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375篇“ 教育史研究“的相关文章
教育史研究
本丛书共四册,以原创性、学术性和权威性为原则,收录了十八大以来中国教育史学界专家、学者的教育史研究成果,主要内容涉及中国教育史学专业基本理论、教育史学及其分支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向海内外全面反映和重点展示当代中国教...
郭戈编
关键词:教育史
国际教育史研究的新进展与新趋势——基于国际教育史常设会议的分析
2025年
国际教育史常设会议(ISCHE)是促进全球教育史学者互动与交流的平台,也是管窥国际教育史研究进展与趋势的窗口。通过对ISCHE领航人物、重要活动和年会的考察,发现国际教育史研究呈现多样化发展格局,具体表现为身体转向、环境转向、空间转向、视觉转向、数字化转向、公共转向、全球转向等发展趋势。密切关注ISCHE相关研究的进展与趋势,借鉴其研究思路与方法,将有助于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史学科的发展。
周洪宇常顺利
近年来国际教育史研究的热点与新趋势——基于国际教育史常设会议的分析
2025年
作为全球教育史学者交流互动的平台,国际教育史常设会议(ISCHE)是观察国际教育史热点与趋势的风向标。近年来,国际教育史研究热点呈现二元多样的发展格局。具体而言,“二元”是指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文化教育社会;“多样”是指研究趋势呈现社会转向、技术转向、情感转向、数字转向、公共转向、交流转向、全球教育史转向等特征。加强对ISCHE相关研究热点与趋势的关注,借鉴其有益经验,有助于推动中国特色教育史学科的建设。
周洪宇常顺利
地方性知识视角下的教育史研究
2025年
地方性知识是人类学中一种观照文化的独特认识、视角和方法,具有批判性、相对性、地域性、文化性、情境性等特征。地方性知识为教育史研究创设了一种文化视角,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选择文化相对主义的立场,凸显教育史研究的主体性地位,在日常行为场景中深入理解教育文化,采用跨学科融合的研究策略。地方性知识的应用应遵循三条路径:与教育史研究对象对话协商,“深描”研究对象的多层次意义结构,在意义协商中校验教育史研究成果。
史连祥
关键词:地方性知识文化阐释
教育心态:教育史研究的新视域
2025年
教育心态是一门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教育史的新兴学科领域。它主要研究教育史上中、长时段隐藏于人类某一群体或集团的日常教育活动里的各种集体无意识心理现象和心理状态,以及这种意识和观念与当时物质环境存在的关系,旨在通过探究教育史上人的心理活动情况来阐释人的历行为。教育心态有助于教育史研究重心下移,提升教育史研究深度,提高教育史研究的品质。开展教育心态研究,应以人的集体无意识为研究主题,运用“视情而定”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树立“大料观”,采用“深度描述”和教育叙事的成果表现形式。
黄宝权周洪宇
关键词:集体无意识心理分析
我国近代中医院校教育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2025年
随着近代西医知识体系传入我国,传统中医的师徒传承逐步转型为新式院校教育。学者对近代中医院校教育史的关注由来已久,关注点包括整体情况概述、地方考察、个案分析及对教材、课程等具体类别的研究等方面。通过综述近代中医院校教育史已有研究成果,发现既有研究料发掘与利用、多学科合作与融通、理论借鉴与问题意识等方面存在不足。未来研究可加强档案、报刊等料运用,促进医学、历学、教育学相互交流,增强中医学科建设、中医生职业化转型等方面问题意识。
孙黎
关键词:中医教育院校教育历史研究
2023年度中外教育史研究进展综述
2024年
2023年度教育史研究成果丰硕,据粗略统计,共出版研究著作92部、译著12本、文集文献18套,发表学术论文576篇。从中选定330篇发表在核心刊物的学术论文作为分析对象,依据研究方向分为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按照研究主题选择性地介绍部分研究成果。2023年度教育史研究队伍基本盘稳定,而又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不同时段研究主题重点突出、热点明显,既坚守传统研究方法,又引介尝试新理论、新方法。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史研究所课题组高珺傅海燕赵鹤
关键词:教育史研究学术史
中国教育史研究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内涵及路径
2024年
进入21世纪以来,教育史研究有望依托数字化抓手开辟学术发展新赛道。中国教育史研究的数字化转型具有料存储与检索便捷化、研究技术与过程科学化、研究方法与视野开放化、研究成果传播快速化的多元价值。中国教育史研究置身数字时代,与数字化转型遥相呼应,其具体内涵表现为数字资源突破料局限、数字技术破除技术壁垒、数字化思维革新研究理路、数字出版拓展研讨平台、数字传播加速成果推广。为此,政府、高校及社会各界应加快建设多元化教育史数据库、推进数字技术与教育史研究相融合、提升教育史研究者数字素养、搭建教育史学术研讨数字平台、加速教育史研究成果数字出版,多渠道探索中国教育史研究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路径。
申国昌周璇
关键词:教育史研究
韩达与改革开放后我国教育史研究的复兴
2024年
教育史学科作为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在教育学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史学科得以恢复重建,学科自我意识觉醒,学术研究勃兴。在教育史研究走向繁荣兴盛的进程中,韩达先生孜孜以求,作出了不容忽视的重要贡献。他参与筹备成立全国教育史研究会,创办中华孔子研究所,组织编写出版《中国教育》和系列专题研究著作,是中国教育史研究复兴、学者代际传承的重要推动者。韩达先生发起研究并主编多卷本《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史》,探索构建少数民族教育史基本理论和体系框架,开创了少数民族教育史研究的先河,是少数民族教育史研究的拓荒者。韩达先生在暮年全力投入教育史研究事业,勇于任事、敢为人先,可谓“学者战士”,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是其精神写照。学术传承本质上是人的传承,研究和书写前辈学人,不只是让学术更丰满,更在于传承发扬其精神,接力前行。
姚宏杰
关键词:教育史研究
时间的教育意义与我国外国教育史研究的新进路被引量:2
2024年
时间是人类展示文明、承接记忆的文化工具。历学是时间中的人类的科学,脱离特定的时间,任何历现象都难以得到理解。人类的全部历存在于由时间和空间构成的体系之中,时间和空间为人类认识自然界和自身历提供了方法论支持,而时间与人的发展的内在联系确立了教育时间的存在价值和意义,所以说时间的教育意义成就了教育时间,任何教育活动都离不开教育时间,因此,也赋予了其人类教育研究的基本内涵。于我国外国教育史研究而言,彰显教育时间在外国教育史研究中的本体论意义,运用教育时间构建涵盖全部人类教育活动的教育史体系,嵌入教育时间更新外国教育史的阐释与分析框架,基于教育时间探究外国教育史的结构性主题,都将有助于我国外国教育史研究新进路的开辟与拓展。
王保星
关键词:教育时间外国教育史研究进路

相关作者

张斌贤
作品数:230被引量:1,836H指数:22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教育 教育史研究 教育史 教育改革 外国教育史
郭法奇
作品数:74被引量:513H指数:12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研究主题:教育史研究 学校教育 教育思想 教育 教育史
周洪宇
作品数:520被引量:3,788H指数:30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教育 陶行知 教育强国 教育史学 中国教育
周采
作品数:80被引量:233H指数:9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教育史学 教育史研究 教育史 教育 美国教育史学
田正平
作品数:155被引量:960H指数:15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研究主题:阅读札记 教育史 高等教育 个案 教育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