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3篇“ 接触点管理“的相关文章
- 患者旅程地图在医疗护理服务关键接触点管理中的研究进展
- 2025年
-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患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医疗服务正面临着从传统医疗向智慧医疗转型。患者就医体验逐渐成为衡量医疗机构绩效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患者旅程地图作为新兴工具,在优化就医流程、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帮助医疗卫生系统识别质量改进的关键环节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文章系统综述了患者旅程地图的概念、构建方法、在关键接触点识别中应用现状及挑战,并提出相应对策,旨在为医疗机构不断适应患者需求的变化,实现医疗服务的个性化提供参考。
- 陈育琳卢根娣
- 关键词:护理
- 接触点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 2024年
- 目的 探讨接触点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2年1月浙江省常山县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住院患儿87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优质护理服务;选取2022年2月—2022年6月收治的住院患儿87例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接触点管理。对比实施接触点管理前后儿科护士的护理质量评分及两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施接触点管理后儿科护士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为97.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61%(p<0.05)。结论 在儿科护理管理中提取接触点,制定相关服务标准并实施,组织护士培训,加强接触点的监督考核,使护理工作更加人性化、程序化和科学化,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同时也有效提升了患儿和家长的护理满意度和医院美誉度。
- 占裕香
- 关键词:接触点管理儿科护理管理
- 基于接触点管理理论的住院患者全流程服务链构建与应用
- 2024年
- 目的:基于接触点管理理论,对住院患者就医过程关键环节的流程进行梳理与优化,构建并应用全流程服务链,以提高服务效率,改善患者体验,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方法:将接触点管理理论运用到医院管理中,从住院患者就医的关键接触点出发,梳理现有入院办理、住院服务、后勤保障、出院结算、院后延续性照护中存在的流程问题,联合各职能部门,进行资源整合与流程再造,打通服务环节壁垒,形成全流程服务链。同时,借助5G智慧医院云平台串联各服务模块,实现床边一站式链条服务,并对服务质量及患者体验进行监管与评价。结果:患者出入院办理时长、外出检查等待时间、住院部电梯日均运载时长均较改善前同期有所降低。床边服务完成率、延伸服务量、综合满意度均较改善前同期有所提升。结论:基于接触点管理理论构建并应用的全流程服务链覆盖住院患者就医过程关键环节,通过跨部门协作、流程再造、规章制度规范、信息化支撑,能够实现闭环管理,便于质量控制,同时有效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为推动医院向人性化、科技化方向发展提供探索路径。
- 王娆李娜褚志平
- 关键词:接触点管理住院患者服务链
- 基于关键接触点管理的教育模式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遵医行为和血糖控制的影响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分析基于关键接触点管理的教育模式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遵医行为和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实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实行基于关键接触点管理的教育模式,共持续4周。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血糖水平以及疾病认知度。结果:教育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遵医行为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饭后2h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率均低于教育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饭后2h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教育后疾病认知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关键接触点管理的教育模式能强化糖尿病肾病患者遵医行为,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疾病认知度。
- 付丹丹杜娜刘爽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患者遵医行为血糖控制
- 基于关键接触点管理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被引量:3
- 2024年
- 目的:探究基于关键接触点管理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漯河市中医院诊治的112例冠心病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施行基于关键接触点管理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距离均升高,且与对照组(45.75±4.25)%、(403.77±15.72)m比较,观察组(49.12±4.39)%、(416.34±13.89)m显著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指数量表(SCHFI)评分均升高,明尼苏达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均降低,且与对照组(65.07±6.28)分、(52.29±6.68)分比较,观察组SCHFI评分(74.73±6.64)分显著高,MLHFQ评分(39.40±5.57)分显著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CHF患者施行基于关键接触点管理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与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水平。
- 朱怡柯胡杰
- 关键词:健康教育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自护能力
- 基于关键接触点管理的健康教育对老年房颤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水平、依从性的影响
- 2023年
- 分析基于关键接触点管理健康教育对老年房颤病人疾病有关知识水平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2021年7月-2022年11月在我院进行老年人体检的100例老年房颤病人作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发分成两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基础之上行基于关键接触点管理健康教育,对比两组病人对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和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病人的有关知识认知水平(健康教育、基本概念、疾病治疗及疾病诊断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依从性评分(控制合理饮食、按医嘱用药 、戒烟酒、血循环并发症与危害、INR监测、规律运动、出血处理和预防)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生活质量(精神健康、生理功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和社会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老年房颤病人行基于关键接触点管理健康教育,对改变其疾病认知度、治疗依从性等有积极意义,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其生活质量,建议临床推崇使用。
- 黄晓庆陈彩霞
- 关键词:健康教育老年房颤依从性
- 从相加到相融:少儿读物营销接触点管理的逻辑迭代被引量:1
- 2023年
- 从邮政系统、实体书店、出版社直营,到互联网技术驱动下的电商营销;从自媒体背景下个性化、社群化的微博、微信、直播、短视频营销,到5G背景下以媒体融合为总体特征的跨界营销,少儿读物营销接触点管理呈现出以“媒介+”为根本逻辑的发展趋向。在流量时代,“媒介+”是少儿读物营销接触点管理的必然选择。然而,短暂的流量红利过后,以变动不居的媒介技术为支点展开的营销接触点管理往往因陷入本末倒置之逻辑困局而遭遇流量转化之营销瓶颈。只有紧扣少儿读物的两级营销特征,完成产品与媒介从简单相加到深度相融的逻辑迭代,开展“产媒相融”,即以少儿读物本身为稳定支点,以“产品+”为根本逻辑,以“媒介+”为延展路径,产品和媒介共与为一,“产品+”和“媒介+”共生互补的接触点管理,才能在积极获取流量红利的同时,顺畅地将流量红利转化为品牌势能,打造出畅销且常销的少儿读物。
- 祁芝红
- 关键词:少儿读物营销
- IMC理论中品牌接触点管理的应用流程探索
- 2022年
- 目前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本体论。受到企业资源、其他理论、企业家认同、业界知晓度和传统技术的限制,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在实践中仍然存在应用困难。企业营销传播形式的割裂成为制约企业实践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障碍之一。顺应新媒体时代现实与虚拟融合的机遇,品牌接触点管理能够发挥整合的力量,帮助企业优化资源配置。企业在对品牌接触点管理时,可以采用“重新定义传播渠道”、“梳理品牌接触点”、“管理品牌接触点”和“构建品牌网络”的应用流程。
- 顾天钦
- 关键词:整合营销传播品牌接触点接触点管理IMC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传播中的接触点管理——以杭州市非遗保护中心为例被引量:2
- 2022年
- 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需要在重视技艺传承的同时,将其视为“老字号”的文化品牌进行有效的传播与推广。在社交媒体时代,只有创造更多的信息接触点,才能扩大非遗项目的知名度,拉动产品的市场销量。杭州市非遗保护中心近年来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同时打开线上、线下两条传播路径,从八个方面扩大面向消费者的信息接触范围,通过管理不同的接触点,帮助杭州非遗产品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与销售效果。
- 孟茹涂文军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传播接触点管理
- 关键接触点管理理论在患者就医体验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关键接触点管理理论的应用,对优质护理服务措施落实对提高患者就医获得感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20年5—6月住院患者105例为对照组,选取2020年8—9月住院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对护士进行礼仪培训、规范文明服务用语、改变排班方式及部分班次职责与流程等改进。通过发放问卷调查的方式比较改进前后两组入院日接诊及时性、评估及时性、评估全面落实、个性化需求满足落实及人员介绍到位落实;比较患者住院期间,两组主动巡视落实、问题答疑落实、呼叫铃等待接听用时、用药指导落实、操作前告知及出院前教育落实;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日的出院宣教落实、满意度、意见征求落实及治疗依从。结果观察组入院日接诊及时性、评估及时性、评估全面落实、个性化需求满足落实、人员介绍落实、主动巡视落实、问题答疑落实、呼叫铃等待接听用时、用药指导落实、操作前告知落实、出院前教育落实及患者出院日的出院宣教落实、满意度、意见征求落实、治疗依从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房应用关键接触点管理理论,通过规范护士的服务行为、改变排班模式,可以提高患者和家属满意度,促进优质护理服务的持续发展。
- 王静石春静王宪辉
- 关键词:接触点排班优质护理满意度
相关作者
- 陈华燕

- 作品数:3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
- 研究主题:IMC 管理研究 接触点管理 接触点 中小型超市
- 徐志侠

- 作品数:14被引量:11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ICU 利多卡因 接触点管理 机械通气患者 六西格玛管理
- 毛小桃

- 作品数:5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产科
- 研究主题:产科 接触点管理 护士长 护理本科生 临床管理
- 辜莉

- 作品数:24被引量:27H指数:4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产科 抑郁状况调查 住院 护士长 护理本科生
- 荆文娟

- 作品数:41被引量:128H指数:7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孕产妇 孕妇 产后出血 护士 第一产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