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9篇“ 截留作用“的相关文章
- 园林乔木冠层降雨截留作用研究
- 2024年
- 为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止城市内涝、有效进行雨水管理和园林水土保持,通过人工模拟降雨法和浸泡法,研究华东地区8种园林乔木冠层的降雨截留作用。结果表明,乔木冠层的截留能力与叶片特征、雨强、叶片重叠关系、降雨时间等有关,模式2、4时截留能力较好;平均叶面积对最大截留量影响最大,且为显著正相关;不同试验方法结果不同,西府海棠差异最小,灯台树差异最大,但浸泡法并不能反映最真实的降雨截留特征;单位面积最大截留量与最大截留率不呈比例关系。
- 丁佳凝吕振禾张旭东马丽君张升堂
- 关键词:浸泡法
-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园林树木降雨截留作用探讨
- 2024年
- 近年来随着城市雨水问题日益突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不断推进,园林树木的降雨截留作用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内容。本文通过阐述园林树木降雨截留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影响园林树木截留能力的影响因子以及研究冠层降雨截留的常用模型,并在分析国内外关于植物降雨截留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关于应用园林树木降雨截留作用的几点思考以及园林树木降雨截留作用对其他领域的积极意义。
- 牛亚伟李香风
- 关键词:园林树木
- 一种截留作用的堰门装置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截留作用的堰门装置,包括第一堰门、滑门和第二堰门,所述第一堰门安装在土建或钢构上,所述第二堰门与第一堰门平行且连接,所述滑门设置在第一堰门和第二堰门之间,所述滑门和第一堰门通过密封条密封连接;所述第二...
- 沙定定龚军
- 乔木冠层对雨水截留作用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乔木作为绿地重要组成部分,其种类影响雨水截留效果。研究乔木林冠截留对于城市减少地表径流、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因此,选取青岛市6种典型乔木(厚朴、枫香、鹅掌楸、银杏、雪松、蓝冰柏)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降雨法、浸泡法研究截留能力。结果表明:①不同乔木冠层截留能力不相同,与降雨量、叶片表面积、叶片特征相关。同一树种在相同叶片条件下,随叶表面积增大,最大截留量逐渐增大。②降雨法6种乔木随降雨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截留能力开始逐渐减少,仅在小雨、中雨起到较好截留作用,在暴雨下截留作用小。③由两种方法可知,降雨法最大截留量大于浸泡法,浸泡法并不能真实反映乔木冠层最大截留量,降雨法更接近实际降雨乔木冠层最大截留量。随着叶表面积减小,两种方法测量值差距明显减小。两种方法的单位叶面积截留量和截留率不呈比例关系。综合考虑,6种乔木中截留较突出的是蓝冰柏、雪松、鹅掌楸。
- 李皓宇马丽君封高华高齐泽张升堂
- 关键词:浸泡法降雨强度
- 湖北省太子山不同林分对降雨的截留作用研究
- 2021年
- 在湖北省太子山选取柏木纯林、马尾松纯林、麻栎与五角枫混交林、柏木与红果冬青混交林、马尾松与红果冬青混交林共5种林分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天然降雨监测的方法,研究5种林分林冠层、灌草层和枯落物层对降雨的截留作用。结果表明,林场中阔叶混交林的水源涵养能力最强,其次为针阔混交林,最差的是针叶纯林。
- 李睦
- 关键词:树干茎流林冠截留枯落物层
- 八种园林乔木林冠对雨水截留作用的研究
- 林冠截留对雨水径流产流过程有直接的作用,然而我国在城市雨洪管理或海绵城市建设相关的研究和实践中关注较少,鲜有相关论文见刊。本文选择八种典型园林乔木:毛白杨、银杏、圆柏、国槐、龙爪槐、雪松、紫叶李、西府海棠,在北京建筑大学...
- 游宇车伍张伟罗乙兹
- 8种园林乔木林冠对雨水截留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8
- 2018年
- 林冠截留对雨水径流产流过程有直接的作用,然而我国在城市雨洪管理或海绵城市建设相关研究和实践中关注较少。为此,选择8种典型园林乔木,即毛白杨、银杏、圆柏、国槐、龙爪槐、雪松、紫叶李、西府海棠,在北京建筑大学西城校区内进行现场试验研究,分析16场降雨事件中不同树木林冠对雨水的截留效果,并对林冠的雨水截留体积与场地径流总量控制率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1)相同降雨条件下,两种针叶乔木圆柏、雪松对雨水的截留率较高,随着降雨量的增大,8种乔木林冠的截留率均有所降低;(2)16场降雨中国槐、雪松及银杏的总林冠截留体积明显大于其他5种树木,截留量与林冠覆盖面积对林冠的雨水截留体积都有显著影响;(3)林冠截留产生的径流控制率与降雨量呈负相关关系。在研究区域乔木种类构成及林冠覆盖下垫面条件下,16场降雨中林冠截留效应对研究区域径流总量的削减率为4%。综上,合理的林木种类搭配以及林冠覆盖率的增加都能有效减少雨水产流,林冠截留效果应该纳入海绵城市建设的考虑范畴,相关的设计计算也应该考虑林冠所产生的作用。
- 游宇车伍张伟张伟
- 关键词:林冠截留量
- 长江上游亚高山粗枝云杉人工林林冠对降水过程中氯离子的截留作用被引量:2
- 2018年
- 不断增加的大气氯离子(Cl^-)浓度正在成为影响陆地生态系统过程的全球环境变化因子,为了解气候变化敏感且观测困难的山区人工林对大气Cl^-的过滤效应,以川西亚高山粗枝云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监测分析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期间,大气降水(降雨和降雪)和穿透水中Cl^-的动态变化及林冠对其的截留作用.1年中共进行了33次大气降水的观测与采样,包括27次降雨和6次降雪.大气降水中Cl^-的平均浓度为1.33 mg/L,降雨中Cl^-的平均浓度为1.41 mg/L,降雪中Cl^-的平均浓度为0.98 mg/L.通过降水输入到森林生态系统的Cl^-总量为7.56 kg/hm^2,其中,通过降雨的Cl^-输入量为6.31 kg/hm^2,通过降雪的Cl^-输入量为1.25 kg/hm^2.1年内林冠的总截留量为2.61 kg/hm^2,平均截留率为38.08%.其中,林冠对降雨过程中Cl^-的截留总量为2.20 kg/hm^2,平均截留率为38.90%;对降雪过程中Cl^-的截留总量为0.41 kg/hm^2,平均截留率为34.39%.8月的平均截留率最大,9月的平均截留率最小.林冠对降水过程中Cl^-的截留率与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可见,川西亚高山粗枝云杉人工林林冠对Cl^-具有较强的截留作用,这对于维持和改善长江上游水源涵养地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全球变化导致的降水格局变化可能会改变人工林林冠对大气Cl^-的截留与过滤作用.
- 张钰刘利赵海蓉赵海蓉谭思懿吴福忠杨万勤
- 关键词:林冠截留氯离子
- 可渗透反应墙材料对农田退水中氮、磷和PPCPs的截留作用被引量:2
- 2017年
- 农业面源污染是河流湖泊污染的主要来源,农田退水中含有的大量氮、磷以及药品与个人护理用品(PPCPs)等新型有机污染物造成湖泊、河流污染。本研究通过饱和土柱实验,研究零价铁和生物炭两种可渗透反应墙材料对模拟农田退水中的氮、磷和PPCPs(卡马西平、布洛芬、双酚A)的截留效果。结果表明:在1 m L·min^(-1)流速,p H=7,磷初始浓度为11.73 mg·L^(-1)的条件下,生物炭对磷不存在截留作用,而零价铁对磷的截留量为88.7mg·kg^(-1);同样条件,卡马西平、布洛芬、双酚A初始浓度为5 mg·L^(-1),生物炭对这3种污染物的截留量分别为328.0、99.8、385.4 mg·kg^(-1),分别是零价铁截留量的57.5、66.5和83.8倍。不同可渗透反应墙材料对不同污染物的截留效果不同,在处理实际农田退水时,应考虑多种材料的选择和组合。
- 吴冰兴石亚楠牟文燕曾祥峰陈希娟庄杰
- 关键词:零价铁生物炭可渗透反应墙PPCPS
- 3种针叶林对降雨截留作用的比较被引量:4
- 2016年
- 为了揭示贡嘎山峨眉冷杉林、密云水库油松林和大兴安岭落叶松林3种针叶林冠对降雨的截留作用,采用截留容量作为衡量指标。截留容量指标不受气象因素及雨前枝叶的干湿程度的影响,只与林冠自身的特征因素有关,所以能够真实反映不同林分类型对降雨的截留作用的差别。根据实测林冠截留资料,利用相同雨量下取最大值的方法近似确定3种林分截留容量与降雨量的关系,并以莱因斯利公式为基础,计算了各自的截留容量公式。通过分析3种林分林冠的特性以及截留容量与降雨量的关系曲线可以得出:3种针叶林截留容量与降水量关系大致趋势相同,贡嘎山峨眉冷杉林与密云水库油松林的截留容量随降雨量增加的速度比大兴安岭落叶松快;贡嘎山峨眉冷杉林对降雨的截留作用最强,其次为密云水库油松林,大兴安岭落叶松林最小。
- 刁艳芳王亚平范世香高雁王刚
- 关键词:针叶林降雨截留作用
相关作者
- 尹澄清

- 作品数:162被引量:3,176H指数:3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非点源污染 湿地 面源污染 水质 人工湿地
- 周玉良

- 作品数:172被引量:908H指数:18
- 供职机构:合肥工业大学
- 研究主题:集对分析 联系数 遗传算法 传感装置 传感器
- 吴钦孝

- 作品数:114被引量:2,143H指数:3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 研究主题:黄土高原 水土保持 油松 黄土丘陵区 枯枝落叶层
- 蒋尚明

- 作品数:78被引量:428H指数:12
- 供职机构: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旱灾 风险评估 干旱 测试装置 江淮丘陵区
- 张洪江

- 作品数:293被引量:2,874H指数:29
-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 研究主题:重庆四面山 三峡库区 优先流 枯落物 四面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