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3篇“ 微生物相“的相关文章
太阳能曝气与微生物复合的水体修复系统
一种太阳能曝气与微生物复合的水体修复系统,通过采用六边形双环支架,沿六边均布局浮体和太阳能板,中心设置动力模块、叶轮、导流筒和微生物仓,在将水体修复系统布置到水体中时不再需要考虑水体的自然水流方向或水流方向的可能变化,...
武学军胡可分杨保斌宗林成
一种用于监控微生物的动态变化的整合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监控微生物的动态变化的整合性系统和方法。本发明可以追踪复合性基质中微生物群的动态变化。
周兰嗣
文献传递
太阳能曝气与微生物复合的水体修复系统
一种太阳能曝气与微生物复合的水体修复系统,通过采用六边形双环支架,沿六边均布局浮体和太阳能板,中心设置动力模块、叶轮、导流筒和微生物仓,在将水体修复系统布置到水体中时不再需要考虑水体的自然水流方向或水流方向的可能变化,...
武学军 胡可分 杨保斌 宗林成
太阳能曝气与微生物复合的水体修复系统
一种太阳能曝气与微生物复合的水体修复系统,通过采用六边形双环支架,沿六边均布局浮体和太阳能板,中心设置动力模块、叶轮、导流筒和微生物仓,在将水体修复系统布置到水体中时不再需要考虑水体的自然水流方向或水流方向的可能变化,...
武学军胡可分杨保斌宗林成
PBG载体悬浮系统内污泥微生物研究
采用对好氧区投加PBG (Porous Bio-gel)生物悬浮载体形成的PBG-MBBR系统,利用生活污水对生物悬浮载体PBG进行培养和驯化,考察了系统运行期间PBG载体的微生物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①PBG载体...
徐艺铭刘永红张天歌常长越丁海川
关键词:微生物相生活污水生物膜
文献传递
一种用于监控微生物的动态变化的整合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监控微生物的动态变化的整合性系统和方法。本发明可以追踪复合性基质中微生物群的动态变化。
周兰嗣
文献传递
有机负荷对垃圾沥滤液短程硝化系统影响及微生物探析被引量:5
2018年
以短程硝化系统为研究对象,实际垃圾沥滤液为反应物,序批式生物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为基础,研究了短程硝化反应系统的启动过程及不同进水有机负荷对短程硝化系统的影响,并对经高有机负荷冲击后短程硝化系统恢复期污泥的脱氮功能基因和微生物群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实际垃圾沥滤液在较短的时间内成功启动了短程硝化反应系统,于第15.5 d时系统的氨氮去除速率(ARR)达到652 mg·L^(-1)·d^(-1),亚硝酸盐积累率(NAR)达到91.4%.该系统在受高有机负荷冲击后,降低有机负荷,系统仍能恢复高效短程硝化反应.对受冲击后恢复稳定的短程硝化系统中微生物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短程硝化系统具有完整的脱氮功能基因(AOB amoA、nxrB、nirS、nor、nosZ).污泥中细菌主要功能菌属是索氏菌属(Thauera)和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前者为异养菌,可进行反硝化,对丰度为27.6%,后者是氨氧化菌(AOB),对丰度为9.6%;此外,还存在一定比例的其他功能菌属.研究表明,采用短程硝化系统处理实际垃圾沥滤液,增强其脱氮效能具有潜在的研究价值.
李嘉懿杜青平刘嵩吕慧彭皇强刘倩苏俊朋刘涛
关键词:垃圾沥滤液短程硝化有机物浓度功能基因微生物相
清爽系统的消臭与污泥减量化效果及微生物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为进一步优化活性污泥法处理城市污水的效果,减少剩余污泥量及臭气的排放,利用清爽系统强化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剩余污泥量明显减少,平均减少了30%,系统曝气能耗也大幅度降低,降低了1/3,除臭效果明显。试验现场基本无臭味,检测结果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的一级标准。检测发现系统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菌种,这进一步证实了清爽系统强化活性污泥法在消臭与污泥减量化方面的显著作用。
严兴刘军雷芳李碧清冯新
关键词:消臭污泥减量微生物活性污泥法
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处理冷轧含油废水的微生物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以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反应器处理冷轧含油废水过程中所形成的厌氧颗粒污泥的形态和微生物为研究对象,对颗粒污泥的驯化及微生物变化进行研究并初步鉴定污泥微生物。结果表明,接种污泥被驯化并稳定运行后,微生物较快适应反应器环境并稳定成长,颗粒污泥粒径出现渐增且有明显分层,且粒径从底部到上部逐渐减小。扫描电镜及微生物鉴定结果主要显示以甲烷蝇菌属、鬃毛甲烷菌属、甲烷八叠球菌属3种菌属为主。
任大军王增玉田从辉吴高明张淑琴
关键词: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冷轧含油废水微生物相
皮革废水对ABR分区进水微生物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在制革废水ρ(COD)=3 000~3 200 mg/L,HRT=24 h时,采用六格室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在1、3、5格室以5∶3∶2的比例进水,通过COD、挥发性脂肪酸(VFA)、辅酶F420等指标的变化研究反应器各格室的微生物分布情况。结果表明:COD和VFA在3,5格室分别出现下降和升高,整体性能稳定,而格室内微生物种群大致同但优势菌群有所差异,前端格室以产酸菌为主,后端格室以甲烷菌为主。
董凌霄秦宁丁绍兰
关键词:厌氧折流板反应器污泥性能微生物相

相关作者

王路光
作品数:32被引量:214H指数:9
供职机构: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颗粒污泥 EGSB反应器 多环芳烃 水解酸化 微生物相
王靖飞
作品数:26被引量:238H指数:9
供职机构: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颗粒污泥 多环芳烃 EGSB反应器 微生物相 可吸入颗粒物
胡勇有
作品数:395被引量:3,090H指数:31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微生物絮凝剂 污泥 废水处理 烟曲霉 剩余污泥
林明
作品数:20被引量:357H指数:12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
研究主题:生物制氢 产氢 生物制氢技术 乙醇型发酵 菌种
李佳
作品数:11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沈阳建筑大学
研究主题:厌氧折流板 碱度 挥发性有机酸 高效微生物絮凝剂 微生物絮凝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