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045篇“ 教育振兴“的相关文章
新时代教育振兴乡村:意蕴、价值与路径
2025年
新时代教育振兴乡村体现了乡村振兴战略新发展阶段的理念转变。教育振兴乡村主要是以基础教育服务文化建设、职业教育服务技术变革、高等教育服务人才振兴教育主体提供智力协助为总体布局呈现出基础性、非功利性、可持续性、先导性、全面性和现代性六大特征。新时代教育振兴乡村是共同富裕的基础工程,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长效机制,更是我国教育自身发展的意义延伸。在具体实践中,乡村学校需强化基础教育振兴乡村的主动文化担当功能,职业学校要拓宽职业教育振兴乡村的技术供需协同路径,高校要协同政府构建高等教育振兴乡村的县域人才振兴方案,教育主体要畅通振兴乡村的科研成果转化路径,以此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谭天美周润伍
关键词:高等教育
数字支教赋能乡村教育振兴:模式样态、现实困境与推进策略
2025年
数字支教作为创新的乡村教育振兴方式,已经成为推动我国乡村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为实现数字支教赋能乡村教育振兴,需要充分挖掘数字支教的潜力。首先需要明确数字支教的内涵,认识到数字支教能推动乡村教育振兴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相结合,需要乡村学校、高校与企业共同参与,涵盖教师、学生和管理者等参与主体。数字支教展现出聚焦师生数字素养、应用数字技术、打造数字课程和开展数字治理的运行模式。然而,当前数字支教在实践中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教育主体缺乏数字思维,技术与教学表象式融合,课程资源有待丰富,数字治理模式尚未成熟等问题。为此,文章从打造数字支教生态圈构建教育生态进而提升乡村学校师生数字素养,探索适应乡村学校的数字化教学模式,创建高质量的支教课程资源库,构建多元协同的数字支教治理模式的角度提出数字支教赋能乡村教育振兴的推进策略,以期为实现数字支教赋能乡村教育振兴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的持续发展。
吴东方辛雨轩罗阳
关键词:乡村教育基础教育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乡村教育振兴的实践探索与未来进路——以安徽省为例
2025年
乡村教育振兴战略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与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下,乡村教育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其核心在于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以及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为强化该战略的实施成效,需着力优化教育资源的分配格局,促进学生实现全面且和谐的发展;积极构建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体系,有效缩小城乡教育之间所存在的差距;深入发掘并传承乡土文化,强化乡村教育所蕴含的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加速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提升教育的现代化水准以及教学质量,从而为乡村振兴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达成提供稳固的人才支撑与智力依托。
艾瑞雪周兴国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教育公平
融合与创新:河北省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乡村教育振兴的策略与实践
2025年
乡村教育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基石,河北省拥有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将其与乡村教育深度融合,能够为乡村教育振兴提供独特的动力与活力。论文聚焦河北省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乡村教育振兴的策略与实践展开研究,分析河北省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乡村教育中的价值,接着探讨面临的困境,如资源挖掘不足、融合形式单一等,从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方法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社会多方合作等维度阐述策略,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实践成效,为乡村教育引入新活力,提升教育质量,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参考。
张钡侯红霞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地方高校教师教育助推乡村基础教育振兴的长效机制研究
2025年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是针对“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基础教育振兴是乡村教育振兴的重要环节。地方高校可通过构建相关长效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以德施教的教师培养培训机制,坚持问题导向与需求导向,构建多方协作沟通,多主体参与的工作机制,创设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构建客观公正的评价反馈制度,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构建完善的教师培养培训支持保障及监督制度来助推乡村基础教育振兴
史丽萍
关键词:地方高校教师教育
新时代地方师范院校助力乡村义务教育振兴实践路径研究
2025年
在新时代乡村义务教育发展中,地方师范院校发挥着培养乡村教师、推动乡村教育改革、提高乡村教育质量等重要作用。然而,新时代乡村义务教育面临顶层设计缺失、政策体系不完善、乡村教育式微、内生发展动力匮乏、帮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这些制约了地方师范院校助力乡村义务教育振兴。为此,要完善地方师范院校助力乡村义务教育振兴的顶层设计,完善乡村义务教育的帮扶政策,提高农村学校的内生发展动力,提升地方师范院校的教育服务能力。此外,还要建设地方师范院校助力乡村义务教育的校内服务平台和校际服务联盟,探索“政府+地方师范院校+农村学校”的教育服务模式。
马澜
关键词:地方师范院校
论乡村教育振兴的逻辑被引量:1
2024年
乡村教育振兴作为教育改革的特殊形态,具有其独特的内在逻辑,对其逻辑的审思是保障乡村教育振兴实践正确、合理、有效的基础。乡村教育振兴的逻辑体系包括作为逻辑起点的乡村教育目标正确性,作为逻辑推理的乡村教育振兴过程合理性,作为逻辑判断的乡村教育振兴结果有效性,即要回答乡村教育振兴过程中“培养什么样的乡村儿童”“实现什么样的乡村教育理想”“达到什么样的乡村教育振兴效果”三个应然逻辑问题。遵循乡村教育振兴的应然逻辑能够有效避免乡村教育振兴目标的主观性、内容的空洞化、效应的想象化,并顺利将乡村教育振兴“正确·合理·有效”的应然逻辑转化为“真实·科学·可靠”的实践逻辑,进而推动乡村教育朝着“为了乡村学生发展”“聚焦乡村社会未来”“关注学生实际变化”的合逻辑方向发展。
谭天美崔海波
关键词:乡村教育
共同富裕视域下的乡村教育振兴(笔谈)被引量:2
2024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作为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领域和组成部分,乡村教育振兴具体表现为乡村教育现代化发展和乡村教育全面振兴、乡村教育内涵式发展和乡村教育质量振兴、乡村文化特色彰显和乡村教育资源共享振兴。共同富裕视域下的乡村教育具有文化性、育人性、整体性和生态性特征。共同富裕中全面富裕、共建共富和逐步富裕理念为乡村教育振兴指明了方向。乡村教育的内生动力、资源配置和文化供给为实现振兴提供支持,通过共生、共治、共建、共享等路径,构建乡村教育振兴助力共同富裕的新格局。未来的乡村教育需突显学校、社会、个体各层面的乡土化、现代化和共享化,从巩固、衔接、振兴三个实践向度,以政府顶层设计、内生格局构建、良性联动机制等构筑行动框架,统筹乡村教育发展规划、激发乡村教育永续动力、助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
李森张鸿翼杜尚荣汪莹赵鑫李敏王天平牌代琼张姝朱艳
关键词:共同富裕理论逻辑历史经验
湖北建始县:“三力”融合 促进乡村教育振兴
2024年
走进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官店镇摩峰中心小学,运动场上,跑道标准规范,篮球场、乒乓球桌一应俱全。课间,学生跑步、打球、玩耍,朝气蓬勃,充满活力。摩峰中心小学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华中农业大学支教团队的帮扶。在坚持政府办学的基础上,摩峰中心小学融合高校力量、协作力量、企业力量,成为建始县与华中农业大学通力合作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申万萍雷明武陈黎锋
关键词:支教教育振兴
以乡村教育振兴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着力之处被引量:3
2024年
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乡村教育的全面振兴,乡村教育既受制于乡村的场域环境,也对乡村发展具有极大的反作用。针对当前乡村教育发展的短板和实际需求,应优化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实施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推进“县管校聘”改革、促进教师交流,推进乡村发展与高等教育的联动性发展,以此支撑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薛二勇
关键词:乡村教育教育强国乡村教师

相关作者

郝文武
作品数:205被引量:1,854H指数:22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教育 乡村 教师教育 教育公平 教育现代化
杜尚荣
作品数:128被引量:1,067H指数:13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课堂教学 乡村 教师 教学 乡村教育
王红
作品数:239被引量:1,049H指数:18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失语症 教师教育 教师 基础教育 义务教育
邬志辉
作品数:368被引量:3,812H指数:33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农村教育 义务教育 教育 乡村 教育现代化
司晓宏
作品数:104被引量:973H指数:18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农村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