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9984篇“ 房颤“的相关文章
- 房颤被引量:3
- 2006年
- 徐秋萍
- 关键词:老年人房颤成年人群药物应用房颤患者发生率
- 房颤治疗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房颤治疗装置,包括运动机构,运动机构包括支撑件、第一电极件以及第一导电介质,支撑件的第一端的区域向内凹陷,以形成具有开口的容纳腔,第一电极件设于容纳腔内,第一电极件的放电端通过开口与外界连通,第一电极件的...
- 王世博赵乾成郭文娟王慧赵峰张维
- 房颤患者的康复之路
- 2025年
-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随着年龄的增长,它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截至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高达3.3亿,其中房颤患者就超过了1000万,成年人房颤患病率为2%~4%。房颤可导致脑卒中,加重心衰,有一定的致死致残率。为提高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房颤的多学科综合管理也越来越得到重视,运动康复便是其中一部分。
- 朱云霞
- 关键词:快速型心律失常运动康复房颤患者心房颤动改善预后患病率
- 房颤患者如何预防脑卒中
- 2025年
- 房颤全称为“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性疾病,其特点为心房搏动快速、紊乱,具体表现为心房各部分的心肌组织进行无组织、不规则的自发收缩,进而导致心率异常。正常人一般心率为每分钟60~100次,但房颤患者的心率频次能够高达每分钟200次,是对心脏健康的严重预警,甚至与脑卒中有着紧密的关联,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将为大家科普房颤疾病的基本知识及相应防治措施,为房颤患者预防脑卒中提供科学指南,帮助房颤患者更好地管理和维持自身健康。
- 张小刚
- 关键词:快速心律失常预防脑卒中房颤患者心房颤动心肌组织
- 房颤患者不可忽视抗凝治疗
- 2025年
- 房颤,即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且复杂的心律失常。随着人口老龄化,房颤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尤其在老年人群中表现尤为明显。因此,了解房颤的治疗方法,对提高公众健康水平、降低相关并发症至关重要。
- 张莹
- 关键词:老年人群抗凝治疗公众健康相关并发症房颤
- 达比加群酯治疗老年房颤患者的疗效观察
- 2025年
- 主要对老年房颤病患,实施达比加群酯的临床治疗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主要探究该治疗方法临床治疗安全性。方法 主要针对本次入选的老年房颤病患进行了此次调研,全部患者均明确病症,于2022年3月-2023年3月,主要给患者实施华法林治疗,总体例数100例,确定为对照组,在治疗期间,主要以国际标准比值进行剂量的适宜调整,以此保证治疗疗效。由于患者症状未得到显著的改善,于2023年4月-2024年2月,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给予达比加群酯治疗,将此归为观察组,用药量是110mg,1日2次。全部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其心功能指标定期测定,观察患者凝血情况,统计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心肌重构情况,比较各小组患者治疗疗效,对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实施比较分析。结果 通过临床调研比较各小组临床疗效,结果 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例数稍多;比较患者心功能恢复情况,显示对照组部分患者该指标改善情况不佳;比较各组患者心肌重建状况,结果 为观察组各指标基本恢复正常;全面分析患者生活质量,显示对照组部分患者生活状态不理想(P < 0.05)。结论 在治疗老年房颤病症方面,达比加群酯有更具有临床优势,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心肌重建状况,同时可提升患者生活品质,可作为优先选择的治疗手段,尤其是在进行长时间抗凝治疗方面可作为主要推荐。
- 李佳
- 关键词:达比加群酯老年房颤疗效
- 持续性房颤消融复发影响因素的研究与进展
- 2025年
- 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射频消融术是目前治疗房颤、实现节律控制的有效手段。然而,对于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效果不如预期理想,复发率相对较高。消融术后心律失常的复发与肺静脉的重新连接密切相关,但其复发的潜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因此,针对持续性房颤的节律控制方法仍需不断探索和优化。本文主要对近年来有关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复发的相关研究与进展进行总结与分析。
- 王月阳叶平郑仕洺
- 关键词:持续性房颤消融术复发
- 全程化药学监护对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影响
- 2025年
- 本次研究针对全程化药学监护对房颤患者抗凝治疗辅助作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择取房颤患者参与研究,共有100例,收治者入院时间于2022年9月~2023年9月期间,所有收治者均开展抗凝治疗方案。利用病床单双号的方式分组,其中单号50例患者予以单纯抗凝治疗,设为对照组;另外双号50例患者在抗凝治疗期间应用全程化药学监护,设为观察组,经6项不同维度指标对疗效展开判定,其中涉及有效率、康复速度及不良情况等内容。结果 (1)从疗效评定分析,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的TTR指标比对照组TTR指标更好,表明前者抗凝质量优于后者(P<0.05)。(3)出院后3天两组研究对象INR达标率相比未发现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后5天、7天以及14天在INR达标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INR达标率评估结果,数据差异显著(P<0.05)。(4)并发症情况分析,观察组出现者少于对照组(P<0.05)。(5)观察组治疗方案落实后,不良事件情况较少,而对照组不良事件情况较多(P<0.05)。(6)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病患与医护人员配合度显著更高,依从性评定结果呈更优显示(P<0.05)。结论 房颤患者接受抗凝治疗过程中应用全程化药学监护对临床疗效提升有显著作用,不仅提高了抗凝治疗质量,而且有助于患者出院后病情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心血管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促进患者用药依从性提升,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干预方案。
- 张鹏飞
- 关键词:房颤抗凝治疗国际标准化比值
- 动态心电图在诊断阵发性房颤中的价值研究
- 2025年
- 探讨动态心电图(Ambulatory Electrocardiogram,AECG)于阵发性房颤患者诊断工作中的实用价值。方法 从2022年9月起筛选研究对象,且至2024年9月共得224例,其中112例为阵发性房颤确诊者,称研究组,另112例为健康体检者,称对照组,均予以常规心电图(Routine Electrocardiogram,RECG)、AECG检查,针对多项心电学指标进行分析,再深入探究观察组患者的检出情况,说明RECG以及AECG于诊断效能方面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于P波相关多项心电学指标上的检测值均与对照组有显著的差异且均更优(p均<0.05);对于11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RECG检出率87.5%显著地低于AECG的96.43%(X2=6.041,p<0.05),且AECG的诊断效能指标均显著优于RECG(p均<0.05)。结论 AECG于阵发性房颤患者的诊断中展现出显著价值,可通过P波差异来区分于非阵发性房颤患者,相比RECG,AECG诊断效能更理想,结果 更加可靠。
- 王勃
-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阵发性房颤
- 综合护理干预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 2025年
- 探究综合护理干预于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护理里的应用效能,旨在明晰该护理模式对患者康复及生活状态的具体作用。方法 择取某院 2023 年 6 月至 2024 年 11 月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的 63 例患者,随机划分成观察组与参考组。前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涉及疼痛管控、心理疏解、健康宣教、并发症监测等;后者采用常规护理。借助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生活质量测评、术后穿刺点状况评估、安全风险评定及患者满意度评分,对比两者干预成效。结果 相较于参考组,观察组在多维度成果突出。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高(干预后:观察组 100 分 ,参考组 85 分,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穿刺点恢复良好率更高(观察组 100%,参考组 87%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提升(观察组 8 分,参考组 6 分,p<0.05);安全风险降低;患者满意度评分更优(观察组 100 分,参考组 90 分)。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护理中效果卓异。此模式不仅改善患者生理状况,还提升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为术后护理提供了可行的综合干预路径。
- 张林丹闫孟珺
- 关键词:房颤射频消融术综合护理干预术后护理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
相关作者
- 马长生

- 作品数:1,250被引量:7,667H指数:36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 研究主题: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患者 导管消融术
- 黄从新

- 作品数:1,337被引量:7,925H指数:34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心房颤动 心律失常 心血管病学 室性心律失常 冠心病
- 董建增

- 作品数:662被引量:3,315H指数:22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 研究主题: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心房颤动患者 射频消融 导管消融术
- 杨延宗

- 作品数:559被引量:2,574H指数:21
-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心房颤动 阵发性心房颤动 肺静脉 导管消融 射频消融
- 胡大一

- 作品数:3,576被引量:29,462H指数:69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 高血压 急性心肌梗死 心房颤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