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1篇“ 改良迷宫术“的相关文章
- 瓣膜置换联合同期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的效果
- 2024年
- 目的研究瓣膜置换(CVR)联合同期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MRA)治疗心脏瓣膜病(VHD)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效果。方法随机对照研究。抽取2021年2月至2022年5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VHD合并心房颤动患者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VR组与MRA组,每组53例。CVR组采用CVR治疗,MRA组采用CVR联合同期MRA治疗。对比两组恢复效果,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心功能[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MRA组辅助呼吸时间、住院天数短于CVR组,即刻窦性心律恢复率(92.45%,49/53)高于CVR组(69.81%,37/53),P<0.05。术后3个月,MRA组LAD、LVEDD水平低于CVR组,LVEF水平高于CVR组(P<0.05);术后3个月,MRA组IL-6、hs-CRP、IL-1β水平低于CVR组(P<0.05)。MRA组并发症发生率(15.09%,8/53)与CVR组(11.32%,6/53)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VR联合同期MRA治疗VHD合并心房颤动效果显著,能快速恢复窦性心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心功能和炎症水平,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 李钰珑陈国锋王国锋
- 关键词:心脏瓣膜病心房颤动瓣膜置换
- 瓣膜手术同期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心脏瓣膜病并发房颤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 2022年
- 探究瓣膜手术同期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在心脏瓣膜病并发房颤患者治疗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择取心脏外科自2020年3月18日至2022年3月18日收治心脏瓣膜病并发房颤患者开展平行比对,共计筛选94例有效病例,遵循患者个人医院,按照手术方式分组,观察A组(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47例,观察B组(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47例,观察手术效果。结果:观察B组心脏瓣膜病并发房颤患者体外循环时间长于观察A组、24h引流量多于观察A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比术前降低、射血分数较比术前升高,观察B组患者降低、升高幅度大于观察A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MMP-1、MMP-9水平降低,TIMP-1水平升高,观察B组患者水平降低、升高幅度大于观察A组P0.05。结论:心脏瓣膜病并发房颤采用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疗效显著,有助于心功能恢复,改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手术效果显著。
- 陈康王钊唐云刘碧夏阳
- 关键词:心脏瓣膜病房颤瓣膜手术疗效血清细胞因子
- 风湿性二尖瓣置换联合双极射频改良迷宫术的早期疗效分析
- 目的 本研究对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合并房颤患者的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分析,旨在分析风湿性二尖瓣置换联合双极射频改良迷宫术治疗该类疾病的早期疗效。 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共收治的1...
- 林宇斌
- 关键词:早期疗效
- 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RHD伴永久性房颤的效果及安全性
- 2021年
- 目的:分析用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RHD)伴永久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RHD伴永久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用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单极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用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房颤的消除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其术后住院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3个月及6个月,研究组患者的左心房内径(LAD)和右心房内径(RAD)均小于对照组患者,其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的左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与用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单极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对RHD伴永久性房颤患者进行治疗相比,用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对其进行治疗能更有效地提高其房颤的消除率,改善其心功能,缩短其术后住院的时间,减少其术后的并发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 王玉意陈俊婷
- 关键词:心脏瓣膜置换术永久性心房颤动
- 瓣膜置换联合同期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对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心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探讨瓣膜置换联合同期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对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心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瓣膜置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瓣膜置换联合同期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比较两组的心功能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的LAD、LVEDD均显著降低,LVEF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的LAD、LVEDD显著低于对照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IL-6、IL-1β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IL-6、IL-1β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瓣膜置换联合同期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可改善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的心功能,缓解机体炎性反应。
- 刘博张亚青
- 关键词:瓣膜置换心脏瓣膜病房颤
- 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在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中的研究
- 第一部分右胸小切口单极射频消融与胸骨正中大切口双极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在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治疗中的比较目的: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现代社会成年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针对心房颤动最有效的...
- 司玮
- 关键词:射频消融迷宫术手术预后心房颤动射频消融
- 心脏瓣膜病伴发心房颤动手术同期行单极冲洗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的效果观察
- 2020年
- 目的观察心脏瓣膜病伴发心房颤动手术同期行单极冲洗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心脏瓣膜病伴发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在手术同期行双极冲洗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观察组在手术同期行单极冲洗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前、术后1周心电图指标恢复情况以及1年后心功能等级。结果观察组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与射频消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术后1周观察组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径小于对照组,且观察组1年后的心功能Ⅰ级(61.54%)所占比高于对照组(38.46%)(P<0.05)。结论心脏瓣膜病伴发心房颤动手术同期行单极冲洗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 冀攀
- 关键词:心脏瓣膜疾病心房颤动改良迷宫术
- 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伴永久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5
- 2020年
- 目的观察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RHD)伴永久性心房颤动(RA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86例RHD伴RAF病人,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将病人分为单极组(42例)和双极组(44例)。单极组采用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单极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双极组采用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心脏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心房内径(LAD)、右心房内径(R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缩短分数(LVFS);术后6个月心房纤颤消除率、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结果两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等术中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极组总住院时间短于单极组(P<0.05);双极组术后3个月、6个月LAD、RAD低于单极组,LVEF高于单级组,术后6个月LVFS高于单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LV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与术前比较,LAD、RAD降低(P<0.05),LVEF、LVFS升高(P<0.05);双极组术后6个月与术后3个月比较,LAD降低(P<0.05),LVFS升高(P<0.05),两组术后6个月RAD、LVEF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极组心房纤颤消除率高于单极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单极组(P<0.05),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可缩短RHD伴RAF病人住院时间,改善心功能,并且可消除心房纤颤情况,减少术后并发症。
- 胡鑫陈萍宋金玉
-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永久性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置换术左心室射血分数
- 瓣膜手术同期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心脏瓣膜病并发房颤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9年
- 目的:分析瓣膜手术同期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心脏瓣膜病并发房颤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0例心脏瓣膜病并发房颤患者依据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比较两组窦性心律转复情况,手术情况,手术前后心功能、血清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当天、术后1月、术后3月及术后6月的窦性心律转复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术后24 h引流量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呼吸机使用时间和监护室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血清MMP-1和MMP-9水平均较术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LVEF及血清TIMP-1水平较术前显著上升,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瓣膜手术同期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心脏瓣膜病并发房颤安全有效,早期窦性心律的转复率高,且可改善患者血清TIMP-1、MMP-1、MMP-9水平。
- 苏哲郑霄吕向妮张海燕张平
- 关键词:心脏瓣膜病房颤瓣膜手术
- 改良迷宫术对瓣膜置换术患者早期心脏功能的影响
- 目的:评价改良迷宫术对瓣膜置换术后早期心脏功能的影响,准确评价患者的心功能状况,并根据心功能状况给予相应的治疗。 方法:收集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本院心血管外科行二尖瓣置换术(Mitral valve rep...
- 祝杨博
- 关键词:瓣膜置换术迷宫术心脏功能疗效评价
-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 廖洪涛

- 作品数:138被引量:281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
- 研究主题:导管消融 心房颤动 肺静脉 射频导管消融 房性心动过速
- 詹贤章

- 作品数:183被引量:395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
- 研究主题:射频消融 导管消融 心房颤动 房性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治疗
- 吴玉辉

- 作品数:26被引量:54H指数:5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
- 研究主题:风湿性心脏病 改良迷宫术 双极射频消融 心房纤颤 中远期疗效
- 薛玉梅

- 作品数:185被引量:971H指数:11
-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心房颤动患者 射频消融 室性心律失常
- 姚松朝

- 作品数:110被引量:142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肺癌 体外循环 外科手术 肺肿瘤 牛磺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