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1篇“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的相关文章
-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被引量:2
- 2019年
- 1病历摘要患者女,52岁。因面部水肿性红斑伴终末血尿3个月,复发1个月就诊。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左侧面颊部皮肤出现一水肿性红斑,色鲜红,边缘略隆起,伴终末血尿。未重视,未予以治疗。随着病情发展,皮损逐渐扩大。于当地门诊按'皮炎'对症治疗(具体用药不详)后皮损消退,终末血尿症状无缓解.
- 张建忠王利涛张西克李小静
- 关键词:SWEET综合征
-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
- 1991年
- 报道7例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外周血白细胞增高7例,其中中性粒细胞增高3例、发热3例。皮疹特点为面、颈、上胸及前臂疼痛性、水肿性斑块。组织病理学表现为真皮小血管周围中性粒细胞浸润。用碘化钾及氯喹治疗,疗效显著。对本病的临床特征、病因、发病机理和治疗进行了讨论。
- 李永珊屠善庆
-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1例
- 2024年
- 报告1例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患者女,78岁,因右小腿皮疹伴疼痛1周就诊。皮肤科检查:右小腿屈侧可见一红色水肿性红斑,形态呈大致圆形,面积约14 cm×14 cm,边界欠清,边缘局部分布少量小脓疱,部分脓疱融合、干瘪,局部皮温增高。皮损触之有浸润感,伴有静息痛及压痛。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棘层肥厚,炎症细胞移入,真皮层血管扩张,红细胞外渗,血管周围弥漫的嗜中性粒细胞浸润,间有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并可见核尘。诊断: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治疗:予肌肉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1 mL,第二天开始晨起顿服曲安西龙片20 mg每日1次。经过9 d的系统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予口服曲安西龙片16 mg每日1次,门诊随访每周减量4 mg至停药。电话随访1年未复发。目前仍在随访中。
- 徐凡魏武杰郭鑫贺秋霞王红梅
- 关键词: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SWEET综合征
- 硫酸羟氯喹致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1例分析
- 2024年
- 1例48岁女性患者因类风湿性关节炎服用硫酸羟氯喹和甲氨蝶呤,2周后躯干和四肢部位出现触痛性红斑、丘疹,伴发热,皮肤活检提示真皮浅中层中性粒细胞浸润。停药并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卤米松乳膏等治疗18 d后好转,诊断为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该病例发生的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与硫酸羟氯喹关联性评价结果为“很可能有关”,国内尚无相关文献报道。硫酸羟氯喹致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水平升高、细胞因子调节异常和遗传易感性有关。停用可疑药物并应用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 马娟鹃陶东红万齐华
- 关键词:硫酸羟氯喹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药品不良反应
-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伴凝血因子Ⅹ缺乏症1例并文献复习
- 2023年
-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又称Sweet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包括发热、白细胞计数升高、皮肤红斑性病变(丘疹、结节和斑块)和弥漫性浸润,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血液系统等恶性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以及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妊娠等及药物相关[1-4]。同时,凝血因子Ⅹ缺乏症较少见,且因子活性与出血风险相关。在临床上以Sweet综合征为首发疾病伴凝血因子Ⅹ缺乏症罕见,其诊断有一定难度。
- 白劲松姜威唐宁
- 关键词: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自身免疫性疾病
-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1例
- 2021年
- 患者女,34岁,反复颜面、上肢红色斑块、水疱4月,再发4天。皮肤科检查:前额、面部、左前臂、左腕部、右肘部、手背、指背关节处可见多发散在鲜红色、水肿性斑块,表面可见多发小脓疱、水疱。皮损以右面部为重,边缘稍隆起,表面结黄色浆液痂或脓痂。触之有浸润感,压痛。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乳头水肿,真皮浅、深层弥漫性中性粒细胞浸润,综合临床、组织病理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
- 覃俊皮肖冰李洁华
- 关键词: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
- 以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为首发症状的急性髓系白血病1例
- 2021年
- 报告以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为首发症状的急性髓系白血病1例。患者女,50岁,反复全身红色斑块伴疼痛4个月,加重2 d。皮肤科检查:颈部及双上肢分布大小不等红色斑块,皮损边缘略隆起于皮面,呈环状,未见水疱及破溃,触痛阳性。上唇少许糜烂面。组织病理符合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改变。入院后查血液系统异常,诊断急性髓系白血病,以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为首发症状。予EA方案预化疗。三个月后患者因严重脑出血死亡。
- 范婷卢晓红唐彪柯国琳何彩凤王军
- 关键词: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SWEET综合征急性髓系白血病
- 梅毒螺旋体感染导致的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1例
- 2021年
-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acute febrile neutrophilic dermatosis),又称Sweet病,是一种临床上较少见的疾病,其临床特征为疼痛性暗红色结节或斑块,典型皮疹呈"假性水疱"样,皮疹好发于四肢、颈部和面部,易反复。本病病因不明,其诱因可能与感染、药物、肿瘤等有关。近几年,梅毒的发病率居高不下,皮肤表现也多种多样,常模仿其他皮肤病表现,有"万能模仿者"之称,临床上常误诊或漏诊。
- 江佳慧慈超何彩凤邱夏敏朱格格范婷姚惠吴仪
- 关键词: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梅毒螺旋体梅毒
- 临床辨治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1例
- 2020年
- 该文主要报告1例先后误诊为带状疱疹、多形红斑的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及临床诊治过程。
- 吴明明肖晶王建青凌晓燕
- 关键词: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SWEET综合征带状疱疹多形红斑误诊
- 利湿化浊法治疗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8例临床分析
- 2020年
- 目的 分析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的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候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中医辨证水平。方法 对8例确诊的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中医证候、中医治则、方药、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患者中男 4 例,女 4 例,平均年龄 41.67 岁,平均病程28.52 d。皮疹局限者3例(右上肢2例,左小腿1例),面、四肢、躯干泛发5例。发热6例,无发热2例。所有患者经过病理确诊,病理特征为组织病理见真皮内中性粒细胞浸润,而无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改变。8例患者均符合湿热蕴结证。中医治则均采用利湿化浊之法。方药均选用甘露消毒丹加减。8例患者皮损均完全消退。随访1年,除1例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出现重症感染死亡外,余均预后良好,6例单用中药患者无复发,1例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目前仍在糖皮质激素维持治疗中。结论 利湿化浊法在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治疗中疗效肯定,并能明显降低复发率,值得进一步研究。
- 李凯李婧娇夏凡陈梅花夏云周小勇段逸群
- 关键词: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