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46篇“ 放射痛“的相关文章
- 腰部核心肌力训练联合疼痛干预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下肢放射痛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腰部核心肌力训练联合疼痛干预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腰椎功能、下肢放射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5月—2023年2月收治的80例LDH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疼痛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腰椎功能、下肢放射痛和腰椎活动度、核心稳定性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系统各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下肢放射痛及腰椎活动度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单桥耐力试验时间长于对照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各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部核心肌力训练联合疼痛干预能够有效缓解老年LDH患者的下肢放射痛,提高腰椎功能,并改善患者腰椎活动度及稳定性,提高生活质量.
- 蒋丽
- 关键词:老年疼痛干预腰椎功能下肢放射痛
- 引起放射痛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 2023年
-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发生了退行性病变,患者多表现为腰部、臀部、大腿外侧的放射性疼痛,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大。临床数据显示,约有95%的患者伴有明显腰痛,80%的患者伴有下肢痛[1]。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情呈进展性,病程较长,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能出现急性症状如马尾综合征,或者出现一些慢性病变,如脊柱侧弯、腰椎活动受限等,均可影响日常生活。因此,需要正确地认知和早期预防。
- 叶伟龙
- 关键词:慢性病变急性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马尾综合征下肢痛
- 腰腿阳性反应点揉拨联合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下肢放射痛的价值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腰腿阳性反应点揉拨联合小针刀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下肢放射痛患者疼痛程度和炎症因子的影响,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3月东海仁慈医院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下肢放射痛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功能康复训练,对照组(40例)在常规功能康复训练基础上采用小针刀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腰腿阳性反应点揉拨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2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及治疗前、治疗2周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治疗2周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临床为腰椎间盘突出下肢放射痛患者实施腰腿阳性反应点揉拨联合小针刀治疗,可明显减轻其疼痛程度与炎症反应,疗效确切。
- 于芳伟
- 关键词:小针刀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放射痛
- 下肢剧烈放射痛的微小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行脊柱内镜手术治疗的效果研究
- 2023年
- 目的探讨采用脊柱内镜治疗微小腰椎间盘突出且下肢剧烈放射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微小腰椎间盘突出且下肢剧烈放射痛患者60例,采用脊柱内镜进行治疗。比较术前1 d、术后1个月、随访6个月时,患者腰椎功能(Japanese Orthopedics Association,JOA)评分、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功能障碍(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变化;根据腰椎功能Macnab疗效比较治疗效果;以及最终随访时总复发率。结果术后1月、最终随访时VAS、ODI评分均低于术前,JOA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最终随访时,根据Macnab疗效评估,患者治疗总优良率高达86.67%;术后无一例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且在随访期内,仅1例在术后2个月时出现了椎间盘突出原位复发,总复发率为1.67%。结论临床在下肢剧烈放射痛的微小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采用脊柱内镜手术,治疗疗效确切,可及时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进行临床应用推广。
- 刘亮邝小华张翼翎缪艺玲曾云峰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
- 以右下肢放射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椎间盘源性腰痛1例
- 2023年
- 患者,男,50岁,反复腰痛10余年,本次就诊半月前持重后出现右下肢放射痛、腰痛,右下肢放射痛重,腰痛轻。经外院非手术治疗后症状无改善。体格检查:L4~L5棘突间及右侧轻压痛,疼痛向右下肢放射;右侧直腿抬高试验60°阳性,加强试验阳性,腱反射正常;双下肢肌力及皮肤浅感觉正常。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11.4 mg·L^(-1);白细胞介素6,9.3 pg·mL^(-1)。X线片未见腰椎失稳。CT示L_(2~3)、L_(3~4)、L_(4~5)椎间盘轻度膨出.
- 李鉴李德光耿春梅廖江龙孙皓民裴新罗天石
- 关键词:腰痛椎间盘反射性
- 腰腿阳性反应点揉拨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下肢放射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 2021年
- 探讨腰腿阳性反应点揉拨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下肢放射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1月在本院诊治的60例腰痛者,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腰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常规治疗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实验1组(慢性腰痛患者)和实验2组(急性腰痛患者)均采用腰部推拿手法(詹黄张按摩法)配合腰腿阳性反应点揉拨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腰痛疗效,如:。结果:在腰椎病的康复功能方面,实验1组和实验2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腰椎病的临床疗效方面,实验1组和实验2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腰椎病的疼痛方面,实验1组和实验2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腿阳性反应点揉拨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下肢放射痛中应用效果显著,为患者提供一种有效、安全的腰痛治疗方案,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王悠杨周荐英刘正陈汉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下肢放射痛康复功能镇痛
- 朱氏正骨结合圆利针针刺代秩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下肢放射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观察朱氏正骨结合圆利针针刺代秩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下肢放射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放射痛患者,均采用朱氏正骨结合圆利针针刺代秩边治疗,3d治疗1次,普通针刺每日1次,6d为1个疗程,上述治疗均为3个疗程。结果:治愈11例,显效14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1%(32/34)。治疗后患者下肢放射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朱氏正骨结合圆利针针刺代秩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下肢放射痛临床疗效显著。
- 熊垚朱少可于璐璐尚俊枝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圆利针下肢放射痛
- 腰椎滑脱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内固定术后下肢放射痛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 2021年
-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LS)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内固定术后下肢放射痛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LS合并LDH患者96例,根据其内固定术后下肢放射痛发生情况分为疼痛组和无痛组。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经单因素与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LS合并LDH患者内固定术后发生下肢放射痛的影响因素。结果:96例LS合并LDH患者内固定术后发生下肢放射痛6例,占6.25%,将其纳入疼痛组;未发生90例,占93.75%,将其纳入无痛组;经单因素分析显示,LS合并LDH患者内固定术后发生下肢放射痛不受性别、BMI、肌力下降、椎体滑脱分级的影响(P>0.05),但可能受年龄、内固定失败、椎间相对高度下降的影响(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65岁、内固定失败、椎间相对高度下降均为LS合并LDH患者内固定术后发生下肢放射痛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LS合并LDH患者内固定术后下肢放射痛发生率较高,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高龄、内固定失败、椎间相对高度下降等,临床可根据其相关因素给予干预措施,以降低其发生率。
- 李长生李事成苏鹏建
- 关键词:腰椎滑脱腰椎间盘突出症内固定术下肢放射痛高龄
-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下肢放射痛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影响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下肢放射痛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7—2018-07诊治的108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78例术前存在下肢放射痛(疼痛组),30例术前无下肢放射痛(无疼痛组)。探讨年龄、椎间隙相对高度、肌力下降、下肢感觉异常与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出现下肢放射痛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疼痛组术前椎间隙相对高度为(0.26±0.01)mm,无疼痛组为(0.33±0.01)mm;疼痛组术前椎间隙相对高度较无疼痛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年龄、肌力下降、下肢感觉异常与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下肢放射痛存在相关性,年龄≥65岁者发生下肢放射痛的概率是年龄<65岁者的3.38倍,肌力下降患者发生下肢放射痛的概率是肌力正常患者的3.00倍,下肢感觉异常患者发生下肢放射痛的概率是下肢感觉正常患者的5.57倍。结论高龄、肌力下降、下肢感觉异常、椎间隙相对高度下降是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出现下肢放射痛的危险因素。
- 何凡张岩韩应超姜倍张锦飚谭军
- 关键词: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下肢放射痛年龄肌力下降
- 脊柱内镜手术治疗下肢剧烈放射痛的微小腰椎间盘突出被引量:13
- 2020年
- 目的:研究伴有严重症状的微小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特征及采用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2月行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的伴有严重症状的微小腰椎间盘突出患者34例,其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31~73(48.8±10.1)岁,随访时间8~48(21.8±10.3)个月。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和手术相关资料,术前、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比较术前和术后评分,末次随访采用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级评价手术疗效。结果:34例均以单侧下肢剧烈放射痛为主要症状,术前症状持续时间0.33~84个月。椎间盘突出位于L4,5的7例,L5S1的27例。根据腰椎间盘突出MSU分区,31例位于B区。所有病例术中证实突出髓核压迫神经根,26例神经根明显红肿。手术时间30~80(43.5±9.5)min,术前VAS评分(8.1±1.3)分,ODI评分(31.8±6.7)分;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分别为(1.1±0.3)分和(0.7±0.4)分,ODI分别为(5.3±2.1)分,及0~10分,中位分值2分,术后均较术前改善。术后末次随访进行Macnab疗效评定,优28例,良6例。在随访期内仅1例出现椎间盘突出原位复发。结论:伴有严重症状的微小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以单侧下肢剧烈放射痛为主要症状,往往起病较急,病程较短,突出髓核一般仅卡压神经根出硬膜段,局部炎症重。对于此类患者,薄层CT扫描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采用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此类患者,症状缓解迅速,疗效确切,复发率低。
- 王宇滕红林朱旻宇黄克伦林超伟
-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移位
相关作者
- 田伟

- 作品数:1,021被引量:3,265H指数:29
-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
- 研究主题:颈椎 脊柱 椎弓根螺钉 机器人辅助 脊柱外科
- 何勍

- 作品数:295被引量:1,238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颈椎 髓核细胞 内固定 椎间盘 手术治疗
- 李大军

- 作品数:36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椎间盘移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物理疗法 银质针导热疗法 疗法治疗
- 杨惠林

- 作品数:1,521被引量:8,613H指数:42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体成形术 腰椎 骨水泥 生物力学
- 李伟

- 作品数:83被引量:559H指数:10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胃癌 淋巴结清扫 急诊危重患者 磁共振成像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