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0篇“ 拈连“的相关文章
- 英语轭配与汉语拈连辞格语义生成的认知新解
- 2025年
- 英语中的轭式搭配与汉语中的拈连辞格具有相似性,通常情况下,二者都包含常规搭配与非常规搭配,认知语法中的基线—阐释模型可为二者提供统一的解释框架。概念化主体利用基线—阐释模式追踪轭配/拈连中辖词/拈词与搭配项数量间的不对称性,从而构建完整的概念语义。
- 李雅楠
- 关键词:轭式搭配拈连语义
- 汉语“拈连格”的语表、语义、语用及认知基础
- 2024年
- 运用多维视角描写汉语“拈连格”,利于看清该辞格生成的四个基本条件:在句法结构上要求表层形式为“本句A现~((或隐))(拈词C)~(现(或隐))|拈句B必现(拈词C)~(现(或隐))”;在句法语义上要求本句A为常规语义且拈连词C为常配,拈连句B为超常规语义且拈连词C为特配;在句法语用上要求能凸显前后表述单位顺承连贯、中间关联词项能破范畴化,并促成“拈句”句意生成陌生化语境;在认识基础上要求在概念隐喻下具象映射抽象,促使抽象事物、事件形象化,以便受话人轻易体认。
- 储一鸣
- 关键词:语义
- 英语轭配、汉语拈连标记对比及辞格效应探蹊:原型——模型视角被引量:1
- 2022年
- 本文基于原型—模型理论探讨英语轭式搭配和汉语拈连在涵义、构式、表征和语义功能上的异同。研究发现,一方面,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原型性决定英语轭配与汉语拈连享有相同或相近的标记特征:1)非标记项比较具体,标记项相对抽象;2)标记项依存于非标记项临时形成的语境关系;3)标记项与非标记项有逻辑语义联系;4)修辞构式意在强调标记项表达的语义关系。另一方面,出于人类语言临摹客观世界的模型性缘故,英语轭配和汉语拈连亦有明显区别:1)英语轭配在第一个自然搭配之后使用强行搭配,此搭配不仅无歧义,反而变得诙谐、有趣,寓意更深刻。汉语拈连也用强行搭配,但不可出现歧义,否则就成了病句;2)汉语拈连多用重复和排比,零句、整句混合交错组成流水句,使用拈词较多。相对于结构较为庞杂的汉语拈连,英语轭配构式规范缜密,呈现聚集型,常伴有省略同现。
- 成汹涌
- 关键词:拈连英汉对比
- 论拈连认知的普遍性及其体验哲学基础
- 2021年
- 拈连是一种常见的重要的修辞方式。已有的研究主要着眼于拈连的界定、分类以及拈连和其它一些辞格的区分,很少将拈连以及与拈连相关的辞格纳入统一的视野来考察,也就很难发现这些辞格中所蕴含的共同的深层的认知机制。拈连本质上来讲是一种临时借用现象。拈连具有普遍性,它和隐喻、转喻一样,也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之一。拈连认知的形成离不开人的日常经验,具有体验哲学基础。
- 闫海芳
- 关键词:拈连体验哲学
- 心智哲学视域下拈连的生成过程研究
- 2020年
- 随着语言文化的不断丰富,语言表达形式的多样化,拈连越来越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修辞格。从心智哲学这一新的视角研究拈连的生成过程,旨在揭示拈连产生过程中人的心智活动。运用拈连,可以使语言表达生动形象,但拈词和拈体的“顺势运用”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成立的,拈连的生成主要受主体的意向性和心理随附性及属性二元论的制约。
- 唐建福
- 关键词:心智哲学拈连
- 拈连结构、语义及生成机制的认知阐释
- 梳理1980年以来近四十年拈连的研究成果,分析其研究价值与缺失,结合当前辞格研究的跨学科探索及相关研究成果,探寻拈连辞格的再解释空间。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认知语言学的一些理论对拈连结构、语义进行了再探讨,并用构式理论...
- 李富华
- 关键词:拈连语义构式构式压制
- 文献传递
- 近四十年拈连研究得失及辞格研究多元走向被引量:1
- 2018年
- 审视近四十年拈连研究的价值、缺失,结合近年来辞格研究对研究方法的创新及理论资源更新的呼唤,综述修辞学界运用广义修辞学的解释框架、"三平面"观、构式语法及构式压制、现代语义学等理论进行辞格研究的多元走向,提出运用新的理论资源对拈连辞格进行再分析的生长点。
- 李富华
- 关键词:拈连修辞学研究广义修辞学构式构式压制
- “拈连”辞格综述
- 2017年
- 自从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将“拈连”列为一种辞格以来,许多学者都对拈连辞格做了大量的研究。目前的研究对拈连辞格的定义的看法比较一致;对拈连的分类标准和结果不一;对拈连的修辞效果的看法比较单一;对拈连与相似辞格进行辨异而明确它们之间的界限,不足之处在于拈连辞格的内部分类存在盲目性、无依据性和零乱性。
- 崔少娟
- 关键词:拈连
- 再析“一体二格式拈连”
- 2017年
- 我们曾经提到过一种特殊的拈连格式,并将之命名为"一体二格式拈连"。这种拈连中一个词(或一个词语)处在同一个位置同时构成两个以上超常规搭配,与一般拈连中出现的两个以上超常规搭配的结构形式不同。分析这类拈连时,有必要指出该拈连构成的结构特点。拈连中还有形同"一体二格式拈连"的,要注意分辨。
- 谢英
- 关键词:拈连超常规搭配
- 英汉拈连隐喻构念的认知理据及体验研究
- 2017年
- 隐喻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隐喻不仅是辞格或者简单的交际附属品,也是一种由语言承载并凸显思维的方式。对拈连这一修辞格进行充分的理论学习和足够的例证阐释,提出传统的拈连辞格不仅是表面的词语超常搭配,更是以一事物来描写另一相关事物的认知途径,即拈连的本质是隐喻性的。汉英语言使用者共同的身体结构及其体验模式决定了两种拈连隐喻的趋同性,而中西方民族的文化模型又衍生出跨语言拈连隐喻的差异性。
- 岳书羽
- 关键词:认知理据文化模型言语交际行为
相关作者
- 邹春玲

- 作品数:94被引量:124H指数:8
-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转喻 心理模型 体育 体育训练 模因
- 夏莲

- 作品数:4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研究主题:推普 辞格 标题 报刊标题 学习欲望
- 余伟

- 作品数:17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云南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 研究主题:歌词 是非问 正反问 留学生 连词
- 周杰

- 作品数:366被引量:1,917H指数:18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研究主题:肝移植 肝移植术后 腹腔镜 肝切除术 肝细胞癌
- 梁文勤

- 作品数:39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研究主题:屈赋 《离骚》 隐喻 诗歌 《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