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79篇“ 抗-HBE“的相关文章
-HBs联合-HBe对HBsAg/HBeAg/-HBc阳性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建立HBsAg/HBeAg/-HBc阳性(以下简称“大三阳”)+-HBe阳性模式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预测模型,并验证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1日—2022年8月1日于长江大学附属荆州医院行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和HBV DNA定量检测的乙型肝炎患者6055例,根据不同乙型肝炎血清学指标模式分为5组:HBsAg阴性组、HBsAg/-HBe/-HBc阳性组、大三阳+-HBe阳性组、大三阳+-HBs阳性组和大三阳组。分析不同乙型肝炎血清学指标模式的特点及不同组别中HBeAg水平的差异。非正态分布的多组连续性变量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线性回归分析不同组别HBeAg水平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独立影响因素,获得最优预测因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验证预测效能。使用R Studio4.2.1建立预测模型并验证。结果与大三阳模式相比,大三阳+-HBe阳性、大三阳+-HBs阳性模式患者HBeAg水平均降低(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e是HBeAg血清学转换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4)。Lasso回归分析筛选结果显示,大三阳+-HBe阳性患者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的最优预测因子为-HBe+-HBs。ROC曲线结果显示,-HBe+-HBs的AUC为0.733(95%CI:0.588~0.878,P=0.0048)。纳入-HBe+-HBs建立预测模型,其区分度(AUC=0.733)、准确度(C=0.733,B=0.20,P=0.946)、检测效能及稳定度(加强Bootstrap检验C=0.726)均表现良好。结论乙型肝炎患者体内-HBs或-HBe的出现均促进HBeAg水平下降,且-HBe促进HBeAg水平下降的能力强于-HBs。-HBe+-HBs可用于大三阳+-HBe阳性模式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的预测。
谭亚峰孙凤兰夏巍欧阳耀灵李承彬陈珍霞吴松余运运江涛
关键词:乙型肝炎抗原血清转换
HBeAg与-HBe同时表达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实验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eAg与-HBe同时表达时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9月在本院就诊的CHB患者1250例,根据HBeAg的表达情况将其分为HBeAg与-HBe同时表达375例,HBeAg表达392例,-HBe表达483例,分析3组HBeAg、-HBe、HBV DNA以及肝功能指标ALT、AST水平的差异性。结果HBeAg与-HBe同时表达72.53%患者HBeAg水平在1 S/CO~20.0 S/CO,20.0 S/CO~100 S/CO占18.13%,>100 S/CO为9.34%,与HBeAg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与-HBe同时表达13.33%患者-HBe水平在0 S/CO~0.1 S/CO,0.1 S/CO~0.5 S/CO占24.00%,0.5 S/CO~1.0 S/CO占62.67%,与-HBe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与-HBe同时表达HBV DNA<30 IU/ml占30.13%,30 IU/ml~1×10^(3)IU/ml占45.67%,>1×10^(3)IU/ml占24.20%;HBeAg与-HBe同时表达ALT、AST的异常率均高于HBeAg表达和-HBe表达(P<0.05)。结论HBeAg与-HBe同时表达且HBV DNA高水平复制时,具有较强传染力且伴有严重肝损伤,应引起临床足够重视。
张永乐潘克女施新萍王伟
关键词:E抗原E抗体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
HBeAg与-HBe双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e原(HBeAg)与?HBe(HBeAb)双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诊断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HBeAg与?HBe阳性结果进行分组,其中双阳性组122例,e原阳性组173例,e体阳性组205例,比较3组HBeAg、?HBe、HBV DNA拷贝水平分布情况;比较各组肝功能指标、AFP结果异常比例。结果双阳性组68.0%患者HBeAg在1~10^.0 COI,只有0.8%患者>10^0.0 COI,与e原阳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阳性组63.9%患者?HBe在0~1.0 COI,只有12.3%患者0~0.1 COI,与e原阳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阳组64.8%患者HBV DNA定量水平在5×10^2~1×10^7拷贝/mL,4.9%>1×10^7拷贝/mL;e原阳性组18.9%>1×10^7拷贝/mL,e体阳性组无>1×10^7拷贝/mL的病例,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阳组ALT异常率40.2%,TBA异常率为43.4%,AFP异常率为32.0%显著高于e原阳性组与e体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eAg与?HBe双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定量水平高,具有传染性,转氨酶水平更高,存在肝脏损伤,AFP水平更高,应引起足够重视。
罗琳张廷超刘书刚
关键词:HBEAG抗-HBE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甲胎蛋白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与-HBe双阳性的原因与临床意义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中血清标志物e原(HBeAg)与e体(-HBe)双阳性患者的S/CO区间分布、病毒载量、肝功能状况,并探讨此类模式的产生原因与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0月医院慢性乙肝患者血清标本,检测HBV血清标志物,从中筛选出乙型肝炎表面原(HBsAg),HBeAg与-HBe同时阳性患者的血清标本112例为实验组,HBsAg与HBeAg阳性而-HBe为阴性的血清标本60例为对照组1,HBsAg阳性而HBeAg阴性的标本60例为对照组2。分别检测三组标本的HBV-DNA含量,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及肝功能状况。结果三组比较,实验组HBeAg的S/CO值明显低于对照组1(P<0.01),主要位于1.0~10.0COI区间内,占62.50%;-HBe的S/CO值,以0.5~1.0COI为主,占61.61%;各组HBV-DNA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位于1×E+4~1×E+7拷贝/ml之间;实验组人群ALT和AFP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AFP异常率高达31.25%。结论此类血清标志物模式,HBeAg和-HBe定量处于中、低水平区间,体内存在动态平衡中的"血清转换";HBV-DNA处于中、低水平复制阶段,传染性降低;然而,肝功能指标和AFP异常率普遍较高,提示肝脏的慢性损伤,应密切关注原转换、变异及病毒的复燃,引起相应的重视。
段梦夕谷娅楠于淼琛刘牟林朱鸿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HBEAG抗-HBE双阳性电化学发光
-HBe中和实验的检测性能评价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推荐的方法,对实验室自建-HBe中和实验的检测性能进行评价。方法按照EP17—A、EP5—A2、EP12—A2推荐的方法确立实验室自建-HBe中和实验的空白限、精密度、C_(50)和C_5~C_(95)区间、符合率等性能指标。结果-HBe中和实验的空白限为1.02;浓度为0.5 NCU/ml时的批内精密度为8.7%,日间精密度为12%;浓度为2 NCU/ml时的批内精密度为6.4%,日间精密度为11%;C_(50)为0.15 NCU/ml;符合率为96%。结论-HBe中和实验的检测性能均符合要求,本研究所用的评价方案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免疫定性实验的检测性能。
石华于海燕
关键词:性能评价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治疗过程中出现HBeAg/-HBe双阳性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病毒治疗时发生HBe Ag/-HBe双阳性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CHB患者病毒治疗过程中出现HBe Ag/-HBe双阳性的CHB患者,其中50例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治疗,65例接受恩替卡韦(ETV)治疗。观察HBe Ag/-HBe双阳性发生时患者的生物化学、病毒学、血清学指标情况,以及临床转归。结果:115例患者纳入分析。PEG-IFN-α-2a组50例完成治疗后,6例(12.0%)发生HBs Ag阴转,31例(62.0%)患者发生HBe Ag血清学转换;ETV组无患者发生HBs Ag阴转,23例(35.4%)患者发生HBe Ag血清学转换,PEG-IFN-α-2a组HBs Ag阴转率和HBe Ag血清学转换率均高于ETV组(χ2=8.229,P=0.004;χ2=8.038,P=0.005)。结论:干扰素治疗出现HBe Ag/-HBe双阳性的CHB患者,最终发生HBs Ag阴转率和HBe Ag血清学转换率均高于ETV。
王欣欣王俊洁张浩杨年欢袁国盛张健周元平
关键词:恩替卡韦HBE
HBsAg阴性、-HBs/-HBe/-HBc阳性肝硬化病因特点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中高流行地区乙型肝炎表面原阴性,乙型肝炎表面体/乙型肝炎e体/乙型肝炎核心体阳性肝硬化的病因特点。  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2001年1月至2013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
赵珍珍
关键词:表面抗原阴性肝硬化
文献传递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eAg和-HBe与HBV DNA定量的关系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分析比较HBV血清标志物HBe Ag与-HBe同时阳性、同时阴性及单独阳性患者的病毒复制情况。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HBV血清标志物,从中筛选出HBe Ag与-HBe同时阳性或均为阴性以及HBe Ag单独阳性或-HBe单独阳性的标本,检测该类标本HBV DNA定量值。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检测447例患者HBV血清标志物,所有患者HBs Ag均为阳性。HBe Ag与-HBe同时阳性患者32例,阳性率为7.16%,其中HBV DNA<5×102拷贝/ml占84.38%,5×102拷贝/ml抗-HBe同时阳性组的HBV DNA含量分布低于HBe Ag单独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1,P<0.01);-HBe阳性组的HBV DNA含量分布低于-HBe阴性组(χ2=74.12,P<0.01);HBe Ag阴性的患者218例,HBV DNA>1×104拷贝/ml共9例(4.13%)。结论HBe Ag与-HBe同时阳性过去认为是不常见模式,但临床上并不少见,且病毒复制处于较高水平的仍占一定比例;当-HBe出现后,病毒复制减弱。血清HBe Ag阴性情况下,部分患者病毒仍存在较高水平复制。因此,HBe Ag存在与否不能作为病毒、疗效评价、传染性强弱的依据。
王菲许爱玲辛霞霞袁宏熊静静张琦王晨
关键词:乙型肝炎E抗原乙型肝炎抗体乙型
ELISA检测-HBc和-HBe假阳性原因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分析导致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血清-HBe与-HBc出现假阳性的原因,并找出解决方法。方法:对应用ELISA法2次检出的156例-HBc阳性血清标本和144例-HBe阳性血清标本,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法)复检,ELISA法初检呈阳性,而TRFIA法复检呈阴性,则判断为假阳性。结果:对应用ELISA法2次检出的156例-HBc阳性血清标本和144例-HBe阳性血清标本,TRFIA复检检出-HBc阳性142例,-HBe阳性126例,以此判断,ELISA法检出假阳性率-HBc为8.97%,-HBe为12.5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影响ELISA检测-HBc和-HBe出现假阳性的因素有多种,对怀疑其为假阳性的血清标本应该采用TRFIA法等检测方法重检。
蒿会玲
关键词:ELISATRFIA抗-HBE抗-HBC假阳性
HBsAg阴性、-HBs/-HBe/-HBc阳性肝硬化病因特点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中高流行地区乙型肝炎表面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阴性,乙型肝炎表面体/乙型肝炎e体/乙型肝炎核心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hepatitis B e antibody/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anti-HBs/anti-HBe/anti-HBc)阳性肝硬化的病因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2001-01/2013-12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3年的肝硬化住院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乙型肝炎五项检测结果将HBsAg阴性,但-HBs、-HBe、-HBc中任意一项阳性的肝硬化作为研究组,将同时期临床确诊为隐源性肝硬化的住院病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情况、合并代谢综合征水平及肝细胞肝癌发生情况等.结果:7012例肝硬化住院病例中,符合HBsAg阴性、-HBs/-HBe/-HBc阳性肝硬化220例(占3.14%),符合隐源性肝硬化147例(占2.10%).两组患者,研究组年龄均数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男性患者构成比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汉族患者比例高(P<0.05),研究组具有更高的肝癌发生率(P<0.05),而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生率显著性低于隐源性肝硬化组(P<0.05).结论:HBsAg阴性、-HBs/-HBe/-HBc阳性肝硬化与隐源性肝硬化患者在性别、年龄、合并代谢综合征水平及肝细胞肝癌发生情况等方面均存在统计学差异,提示乙型肝炎标志物阳性组肝硬化患者的病因与隐源性肝硬化存在不同的致病因素,该项研究有助于指导临床医师对两组肝硬化患者的病因诊断.
赵珍珍范晓棠希尔娜依.阿不都黑力力石绣江哈丽达.夏尔甫哈孜陈兰何方平
关键词:HBSAG阴性隐源性肝硬化

相关作者

石华
作品数:9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秦皇岛市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抗-HBE 乙型病毒性肝炎 标志物 乙型肝炎病毒 乙肝标志物
刘成永
作品数:107被引量:387H指数:10
供职机构:徐州市传染病医院
研究主题:结核分枝杆菌 乙型肝炎病毒 慢性乙型肝炎 肺结核 结核
高玉金
作品数:18被引量:65H指数:4
供职机构:徐州市传染病医院
研究主题:慢性乙型肝炎 抗-HBE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 乙型肝炎病毒 HBVDNA含量
张红
作品数:30被引量:72H指数:5
供职机构:鞍山市传染病医院
研究主题: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 疗效观察 HBV-M
王俊洁
作品数:19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研究主题:干扰素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慢性乙型肝炎 应答不佳 干扰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