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6篇“ 战争书写“的相关文章
新世纪海外华文非虚构文学中的战争书写——评周励《亲吻世界——曼哈顿手记》
2025年
在非虚构文学《亲吻世界——曼哈顿手记》中,周励对二战进行了深入的书写。她运用个性化的抒情风格,在书写战争时抒发丰富的情感,同时秉持严谨的历史挖掘态度,力求还原历史真相。此外,周励展现出国际主义的人文关怀,不仅歌颂在战争中为正义而战的英雄们,还对战败方进行理性而客观的评价。
梁雪
关键词:战争书写
“一个军事民族”:杰克·伦敦日俄战争书写与帝国焦虑
2024年
杰克·伦敦以日俄战争为背景的新闻报道和文学作品中,有关日本新闻审查、武士道规训和“黄祸”问题频频出镜。结合近代日本国家主义、美国主流意识以及同时期太平洋地区的国际格局不难发现,杰克·伦敦的战争书写与美国的地缘政治战略桴鼓相应。这也为探绎伦敦启示录般的预言——日本是“一个军事民族”提供了重要线索。事实上,伦敦频频告诫国人警惕日本“军事黄祸”,一方面,折射出俄国在战争中的失利引发西方白人普遍的焦虑心理;另一方面,则体认出杰克·伦敦对战后日本极端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和太平洋地区国际格局演变的准确预判。
谭晓亮赵祥凤
关键词:日俄战争新闻审查战争书写焦虑心理
印度尼西亚小说《游击队之家》中的民族主义与战争书写
2024年
《游击队之家》是印度尼西亚著名作家普拉姆迪亚·阿南达·杜尔在“八月革命”时期创作的战争题材小说,通过叙述一个游击队之家在三天三夜中遭遇的巨大变故,表达出作者对于第三世界殖民地国家独立战争的思考。作者笔下的爱国精神既平凡又悲壮、道德拷问既尖锐又苍凉,塑造出既非脸谱化的民族英雄又非害怕战争的懦夫,而是受到战争裹挟、兼具民族主义和人道精神的平凡战士。对于民族独立战争的认识是在思考中不断深化的。在发现战争中的民族主义与人道精神都具备有限性后,作者认识到民族是人道存续的前提和基础,通过独立战争追求民族独立是第三世界殖民地国家的必由之路。
张燕
关键词:独立战争民族主义战争文学
论《韩非子》的战争书写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人类历史上,战争与冲突一直与人类形影相伴。某种程度上战争史就代表了人类历史,战争书写便承载着人们对社会的思考和对历史的解释。先秦典籍里,无论是作为宗教文献的卜辞、政教文献的《尚书》、史职文献的...
李世尧
关键词:《韩非子》战争功利主义
双重叙事进程视角下《我辈孤雏》中的战争书写
成长于冷战时代的当代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在小说中多次书写战争战争背景下对东西方责任的反思是《我辈孤雏》的重要主题。本文以双重叙事进程为研究方法,细析《我辈孤雏》中战争书写的叙事美学张力,探讨石黑一雄对战争的多维反思。...
张姣姣
关键词:英国小说战争书写
《同情者》中的冷战史观与跨太平洋的战争书写
2024年
越南裔美国作家阮清越的小说《同情者》以主人公的跨太平洋命运轨迹为主线,将越战置于冷战的历史脉络中进行考察,其中蕴含的跨太平洋战争书写将越战和越战记忆重构为美帝国扩张图景与全球文化霸权的组成部分。这部族裔小说将战争与帝国而非移民融合视为美国族裔形成的根源。通过拆解承载着越战记忆的好莱坞电影工业,阮清越批判性地反思了少数族裔同美国文化工业及其全球霸权的暖味关系,揭示了支撑美国对外战争与文化霸权的物质基础。
张磊
关键词:越战冷战战争记忆
“我们的精神盟友”:英文期刊《企鹅新作品》的中国抗日战争书写
2024年
作为英国现代主义文学名刊,《企鹅新作品》将中国左翼作家引入英语世界,他们从难民、农民兵和官僚等形象谱系入手,再现抗日战争的多重面相,向西方读者描绘了一个真实的中国形象,其作品在世界文学空间内发挥了至为重要的国族叙事功能。《企鹅新作品》对抗战小说的译介显示了一种集体无意识层面的跨文化移情机制,刊物对战时中国形象建构的目的是服务于英国文化主体的投射性认同。抗战小说彰显的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不仅使中国成为英国知识分子认同的“精神盟友”,亦是西方读者感佩的“遥远亚洲的伟大民族”。在《企鹅新作品》营造的文学公共领域内,中英作家因反法西斯战争而建构了一种想象的共同体。
陈栩
关键词:抗日战争身份认同
延安道路、人民战争与革命主体锻造——论柳青小说中的战争书写
2024年
在新中国成立前的柳青的小说创作中,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是不可忽略的历史要素。两场战争的时代转化,提示着作家将进一步在新的历史语境中理解战争的革命性与人民性。通过对柳青短篇小说集《地雷》和长篇小说《铜墙铁壁》中战争书写进行解读,可以看出作者试图回应传统乡村社会结构瓦解后的农民如何重新被政治生活所吸纳以及如何被培养为革命性主体的努力。柳青在农村题材之外对于战争书写,同样体现了他对中国革命的深入观察,这对于全面地理解柳青及其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王斐然
莫言与张贵兴战争书写比较论——以《红高粱家族》及《野猪渡河》为考察中心
2024年
因擅长瑰丽多姿的语言、魔幻奇特的叙事,张贵兴素有“马华莫言”的戏称,然而张贵兴与莫言的作品究竟产生何种具体的精神对话,学界至今依然未有明晰的学理论述。本文选取莫言《红高粱家族》与张贵兴《野猪渡河》两部共同聚焦抗战历史题材的小说为切入路径,通过分析暴力、自然、原乡等关键词来考察两者在战争书写上的异同,意在厘清两位作家超越地域文化限制的审美共鸣,以及隐含在共性背后的个性表达。此种研究策略希冀由点窥面,力图用跨域开放的比较视野重新审视不同华语社区之间的交流、碰撞及融合,在延伸经典文本的生命力之余,为读者呈现出众声喧哗、多元共生的华语文学世界。
卢军霞
关键词:原乡
明传奇中的唐朝对外战争书写研究
郭玉婷

相关作者

侯杰
作品数:171被引量:364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研究主题:性别 《大公报》 社会性别 视域 民国时期
李净昉
作品数:26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研究主题:民国时期 别史 媒体 性别 女性
李晓霞
作品数:36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大连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研究主题:高校 夏目漱石 翻译 日语 外语
赵建常
作品数:22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
研究主题:阿斯塔菲耶夫 外语教学 战争书写 出版 宗教文化
潘慧影
作品数:7被引量:9H指数:1
供职机构:齐齐哈尔大学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
研究主题:传承 表里关系 交互发展 文化旅游 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