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9篇“ 慢性脑卒中“的相关文章
慢性脑卒中重度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感觉运动皮质重组模式研究
2024年
目的:探究慢性脑卒中重度偏瘫患者感觉运动皮质(sensorimotor cortex,SMC)的重组模式及其与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收集34例慢性脑卒中重度偏瘫患者在4周康复干预前后执行患手被动握拳任务及29例健康人执行单手被动握拳任务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比较脑卒中组在康复干预前后SMC的激活差异和偏侧指数(the lateralization index,LI)变化,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 of Upper Extremity,FMA-UE)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健康对照组执行单手被动握拳任务时主要表现为对侧SMC激活,脑卒中组患手对侧SMC的激活变化可分为三种模式:募集、集中和无激活。其中募集模式表现为康复干预后对侧SMC激活较干预前增加;集中模式表现为干预后对侧SMC激活较干预前减少;无激活模式表现为干预前后对侧SMC均无激活。募集组的LI在干预后趋近健康对照组,集中组的LI在干预后偏离并且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上述三组患者在康复干预后FMA-UE评分均显著增加(P<0.01),而募集组和集中组在康复干预前、后FMA-UE及FMA-UE绝对变化值均不存在显著差异。集中组对侧SMC激活的相对变化量与FMA-UE相对变化量显著负相关(r=﹣0.662,P=0.014)。结论:慢性脑卒中重度偏瘫患者在上肢运动功能恢复过程中SMC存在不同重组模式,尤其是SMC募集激活和集中激活的现象,表明慢性脑卒中重度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不依赖于单一的皮质功能重组模式。
李倩文孙莉敏王鹤玮宁瑞鹏尹大志余秋蓉李哲宇沈逸凡袁彧健马天宇卢杉刘志超范明霞
关键词:脑卒中功能磁共振成像
MSCs移植联合iTBS治疗非人灵长类慢性脑卒中的疗效和机制研究
研究目的:缺血性脑卒中常见且高发,50%患者长期残疾,50%-80%存在上肢功能障碍,给社会和家庭带来负担。而针对慢性梗死和长期残疾患者,目前几乎没有有效的治疗选择。康复技术已广泛应用,间歇性θ爆发刺激(Intermi...
陈耿彬
关键词:脑卒中非人灵长类间充质干细胞
慢性脑卒中伴严重偏瘫患者经胼胝体相连皮质功能连接异常对运动恢复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究慢性脑卒中重度偏瘫患者的经胼胝体连接区的功能连接改变及其与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5例慢性脑卒中重度偏瘫患者康复干预1个月前后和32例健康受试者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利用自动解剖标记图谱(anmtomical automatic labeling,AAL)识别与胼胝体直接相连的32对同源皮质区并进行感兴趣区水平的功能连接分析,比较这些区的患侧半球内、健侧半球内以及半球间功能连接的组间、组内差异,并进一步将功能连接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 of upper extremity,FMA-UE)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卒中组康复干预前和干预后半球内总功能连接差异均不显著,而半球间总功能连接显著减弱(P<0.01,FDR校正);进一步分析发现,同源区比非同源区的半球间功能连接减弱更加明显,涉及前额叶、感觉运动区、顶叶、颞叶和枕叶。与干预前相比,卒中组干预后的患侧内侧眶回与健侧内侧额回间的功能连接显著增强(P<0.01,FDR校正)。相关性分析显示,卒中组干预前半球间总功能连接与干预前FMA-UE评分显著正相关(r=0.590;P=0.004)。有5条半球间功能连接与干预前FMA-UE评分显著正相关(P<0.05)。其中3条为同源区连接,涉及额下回盖部、腹侧运动前区和初级运动皮质。另外2条为非同源区间连接,分别是患侧外侧眶回与健侧额下回眶部之间的连接、患侧顶下小叶与健侧缘上回之间的连接。此外,卒中组康复干预前有3条非同源区半球间连接与FMA-UE评分变化量显著正相关(P<0.05),涉及初级运动皮质、初级感觉皮质、腹侧运动前区和颞上回。卒中组干预前后功能连接变化量与FMA-UE评分变化量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经胼胝体相连区的半球间功能连接下降可能是影响慢性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持续存在的重要因素之一。感觉�
刘灵孙莉敏王鹤玮宁瑞鹏尹大志余秋蓉李哲宇沈逸凡袁彧健马天宇卢杉刘志超范明霞
关键词:脑卒中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运动功能障碍
慢性脑卒中重度偏瘫运动功能恢复与胼胝体相关结构和功能变化的关系
刘灵
体外冲击波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慢性脑卒中患者腕手运动功能影响的研究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慢性脑卒中患者腕手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合并腕手功能障碍患者64例,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试验设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2例。两组均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上增加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体位冲击波治疗,隔天1次,每周3次,连续4周。统计分析两组治疗前、后患侧腕手运动功能状况(MSS-W/H)、腕屈肌张力硬度(F、S)、腕背伸肌最大收缩时的肌电信号幅度(EMG)、腕背伸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以及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MSS-W/H评分、F和S值、EMG、AROM和MB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MSS-W/H评分、EMG、AROM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F和S值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MSS-W/H评分、EMG、AROM和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F和S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患者腕手运动功能,降低腕屈肌群张力和硬度,增大腕背伸主动关节活动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张其明单莎瑞钟志亮鲍赛荣黄旭明
关键词:体外冲击波肌电生物反馈脑卒中肌张力
抗阻与牵拉训练在慢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1年
探讨抗阻与牵拉训练在慢性脑卒中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抽选我院收治的56例慢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28例采用抗阻与牵拉训练,对照组28例单用抗阻训练,对比两组步行能力、平衡功能、健侧握力、患侧握力。结果 :观察组步行能力、平衡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健侧握力、患侧握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阻与牵拉训练可促进慢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李换平杜正阳李圆圆张珣
关键词:抗阻训练慢性脑卒中
机接口技术在慢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康复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21年
机接口(BCI)技术可以激活神经系统可塑性。记录大活动的技术包括侵入性和非侵入性方法,后者具有安全、便携和低成本的优点,但容易产生信号污染。在慢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康复中,目前通常采用电图结合机械臂的方法。临床上,BCI多与其他康复方法联合应用,可提高康复效果。未来需要提高BCI运动意图解码的准确性,对患者进行分层和量身定制治疗,开发混合式和便携式BCI系统。
何艳张通
关键词:慢性脑卒中脑机接口上肢康复
延续性健康指导联合预见性干预对慢性脑卒中患者功能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延续性健康指导联合预见性干预对慢性脑卒中患者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脑卒中患者118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预见性干预,研究组进行延续性健康指导联合预见性干预。比较两组效果、神经运动功能、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效果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神经运动功能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脑卒中护理中,延续性健康指导联合预见性干预效果较好,值得应用。
周艳伟邓竹君谷丽颍张倩高晓凤
关键词:慢性脑卒中脑功能
运动双任务训练对慢性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观察运动双任务训练对慢性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有平衡功能障碍的慢性脑卒中患者31例,在基线评估后,随机分为试验组(n=17)和对照组(n=14)。试验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结合运动双任务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两组治疗每次45min,每周5次,共干预6周。运用5次坐站试验(five times sit-to stand test,FTSST)、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ime up and go test,TUGT)和平衡测试仪测动静态平衡能力;运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估跌倒风险;运用10m步行速度测试(10-meter walking test,T10)评估步行速度;运用Barthel指数量表(Barthel index,BI)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用双任务消耗(dual task cost,DTC)来评估单双任务下各项指标的相对变化值以量化双任务干扰程度。结果:在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各项数据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经过6周试验干预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Berg评分及DTC指标显著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FTSST、单任务下重心移动轨迹长度、T10及TUGT显著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erg评分、DTC指标、FTSST和单任务下重心移动轨迹长度、T10及TUGT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Barthel指数评分无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组双任务下重心移动轨迹长度、T10、TUGT及DTC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运动双任务训练可以有效改善慢性脑卒中患者在单任务和双任务条件下的平衡功能障碍。
王海静高崇李庆雯
关键词:脑卒中
运动双任务训练对慢性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血管性疾病,具有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行走时维持平衡是最基本的要求,在社区生活中,需要机体能够适应复杂的环境并同时执行多项任务,脑卒中后,个体表现出执行双重任务的能力下降,且目前的研...
王海静
关键词:慢性脑卒中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高井全
作品数:25被引量:419H指数:10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
研究主题:生活质量 康复护理 慢性脑卒中 孤独症 教学方法
邹继华
作品数:77被引量:813H指数:18
供职机构:丽水学院
研究主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生活质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高职高专护理专业 护理
范明霞
作品数:32被引量:177H指数:8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脑卒中 运动功能障碍 磁共振成像 FMRI研究 弥散张量成像
冯子维
作品数:20被引量:169H指数:8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研究主题:护理教育 生活质量 脑卒中患者 护理 慢性脑卒中
杨丽艳
作品数:17被引量:118H指数:7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研究主题:教学改革 护理 慢性脑卒中 生活质量 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