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058篇“ 斯特恩“的相关文章
从文本到副文本:斯特恩小说的多重可能性意义探究
2025年
从古希腊、罗马时期至18世纪现代小说的兴起,叙事作品中始终强调作品、作者的权威地位,忽略了读者在阅读文本时的能动作用。而到了18世纪中期,英国小说家劳伦斯·斯特恩在创作中以颇具实验性质的副文本呈现方式为读者介入文本创造了条件。他试图抵抗机械化的文学创作及流行小说的娱乐消遣功能,探寻了副文本的功能与文本意义完成的多重可能。同时,以其超越性的图像化叙事尝试启发着当代文学研究的“图像转向”。
雷武锋王翘楚
关键词:副文本
美籍音乐家斯特恩二度访华事件研究(1979、1999)
艾萨克·斯特恩(Isaac Stern),当代著名的美籍俄裔小提琴家、音乐教育家,同时也是一位热心致力于世界音乐进步的社会活动家。他的一生为音乐奉献,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以个人名义西方访华演出的第一位音乐家,斯特恩曾二度来...
杨玥言
关键词:音乐交流当代音乐
“视听连祷”的界定及理论批判——斯特恩声音研究初探
2024年
美国学者乔纳森·斯特恩将沃尔特·翁、雷蒙德·默里·谢弗等人的早期声音研究方法概括为“视听连祷”。视听连祷因为固守视听差异性分析框架而导致视觉文化理论过度地介入于声音研究,这会阻碍研究者发现声音和听觉的独特性。它还在声音本体论思想的笼罩下,使声音蒙上了神秘主义的面纱。在批判这种方法的同时,斯特恩的研究始于以正面的态度分析声音/听觉技术,再经由对声音历史的重新考察,最终认为声音研究应该发现“声音启蒙”的过程和意义而不是解构视觉霸权。辩证地反思斯特恩的视听连祷概念,不但可以帮助我们突破视听二元对立研究模式的束缚,也有益于我们理解声音研究的各别阶段性特征,把握其当下发展动向。
康杨达琦
技术与人文主义的互动:乔纳森·斯特恩音频研究探析
2024年
乔纳森·斯特恩的音频研究理论是其听觉文化研究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斯特恩对音频的文化表征的透视,首先依托于他对现代音频传播机制的分析。以此为基础,斯特恩创设了专用于音频及其格式研究的“格式理论”,这为他思考数码音频的“非竞争性”与媒体的“媒介性”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斯特恩指出,大众对盗录音频和私人声音空间需求的增加,体现了他们听觉权力意识的深度觉醒。纵观斯特恩的全部音频研究,常常能发现他对音频“保真度”话语的批判,这不但是他重写声音技术历史的关键环节,也是他反思现代音乐经济结构的必要路径。宏观而言,斯特恩的音频研究作为“文化研究和科技研究的混合体”,是后续研究者把握海外听觉文化研究动向、打破学科壁垒进而展开跨学科听觉文化研究的典型事例。
康杨达琦
关键词:音频保真度
论《罗森克兰兹与吉尔登斯特恩已死》的经典化建构被引量:1
2024年
英国戏剧家汤姆·斯托帕德的《罗森克兰兹与吉尔登斯特恩已死》自1966年首演以来,被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多国上演,不仅令观众与评论界交口称赞,创下了不俗的票房佳绩,而且还获得了不少权威性的奖项,业已成为当代经典。烛照历史、关注现实的独特视角和深邃眼光,丰富深刻的思想与社会生活蕴涵,成为其经典化的起点;戏仿、语言游戏、互文、元戏剧等富有时代性的新颖手法和“搞笑”的时尚元素的融入是该剧成为经典的重要内生力量;而适宜的文化传播语境、多样化的传播媒介、多重传播主体的积极推动,尤其是身份显赫的批评者和阐释者所形成的权力话语则是将该剧建构为经典的强大的、不可忽视的外部力量。《罗森克兰兹与吉尔登斯特恩已死》的经典化为在“各领风骚数十天”的快餐文化大潮中如何打造“永流传”的当代经典提供了经验和启迪,也为我们观察、评价西方以解构为标识的后现代文化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王娜
文化、技术、历史:斯特恩声音研究的三重向度
2023年
在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理论的启迪下,乔纳森·斯特恩专注于阐明“物质性”对开拓声音研究领域的重要作用。他认为新型声音技术不仅可以营造新的消费语境,还改变了听觉文化话语权的结构与分配机制。与此同时,受“文化唯物主义”观念的影响,斯特恩形成了独特的“技术人文主义”立场,将文化、技术、经济的辩证关系视作重写声音历史的重要依据。在此前提下,以唯物史观为基石,他认为现代声音技术史是使声音研究理论推陈出新的必要土壤。在考察了诸多听觉技术的实践案例之后,斯特恩认为既往的听觉文化惯性和受众需求,会影响甚至决定声音技术的发展方向。全景式地概览其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微观地透视文化、技术和历史在现代听觉文化结构中的三元互动关系。
康杨达琦
基于动态斯特恩层模型的复电导率含水构造探测方法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对我国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随着各地城市的发展,地铁隧道建设规模将持续扩大,在公共交通中发挥更有力的骨干作用。在隧道建设过程中,由于含水构造影响,可能会发生地表塌陷、建筑物沉降、突水...
张开
关键词:岩土体激发极化含水构造
生死之辩——从海德格尔死亡哲学看《罗森克兰兹和吉尔德斯特恩
2023年
荒诞剧《罗森克兰兹和吉尔德斯特恩》是汤姆·斯托帕德的成名作,该剧以《哈姆雷特》中的小人物罗森和吉尔为主人公,讲述了他们追寻生存奥义,直至注定的死亡终于降临的故事。剧中罗森和吉尔数次就死亡与生存的问题展开对话,哈姆雷特之死和戏中伶人的死亡论调指引着他们进行生死之辩。本文结合海德格尔的死亡哲学,从存在、此在和人三个维度分析《罗森克兰兹和吉尔德斯特恩》中死亡之于生存的意义,死亡是罗森与吉尔的必然结局,两人向着死亡而存在,生与死原为一体,生走向死的结局,死确立生的意义。
郑欣然
关键词:斯托帕德死亡哲学
激发极化法和动态斯特恩层模型在成像堤坝水含量变化中的应用
为了精确地探测和监测堤坝渗漏,本文提出了激发极化结合动态斯特恩层模型的方法。通过建立的三维堤坝试验模型,利用室内试验的岩石物理测量结果以及现场的三维电导率和极化率成像技术,根据与含水饱和度相关的归一化极化率成像出渗漏前后...
赵祥张宏兵Andre Revil王萍
关键词:激发极化法堤坝渗漏探测
从《多情客游记》看劳伦斯·斯特恩的伦理道德观
2023年
英国18世纪感伤主义小说家劳伦斯·斯特恩在其代表作《多情客游记》中大肆刻画和渲染主人公约里克牧师多愁善感、恣意放纵、贪图女色的本性。虽然身为神职人员,劳伦斯·斯特恩把牧师仅作为其谋生的职业,过着一面布道、主持弥撒,一面聚集放荡朋友寻欢作乐的双重而伪善的生活。小说折射了作家本人及时行乐、游戏人生的消极态度,反映了其逃避社会责任和宗教伦理的道德缺陷。
黄驰
关键词:伦理道德

相关作者

斯特凡·斯特恩
作品数:6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英国《金融时报》
研究主题:艺术 风险管理 管事 管人 管理大师
艾里克·卡斯特恩
作品数:1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亚基基因 杆状病毒 基因治疗载体 毛虫 重组杆状病毒
斯蒂芬·斯特恩
作品数:1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英国《金融时报》
研究主题:祭奠 经济学家 市民
汪亚平
作品数:21被引量:65H指数:6
供职机构:西藏大学理学院物理系
研究主题:物理学史 大学物理 大学物理教学 历史概述 斯特恩
宁长春
作品数:56被引量:140H指数:7
供职机构:西藏大学
研究主题:大学物理 物理学史 历史概述 大学物理教学 亚毫米波