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3 篇“ 放射根瘤菌 “的相关文章
放射 根瘤菌 的实验室特征及耐药性分析2023年 目的探讨石家庄市某医院放射 根瘤菌 的实验室特征及耐药性分析,为临床制定合理的抗菌 药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在石家庄市某医院分离出的12株放射 根瘤菌 进行多项实验室检查,采用Kirby-Bauer(简称K-B)纸片琼脂扩散法对22种常规抗菌 药物进行敏感性试验。结果12株放射 根瘤菌 感染者75.0%有侵入性操作史,91.7%的感染者血清白蛋白降低。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头孢吡肟、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氨曲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性均达到100.0%。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的敏感率均>90.0%。对头孢吡肟、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均>80.0%。对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的敏感率(83.3%)明显优于庆大霉素(50.0%)。结论放射 根瘤菌 对多种抗菌 药物敏感,治疗应优先选用碳青霉烯类、单环β-内酰胺类和喹喏酮类药物。 刘军利 乔晓慧 薛建昌 迟峰 盖芳关键词:放射根瘤菌 抗菌药物 耐药性 以不明原因发热为表现的放射 根瘤菌 感染1例 2023年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5岁,体育教师,2021年9月于我院就诊。主诉:间断发热2月余,伴四肢关节痛及结膜充血。外院血检示中性粒细胞比值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升高,予以抗感染及局部滴眼治疗效果不佳,考虑患者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FOU)可能,予以收住院。患者无特殊既往史及家族遗传病史。相关流行病学调查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接触史、动物接触史等均无。体格检查:体温(腋窝)38.5°C,结膜充血,四肢关节有触痛但无红肿,皮温正常。其余系统体格检查无异常。辅助检查:CRP 117 mg/L,血红蛋白(hemoglobin,Hb)110 g/L。 王喆 范西真关键词:放射根瘤菌 不明原因发热 骨髓活检 放射 根瘤菌 致白内障术后急性眼内炎首例报告被引量:1 2023年 了解放射 根瘤菌 致白内障术后急性眼内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回顾性收集1例白内障患者手术后放射 根瘤菌 急性眼内炎的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患者右眼白内障手术后4 d,出院后因“右眼急性化脓性眼内炎”收住入院。入院当天即行右眼玻璃体切割联合人工晶体取出、后囊膜切开等手术,术中取玻璃体液培养,结果为放射 根瘤菌 ,可能是接触蔬菜根上的土壤后触摸眼结膜引发感染。采用敏感抗菌 药物头孢他啶(全身用药)和左氧氟沙星(局部滴眼)治疗,术后21 d眼部症状稳定,矫正视力为20/133,眼部感染治愈出院。此病例为国内首例白内障手术后放射 根瘤菌 急性眼内炎,临床应重视由该菌 引起的眼部感染,白内障手术后或玻璃体内注射药物后应避免接触土壤,出现症状需及时送细菌 培养,并根据药敏结果进行精准治疗。 范宁 王媛媛 谢立民 陈悦 段雪红 马雯关键词:放射根瘤菌 白内障手术 眼内炎 药敏试验 牛圈舍空气中放射 根瘤菌 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2 2017年 为调查牛圈舍空气微生物的种类,笔者利用空气自然沉降法采集了牛圈舍空气微生物,经过培养、分离、纯化,经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VITEK-2-Compact检测,鉴定出两株放射 根瘤菌 。本次调查为牛场的消毒及疾病的预防提供了参考。 贾立敏 蔡扩军 李爱巧关键词:圈舍 放射根瘤菌 泌尿系统放射 根瘤菌 感染一例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提高对放射 根瘤菌 泌尿系统感染的认识,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泌尿系统放射 根瘤菌 感染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为58岁男性,因发热4 d、发热加重伴寒战1 d入院。查尿白细胞(+++);血尿素11.9 mmol/L,肌酐126.0μmol/L,胱抑素C 1.65 mg/L。尿培养有放射 根瘤菌 生长,菌 落计数>105CFU/ml,行药物敏感试验后予头孢他啶治疗,患者病情好转出院。结论临床收治泌尿系统感染者需警惕放射 根瘤菌 等少见菌 引起的感染,及时完善病原学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根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 赵德军 胡昭宇 曹雁 武静 胡鑫 宋晓钰关键词:泌尿道感染 根瘤菌属 抗菌药 误诊 患儿导管相关性放射 根瘤菌 血流感染分析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患儿导管相关性放射 根瘤菌 血流感染因素及预后。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1014例使用过各类医用导管的患儿资料,回顾性统计其中发生导管相关性放射 根瘤菌 血流感染的患儿数量、年龄、导管留置时间、CD4、CD8、CD4/CD8及治疗预后情况,统计分析放射 根瘤菌 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014例使用过各类医用导管的患儿共发生了26例放射 根瘤菌 血流感染,感染患儿中小于2岁的21例(80.77%),导管留置时间大于5d的20例(76.92%)。发生放射 根瘤菌 血流感染患儿相关因素中年龄小于2岁、导管留置时间大于5d、CD4、CD4/CD8与未发生感染患儿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6例放射 根瘤菌 血流感染患儿治疗后发生二次感染的12例,占46.15%,其中二次感染检测病原菌 仍然为放射 根瘤菌 的2例(7.69%),死亡的2例(7.69%)。结论患儿年龄〈2岁、导管留置时间〉5d、免疫力低下是导管相关性放射 根瘤菌 血流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放射 根瘤菌 血流感染治疗不当会造成二次感染。 徐艳 常勇杰 汪在华 胡波 张振关键词:放射根瘤菌 导管相关性 血流 免疫力低下 儿科 患儿 菌 血症患儿血培养放射 根瘤菌 基因型与药敏分析2015年 目的了解菌 血症患儿血培养放射 根瘤菌 的基因型及药敏情况。方法收集2013年2月—2014年2月某2所医院全部菌 血症患儿血培养的放射 根瘤菌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其16S rDNA片段,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鉴定细菌 基因型,以及K-B法做药敏试验。结果 12例血培养阳性患儿共检出13株放射 根瘤菌 ,包括3种基因型;其16S r DNA序列与放射 根瘤菌 IFM10623株同源性达99%。依据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3铜绿假单胞菌 药敏标准,13株菌 对头孢他啶、哌拉西林、替卡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氨曲南与多粘菌 素B耐药;而对头孢吡肟、多尼培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妥布霉素、奈替米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敏感。此外,13株菌 对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有较大的抑菌 圈。结论临床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药物治疗放射 根瘤菌 感染;其中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是治疗患儿放射 根瘤菌 感染的较好选择。 常勇杰 续华东 徐红炜 徐艳 张振关键词:放射根瘤菌 基因型 患儿导管相关性放射 根瘤菌 血流感染实验室诊断方法探讨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患儿导管相关性放射 根瘤菌 血流感染的诊断方法和感染因素。方法收集某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1 014例使用各类中心静脉导管的患儿资料,检测放射 根瘤菌 感染患儿导管半定量培养,导管与静脉血菌 落数比,以及静脉血与导管培养时间差;分析放射 根瘤菌 感染危险因素。结果 1 014例使用各类中心静脉导管的患儿,导管和静脉血标本分别培养出放射 根瘤菌 32例和28例,27例患儿导管血和静脉血均为阳性。导管半定量培养菌 落数≥15 CFU者27例,<15 CFU者5例;导管与静脉血菌 落数比≥5∶1者22例,<5∶1者6例;静脉血与导管培养时间差≥2 h者26例,<2 h者2例。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儿年龄、导管留置时间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导管半定量培养、导管与静脉血菌 落数比值及静脉与导管血培养时间差均是判断导管相关性放射 根瘤菌 血流感染的重要诊断依据;患儿年龄<2岁、导管留置时间>5 d是导管相关性放射 根瘤菌 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 常勇杰 续华东 徐红炜 胡波 张振关键词:儿科 放射根瘤菌 导管相关性感染 医院感染 导管相关性放射 根瘤菌 血流感染患儿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患儿发生导管相关性放射 根瘤菌 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02-2014-02我院1 014例使用过各类医用导管的患儿资料,回顾性统计其中发生放射 根瘤菌 血流感染的患儿数量、性别、年龄、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留置部位、入住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时间、呼吸机使用次数、基础疾病、营养不良、使用免疫抑制剂、使用糖皮质激素、CD4、CD8、CD4/CD8,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儿放射 根瘤菌 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014例使用过各类医用导管的患儿中共发生了26例放射 根瘤菌 血流感染,感染率为2.56%,患儿年龄<2岁、导管留置时间>5d、入住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时间>5 d、使用呼吸机≥2次、基础疾病≥2种、使用免疫抑制剂、使用糖皮质激素、CD4和CD4/CD8降低均是放射 根瘤菌 血流感染的危险单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儿年龄<2岁、导管留置时间>5 d、使用呼吸机≥2次、使用免疫抑制剂、使用糖皮质激素、CD4和CD4/CD8降低是发生导管相关性放射 根瘤菌 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对免疫力低下的患儿导管留置时间>5d和使用呼吸机≥2次是导致放射 根瘤菌 血流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徐红炜 常勇杰 徐艳 吴一鹏 汪在华 张振 胡波关键词:放射根瘤菌 导管相关性感染 儿科患者 抗生素封管治疗导管相关性放射 根瘤菌 感染的体外实验 2015年 目的 探讨使用抗生素封管技术(ALT)治疗导管相关性放射 根瘤菌 (R.radiobacter)感染的有效抗生素种类、浓度和作用时间.方法 参考相关文献,体外将放射 根瘤菌 人工感染至聚氨酯薄膜上,形成放射 根瘤菌 感染导管模型.将1、5、10 mg/ml 3种浓度的头孢曲松、头孢他啶、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分别与2株放射 根瘤菌 感染导管模型共同培养14d,在培养的第1、3、5、7、10、14天检测经过抗生素处理后聚氨酯薄膜上放射 根瘤菌 的剩余量.铜绿假单胞菌 ATCC9027作为实验对照菌 同时检测.结果 1 mg/ml的头孢曲松与放射 根瘤菌 感染导管模型共同培养至第3天无细菌 生长,同浓度的环丙沙星和阿米卡星对放射 根瘤菌 感染导管模型的治疗效果均比头孢曲松差.10 mg/ml的头孢他啶分别与2株放射 根瘤菌 感染导管模型共同培养至第14天仍可检测到高浓度的细菌 生长.结论 低浓度的头孢曲松能在3天内完全根除导管上的放射 根瘤菌 ,环丙沙星和阿米卡星效果稍差,头孢他啶效果最差. 徐红炜 常勇杰 徐艳 陈锦 胡波 张振关键词:放射根瘤菌 导管相关性感染 头孢曲松
相关作者
常勇杰 作品数:21 被引量:54 H指数:4 供职机构:通城县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放射根瘤菌 耐药性 导管相关性 医院感染 导管相关性感染 张振 作品数:70 被引量:250 H指数:8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研究主题:儿童 二硫化碳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大鼠睾丸 患儿 徐艳 作品数:14 被引量:48 H指数:5 供职机构:通城县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放射根瘤菌 导管相关性 患儿 导管相关性感染 血培养 徐红炜 作品数:11 被引量:16 H指数:2 供职机构:通城县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放射根瘤菌 导管相关性感染 导管相关性 对手 手足口病 胡波 作品数:93 被引量:381 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毕赤酵母 EB病毒 鼻咽癌 IL-6 变化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