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386 篇“ 微创钢板 “的相关文章
微创 钢板 植入瞄准器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提供微创 钢板 植入瞄准器,包括固定座、移动调整机构和角度调节件;沿固定座长度方向设有上下贯穿的开口,移动调整机构包括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上下贯穿开口为第一滑槽,第二滑槽设在固定座的侧面,第二滑槽的滑... 王飞 刘守谦 康慧君 林葳一种微创 钢板 植入瞄准器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微创 钢板 植入瞄准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基座和钻套,基座内沿其厚度方向贯通有第一滑槽,在第一滑槽内设有能够沿基座长度方向调整位置并固定的第一固定块,第一固定块内沿基座长度方向贯通有第一通槽,第一固... 王飞 康惠君 李石伦 刘守谦胫骨Pilon骨折前外侧钢板 联合内侧微创 钢板 接骨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比较前外侧钢板 联合内侧微创 接骨板(minimal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 MIPO)与单纯前外侧固定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9年3月—2022年5月胫骨远端Pilon骨折患者115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两组。58例接受前外侧固定联合内侧MIPO (联合组),57例采用单纯前外侧固定(前外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联合组手术时间[(75.4±14.0) min vs (68.6±13.7) min, P=0.010]、切口长度[(7.0±0.5) cm vs (4.8±0.4) cm, P<0.001]、术中透视次数[(9.2±2.0)次vs (6.4±1.8)次, P<0.001]均显著多于前外组,但前者的术中失血量[(54.8±10.2) ml vs (60.5±10.5) ml, P=0.004]、住院时间[(8.5±2.4) d vs (10.3±3.1) d, P<0.001]、下地行走时间[(11.0±2.5) d vs (16.5±3.0) d, P<0.001]及完全负重活动时间[(101.5±25.0) d vs(120.4±25.2) d, P<0.001]均显著少于前外组。随时间推移,两组VAS评分、AOFAS评分及背伸-跖屈ROM均显著改善(P<0.05),联合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2.0±0.5) vs (2.7±0.8), P<0.001]、AOFAS评分[(68.8±12.6) vs (63.5±11.2), P=0.019]、背伸-跖屈ROM [(55.0±6.5)°vs (51.5±7.0)°, P=0.006]均显著优于前外组,但末次随访时,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两组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关节面对合、外侧胫骨远端机械角、前侧胫骨远端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K-L评级无显著变化(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上述影像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外侧联合内侧MIPO入路手术治疗胫骨远端Pilon骨折有利于踝关节功能早期恢复。 段修芳 侯致典 潘维亮 杨茂杰 孟乾创伤性尺骨骨折使用微创 钢板 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微创 钢板 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尺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在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74例创伤性尺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与微创 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 内固定治疗,微创 组采用微创 钢板 内固定术治疗,记录与观察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微创 组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微创 组术后3个月的总有效率(97.30%)高于对照组(83.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5,P<0.05)。微创 组术后3个月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70%,与对照组的21.6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45,P<0.05)。结论微创 钢板 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尺骨骨折可以减少创伤,缩短住院时间,安全性较好,能够加快康复进程。 刘永恒 黄永刚 施健关键词: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并发症 分析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微创 钢板 接骨术(MIPO)治疗的效果 2024年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微创 钢板 接骨术(MIPO)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传统切开复位术;15例)、观察组(MIPO;15例)。结果 治疗前,两组在跛行、交锁、稳定性、疼痛、肿胀、上楼、支持评分方面比较,未见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跛行、交锁、稳定性、疼痛、肿胀、上楼、支持评分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微创 钢板 接骨术(MIPO)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相较于传统切开复位术,能显著提升患者的跛行、交锁、稳定性、疼痛、肿胀、上楼、支持评分。MIPO在促进康复、减轻症状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效果,为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新途径。 周生瑞 杨建雄关键词:胫骨平台 骨折 经皮微创 钢板 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预后分析 2024年 目的评价经皮微创 钢板 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预后。方法选择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34例,实施经皮微创 钢板 内固定术治疗)与对照组(34例,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骨痂形成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7.06%高于对照组的73.53%(P<0.05)。实验组骨痂形成时间(4.33±1.22)周、骨折愈合时间(11.22±2.33)周均短于对照组的(6.55±2.11)、(17.66±3.44)周(P<0.05)。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94%低于对照组的20.59%(P<0.05)。结论胫骨中下段骨折选择经皮微创 钢板 内固定术治疗能够提升临床疗效,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减少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安全性较好,具有推广价值。 刘庆良关键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前侧入路微创 钢板 接骨术治疗成人肱骨干中下段骨折的疗效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上臂前侧入路微创 钢板 接骨术(MIPO)治疗成人肱骨干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6年10月—2022年9月南通大学附属常熟医院骨科73例成人肱骨干中下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42例、女31例, 年龄18~86(53.0±20.4)岁。按照患者手术方式分组:MIPO组39例, 采用前侧入路MIPO;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组34例, 采用前外侧入路ORIF。观察指标:比较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外伤至手术时间、骨折AO分型等基线资料;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X线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 记录手术并发症, 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系统(ASES)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12个月评估患侧上肢肩肘功能。结果 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外伤至手术时间、骨折AO分型等基线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术后随访13~48(29.6±2.3)个月。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MIPO组手术切口长度为(8.4±1.1)cm, 短于ORIF组的(13.8±1.9)cm;术中出血量138.0(132.0, 167.0)mL, 少于ORIF组的248.5(240.8, 290.3)mL;术后住院时间4.0(3.0, 4.0)d, 短于ORIF组的6.0(5.0, 7.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37, Z=-7.33、-6.29, P值均<0.001)。与ORIF组相比, MIPO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ASES评分更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0、4.62、4.67, P值均<0.05);2组患者术后12个月ASE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PO组3例术后出现患肘前侧麻木症状, 均在术后6周余恢复正常感觉;无切口感染及骨不愈合。ORIF组4例骨折延迟愈合、1例骨折感染性骨不连继发内固定断裂, 均予二次手术自体髂骨植骨术后骨折愈合;7例主诉术后患侧手部虎口区麻木症状, 观察3月余症状均完全消失 汪李军 钱鸣雷 吴健 范胜利 唐天驷关键词:肱骨骨折 手术入路 微创钢板接骨术 成人 三维组架螺钉与微创 钢板 固定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2024年 背景:经皮复位加压固定的三维组架螺钉内固定在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上已经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但在生物力学方面是否可以达到微创 钢板 内固定的稳定性,以及对比之后的优势与缺点还不得而知。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探讨不同内固定装置对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固定效果。方法:选择1名26岁成年健康男性志愿者,根据其跟骨CT数据制作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有限元模型。选用经皮微创 三维组架螺钉、跗骨窦微创 钢板 分别固定跟骨骨折模型,分别施加350,700N纵向载荷,分析2种模型的位移、应力分布情况,比较各种模型的稳定性。结果与结论:①三维组架螺钉模型中骨块与内植物的峰值应力明显低于微创 钢板 模型,三维组架螺钉模型中骨块与内植物的平均应力也明显低于微创 钢板 模型;②2种模型的最大位移均位于后距关节面内侧,三维组架螺钉模型的最大位移小于微创 钢板 模型;③微创 钢板 模型前突骨块与内侧骨块的纵向位移更小,三维组架螺钉模型内侧骨块与中段骨块的横向与垂直位移更小;④提示2种内固定模型均能提供满意的固定效果,其中三维组架螺钉模型使应力分布更均匀、骨块综合位移更小,能提供更好的横向与垂直稳定性,而微创 钢板 在维持纵向稳定性上更具优势。 孔德伟 宋超 吴亮 吴铭 龚璐璐 汪嘉琪 潘红元 范鑫斌 张岩关键词:跟骨骨折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螺钉 微创钢板 微创 微创 钢板 内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 内固定在胫骨骨折治疗中的比较研究2024年 比较微创 钢板 内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 内固定在胫骨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胫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切开复位钢板 内固定)和研究组(微创 钢板 内固定),各50例,观察治疗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44.73±6.61)min、术中出血量(163.22±20.27)mL、切口长度(3.47±0.53)cm、骨痂形成时间(14.33±2.65)周、骨折愈合时间(4.12±0.30)个月水平均低于对照组(66.52±8.59)min、(311.52±34.59)mL、(6.84±0.77)cm、(17.72±3.49)周、(4.86±0.44)个月,P<0.05;术后,研究组SP、PGE2、NPY水平分别为(5.59±0.64)μg/mL、(125.37±14.58)pg/mL、(169.93±15.55)pg/mL,低于对照组(7.48±0.73)μg/mL、(151.87±16.43)pg/mL、(195.84±17.11)pg/mL,P<0.05;研究组CRP、TNF-α、IL-1β、IL-8水平分别为(13.24±2.19)mg/L、(20.52±3.45)pg/mL、(8.61±1.86)μg/L、(19.44±4.39)pg/mL,低于对照组(18.73±2.76)mg/L、(28.94±4.52)pg/mL、(13.23±2.54)μg/L、(27.84±5.25)pg/mL,P<0.05;与对照组(16.00%,8/50)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4.00%,2/50)更低,P<0.05。结论 在胫骨骨折治疗中,相比于切开复位钢板 内固定,微创 钢板 内固定创伤更低,恢复速度更快,更值得推广。 徐初平 陈善亮关键词: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 胫骨骨折 微创 钢板 接骨技术联合锁定加压钢板 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性骨折的疗效观察2024年 目的探讨微创 钢板 接骨技术联合锁定加压钢板 内固定术对治疗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血清酶学指标、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间无锡市锡山区中医医院就诊的40例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患者行微创 钢板 接骨及锁定加压钢板 内固定术,两组均于术后定期随访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前术后血清酶学、凝血功能指标,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痂生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观均短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7 d两组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均下降,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7 d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均缩短,观察组长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7 d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FIB)均升高,而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对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的治疗中,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相比,微创 钢板 接骨技术联合锁定加压钢板 内固定术具有患者创口较小,手术时间较短,患者愈合速度增加,机体炎症反应下降,对患者凝血功能影响较小的优势,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冯龙庆 高建明 辛永京关键词:创伤性骨折 锁定加压钢板 血清酶学
相关作者
张宇 作品数:119 被引量:286 H指数:9 供职机构:四川省骨科医院 研究主题:截骨 临床疗效观察 跟骨骨折 跖骨 拇外翻 王小兵 作品数:64 被引量:168 H指数:9 供职机构:四川省骨科医院 研究主题:骨折固定术 手术治疗 内固定治疗 微创 闭合复位 徐强 作品数:69 被引量:235 H指数:10 供职机构:四川省骨科医院 研究主题:胫骨平台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折 胫骨骨折 内固定治疗 陈星宇 作品数:56 被引量:255 H指数:10 供职机构:四川省骨科医院 研究主题:髌骨骨折 髌骨 骨折 胫骨平台骨折 骨折固定术 郑金文 作品数:57 被引量:273 H指数:11 供职机构:四川省骨科医院 研究主题:髌骨 髌骨骨折 骨折 骨折固定术 闭合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