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974篇“ 文学影响“的相关文章
- 两岸文学的新时代合流——从《一把刀,千个字》看陈映真对王安忆的文学影响
- 2024年
- 1983年王安忆赴美参加“国际写作计划”,在爱荷华结识了中国台湾左翼作家陈映真。在王安忆长篇新作《一把刀,千个字》中,她与陈映真在美期间有关个人与历史、理想与现实的思想碰撞得到了投射,陈映真对此的辩证思考影响了作家看待历史的方式,其理想主义情怀也指引了作家的文学创作。同时,王安忆汲取陈映真20世纪80年代小说《山路》《赵南栋》中的文学资源,以幽灵化的母亲隐喻革命话语与革命理想的危机并延续了陈映真对“中国孩子”的关注。探讨革命之子的出路,质询历史遗产的归宿,这既是作家对过去自我的否定,也是对陈映真精神的肯定,反映出两岸文学在新时代的合流。
- 奚炜轩
- 关键词:两岸文学理想主义
- 论杜甫参政实践及其文学影响
- 2024年
- 杜甫入仕之路坎坷,疏救房琯失败,表明其实际政治能力不足。儒家“学而优则仕”为杜甫参政提供了社会基础,“致君尧舜”的儒家政治理想促使杜甫一生积极参政,从而具有敏锐的政治眼光。杜甫参政的失败,与盛唐时期“吏治与文学之争”有关,而文学的浪漫与现实政治的冷峻功利的天然矛盾是杜甫参政失败的根本原因。杜甫的参政理想和政治理想代表着人类伟大而宝贵的良知。参政的经历乃至参政的失败,激发了杜甫文学创作的激情,并形成其独特的文学面貌。
- 吴怀东潘雪婷
- 关键词:杜甫参政文学影响
- 《庄子》“罔两问景”的文学影响
- 2024年
- 《庄子》“罔两问景”寓言创设“罔两”和“影子”的对话,以拟人化的手法,论述“影”与“形”的依附关系,阐发顺物自然的处世原则,在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世诗文既有形式的模拟,亦有借“罔两”与“影”的对话阐发人生哲理的寓言诗,又有借“形”“影”关系以抒发孤独情怀的诗歌,还有以“罔两”为题的大量赋作,都体现了《庄子》“罔两问景”寓言的广泛影响。
- 高深
- 关键词:《庄子》文学影响
- 论宋、夏诗歌中的西夏书写特质及其文学影响
- 2024年
- 宋、夏政权长期并存,宋、夏诗歌中都存在西夏书写的内容。西夏本身成为宋诗的诗料之一,宋诗中的西夏书写在边塞诗文本记忆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写实性,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边塞诗的重新认识。西夏诗歌中也存在自我书写的倾向,其援引儒家经典阐释其所处时间和方位,展现出对中华优秀文化及传统典籍的接受与发扬。在思想倾向上,宋、夏诗歌虽然用不同语言写就,却同时追求儒家的忠义观念,展现出对和谐统一的美好盼望。同时,宋诗中的西夏书写扩大了边塞诗的功用,使其具有论争功能。西夏诗歌中的西夏书写则继承了儒家的诗教观念,在诗歌中倡导德治,具有劝谏色彩。宋、夏诗歌中的西夏书写展现了11世纪至13世纪中国文坛中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情况。
- 宋华
- 关键词:宋诗文学互动
- 黄爵滋与燕行使臣的不遇之遇及其文学影响
- 2024年
- 朝鲜燕行使臣与中国士人之间交往方式与思想依据的独特性,是中朝文化交流中有待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清代名臣黄爵滋十多年不在京城,却长时期为朝鲜使臣所向慕,这为分析中朝士人之间的不遇之遇及其文学影响提供了基础。在京期间,黄爵滋曾至少与六批朝鲜使臣交游往还;黄爵滋离开京城之后,又委托自己的朋友张炳英和儿子黄秩林接待使臣。黄爵滋在文论上以“诗心”绾合“江山”与“鬼神”,这一观点是在中朝士人的密切互动中逐步成熟的;黄爵滋不在都、不得讯、归道山等否定性情境触发使臣的“不遇”书写,深化了燕行文学的情感维度。
- 吴正岚黄逸欣
- 关键词:使臣
- 关于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影响的思考
- 2024年
-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网络语言的出现和发展对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影响,种影响既有正面的,如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扩大了文学的读者群体、促进了文学的创新和多样性;也有负面的,如可能导致语言的简化和浅化、稀释了传统文学的价值、挑战了汉语的规范性。但无论正面或负面,网络语言与汉语言文学的交互都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这种情况,应正确看待网络语言,积极汲取网络语言中的精华,摒弃不良内容,合理使用网络用语,充分发挥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借助网络语言的积极功能,以此来推动汉语言文学的长远发展。
- 陈春玲
- 关键词:网络语言汉语言文学
- 《山海经·海外四经》中异域奇国的特点及文学影响
- 2024年
- 《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经典的神话著作,全书三万一千余字,内容丰富,涵盖了神话、地理、历史、民俗、动物、植物等多个领域,是一部上古百科全书,袁珂称之为“神话之渊府”,叶舒宪誉为“神话政治地理书”。原书在《海外四经》中记述了大量异域奇国的异人异事、珍禽异兽、奇花异草和各类蛮风异俗,很有文献价值和文学色彩。本文拟对《山海经·海外四经》中异域奇国居民的异象进行再总结,探讨其背后所蕴含的神秘色彩,试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和对后世文学产生的深远影响。
- 赵欣
- 王世贞与张居正关系及文学影响考论
- 2023年
- 有着同年之谊的王世贞和张居正,他们在生活和仕宦上有所交集,多有往来。目前,两人文集中现存的书信共有16封,通过对这些书信的全面考证,可以进一步厘清两人自隆庆元年至万历十年的交往历程,这也说明隆庆元年才是他们深入交往的开始,之前只是互知你我的泛泛之交而已。并且,根据书信所涉及的内容,能够更好地解释王世贞文集中为何只保留一封与张居正的书信、“知己”为何人、王世贞是否有意结交张居正等学界存在的公案。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在两人的交往中,王世贞的几次调任均是张居正有意为之,并由此产生了一定的文学影响,因为在这段时期,王世贞逐渐成为全国的文坛盟主,学道之后的文学创作也有所转变,还在客观上助推了郧阳地域文学的发展。
- 贾飞
- 关键词:明代文学地域文学文学影响
- 上古神话范畴及其文学影响论析
- 2023年
- 上古神话是上古先民基于当时思维水平和认知能力对自身及外物认真思考阐释的产物,其本质是神力影响现世。就上古神话范畴而言,鲧禹治水、炎黄战争等事迹不应归为神话,而是传说,文学史在上古神话之后应加入传说一段。上古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除文学史教材上提到的思维方式的影响与作为素材进入后世文学创作两点之外,还应有语言、叙事以及文学形象的塑造等方面的影响。
- 张世磊
- 关键词:文学史上古神话文学影响
- 论“陶诗的深度”——对陶诗一个重要特色及其文学影响的考察
- 2023年
- 陶诗有着独特的“深度”。陶诗影射政治,思想深刻而矛盾,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双重世界观念是其具体表现。“陶诗的深度”的形成,既源自复杂的政治斗争环境,亦师承前代诗人应璩、阮籍之创作经验,更远则源于儒家比兴诗教传统与玄言诗写作风尚,本质上反映了陶渊明的政治处境以及由此形成的矛盾思想、纠结心态。“陶诗的深度”自南朝至隋唐被时人普遍漠视,宋代以来,陶渊明其人其诗对政治的关注及其思想的矛盾性、丰富性与超越性才得到发现和推崇。“陶诗的深度”这一判断,从文学规律和艺术影响来看,反映出文学与政治、文学与思想的必然联系以及意境的创造、含蓄之美等诗歌美学问题,这也是陶诗能够经过时间打磨成为杰出作品的决定性因素。
- 吴怀东
- 关键词:陶渊明文学政治意境含蓄
相关作者
- 张能泉

- 作品数:53被引量:68H指数:4
- 供职机构:湖南科技学院
- 研究主题:谷崎润一郎 短篇小说 唯美主义 外国文学 日本唯美主义文学
- 华静

- 作品数:36被引量:78H指数:5
- 供职机构:华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 研究主题:中国当代文学 莫言小说 翻译文学 翻译 计算机类
- 吴夏平

- 作品数:56被引量:111H指数:6
-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唐代 考论 古籍数字化 文学 文士
- 刘江

- 作品数:79被引量:76H指数:4
- 供职机构: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工农兵文学 文学史意义 政治 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 董晓

- 作品数:61被引量:125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契诃夫 契诃夫戏剧 喜剧精神 俄苏文学 苏联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