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89篇“ 护理交接班“的相关文章
护理交接班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2025年
目的:开发护理交接班信息系统,并分析其应用效果,以提高临床护理交接班质量。方法:在组建多学科团队及制定结构化护理交接班表单的基础上,基于电子病历系统开发护理交接班信息系统,包括交班报告、历史记录查询、质控管理与统计分析四大功能模块,并在全院范围使用。比较系统应用前后护士交班准备时长、交接班记录要素完整率、交班报告信息错误率,并调查护士对系统的使用感受。结果:应用护理交接班信息系统后,护士交班准备时长较前缩短14.05 min(P<0.05),交接班记录要素完整率由93.13%提升至98.14%(P<0.05),交班报告信息错误率由8.40%降至0.06%(P<0.05),护士对该系统使用感受评价较高(各条目得分均值>4分)。结论:护理交接班信息系统的应用能够在提高临床护理工作和管理效率的前提下,提高交接班质量,提升交接班内容的正确性、完整性和规范性,进一步加强了临床交接班的闭环管理,确保了交接班工作制度有效落实。
郭月王颖黄丽红尹世玉
关键词:护理交接班信息系统护理质量
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病区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25年
通过文献综述深入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病区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情况,旨在评估SBAR沟通模式在提高护理交接班效率和质量方面的实际效果,并分析其在急诊病区护理交接班中的优势。此外,本文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旨在进一步优化SBAR沟通模式的实际应用,以期为急诊病区护理交接班提供更为有效的沟通策略。
陈娜罗列
关键词:急诊病区护理交接班
临床护理交接班循证实践的范围综述
2024年
目的探讨护理交接班循证实践的研究现状、所依据的证据质量、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为今后开展类似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JBI、CINAHL11个国内外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1月18日。应用Arksey和O’Malley的范围综述研究方法对纳入文献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共纳入22篇文献,发表时间为2012-2023年,13篇文献发表于2019年及以后。2篇文献提供了详细的检索策略,2篇文献进行了方法学质量评价,22篇文献均未对证据的可用性进行评价。22篇文献均构建了综合性证据转化策略,15篇文献采用多元化指标对效果进行评价。结论护理交接班循证实践研究数量呈现上升趋势,但所依据的证据质量及研究方法尚需要加强。
邓颖一程露颖龚喜燕王敏廖冬霞张翠翠丁娟古清鹭廖常菊
关键词:护理交接班循证实践
一种方便安装的护理交接班标识牌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方便安装的护理交接班标识牌,包括标牌框以及四组标牌,标牌直径依次减小,且标牌正面均匀设置有多组方便书写的标记分区,标牌框内腔前后走向固定连接有固定轴,而四组标牌依次转动套设有固定轴的外侧,标牌正面位于...
王芳 张萍 万成 吴晓艳 李靓
基于SBAR沟通模式在ICU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
2024年
目的讨论基于SBAR沟通模式在ICU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北京市昌平区医院2022年9月-2023年2月在ICU实施常规护理交接班方法的20名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以该院2023年3月-2023年8月实施常规护理交接班方法基础上应用SBAR沟通模式的2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种护理交接班方式的护理交接班效果、患者信息掌握情况、与交接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护理交接班效果较对照组更好,P<0.05;研究组护理人员对患者信息掌握情况较对照组更好,P<0.05;研究组与交接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较对照组的24.44%更低,P<0.05。结论基于SBAR沟通模式在ICU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可以强化护理人员对患者疾病掌握程度、有助于提高护理工作实施效果,防范交接相关的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水平。
张新春冀秀洁王迎
关键词:ICU护理交接班
SBAR沟通模式在脑卒中危重病人护理交接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4年
探讨标准化沟通模式(SBAR)对脑卒中危重病人护理交接班的影响。方法 从神经内科选取80例卒中患者,时间2022.04-2023.08。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n=40)执行常规交接班制度,研究组执行SBAR模式下交接班。比较不同交接班模式的影响。结果 研究组交接班病情掌握率高于对照组,交接班问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检查量表(CTDI-CV)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工作质量检查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开展SBAR沟通模式在脑卒中危重病人交接班过程中发挥良好效果,极大提升护士交接班的效果,同时培养护理人员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有助于提升护理质量,极大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风险,得到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和认可。
马小珍陈齐凤赵小瑜黄妹成笑清
关键词:脑卒中交接班护理质量
SBAR沟通模式在普外科危重患者晨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
2024年
探讨普外科危重患者晨会护理交接班时应用SBAR结构化沟通模式的效果。方法 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我科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152例次危重患者晨会护理交接班,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6例危重患者实施传统晨交接班,由夜班护士按传统交班模式汇报患者的病情;观察组76例危重患者按科室自制SBAR晨护理交班报告表进行交接班。对比两组护士交接班质量、危重患者护理质量、医护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晨交班质量的评分值(7.02±0.57)分,高于对照组(5.67±0.4)分;接班质量的评分值(6.92±0.65)分,高于对照组(5.46±0.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危重患者护理质量得分、医生护士对交接班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BAR结构化沟通模式应用于普外科危重患者的晨会护理交接班,有利于医护人员有效沟通,提高护士对危重患者病情掌握程度及护理质量。
潘玉娟乐亚芬艾力奇周莹莹李琳
关键词:普外科危重患者护理
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分析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ICU护理单元从2023年8月开始应用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以2023年3—7月收治的103例患者作为实施前,2023年8—12月收治的114例患者作为实施后,护理交接班工作均由22名护理人员完成。比较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实施前后床旁交接班时间、中文版护士交接班评估量表(nursing assessment of shift report,NASR)、不良事件发生率、中文版评判性思维态度倾向性调查表(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inventory-Chinese version,CTDI-CV)评分。结果实施后床旁交接班时间为(8.2±2.3)min,短于实施前的(11.3±2.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CTDI-CV评分为(294.5±68.7)分,高于实施前的(231.2±50.8)分,且具备正性评判性思维倾向护理人员的占比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NASR交接班效率、患者安全护理交接班协作与责任、提供患者需要信息评分分别为(8.0±1.3)分、(8.5±1.1)分、(20.4±2.9)分、(23.9±3.6)分,高于实施前的(5.8±1.7)分、(6.7±1.3)分、(15.3±3.7)分、(19.2±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实施后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9.6%,低于实施前的2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可提升ICU护理交接班工作效率与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增强护理人员评判性思维。
黄颖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交接班评判性思维
改良ISBAR护理交接班模式在血液肿瘤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4年
进行血液肿瘤科危重患者护理工作时使用改良ISBAR护理交接班模式,对比分析改良与传统模式的效果差异性。方法 本次研究工作于我院展开,在血液肿瘤科选取研究对象,均为危重症患者(纳入时间均为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1日期间),90例,同时12名护理人员在护理中采用改良ISBAR护理交接班模式,对比采用该模式前后的护理情况,主要指标包括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的工作习惯。结果 采用改良ISBAR护理交接班模式之后,各项护理质量评分较护理前提高(P<0.05),各项护理满意度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提高(P<0.05),而且护理人员的各项工作习惯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提高(P<0.05),护理效果较好。结论 血液肿瘤科危重患者通常病情严重,需要配合护理实施,此过程采用改良ISBAR护理交接班模式,可改善护理人员的不良行为习惯,从而保证护理质量,维持院内患者满意度,可在临床进一步提高重视程度。
向洁江晓林
关键词:血液肿瘤科危重患者
5G移动护士站系统结合护理白板在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应用5G移动护士站系统结合护理白板提高交接班质量的效果。方法制定交接班流程,利用5G移动护士站系统,基于医院信息系统的护理白板显示功能,共同用于护理交接班。比较实施前后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率、交接班遗漏率和交接班时间。结果实施后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率高于实施前(P<0.01),交接班遗漏率比实施前降低(P<0.01),交接班时间比实施前减少(P<0.01)。结论利用5G移动护士站系统结合护理白板改进交接班流程,提高了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率,降低了交接班遗漏率,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黄丽明李春容
关键词:交接班护理质量护理管理

相关作者

黎莉
作品数:13被引量:88H指数:6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健康教育 老年 影响因素 护理交接班 跌倒
李平
作品数:28被引量:64H指数:4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研究主题:健康教育 护理 护士 医院联合 易感因素
陈巧玲
作品数:110被引量:450H指数:11
供职机构:福建省立医院
研究主题:ICU 身体约束 护理 重症患者 SICU
刘彦慧
作品数:195被引量:2,036H指数:23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研究主题:护士 护理 信度 老年人 护理本科生
程宏伟
作品数:253被引量:662H指数:11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神经内镜 内镜 显微手术 垂体腺瘤 显微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