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97篇“ 放射生物效应“的相关文章
- 基于DNA分子水平预测放射生物效应的机制模型的研究及应用
- 质子放射治疗因质子具有优越的布拉格峰特性而逐渐成为除了光子放疗之外的另一种新兴技术。临床中将质子与光子间的相对生物效应(Relative Biologi-cal Effectiveness,RBE)用常数1.1来表示,然...
- 齐雅平
- 关键词:生物效应脱氧核糖核酸
- 文献传递
- 大黄素对小鼠乳腺癌4T1细胞裸鼠移植瘤放射生物效应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大黄素是从中药材大黄中提取的一种天然的蒽醌类衍生物,是大黄、虎杖、何首乌等多种中药的有效活性成分,具有广泛药理作用[1].Kawai等[2]首先发现大黄素能抑制小鼠白血病L1210细胞生长,随后发现大黄素对多种肿瘤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大黄素因其多重的生物学活性(如血管舒张、免疫抑制、保护肝脏、抗肿瘤作用),得到广泛关注[3].
- 曲智锋刘冰张玉姬徐远王培穆双锋李敬霞张梓锋郭莉
- 关键词:小鼠乳腺癌大黄素放射生物效应裸鼠移植瘤白血病L1210蒽醌类衍生物
- 基于能谱CT评价12C6+离子束辐照大鼠脑胶质瘤的放射生物效应
-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重离子束(12C6+)辐照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增殖、凋亡活性的影响,建立可重复性良好的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及在体肿瘤多参数影像量化检测分析模式,通过连续无损伤的能谱CT手段观测研究不同剂量12C6+离子...
- 刘建莉
- 关键词:能谱CT脑胶质瘤放射生物效应
- VPA-BSANPs对胶质瘤细胞系放射生物效应
- 2017年
- 目的 研究纳米VPA-BSANPs复合物对C6、U87胶质瘤细胞系的体外放射生物效应.方法 C6、U87细胞分别经不同浓度VPA、VPA-BSANPs作用12、24 h后MTT法检测群体细胞存活率,经不同浓度VPA、VPA-BSANPs联合X线0、2、4、6、8 Gy照射后克隆形成实验检测PE值,经不同浓度VPA、VPA-BSANPs作用12h后X线0、4、8Gy照射应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VPA、VPA-BSANPs对射线诱导细胞凋亡蛋白表达影响.多组均数检验方差齐性后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样本均数间进行t检验.结果 VPA、VPA-BSANPs对C6、U87胶质瘤细胞并无明显增殖抑制作用(P=0.328、0.920);VPA-BSANP联合照射的PE值明显低于VPA联合照射(P=0.000).C6、U87细胞VPA-BSANPs联合照射的p53、Bax表达增加(C6细胞P=0.000、0.000和U87细胞P=0.010、0.002),Bcl-2表达降低(C6细胞P=0.008、U87细胞P=0.000).Caspase-3激活片段仅见于VPA-BSANPs+照射、VPA+照射,且前者低于后者(P=0.004).PPAR激活片段仅见于VPA-BSANPs+照射.结论 VPA-BSANPs可增加C6、U87胶质瘤细胞系放射生物效应,其机制与定向促进X线诱导的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 郭海娟张伟赵昕侯华英徐英姜玉华
- 关键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丙戊酸钠
- 照射时间延长对肺鳞癌细胞株H520放射生物效应的影响
- 2013年
- 目的观察常规剂量分割照射模式下单次照射时间延长对肺癌细胞系H520放射生物效应的影响。方法(1)肺鳞癌细胞株H520离体培养,分组进行照射,利用克隆形成实验计算细胞存活比率(SS);(2)细胞给予总剂量为2Gy、4Gy、6Gy、8Gy的照射,并按照每日单次照射时间的不同分为A组(照射2分钟组)、B1组(照射10分钟组)、B2组(照射30分钟组)。观察延长照射时问对肺鳞癌细胞株H520存活比率的影响。结果伴随单次照射总时间的延长,实验细胞的存活比率逐渐提高,接受照射总剂量为8Gy的H520细胞株,A组细胞存活比率为1.9%;B1组和B2组存活比率分别为2.35%和3.42%。A组与B2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剂量分割模式下延长单次照射时间,显著降低了放射治疗对I-1520细胞的生物效应。
- 李磊孟玲楠高纯子林珊李瑛韩波
- 关键词:放射生物效应
- RNA干扰抑制STAT-1基因表达对食管癌细胞放射生物效应影响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 利用RNA干扰技术抑制人食管癌细胞(ECA109)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1(STAT 1)基因表达,观察其对放射敏感性和细胞周期影响。 方法 针对基因STAT 1 设计构建干扰质粒pSTAT 1-shRNA,与慢病毒包装质粒混合后共同转染293T细胞,收集病毒液感染ECA109细胞。采用RT-PCR和蛋白印迹法测定STAT 1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采用克隆形成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ECA109细胞放射敏感性和周期分布。 结果 空白对照、转染阴性、转染阳性细胞的D 0-值分别为2.98、3.02、2.03,SF2分别为0.88、0.88、0.83,Dq值分别为1.39、1.57、1.20。4 Gy照射后12、24、48 h 转染阳性细胞比空白对照和转染阴性细胞的G1G0期比例增高(34.13%∶22.03%∶22.27%、43.80%∶28.40%∶28.63%、53.20%∶42.2%∶41.83%,F=7.56、10.01、10.73,P=0.023、0.012、0.010)和G2+M期比例降低(14.33%∶32.23%∶32.23%、27.73%∶43.53%∶44.00%、14.23%∶27.97%∶27.93%,F=16.86、26.62、40.34,P=0.003、0.001、0.000)。结论 RNA干扰不影响ECA109细胞的增殖活性,可能是通过调节照射后细胞周期分布来增加放射敏感性。
- 李曙光祝淑钗刘志坤王巍陶晓哲
- 关键词:核糖核酸干扰
- 等效均匀剂量放射生物效应数学模型研究
- 放射治疗正呈现出以下两个主要研究方向:1.放射治疗分割剂量及治疗方案的优化改进。2.改善放射剂量在体内的分布。这两个方面都必须基于对治疗效果的准确预评价,即对肿瘤及危及器官放射生物学行为的准确判断。临床对于治疗结果的判断...
- 戴立言
- 文献传递
- 延长分次照射时间对人鼻咽癌细胞CNE1放射生物效应的影响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模拟调强放射治疗模式研究延长分次照射时间对人鼻咽癌细胞系CNE1放射生物效应的影响。方法:研究分组为急速照射组(A组):设0、1、2、4、6、8Gy共6个剂量点,剂量率为2Gy/min,每个剂量点照射单次完成;延长时间照射组(B组),剂量点和剂量率同A组,按照射时间和模式又分为B1组:分2次,15min完成;B2组:分8次,15min完成;B3组:分15次,20min完成;B4组:分22次,30min完成。克隆集落形成试验计算细胞存活率。单击多靶数学模型拟合细胞存活曲线,计算Do,Dq,SF2的值。银染核仁组成区技术观察增殖动力学参数AgNOR面积与胞核面积之比(I/S%值)。结果:B组与A组相比,细胞存活率提高5%-10%,有统计学意义。B3、B4组与B1、B2组相比,细胞存活率提高,有统计学意义。A组、B2组和B4组的Do值为0.56Gy、0.60Gy、0.70Gy;Dq值为1.18Gy、1.24Gy、1.30Gy;SF2值为0.209、0.261、0.324;放射前后不同时间点,不同组间的增殖动力学参数(I/S%值)较常规照射没有发生显著变化。结论:IMRT较常规照射对肿瘤的控制率降低,照射剂量200cGy,小于30min的照射时间内肿瘤细胞的增殖动力较常规照射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 白露李光陈延治姚雷
- 关键词:鼻咽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放射生物效应核仁组成区
- 低剂量率放射生物效应及放射性125I相对生物效应的研究进展
-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肿瘤已进行了长期大量的临床研究,成为治疗人类恶性肿瘤的一种重要方式。然而,放射性粒子永久性植入对肿瘤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及抑制机制还未完全阐明,有待更深入研究。放射性<'125>I粒子是组织间近距离...
- 关键词:放射性粒子肿瘤细胞生物效应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 延长分次照射时间对鼻咽癌细胞CNE1放射生物效应的影响
- 目的:初步研究模拟调强放射治疗(IMRT)模式延长分次照射时间对人鼻咽癌细胞系CNE-1细胞存活率和增殖动力学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取指数生长期的鼻咽癌细胞CNE1制成单细胞悬液,接种到无菌的玻片上,培养8小时...
- 白露
- 关键词:放射生物学癌细胞增殖核仁组成区
-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 白露

- 作品数:43被引量:104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肺癌 单核苷酸多态性 放射性肺损伤 临床病理 非小细胞肺癌
- 傅深

- 作品数:125被引量:346H指数:10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质子重离子中心
- 研究主题:放射疗法 术中放疗 肺肿瘤 前列腺癌 非小细胞肺癌
- 刘泰福

- 作品数:68被引量:371H指数:10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
- 研究主题:放射疗法 鼻咽癌 肿瘤 术中放疗 放疗
- 苏旭

- 作品数:349被引量:1,088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电离辐射 氡 细胞凋亡 铀矿山 Γ射线
- 李光

- 作品数:176被引量:703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非小细胞肺癌 放射疗法 预后 鼻咽癌 三维适形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