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78篇“ 接受学“的相关文章
接受隐含读者角度看《伤寒论》《金匮要略》内容体例
2023年
《伤寒杂病论》序中言明能够探求《黄帝内经》等经典理论者,则会在《伤寒杂病论》一书中收益良多,指出作者张仲景心目中所设定的隐含读者即理想读者,是了解《黄帝内经》等经典理论者。从这一视角出发,可以看到《伤寒论》《金匮要略》不但在内容与理论上与《黄帝内经》相联系,也能找到隐含读者对此书行文与体例的影响。其中的提纲式内容,联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与本书其他内容。条文体的设置,则可调动隐含读者的主观能动性,以中医理论将不同条文以各种方式联系、填充,而且能以条文间不同的对比、结合方式来最大化展示细节,说明脉证及病因病机。
赵东丽
关键词:接受学隐含读者《伤寒论》
谈话类电视节目的接受解读
2021年
本文从文化积淀、语言接受、言论表达、媒介互动、获取信息等角度,论述了谈话类电视节目持续受到观众热捧的原因,并探讨了谈话类电视节目诸多形态的利弊。
刘同军
关键词:谈话接受学
接受视域下《桃花扇》之注读语境与评点互动--以嘉庆刊本《桃花扇传奇后序详注》为例
2021年
陈宸书编注嘉庆刊本《桃花扇传奇后序详注》,是关乎《桃花扇》传奇及其接受研究的注释文献,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目前尚未有人关注。陈宸书对吴穆《<桃花扇>后序》做了自注性修改和详细注释,阐释《桃花扇》文本的经典性及《后序》的戏史属性。通过对《详注》刊本心态、作者身份及与《桃花扇》《<桃花扇>后序》相关的时代语境与文本价值的研究,可以从接受视域进一步考量《桃花扇》的注读语境与评点互动,借此讨论编注者的创作意图,以及原典、序跋与评注本的内在关系,反思基于《桃花扇》以戏拟史延展出的清人立场与态度。
杨蕊
关键词:《桃花扇》
基于接受理念下的文鉴赏——以初中阶段中国现代诗教为例被引量:1
2020年
接受理论认为,文鉴赏必然受到"文本结构"和"读者既有经验"的双向限制。研究"文本结构"与"读者既有经验"互动交流的过程,是文鉴赏至关重要的介入点。中语文教过程是中生既有经验与特定文本结构双向交流的过程,但生既有经验的浅薄性制约着其对文本的接受程度,由此就需要教师介入,这就构成了教师教策略、生既有经验与特定文本结构三者之间的互动。以初中阶段中国现代诗教为例,在接受理念下,从诗歌言语、形象、意蕴等方面探索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冲突,是一个可以尝试的文鉴赏角度。
黄珏明
关键词:接受学文本结构文学鉴赏
接受视域下《深夜食堂》的吸引力影像研究
2019年
继黄磊主演的电视剧《深夜食堂》之后,香港影帝梁家辉首次担任导演推出了电影版《深夜食堂》,不幸的是影片同样遭遇了滑铁卢.作为不断被改编的IP,《深夜食堂》已经成为重要的文化现象,本文从接受角度对此文化现象进行分析.
李群
关键词:转译文化接受
接受视阈下大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在大生群体中有效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高等教育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时代课题。借鉴接受理论,全面而科地构建大生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模式,在此基础上引申提出提高培育接受效果的对策选择:(1)遵循接受心理机制,开展核心价值观的科培育;(2)利用网络平台,引导大生主动接受培育;(3)嵌入日常生活情境,满足大生的现实诉求进行培育;(4)着力构建合力环境,增强核心价值观接受的效率。
陆林召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接受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接受视角下的文化变异——以“木兰故事”在美国的百年传播为例被引量:7
2017年
从19世纪后期进入西方读者视野到20世纪末通过迪斯尼公司的动画电影享誉全球,"木兰"这个东方故事里的传统女孩,在美国历经了从默默无闻到家喻户晓的过程。"木兰故事"在美国的传播有3次高潮:20世纪70年代随着著名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女勇士》的广泛流传,"木兰"这个中国传统女孩开始为西方读者所关注;20世纪90年代,多元主义思潮席卷美国,儿童绘本中东方女英雄的传奇故事赢得了美国大众的喜爱;在世纪之交,美国迪斯尼公司两部《木兰》动画电影的推出,最终使这股"木兰旋风"席卷全球。通过梳理"木兰故事"在美国传播的路径,探究分析美国读者对"木兰故事"以及"木兰"形象的接受、误读与重新诠释,以期探索中国文化向西方传播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李楠
关键词:文化过滤文化误读
接受视野中的“五四”鲁迅被引量:1
2016年
"五四"文评论、文史著与鲁迅自身创作实践一道建构了"五四"鲁迅形象。对于鲁迅,文评论中多种声音共存,丰富而具个性精神;而文史则持相对谨慎保守的批评态度,比一般评论更具概括性与理性精神。"五四"鲁迅的"杰出"小说家形象在被阐释中凸显出来。"五四"鲁迅呈现出与后来不同的形貌,折射出"五四"时代的文化文话语形态。
张晓霞陈国恩
关键词:文学评论
解析传播之殇 催生“新闻接受
2015年
本文通过"小心求证",揭示施拉姆"捉住规律放跑规律"失误及传播缺少理论体系之症;直言由于中国者误译误读,导致"重传播轻接受"、"媒介决定论"思想蔓延。古今社会一直存在"大接受小传播"的二元格局,古有"接受与传播"的两点论及"听者决定"重点论,近代有兄弟科的"消费决定论"及"接受决定论"思想,均为新闻界创建"新闻接受"提供了动力。
张会斌
关键词:传播学大众接受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成功经验探析——基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视角
2015年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伟大工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诸多马克思主义者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共同铸就的成果。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在危难之际拯救了中国,孕育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新中国的成立,催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接受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有异曲同工之妙,有必要基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视角,分析、借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成功经验,即接受环境的客观促进、接受主体的主观需要、接受客体的适时调整、接受媒介的层出不穷,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王俊斐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接受学

相关作者

尚永亮
作品数:173被引量:597H指数:13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白居易 唐代 刘禹锡 贬官 唐诗
查清华
作品数:55被引量:81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研究主题:唐诗 诗学 明代 唐诗学 格调论
张晓青
作品数:20被引量:47H指数:5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外语学院
研究主题:斯蒂芬·茨威格 茨威格 斯·茨威格 译介 接受学
李梁
作品数:91被引量:681H指数:16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
研究主题:思想政治理论课 问题逻辑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思政课
贺娜
作品数:3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广西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高中思想政治课 高中思政课 有意义接受学习 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