原因,使公司解散法律制度更加合理,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不足,需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完善:建立公司设立登记和营业登记两种证明体系;在做出司法解散的同时,一并做出特别清算的裁决和安排;增加司法命令解散;进一步明确责令关闭和被撤销的法定情形。
- 何丹
- 关键词:公司法强制解散
- 探讨公司强制解散的有关法律问题
- 2010年
- 近几年来,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在对待法人解散的法律适用认识不一,导致各地司法实践标准不统一,严重损害了股东合法利益,对企业法人制度造成了极大地破坏。2008年5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47次会议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该司法解释中对备受争议的解散公司诉讼的适用前提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为建立一个健康、有序的企业法人退出机制、保护公司股东的合法权益、统一执法尺度等具有深刻的司法实践指导意义。当然,法院受理股东请求解散公司诉讼案件,除要审查是否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的规定,还需从股东据以提起解散公司诉讼的事由、股东的资格,以及是否满足前提条件等方面进行考虑。
- 孟庆龄
- 关键词:强制解散诉讼资格
相关作者
- 刘晨

- 作品数:1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辽宁大学
- 研究主题:清算 强制解散 特别清算
- 孙闻欣

- 作品数:2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
- 研究主题:法律适用 公司解散 劳动争议 民事责任承担 现实考量
- 张鉴

- 作品数:4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攀枝花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 研究主题:法律关系 家政服务人员 劳动权益 权益保护 公司解散
- 张璐

- 作品数:85被引量:468H指数:13
- 供职机构: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
- 研究主题:环境法 自然资源 物权 法律逻辑 环境司法
- 曾辉

- 作品数:4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湖南大学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公司僵局 救济 强制解散 虚拟信息 虚假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