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59篇“ 政法院校“的相关文章
- 新时代政法院校志愿服务育人体系的建构与路径选择
- 2024年
- 高校志愿服务是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活动载体。政法类院校开展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在于提高志愿服务的思想认识与重视程度,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的社会价值,创新培育“德法兼修、知行合一”的卓越法治人才。通过完善法治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构建“志愿服务+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优化第二课堂公益普法的实践育人模式,推进“三全育人”与志愿服务相协调的铸魂工程,构建“四位一体”强化使命担当的法治责任,形成“五育并举”一体化志愿服务的育人格局。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功能,鼓励和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持续创新推动志愿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政法院校的青春力量,在人才强国战略背景下有力地推动法治国家建设进程。
- 杨玉仁
- 关键词:育人体系实践育人
- 我国政法院校司法鉴定学科发展的困境与出路——以研究生教育为视角
- 2024年
- 我国政法院校以司法鉴定学、物证技术学、法庭科学为专业或研究方向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这与公安院校培养的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研究生有显著区别,形成了人才培养的错位发展格局。前者注重“法学+鉴定技术”,后者突出刑事鉴识技术。然而,由于国家层面上未能对前述学科按各自的特点进行合理设置,在把公安技术学增设为工学学科下的一级学科后,政法院校获得的刑事科学技术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之间存在学科冲突,因而政法院校的该类学科生存和发展亟待根据培养人才的特点确定新的科学归属。司法鉴定学科的庞大知识体系、法学教育对鉴定技术的轻视以及政法院校资源的有限导致我国司法鉴定学科的发展陷入瓶颈。目前,政法院校司法鉴定学科发展面临名称分散化、定位边缘化、研究成果局限化的难题。故以国家法治建设需求为统领,统一学科名称与学科特色定位,明确学科的独立新文科地位已经成为该学科建设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提出司法鉴定学科培养人才的新模式、明确“法学+鉴定技术”的学科特色、构筑独立学科的共同体发展平台、力争各种资源扶持等思路,以期更好推动该学科的建设发展。
- 段黎宇贾治辉
-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独立学科
- 勇担政法院校法治人才培养的使命责任
- 2024年
- 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在全面依法治国大背景下,在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新形势新要求下,承担着法治人才培养的使命与责任的政法类院校,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化改革、强化举措,完善法学教育体系,持续创新法学理论研究,培养服务国家发展需求和法治社会建设需要的法治人才,才能为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 焦盛荣
- 关键词:法治社会法治文化
- 刑事一体化视野下政法院校侦查学专业建设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我国政法院校侦查学本科教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侦查人才,对保障国家大局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近年来,受公安专业人才培养相关制度影响,政法院校侦查学专业本科教育面临困境,理论与实务存在脱节、课程设计欠妥等问题逐步凸显,专业发展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尴尬状况。对此,政法院校应当以科学的刑事一体化理论为指导,将侦查学专业改造与内涵提升置于刑事一体化视野中考量,尊重现代教育发展规律,结合自身优势资源,诊断制约发展因素,提出富有特色的发展改革思路,拓宽侦查学专业人才培养视角,培养出适应新时代国家安全战略需要的侦查学专业优秀人才。
- 郑永红乔苑灼
- 关键词:侦查学专业课程改革
- “法工交融”背景下司法鉴定专门人才培养路径研究——以政法院校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发展为视角被引量:1
- 2024年
- 司法鉴定等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建设,离不开专门人才的培养和支撑。司法部《法医类物证类声像资料司法鉴定机构登记评审细则》将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列入司法鉴定准入的相关专业,为政法院校前述专业的转型发展和人才培养优化注入了新的活力。鉴于司法鉴定兼具法学和自然科学技术的交叉属性,其在成为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专业职业导航新增长点的同时,需要处理好前述专业发展过程中的“法”“工”交叉融合,探寻契合司法鉴定行业所需的“法工交融”专门人才培养路径的构建。
- 沈臻懿杜志淳
- 关键词:司法鉴定
- 育一流法治人才 创一流政法院校
- 2023年
-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治国方略,强调了教育、科技和人才在治国兴邦、民族复兴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政法类高校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和刻不容缓的时代课题。
- 焦盛荣
- 关键词:现代化建设人才政法院校科教兴国战略立德树人政法类高校治国方略
- 数字经济时代政法院校提升大学生数字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基于中国政法大学的观察
- 2023年
- 通过梳理美国图书馆协会、欧盟、国际图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提出的数字素养框架,发现数字素养包括数字应用素养和数字安全素养两个方面。但是,当前很多高校的数字素养培育架构只眷注信息检索、数字技能等数字应用素养的提升,忽视了隐私保护、网络安全、虚假信息甄别、防数字成瘾、反数字歧视等数字安全素养的培育。在数字风险社会,高校依托图书馆为枢纽开展的数字素养培育体系应当补齐安全素养教育的“短板”,完善数字素养教育的软硬件资源建设,这将有效提高大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在数字安全素养教育体系中,数字法治素养培育是重要构成部分。以法学教育见长的政法类院校应当发挥特长,打造法律特色的数字素养精品课程,实现数字素养教育与数字法治教育的融合。
- 孙瑜晨
- 关键词:隐私保护
- 新媒体环境下政法院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以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为例被引量:2
- 2023年
- 落实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计划相关要求,切实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成为高校推进新闻传播教育模式创新的制度要求和核心内容。与综合性院校相比,政法院校属于专业特色性院校,学科相对较少且法学学科优势明显。政法院校新闻人才培养应在定位上重视与优势学科的交叉融合,凸显自身特色,通过校企合作方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以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为例,阐述了开展校企合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针对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强化多部门互动、推动平台主体扩容、完善指导教师激励等方面提出相关改进措施,为兄弟院校提升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 欧阳红玉范玉吉
- 关键词:校企合作
- 治安学论坛 第八届中西部地区公安政法院校治安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本书分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研究、基层社会治安治理研究、网络安全与涉警舆情研究、专门领域治安问题研究,共四部分,内容包括:治安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范式思考-以校局合作为视角;“接处警基本规范”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警察院校...
- 庄才德
- 新时代应用型政法院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以上海政法学院为例
- 2022年
- 应用型政法院校承载着新时代赋予的特殊的历史使命,需要直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深刻调整,直面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直面国内外高等教育千帆竞发的竞争态势,直面教育对外开放、信息技术革新带来的诸多挑战。以上海政法学院为例,新时代应用型政法院校需要以未来为导向,坚持应用型特色,打造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差异化发展;优化大学治理体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坚守自身办学定位,持续推进校院两级管理改革,坚持共享发展、提升师生共建共享成果获得感,推动现代化发展;以积极汇聚优质办学资源为基础融通地方与世界,以积极的国际化姿态在发展中创品牌,增进开放化发展。
- 刘晓红
- 关键词:政法院校差异化开放化
相关作者
- 叶青

- 作品数:113被引量:832H指数:17
- 供职机构:华东政法大学
- 研究主题:法治思想 认罪 刑事诉讼 庭审 《刑事诉讼法》
- 杨小明

- 作品数:4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浙江警官职业学院
- 研究主题:政法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 试点班 教学改革
- 连春亮

- 作品数:142被引量:218H指数:8
- 供职机构: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 研究主题:社区矫正 罪犯 监狱 矫正教育 罪犯矫正
- 林军

- 作品数:70被引量:231H指数:7
- 供职机构:甘肃政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企业 企业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 中小企业 民营企业
- 王爱霞

- 作品数:10被引量:42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北政法学院图书馆
- 研究主题: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 著作权问题 著作权 用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