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7篇“ 文人绘画“的相关文章
从齐梁文化的视野看文人绘画的肇始
2024年
目的:汉末魏晋,北方陷入动乱,人口大规模南迁,既促进了江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又重塑了社会的权力架构、阶层结构。到了齐梁时期,旧有的皇家与士族共权的社会统治体系转变为庶族文人依附皇家进行社会治理的体制。文章旨在深入研究庶族文人地位的上升对绘画产生的影响。方法:文章从齐梁文化的视野出发,首先分析文人这一特殊文化载体阶层在社会中的演绎过程,其次对东晋南朝的社会权力架构、阶层结构进行破解,指出齐梁至南朝时期庶族文人与皇权共生的关系,最后阐释庶族文人支持的“面短而艳”如何取代“秀骨清像”的绘画风格。结果:两晋时期,山东南部与徐州一带的士人南迁逐渐取得政权后,启用寒门文人参与国家治理的方式,从而形成齐梁文化,反映在绘画方面,就是以“面短而艳”为特征、以张僧繇为命名的“张家样”。其社会背景是萧梁时期皇家与士族的矛盾激化,导致士族逐渐被迫离开权力中心而文学化,依附皇权的寒门庶族在社会治理中的社会身份与政治上的话语权显著上升,他们的崇尚信仰与志趣反映在绘画审美领域就是“张家样”的体现。结论:齐梁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汉晋与隋唐文化的桥梁。庶族文人由于自身依附关系,因此绘画艺术具有双重性:一方面要服务皇家,体现皇家的辉煌成就与社会规训教化的功能;另一方面作为文化载体,是个体意趣情怀的宣泄。这种双重性正是文人绘画的特征。
黄玉清
关键词:文人绘画
江西诗派视角下陈师曾文人绘画研究
2024年
文章围绕江西诗派视角下的陈师曾文人绘画展开研究,陈师曾的父亲陈三立是同光体江西派著名诗人,师曾于诗一道承袭家学而又异于其父,诗风清和舒朗。画与诗都是陈师曾艺术成就的重要方面,厘清江西诗派视角下的陈师曾文人绘画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他的绘画以及诗画关系。文章第一部分试图明确陈师曾的诗学与江西诗派的关系;第二部分进一步探讨他的绘画、画论与其诗学之间的联系;第三部分从题画诗入手,具体分析陈师曾诗画相成的艺术面貌。
张甘霖谢伊雪
关键词:江西诗派陈师曾文人绘画
《红楼梦》清代文人绘画概说
2023年
本文基于文献考察,对“《红楼梦》文人绘画”的定义、特点、现存情况进行梳理。《红楼梦》在清代文人中传播广泛,现存相关题材的文人绘画数量较大,其创意、审美、技法等与一般版刻图录、年画、广告画多有区别,体现了《红楼梦》创作者的个性,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樊志斌
关键词:红楼梦文人绘画
清代文人绘画中的广府园林花事生活研究
2023年
岭南地区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和社会风俗孕育了这里悠久的花事生活习俗与传统。广府文人作为花事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将花事活动融入园居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也影响了园林营建。运用图像学图文互证方法,对清代广府文人画作中描绘的花事活动内容与园林空间、园居生活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图像中主要包含了种花、赏花、插花、采花、绘花5种活动,这些活动结合了中国传统文人情趣和广府地方生活风俗,表现出雅俗共赏的特征。园林中的花事活动也与广府古典园林中的空间布局、构筑形态和植物种植方式互相影响,反映出岭南园林空间营造特色与园居活动、文化观念之间的密切关系。
郑焯玲李沂蔓李晓雪
关键词:花事活动文人绘画
晚清民国岭南与江南文人绘画中的瓶花作品对比研究
2023年
岭南插花艺术的发展与风格特征深受岭南画派的影响,而岭南画派与中国文人绘画传统关系密切。选取晚清民国时期岭南画派及与其同时期、最能代表文人艺术传统的江南文人画中描绘的瓶花进行对比,分析此时期两地绘画作品中所展现的瓶花在花材、花型、搭配、创作意图与风格等方面异同,探寻岭南与江南文人绘画中的瓶花特征。两地文人绘画的瓶花作品都反映了传统的东方智慧与文人审美,都受到市井文化的影响。不同之处在于岭南文人着力于展示人们日常的生活,画面富于生活情趣;而江南文人文人意趣为本,画面强调瓶花的线条美、意境美。
郑焯玲黄淑蓉胡菲菲
关键词:文人绘画
晚明文人绘画中的陶瓷花器研究
晚明文人思想空前解放,文人花事的风气日炽月盛。文人绘画作品中也大量出现描绘花事的场景。以陶瓷花器承载花材是文人花事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目前对晚明文人绘画中出现陶瓷花器的图像和整理,见诸相关资料的共58幅,都属于江南地区...
江寒雪
关键词:文人画晚明时期
禅宗美学的审美意境与文人绘画观念探究
2022年
把中国传统文人绘画与禅宗放在一起考察,我们不难发现,文人绘画的艺术特性与禅宗的美学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文人绘画在创作观念上试图超越对物象形态的单纯塑造,使绘画审美走向探寻人的内心世界,实现与自然无障碍沟通。这得益于禅宗审美观的影响和渗透。禅宗在佛教理论上所构建的审美方式契合了中国文人的文化心理。因此,文人绘画借助禅宗来构建个体精神上的价值取向,并形成独特的绘画品格。深入了解文人绘画和禅宗美学的关系,对进一步理解文人绘画的观念来源、启发当代的绘画创作具有深刻的意义。
关伟
关键词:禅宗美学文人绘画意境
明清时期文人绘画与民间艺术的关系研究
2022年
中国绘画发展至明清时期,出现了文人绘画与民间艺术相互渗透的特殊艺术现象。在商品经济的推动下,文人画家走向民间,吸收了民间艺术的风格特点,为文人绘画的创新和发展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在这种艺术环境下,民间艺术家更好地学习文人士大夫的艺术审美精神和绘画技巧,使具有强烈民间特色的工艺作品逐渐“雅化”。文人绘画与民间艺术在交流和融合中产生紧密的联系,二者的作品风格、形式、审美品位等逐渐相互渗透与融合。
郭旭
关键词:文人绘画民间艺术雅俗共赏
元代文人绘画中的建筑图形表现
2022年
元代文人绘画中的建筑图形不同于其他历史时期。本文以元代文人的建筑画和山水画作品为例,解读作品中建筑图形的信息,归纳其蕴涵的绘画技法,并挖掘其中的艺术思想,进一步印证元代绘画的特殊性。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分析了绘画中建筑图形表现形式的内涵,最后总结文人绘画中的建筑图形精神。
刘会军
关键词:绘画建筑技法
“十日一水、五日一石”:晚明文人绘画创作的时间焦虑及言说
2022年
“十日一水、五日一石”语出杜诗,是历代用来描述创作时间的重要语汇。该如何理解绘画创作的时长和速度?有别于前代论者多从才性、灵感或学习法度等角度阐发,晚明时期文士更强调此一语汇在杜诗中即有的应酬语境,对创作场景中的索画者角色予以揭示和突出。这种应酬视角和对杜诗的反复引述透露了晚明文士在频繁绘画应酬(甚至交易)中的时间焦虑,“十日一水、五日一石”作为表述策略也参与到了他们的自我言说中。从艺术社会史的视角来看,在应酬语境中,画家的创作不再单纯地源于灵感、才华,而更可能是源于索画者的请求甚至要求。创作时间便成为二者资本及权力博弈的关键之一,象征着身份与话语权。对于时间问题的言说,展现了晚明文人绘画特殊的社会史面向。
王丁

相关作者

陈丽
作品数:45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衡阳师范学院
研究主题:教学 青绿山水画 中国画 山水画 木雕
张西昌
作品数:58被引量:82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安美术学院
研究主题:民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手工艺 社火 文化空间
刘海静
作品数:19被引量:4H指数:2
供职机构: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研究主题:水墨人物画 中国画作品 现实主义 文人绘画 笔墨语言
朱亚丽
作品数:5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湖北美术学院
研究主题:城市色彩规划 课程 文人绘画 等级制 艺术院校
孙淼
作品数:19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研究主题:审美 毛细管电泳 现代壁画艺术 水元素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