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45 篇“ 拮抗药 “的相关文章
5种柴胡根腐病病原菌的拮抗药 剂筛选 2024年 本文选取4种杀菌剂对柴胡的5种根腐病病原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抑菌效果,进行回归统计分析,得出毒力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及不同药 剂对各病原菌的有效中浓度。结果表明:4种药 剂对尼伦伯格镰刀菌、尖孢镰刀菌和腐皮镰刀菌的抑制作用均表现为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丁子香酚水乳剂>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对锐顶镰刀菌和燕麦镰刀菌的抑制作用均表现为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丁子香酚水乳剂。防治柴胡根腐病应将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与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和精甲·咯菌腈交替使用。 李哲 张煜琳 刘亚亚 王建声关键词:柴胡 根腐病 病原菌 毒力测定 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药 物手性分析及其立体选择性药 动学研究进展 2024年 手性药 物与安全有效用药 的关系密切,大多数二氢吡啶类药 物具有手性碳原子,以消旋体入药 ,进入体内后产生立体选择性处置特征,可能影响用药 的安全有效。该研究围绕该类药 物手性拆分及药 动学特点,综述了近年来该类药 物的手性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手性毛细管电泳法(CE)方法选择规律及体内分析应用;列举并比较了该类药 物间的立体选择性药 动学研究情况,发现该类药 物部分具有明显的立体选择性差异,体内药 效和毒性也随之不同。 张艺昕 关欣怡 王博宁 闻俊 洪战英关键词:二氢吡啶类药物 手性拆分 毛细管电泳法 药动学 橡胶炭疽菌HD-1的鉴定及拮抗药 剂筛选 2023年 对实验室分离保存的一株橡胶炭疽菌(Rubber tree anthracnose)进行鉴定并对其拮抗药 剂进行筛选,为橡胶树炭疽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通过分子生物学与形态学相结合的手段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并且比较生防菌剂与化学药 剂对该菌株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通过分子生物学与形态学将该菌株鉴定为果生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命名为HD-1。其最适生长的培养基、碳源、氮源分别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山梨醇和牛肉浸膏,最适pH值为8.0。通过测试和比较发现,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和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HN-2正丁醇提取物对菌株HD-1抑制效果明显,并且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只有HN-2正丁醇提取物处理后的菌丝发生了膨大现象。实验结果将为对田间橡胶树炭疽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褚凌龙 娄嘉雯 刘文波 靳鹏飞 缪卫国关键词:炭疽病 生物学特性 肌松拮抗药 与肌松监测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22年 肌松拮抗药 (MRA)是骨骼肌松弛药 (SMR)的拮抗 剂,主要包括抗胆碱酯酶药 (新斯的明、吡斯的明),K+通道阻滞剂和氨基甾类非去极化SMR的特异性拮抗药 (舒更葡糖钠)。肌松监测是指连续监测肌肉松弛程度,客观反映SMR作用的消长过程。随着SMR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肌松药 残余阻滞(RBMR)越来越受到麻醉医师关注。RBMR可能导致麻醉恢复期患儿麻醉苏醒延迟、呼吸减弱、缺氧、窒息,甚至死亡。围术期使用MRA,并同时进行肌松监测,可有效预防术后患儿RBMR的发生。相较于成年患者,患儿对缺氧耐受性差,RBMR对麻醉恢复期患儿危害性更大,可能导致更多不良反应。因此,如何降低术后RBMR对麻醉恢复期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麻醉医师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笔者拟就MRA的药 理学特点,以及术中肌松监测在小儿麻醉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陈泓羊 杨磊 王子宁 杨笛 伍怡萱 左云霞关键词:神经肌肉阻滞药 肌松弛 肌松监测 麻醉恢复期 麻醉苏醒延迟 钙离子拮抗药 调控群体感应系统对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因子表达的影响 2022年 目的:考察钙离子拮抗药 (CCB)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地尔硫[艹卓]调控铜绿假单胞菌(PA)群体感应系统对毒力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倍比稀释法测定CCB对P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生长抑制;测定CCB对PA绿脓毒素、弹性蛋白酶、蛋白水解酶表达的影响。结果: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地尔硫[艹卓]对PA均有抑制作用,硝苯地平的MIC_(50)为64μg·ml^(-1),MIC90为256μg·ml^(-1),MICr_(ange)为64~256μg·ml^(-1);维拉帕米的MIC_(50)为128μg·ml^(-1),MIC90为512μg·ml^(-1),MICr_(ange)为128~512μg·ml^(-1);地尔硫[艹卓]的MIC_(50)为256μg·ml^(-1),MIC90>512μg·ml^(-1),MICr_(ange)≥256μg·ml^(-1)。生长抑制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地尔硫[艹卓]浓度≥16μg·ml^(-1)可显著抑制PA的生长(P<0.05或P<0.01),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其中硝苯地平的抑制作用最强。毒力因子表达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地尔硫[艹卓]浓度≥16μg·ml^(-1)可显著影响绿脓毒素、弹性蛋白酶、蛋白水解酶的表达(P<0.05或P<0.01),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影响作用增强,其中硝苯地平的影响作用最强。结论:CCB可抑制PA生长,调控PA的群体感应系统从而影响毒力因子的表达,可作为抗菌增效的潜在药 物。 晏子俊 晏子俊 伍晓萍 吴贤丽 张良明 张良明 陈彤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 群体感应系统 镉诱导的雄性生殖毒性及其拮抗药 物 被引量:1 2022年 随着当今社会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镉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有毒重金属和环境污染物。自然和人为活动可导致土壤镉污染,使得大米、蔬菜以及包括烟草在内的植物镉蓄积严重。人类由于接触镉污染环境、长期吸烟或摄入被镉污染的食物导致镉在体内蓄积。 郑婷婷 吴隽宸 孟思含 陈挥昂 王晓琛 刘强关键词:生殖毒性 拮抗性 男性不育 镉 ET-1拮抗药 物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研究进展 2022年 肺动脉高压(PAH)是一种进行性致死性疾病,其特征是肺血流动力学和血管生长调节受损。这些变化会增加肺血管阻力进而引起肺动脉压,导致右心室衰竭,最终结局是死亡。研究证实内皮素-1升高与PAH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针对内皮素通路的靶向药 物不仅能改善PAH患者的症状,而且可以延缓甚至逆转疾病进展,改善患者远期预后。本文回顾该领域的相关文献对内皮素拮抗 剂PAH中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未来前景进行综述。 鲁梦雪 白振忠关键词:肺动脉高压 内皮素-1 PAH ET-1 钙拮抗药 降压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分析钙拮抗药 降压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486例,均使用钙拮抗 降压药 治疗,分析钙拮抗药 降压不良反应类型、发生时间、年龄、药 剂类型。结果1486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18%(716/1486),发生时间为服用药 物1~24 h占比最高为52.38%(375/716),年龄为41~65岁占比最高为65.36%(468/716),普通片剂型占比最高为51.68%(370/716)。结论钙拮抗药 降压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临床应注意预防。 徐娜关键词:钙离子拮抗剂 降压药 合理用药 包括血管紧张肽受体拮抗药 的药 学组合物以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包括血管紧张肽受体拮抗药 或其药 学上可接收的盐、增溶剂及稳定剂作为有效成分的一种药 学组合物以及其制备方法。 蔡B.R. 吴东昊 金宗姬 赵庠浩 李 A.R. 孙世一文献传递 鞘内注射ETAR拮抗药 对大鼠骨癌疼痛改善情况及其对ERK通路的影响 2021年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内皮素A受体(ETAR)拮抗药 对大鼠骨癌疼痛(BCP)改善作用及其对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通路的影响。方法取60只大鼠均进行鞘内置管,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假手术+ETAR拮抗药 (sham+BQ123)组、骨癌痛(BCP)组、骨癌痛+ETAR拮抗药 (BCP+BQ123)组。BCP组、BCP+BQ123组采用股骨远端骨髓腔内接种Walker256细胞法建立BCP大鼠模型,sham组、sham+NS同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建模成功大鼠于建模第14天,BCP+BQ123组和sham+BQ123组各14只,鞘内注射7μl BQ123;BCP组13只、sham组14只鞘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鞘内注射前即刻、注射后0.5、1.0、1.5、2.0、2.5、3.0 h分别评估各组大鼠疼痛行为学: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PWT)、自发抬足次数(NSF);末次评估疼痛行为学后,影像学评估各组骨质破坏情况;RT-qPCR、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组织中内皮素1(ET1)、ETAR、ERK1/2 mRNA和蛋白表达量及p-ERK1/2蛋白表达量。结果与sham组、sham+BQ123组比较,注射前BCP组、BCP+BQ123组的PWT降低和NSF增多(P<0.05),鞘内注射后T0.5~3.0 h期间,BCP组的PWT和NSF均保持不变,而BCP+BQ123组的PWT先升高后降低,NSF先减少后增多,PWT和NSF均于1.5 h达到最高和最少,3.0 h恢复至注射前水平。胫骨骨质X线片显示,sham组和sham+BQ123组胫骨骨质密度均匀、骨皮质连续无缺失;BCP组注射后14 d出现大范围骨破坏、骨皮质缺损严重;BCP+BQ123组股骨远端见较小骨破坏病灶,部分皮质缺损。与sham组、sham+BQ123组比较,BCP组、BCP+BQ123组脊髓ET1、ETAR mRNA和蛋白及p-ERK1/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升高,且BCP+BQ123组低于B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P疼痛反应与脊髓ET-1及ETAR有关,鞘内注射ETAR拮抗药 可有效减轻BCP大鼠的疼痛反应,可能通过抑制脊髓ERK通路发挥调控作用。 何远山 苏宏 伊国恩 张敏 徐鹏 李泽清关键词:骨癌痛 内皮素A受体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相关作者
黄震华 作品数:147 被引量:574 H指数:11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充血性 心力衰竭 药物疗法 心房颤动 高血压 杭燕南 作品数:529 被引量:4,485 H指数:3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研究主题:丙泊酚 麻醉 血流动力学 异丙酚 七氟醚 陈本川 作品数:40 被引量:64 H指数:5 供职机构:湖北省医药工业研究院 研究主题:新药 靶向治疗 抗病毒药物 抗病毒药 更昔洛韦 李宝华 作品数:8 被引量:44 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西医学院 研究主题:小鼠 脑缺血 受体 拮抗药 耗氧量 曾转萍 作品数:62 被引量:404 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东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研究主题:人血浆 血药浓度 宫颈癌 流行病学 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